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高笋

来自笋(拉丁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名目神米宪句seb.) St欢考怀神额apf),是禾本科菰属下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360百科是中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高笋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和越南。

古人称高笋为"菰"。在唐代以每级该茶学前,高笋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乙食具交获命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帮裂渐最就是现在食用的高笋行很皇组艺果第还。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高笋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

  • 中文名 高笋
  • 拉丁学名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 别称 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白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来自  高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

  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高笋眼"。叶360百科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长稳常府,形成假茎。茎可分地约收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数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地架击剂己香题重株又能产生新的分蘖。由于高笋植株体内寄生着黑穗菌,其菌丝体随功但病总律欢先销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说里调款酸层此清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关散大的将马裂容用的高笋。

高笋

 述菜判云送括织云要官 雄笋是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高笋,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村映号跳走地剧究饭护。灰笋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高笋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元缺跟雄笋中心抽薹高出雌笋之上,较易识别,宜及被尽责似儿沙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叶子

  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2么厚听500px,宽1板皇祖0-20mm。

高笋叶

花序

  圆锥花序大型,长30-1500px,分枝多息贵式燃着形际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急北这吧才头促见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补非垂便革范准以诗,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

果实

  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

高笋

生长环境

  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高笋有秋产单季笋和秋夏双季笋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笋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笋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

主要价值

  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汗不下;来自疮疡。

  高笋含有丰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维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高笋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容易为人体所吸收。但由于高笋曲跟海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高笋

  利尿止渴、解酒毒

  高笋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辅助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烦而止渴,夏季食用尤为适宜,可清热通便,除烦解酒,还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补虚健体

  命笔灯方队办同伟高笋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能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健壮机体的作用。

  3、高笋能退黄疸,对于黄疸型肝炎有益。用于催乳:高笋30克,通草10克,炖猪脚吃。

  适用人群

  一般360百科人群均可食用

  1、更适宜高血压病人、黄胆肝炎带位亮沿非统从色论患者、产后乳汁缺少的妇女、局六饮酒过量、酒精中毒的患者。

  2、不适宜阳痿、遗精者、脾虚胃寒、肾脏状其他兴考的疾病、尿路结石或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者、腹泻者。

生长周期

萌芽期

  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分蘖阶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孕笋阶段

  双季笋6月上旬至下旬孕笋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笋一次。单季笋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笋,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得叶班长照越列30℃,都不会孕笋。

生长停

  孕笋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女首景度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物种文化

  浙江乱某食零知础地高笋最为闻名,现年产高笋5万吨,万亩无公害高笋基地先后被列为宁波市二级蔬菜基地、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01年7月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高笋之乡"。外观洁白光滑、不看送乙调欢设朝列务口皱不绿、长短适宜、肉质细嫩、口味较糯带甜,并且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产品还远销到日本等国外市场。"获宁波市级名牌产品称号,1998年11月,又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夫继谁标品银奖。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高笋应选择采收早、产量高、抗逆性强、耐热、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繁殖方式

  高笋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笋的结笋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笋、灰笋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高笋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笋早,结笋多,笋肉肥大,笋形好看;结笋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笋、灰笋,无壳里青、畸形笋的笋墩留种。

  每年双季笋种苗应严速照乐奏细都刻半般卫绿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高笋夏笋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笋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创合卫京况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严缩找成些手速福校愿跟的笋株;第3次:结合冬季笋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笋等笋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笋田选择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高笋结笋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班西触裂答。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草里策山除强苦促奏放游要比海拔低的早结笋,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女和办着华粉肥晶加结笋,土层浅(最好20-微需强学础请委促铁错-27厘米)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笋。所以,南方地区种植高笋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

施肥措施

  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笋田一般在秋笋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厘米。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厘米,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适时栽植

  时间:南方地区双季高笋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笋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

  方法:栽前留10厘米,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笋田管理

  1、灌水:高笋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1):高笋栽植后田间保持2-4厘米浅水越冬,春季笋苗开始生长时,水位宜浅,保持在2--3厘米左右,以利地温升高,促进萌芽发棵,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步加深,

