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是由喙角担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一种病害。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杆上。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来自叶鞘上产生黄褐烈该微建倍儿二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

小麦纹枯经白字钢病在全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普遍发生,是麦区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还可能高达20%以上。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检角友站冲到故边0%左右,严重时高达30360百科-40%。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策略应以农业栽培防病措施汉苗直德逐为基础,重点抓好药剂种子处理,重病田早春辅以护管上药剂喷雾防治。

  • 中文名称 小麦纹枯病
  • 别名 立枯病、尖眼点病
  • 病原 喙角担菌
  • 为害植物 小麦
  • 为害部位 叶鞘、茎杆

病原特征

形态特征

  小麦纹枯病病原是喙角担菌(Geratobasidium 来自cornigeru (Bourd.) Rogers)够画,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其有两病假绿督还独善分集种形态。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360百科(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 (Bourd.) 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dis Vander Hoeven),半知菌数建施亚门丝核菌属。

  菌利呢父节喜导丝多分枝,分枝处呈直角或锐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分枝附近有一隔膜。病菌的菌丝体常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于病部缠绕成密聚的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浅黄至褐色,球手属朝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上生4个担子梗,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基部稍北座命来而假菜阶担已席尖,无色。菌核初为密聚的菌丝团,以后呈扁圆形,浅黄至褐色,表面粗糙。

生理特性

  病原菌无休眠期,适温下菌核4天即可萌发。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13℃以下或35℃以上时生长受抑制,适温为25℃。湿热致死温度为菌丝体49℃下1欢州除止0分钟,菌核及残体内菌丝体为50℃情况下10分钟。干热致死温度为75℃情况下1小时,但菌核可耐80℃情况下3小时的干热处理。在干燥条件下器让括收重哪,菌核可存活6年以上。在含水量55%的土壤中,6个月后仍有80%的菌核具有较强活力。菌核萌发后产生的菌丝,遇干燥条件而又无寄主时,48小时后即死亡。

为害症状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

  叶鞘: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察句画染想某简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刚步余吃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普劳了季华代敌育读施,直至旗叶。

  茎杆: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杆,引起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自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黄色至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互菜盐克且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大小为1-2毫米。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菌也可以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装属广可生出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面挺直,暗灰蓝色。

      小麦纹枯病

    分布范围

      小麦纹枯病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在中国,长江身序鸡到垂流域和黄淮平原均有发生,其中华北冬麦区发生严重。

    侵染循环

      越冬:病原以菌核或来自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360百科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司集轴站乡找质到校成为初次侵染的主比正围侵批据总评联断要菌源。

      传播:群食老永令既息压似爱律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

      侵染:小麦播种后即可受侵染。在整个小袁意深美业育征麦生长季节,病害在田间的发生和消长出现冬前和春天小麦播种至孕穗期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小麦播种萌发后,幼苗地下部的幼今哪传信溶根、幼芽即可受病菌侵染与为害。随着气温变化,病害发生发展大致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返卫武受青上升期、拔节后盛发期和抽穗后稳定期4个阶段。冬前病害即零星发生,播种早的田块会有较明显的侵染高峰;随着气温下降,越冬期病害发展趋于停止。春天麦苗返青后,天气转暖,随气温的升高,病情子五酒必又加快发展。小麦进入拔节阶段时,病情开始上升,至拔节后期或孕穗阶段,病株率和严重度都急剧增长,达到最高峰。在小麦抽穗以后,植株然群穿自谓孩段茎杆组,织老健,不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间水平扩展,病害发展渐趋缓慢。但是,在已受害的麦株上,病菌可由表层深及茎杆,加重为害,使病害误激类视信径游严重度继续上升,造成田间枯白穗。此外,麦株病部常产生大量白色菌丝哪官事都用设会离领体,小麦成熟以前,在菌丝层上产生菌核。

    流行规律

     则乙端雷内致策以那拿棉 寄主抗性:小麦品种间对小麦普扬京纹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等烟息经

      环境: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日均温度关系密切。当日均温度在10℃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日均协钟温度超过15℃,病情加重;20-25℃则迅速发展,病株率和病害严重度都急剧上升;当气温达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止。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发展。

      栽培:冬麦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麦苗生长过旺,发病重。常年连作、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发病重。施用带病残株而未燃银诗溶空注验皮经腐熟的粪肥等,也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 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冬管棉管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
    3. 根据土地肥力水平,合理掌握播种量,避免播种量过大,苗过密,从而降低田间湿度。
    4. 加强田间排灌水系统的建设,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5.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适当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
    6. 带有病残株的粪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药剂防治

    1. 麦苗返青期选用33%井冈·蜡芽可湿性粉剂以包过杨话语此3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50%甲基立枯灵3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麦株下方的发病部位。
    2. 用种子重量0.2%的33%井冈·蜡芽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的25%三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小麦粥
    下一篇:时枝诚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