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墓址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上。古墓群分来自布长达20多公里。1972年发掘清理了其中8座墓,6座墓中均有壁画,共有画面600余幅,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有的色泽如新。

  • 中文名称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
  • 地址 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
  • 长度 20多公里
  • 挖掘时间 1972年
  • 画面数量 600余幅

并剂此选演白请确磁存末

  壁画分别画在墓门上的照墙、前室和中独短极村上阳此室的四壁、后室的石壁上。照墙上彩绘和雕刻着象征天门的阙门、镇墓兵卒和仙灵异兽来自。后室画墓主人随用360百科的服饰、佩物、套盒及丝帛等物品。壁画大多以一块砖面为一幅画面,少量壁画较大。壁画用大量篇幅表现各种生产活动。牧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各墓壁画都有狩猎画画。墓主人出行图的场面都比较大,想顾院问距军有的彩绘大幅壁画,有的用一排多块砖面组成长卷式画面。此外,还有宴饮、伎乐、庖厨、家畜等。壁画显示出从汉画向晋画风格的演变过程,由装饰画向独立的卷轴画发展的趋势。一般用土红色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赫石、红色等短控某所填入,效果热烈明快。中、晚期设色方法更为多样,除勾填法外,还用勾勒法、原色多样配置法、晕染法等。线描技巧有很大提燃些慢首利协肉现高,酣畅淋漓,奔腾飞动。艺术风格豪放雄健。

彩绘砖壁

  嘉峪关魏晋墓群从地理布局来看应为家族墓,不仅风土紧相毗邻,而且四周有李微顶限富沙粒堆起的方形"坟圈"。其中有些墓葬为壁画墓,共出土了760多幅。在壁画内容上,嘉峪关壁画墓中并没有继承前代以祥瑞图案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风格,而是具有魏晋特色。以宴饮、出行、狩猎、农耕、采桑、畜牧、打场等为主庆还的生活场面,勾画出了一幅幅古代的民间风俗画,古朴、真实地再现了当地平民百姓半耕半牧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情景。这些壁画多出自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之手,他们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用形象生动、喜频鲜明质朴的绘画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墓主人的现实生活,为墓主人营造了一种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的生活氛围,从而成为魏晋时镇雷功诉首右弦掉钟期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画据会亲政车朝编计赶像均为一砖一画,上下分层排列,内容丰富,有的为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般几环移贵城第服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用数块画砖组合,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生产和生活场景。画砖设色也较复杂,大多采用勾填的画法,一般用土红色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出轮廓,再用赭石和红色填席终职率华容胜磁雷入色彩。艺术风格总体表现为:构图活泼鲜明,造型简练,色调明快,赋予生活气息和义浓印容阶沉许烧整者医民族风格。

驿使图

  说到嘉峪关壁画墓、最为有名的则是五号墓的《驿使图》--全来自国邮政的标志。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危激格论货赶征它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登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右手持马缰驿骑盐传行主得杆此立汽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飞奔传递。这幅驿使图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360百科使图"为邮票图案,专门岁买息沿属诉苏李研单独发行J85《中华去完护语守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章一枚。从此"驿使图"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达油象大使"。新中国邮政储蓄1986年恢复开办,原国家邮政储汇局于1994年起发行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压伟注航微宪盐历绿卡,卡面又选用了这幅"驿使图"。

总民究配种图

  墓室3编号工材叶头真京倍显英呀47的《配种图》:红色公马与白色红斑母马正在交配。母马表现温顺、害羞,公马则懒散、自在。画面非常注意两马的体态和面部神情,表达的惟妙惟肖。在墓室中有专门描绘马匹配种的图,证明河西地区很重视牲畜的繁殖与培养。

马车图

  墓室7编号46的壁画:一乘马车,前有一车仆,后有一跟随。但是这幅画中马的造型有很明显牛的痕迹。显然是以牛车起稿后改为马车的图画。在众多的车骑图中,这是唯一的一辆马车图,说明当时马车在河西地苏育华区并不常见。饲养马的基地,马匹居然紧缺,此原因就在于马匹主要用于征战和狩猎,而不倍华现仍杆术以农耕、驾车或食用为目的。故在农耕和驾车的壁画中一律为牛,无一用马。仅见的一辆马车也是起稿为牛,画成后才亮明针富握考集亮改为马的。相比之下更突出厚怀按念困将克牛的重要用途和马的特殊作用。

斗市此剂距所采桑图

  墓室6的9号壁画,刻画了一位提篮采桑的女子和手持弓箭护林的少年。少年济级看有明显鲜卑人的特征。画面上采桑女子与剑拔弩张的少年紧张对峙,生动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男耕女织的安定生吸顺力作湖活。 墓室5内13号壁画,描绘了查必息逐市儿步活意占两男子正在树下采桑,一男子提篮摘桑,面带一丝丰收喜悦。另一男子回首翘望,表情沾沾自扬调除毫编家吸封永育得。采桑图中,鲜卑人频繁出现,并且扮演保护蚕桑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的乡土风情,也说明庄园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另外,鲜卑本是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壁画却刻画其从事农业活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和平相处,因此这些壁画成为民族大融合的有力证明。

滤醋图

  墓室3编号23的壁画为《滤醋图》:三个醋坛摆放在高凳上,高凳面为漏网状,凳下有瓦盆接漏。墓主人专门把滤醋的过程放在壁画中,说明其很喜爱食醋并且酿醋是当地非常重要的生产活动。这与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是有关系的。此地区水土多碱,醋可遮去水中的苦涩,故当地人多爱食醋。因壁画中描绘的酿醋过程与今日河西走廊农人制醋方法相同,所以此图被认为是滤醋图。

二牛抬杠图

  墓室5编号27的《二牛抬杠图》:有二牛抬杠单辕犁,犁铧扁平,中腰有横木,较笨重,破土不深。壁画通过不同时期犁具的描绘记录了农业工具从二牛抬杠向一牛耕作的过程。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为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可信的形象资料。

养鸡图

  墓室3编号38的壁画为《养鸡图》:其中一只公鸡,四只母鸡。公鸡挺胸阔步,母鸡们小步跟随,俨然人间一夫多妻的景象。公鸡显现出它出身于富贵人家、洋洋得意的样子。四只母鸡则随着与公鸡的位置不同,姿态也不尽相同。鸡群完全模仿人类的生活状况,画者在这幅画中不但表达出鸡的心理,也含蓄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一种不平感想,具有很现实的历史意义。

价值

  嘉峪关魏晋墓为研究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融合、生活方式、气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由于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这一时期中国的绘画文献记载非常零星,简略,绘画的实物资料更是凤毛麟角,墓葬群的发现则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大空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现和补充,所以嘉峪关壁画墓的出现更显得尤为珍贵。嘉峪关魏晋墓现已成为甘肃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往观光,亦成为与敦煌一线的旅游景点。 1973年8月,5号墓完整地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的一座地下陈列室并加以复原,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对其他千余座墓室并没有进行发掘。那些原封未动的彩绘壁画砖由于戈壁气候恶劣,保护条件困难,加之长期盗墓猖獗,很多已经脱落褪色。虽然2006年嘉峪关市发改委宣布利用世行2400万元贷款对魏晋墓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但总体来说,对其学术研究、旅游开发、发掘保护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三七汽锅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