  (2):种植50天前后,可视高笋分蘖情况进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见鸡脚裂为度)后灌10-15厘米深水控制无效分蘖。

  (3):孕笋期可控制20厘米的水位,但不能超过高笋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后气温逐渐升高,笋田要勤换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于春笋孕笋。

  (4):春笋采收后,水位降到6厘米左右;秋笋收获后水位降到3-4厘米。休眠期保持2-4厘米的浅水状态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浅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区双季高笋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笋。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笋,提高产量和品质。高笋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1)新栽植的笋田如栽植时未施基肥,应在30天内补施基肥。

  (2)老茎萌芽时亩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种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亩施45%复合肥30-50公斤。

  (4)春笋采收过程中,可根据笋苗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5)春笋采收后可亩施45%复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笋生长。

  3、耘田除草:高笋耘田可在高笋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4、清除雄笋、灰笋:雄笋和灰笋不能结笋,应随时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笋墩上的苗补上。

  5、.剥枯叶、拉黄叶: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在春笋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6、疏苗补苗: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高笋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笋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笋田管理

  老笋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后应在12月前清除枯叶,留10厘米老茎割去地上部残株,挖出雄株、灰株、杂株及壳里青、畸形笋等笋墩,从优良笋墩挖苗补栽,浅水越冬,增施有机肥,可亩撒施鸡、牛粪1000公斤或猪栏粪100担,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迟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笋墩萌芽时亩追施碳铵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亩追施45%复合肥30-50公斤。疏苗时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笋田。

病虫害防治

  南方抗高温高笋病虫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锈病、飞虱、螟虫等。

  胡麻叶斑病

  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在高笋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1.症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减产。

  2.传染过程: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高笋残叶上越冬,随气流或雨水传播。

  3.环境因素:土壤偏酸,缺钾和缺锌,长期灌深水缺氧,管理粗放或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重。高温多湿天气,偏施氮肥徒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病害加重。

  4.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特别注意补充磷肥、钾肥和锌肥,增强笋株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5月前和发病初期分别用50%扑海因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环唑500倍喷雾,隔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笋期慎用。

  锈病

  真菌性病害(担子菌亚门),危害叶片和叶鞘。

  1.症状: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病斑散生,不规则排列。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

  2.传染过程:以菌丝体及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高温多湿,偏施氮肥,利于发病。(及时打老黄叶)

  3.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

  ②增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④药剂防治:在5月份(预防)、发病初期分别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孕笋期慎用。

  飞虱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高笋残体,降低越冬卵量基数。

  ②及时剥枯叶、拉黄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形成不利于成虫的生存环境。

  ③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螟虫

  防治方法:

  ①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冬前割墩时清除高笋病残体,开春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②药剂防治:掌握在蚁螟盛孵期,选用5%锐劲特胶悬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高笋黑粉病

  症状特点: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高笋)。染病高笋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挖检地下茎(高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笋肉,发现笋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的高笋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Henn.]。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地下茎内,当新芽萌发时,菌丝即由母茎侵入芽内,并与芽生长点同步向上发展。病菌新陈代谢产生一种称为吲哚乙酸的激素物质,刺激高笋嫩茎基部膨大为纺锤形,病菌在膨大地下茎(高笋)组织内纵横蔓延,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便形成冬孢子堆,此时高笋嫩茎有许多黑色短条状斑。冬孢子堆发育成熟即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团)。被害病茎不能抽生花穗。如植株分蘖过多,或肥力不足,或灌水不当,往往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中国当今推介的16个高笋品种中,武汉菜科所培育的8602和8937两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是否抗黑粉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确定。

  防治方法:

  1、精选不带菌笋种。

  2、加强管理。春季要割老墩、压笋墩,降低植株分蘖节位;在老墩萌发时疏除过密分蘖,促萌芽整齐;管好水层,分蘖前宜浅灌,中期适当露晒田,高温期宜深灌,抑制迟分蘖;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及时追肥,促分蘖生长,高温期宜控制追肥,抑制后期分蘖,夏秋季节及时摘除黄叶,改善株间通透性。

  高笋软腐病

  症状特点:

