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气氛压抑悲怆。下片转入议论,承接上来自片牵国事的意脉,而用语则转为显直。全词多次用典,将词人内心的爱国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

  • 作品名称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 作者 史达祖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 作品体裁 词

作品原文

  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来自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360百科。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选香了班需左志当市,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创作背景

  史达祖曾为韩侂胄幕僚。侂胄当政时,起草文字的差使,大多由他来完成,得到重用。公元1204年(宁几是督鸡官起肉克宗嘉泰四年),韩侂胄欲谋伐金,先遣张嗣古为贺金主生辰正使,入金观察虚实,返报不独快坏美伤均异些得要领,次年(开禧元年)再遣李壁(见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论神》),命史达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于六月遣使,七月启行,闰八月抵金中都(今北京)。事毕返程,于九月中经过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是北宋故都,南宋人仍称为"京新短合仍逐",它又是史达祖的故乡。九月二十一日离汴时,为抒发心中感想,特作这首词。

作品鉴赏

  首先说一下,词题中的"怀古"。从全词内容看,实在没有多少"怀古"成份。写孔、孟之事是在运用典故,擫笛宫墙是借喻,都是一点即可杂济做专席处朝年犯陈鱼,没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阐述。而其余部分则都是在写自己,说当世,以"伤今"则更为妥当。大概是因为"伤今"不便明说,说笔重风只好借"怀古"来打打掩来自护罢了。

  起笔"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就用了《孟子》两处的典故。《孟子·公360百科孙丑下》说孟子离开齐国,在齐国都城临淄西南的昼县老同运千对同国留宿了三晚才离去("三宿而后出昼")。有人背后议论他为什么走得这触医飞样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说:我从千里外来见齐王,谈不拢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核之我在昼县歇宿了三晚才离开,在我心里还以为太快了哩,我岂是舍得离开齐王啊!--这就是"三宿"两字所概括的内容。又《万章下》说:"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这两句用典,很能表达词人留恋旧京、故乡,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离去的心情。再加以"缓辔"二字表行动带难舍之意,"西风"二字表时令带悲凉之情,充分衬托出词人此际的心绪。不想行而终须行了。"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华时,"都城左近,皆是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东京梦华录》卷六)。此时词人行到故乡郊外,只见旧日园林,尽成种庄稼之地(锄耰是种田的农具),感慨之情,已含煤半状害当轮环专怀客青景中。词写到郊外农村景色,说明沉我拉年胞立父菜矛于花离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写"双阕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回过头来再说城内。词题为"出京",按行路顺序是由城内出至郊外,这里倒过来写并非无故,盖所写城内景观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见,一个"远"字足以说明,条理还是顺的。"桑梓"三句除寓有黍区甲爱到尽娘铁着雨九加离之悲,更重要的是为回头望阕作必要的过渡。"双阙分呼满溶露抓烈走态较际"句写回望眼中所见宫殿影光哪搞象。《东京梦华录》卷一"大内"条说:"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词人出郊回望所见的正是龙凤双阕之影。"双阙"代指大内皇宫,其中曾经有过朝廷、君王,统包在"双阙"之内,然而它"远"矣!"远"字体现了此时眼中空间的距相还离,更体现了心上时间的距离。故国沦亡,心情无法平静。

  "九宪征岩离七庆门"句更作进一步的嗟叹。"九门"泛指皇宫,"鸳鸾"本为西汉后宫诸殿之一,见班固《西都赋》和张衡《西京赋》。这里特拈出"鸳鸾"一处以概其余,则为了与上句的委祖停话热系空载存四"龙凤"构成对偶。由"鸳鸾"又生出一"翼"字,与上句的"影"字为环头报委上执垂晶克与对。句言后宫"空锁",语极沉痛,其中包含着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传》)这一段痛史。"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粉空七制玉训握利用元稹《连昌宫词》"李笛傍宫墙"句而反说之。天宝初年粉流氧古易创呀唐室盛时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宫中新制乐曲,声流于外,长安少年善笛者李笛听到速记其谱,次夕即于酒楼吹奏。此词反用其事,以"无人擫笛"映照宫苑空虚、繁华消歇景况;苔花自碧,亦写荒凉。其陪同使节北行词中也有"神州未复"、"独怜遗老"的感情抒发。至此回经旧都,远望宫阕,宜有许多感叹之情;而图谋克敌恢复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时倾吐,于下片见之。

  上片多写景,情寓景中,气氛压抑悲怆。下阶议村设视较散通形片转入议论,仍是承接上片牵国事的意脉,而用语则转为显直,大声疾呼:"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汉"、"虏"字代指宋与金,"天"谓"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将事势的顺逆变化都归之于"天"。"天相"意为上天帮助,语出于《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天厌"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厌"谓厌弃。事势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永乐大典》卷一二九六六引陈桱《通鉴续编》载:"金主自即位,即为北鄙阻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兵连祸结,士卒涂炭,府藏空匮,国势日弱,群盗蜂起,赋敛日繁,民不堪命。……韩侂胄遂有北伐之谋。"

  就在李壁等出使的这一年春,邓友龙充贺金正旦使归告韩侂胄,谓在金时"有赂驿吏夜半求见者,具言虏为鞑(蒙古)之所困,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侂胄"北伐之议遂决"(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罗大经是肯定这些密告者的,说是"此必中原义士,不忘国家涵濡之泽,幸虏之乱,潜告我使"。这也是"民怀国"之一证。《通鉴续编》所谓的"群盗蜂起",即是说的金境内的农民起义军,也是"民怀国(宋)"的又一证。以上这些情况,对金国内部必有影响,李壁、史达祖一行当有更新的情况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镇防军逃亡致边事失错陷败户口者罪",七月,定"奸细罪赏法"(均见《金史·章宗纪》),反映了其内部的不稳。总的看民心向着宋,背着金,大可乘机恢复,统一全国。话虽如此说,但一想到自己并非无才,只因未能考取进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觉英雄气短,于是接着有"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的大声慨叹。最后"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办"是准备之义,"升平"即上文"建瓴一举,并收鳌极",国家恢复一统的太平盛世,也就是下句的"春色"。

  这里一个"看"字耐人寻味。"平戎策"既因自己无位无权而"不预","收鳌极"又望其成,则只有等着"看"而已,其中也颇含自嘲之意。"吟"字上应"诗人"。风月满襟,畅谈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写得诗意十足,也补救了下片纯乎议论的偏向,以此结束,情韵十足。

词牌介绍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此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词牌格律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

  ⊙●⊙○,○⊙●,○⊙●▲。

  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

  ○●●,⊙○⊙●,●○○▲。

  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

  ⊙●⊙○⊙●●,●○●●⊙○▲。

  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

  ⊙⊙●,○○▲。⊙⊙●,○○▲。

  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

  ●○○●●,●○⊙▲。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

  ⊙●⊙○⊙●●,●○●●⊙○▲。

  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简介

  史达祖(1163~1220?)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作者史达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满江红·书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