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境行果

【境行果 (梵文sthāna-carya-phala)】佛教术语。境,指佛教徒过阶职渐画上素视何修行所应分别观察来自的诸法境界,器稳统位久包括佛教所讲的三科、五位、百法、四谛、十二因缘等世出世法。行,指修行,即对上述诸法境界分别观察:孰善孰恶,应断应修,即行闻思修、断除烦恼、求证圣果的思想行千西别为。果,指修行正法、断除烦恼所得的原的果报,修有漏善行,感人天妙果;修无漏行,得无漏圣果。

  • 中文名称 境行果
  • 外文名称 sthāna-carya-phala
  • 分类 "分果"和"满果
  • 唯识宗分科 "以前二十五颂为境,中四颂为行

境行果分类

  境行果可分"分果"和"满果"两种。分果即断一分烦恼,得一分果来自。如修声闻行有四果之分,修菩萨行有十地之别。满果则修声闻行最终得阿罗汉果,修缘觉行最终得独觉果,修菩萨行最终得觉悟成佛果。由于各宗派各经论的主张不同,对于境行果的解释也各有差别。如法相宗主张对一切法分别观察其三性有体无体、有为无为等为境;对于已知境法习闻思修三慧、修五重唯识观为行,修无漏行永断诸障,得大菩提为果。

唯识宗分科

  对《唯识三十颂》的分科,以前二十五颂为境,中四颂为行,末一颂为果。

境行果三者

  境为所观之境,行为修断之行,果为所得之果。

 来自 一、就一切法而审详分别,观察三性,有体无体,有为无为等,谓为境。

  二、已知境界,则修习闻思修三慧,凝五重唯识观谓为行。

  三、果者,谓有漏之喜际普议八修,能感世间一切之妙果,无漏之修,永灭诸障而得大菩提也。

  《大乘起信论幽赞》则主张一心、三大(体大、相大、用大)为境;

  四信(信根本真如、养加植示宣英信佛、信法、信僧)、五行(布施础卫氢继那座世亚同、持戒、忍辱、精进、止观)为行;

  以分果(随分觉,即随去一分染迷,得一分净觉)、满果(究竟果,成佛)为果。(刘360百科明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戒酒疫苗
下一篇:双硫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