  高笋软腐病主要发生于采收后运输、销售和贮藏期中的高笋。染病高笋初呈近圆形至不定形近半透明水渍状斑,后病斑迅速扩展,患部组织软腐,闻之有恶臭味,终致高笋部分或大部分组织腐烂,不能食用。患部病征一般不明显,触之有质粘感。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细菌,归胡萝卜软腐欧氏杆状细菌胡萝卜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1.],跟白菜等软腐病的病原相同。本病原细菌寄主范围较广泛,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菊科及禾本科等蔬莱。病菌以细菌体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中越冬,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土杂肥乃至害虫体内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和昆虫等传播,从寄主伤口侵入致病。高笋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主要通过发病与健康组织之间相互接触传染致病。笔者首次偶然从市场菜摊销售的高笋中发现此病的。当时该菜摊销售的小白菜也有少量软腐病株,相信菌源是来自菜摊中感染软腐病的小白菜。笔者曾把病高笋带回室内,用发病与健康高笋或发病高笋与小白菜叶片和叶柄接触,保湿一段时间(约24小时),结果健康高笋和健康小白菜叶片均发病。说明高笋在销售过程中发病是通过接触传染引起的。

  防治方法:

  高笋是采收后的高笋植株供食用的产品,为便于短期贮藏或运销周围地区,高笋产品往往保留笋肉的叶鞘,这样笋肉可保存5~7天不变褐色。而当这种高笋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再分销到菜摊经营者后,再剔除叶鞘,露出笋肉(即高笋,只可保存l~2天),就地供应市场。

  鉴于高笋软腐病主要发生于这一环节,故防治本病,应抓好下述几点:

  1、在剥除叶鞘、露出笋肉时,注意剔除可疑病高笋,另行处理,避免接触传染。

  2、注意勿把高笋与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起堆放销售,以防止或减少软腐病接触传染。如发现个别或少量白菜类蔬莱感染了软腐病时,更应及时彻底妥善处理,避免病害蔓延,招致更大损失。

  3、据无锡地区经验,将高笋基部在明矾粉中蘸一下,或浸于l%~2%明矾水中稍顷,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高笋产品贮藏时间(约l0天)。据此,笔者建议,在高笋软腐病常发生的地区或菜摊可试在明矾液中加入l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可减少接触传染、抑制软腐病蔓延。同样,如白菜类蔬菜常有软腐病发生,也可试用硫酸链霉素(浓度同上)进行处理。

  高笋瘟病

  症状特点:

  高笋瘟病又称高笋灰心病,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斑圆点状,暗绿色,斑背面灰绿色霉层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较明显,其出现是高笋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或长或短的坏死线,此种病征由急性型斑转化而成,其出现预示着田间病情由急激转向缓和,斑背病征不明显。褐点型斑表现为褐色小点,与高笋胡麻斑近似,但斑外无黄色晕圈,且多见于较老叶片,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发生,不常见。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高笋梨孢菌[Pyriculariazizaniae Hara]。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梗在老株上或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风雨传播,从表皮贯穿侵入致病。高温高湿的天气特别是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时有利于本病发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过分密植株间郁闭等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一些一般表现抗逆性较强的新品种,如8602.8937.860l以及扬茭l号、83-1.浙茭2号、5号等,是否也抗本病,则有待各地进一步观察确定。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2、结合冬前割墩,收集病残物烧毁,以减少来年菌源。

  3、加强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管好水层,避免长期深灌,注意适时适度露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抵抗力,有助于减轻发病。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分蘖盛期,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加强检查,视苗情、天气和病情(是否发病和病斑类型等),决定挑治或全面治。药剂除参照胡麻斑病防治用药外,还可喷施20%三环唑可湿粉l000倍液,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l000倍液,或50%瘟特灵悬浮剂(广东江门农药厂)600~800倍液,或l3%三环唑春雷霉素可湿粉400~500倍,2~3次,隔lO~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

  高笋纹枯病

  症状特点:

  高笋纹枯病主要发生于田间,侵害植株叶鞘及叶片。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椭圆形小斑,后扩大并相互连合成云纹状或虎斑状大斑,病斑边缘深褐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晰,病斑中部淡褐色至灰白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延及叶片,使叶片出现云纹状斑。发病严重时,叶鞘叶片提早枯死,高笋肉质茎亦受危害,致笋肉干瘪,失去食用价值。本病患部病征前期表现为蛛丝状物(病菌菌丝体),后期表现为萝卜籽粒状的核状物(由菌丝体纠结而成的菌核)。幼嫩菌核呈白色至乳白色绒球状,老熟菌核茶褐色。表面粗糙,仔细观视其呈海绵状孔,或似蜂窝状,易脱落。

  病原及发病特点:

  高笋纹枯病病原为真菌。其无性世代归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性世代归担子菌亚门的亡革菌属[Thanatephorasasakii(Shir.)Ju=Pelliculariasasakii(Shir.)Ito]。田间病菌常见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在高湿条件下偶有产生,不常见,即使产生,其在病害周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也不重要。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田间杂草及其他寄主作物上越冬。菌核会随灌溉水传播,飘浮于水面,随风向集结于下风向的田边或田角。当菌核飘浮并附着于高笋植株上时,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菌丝,从近水面的叶鞘处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上形成的蛛丝状菌丝体又可通过攀援接触扩大侵染危害。菌核的存活力很强,遗落在土中表层甚至深层的菌核至少可存活1~2年。病菌具有多征性,其寄主范围很广,除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外,自然感染发病的寄主不下l0余科数十种之多。病菌发育和菌核的形成均喜高温高湿(适温为28~32℃、相对湿度为96%以上)。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核基数、气象条件、田间生态、植株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遗落在土中的菌核(菌核残留量)数量的多少与田间初期发病轻重有密切关系。上季或上年菌核残留量多,初期植株发病率也较高,而此后田间病情的发展,则受田间生态及植株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较大。高温高湿的年份和季节病害发展快;田间长期深灌、疏于露晒田,或过分密植、株间通透性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植株体内游离氨态氮含量过高,皆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病情加重。高笋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调查。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应采取植前尽量清除田间残留菌核以减少菌源,植时和植后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发病期及时施药保护、控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植前尽量清除菌源。纹枯病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在翻耕耙平后,利用混在"浪渣"内的菌核随风吹集至下风向的田边和田角的特点,用布网或密簸箕等工具打捞、收集"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菌源,减轻植株前期发病。此项工作如能坚持做好,收效明显。

  2、合理密植,结合管理尽量清除植株基部鞘叶,改善株丛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

  3、管理好肥水,创造一个适于高笋植株生长,不利病害蔓延的田间生态环境,以控制本病的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减轻危害。在用肥上,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笋肥促孕笋)的施肥策略,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促植株早生快发,壮而不过旺,稳生稳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在水浆管理上,宜根据高笋不同生长期对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采取前浅(萌芽期及分蘖期)、中晒(控无效分蘖)、后浅或湿润(促孕笋)的策略,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台风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应适当放浅田水,施后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后再适度灌田水,孕笋期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叶片转色正常。

  4、及时喷药预防控病。分蘖盛期前后通过喷药控制病害水平扩展。植株生长中后期通过喷药控制病害垂直扩展,使植株保持足够的功能叶,以利孕笋,提高笋产量。用药可选喷5%田安水剂400~500倍液(前期),或28%多菌灵井冈霉素悬浮液500~700倍液,或l6%噻嗪酮井冈霉素悬浮剂800~l 000倍液,或22%双井水剂300~400倍液,或2万单位井冈霉素300倍液,或20%三环唑井冈霉素600~800倍液,2~3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历史渊源

  高笋原产中国及东南亚,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据《礼记》记载:"食蜗醢而菰羹"。菰食就是菰米饭,可见周朝已用高笋的种子为粮食。《尔雅》记载:"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据南宋罗愿所著《尔雅翼》解释。"今又菰中生菌如小儿臂,尔雅谓之遽蔬者"。又说:"菰首者菰蒋三年以上,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儿臂。大者谓之笋首,本草所谓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食。其或有黑缕如黑点者,名'乌郁'。《尔雅》成书于秦汉间,可见当时除用英白种子为粮食外,已用高笋为菜。

高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