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中文名为液晶显示器。它的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旋转和扭曲使得光线的透过和反射,从而形成图像。常见的液晶显示器一般分为两大类:被动型和主动型,其中被动型包括TN屏和VA屏,主动型包括IPS屏。它们的显示原理和显示效果不尽相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LCD本身并不具备显示字符的能力,与传统的CRT显示器不同。传统CRT显示器需要在显示屏上通过电子枪瞬间将像素点亮或熄灭,从而形成字符或者图像。而LCD屏幕是由大量的像素组成的,每个像素点所呈现的颜色由RGB三个亮度不同的色光组成,它们的混合比例决定了像素点的颜色。所以说,LCD屏幕本身并不能像CRT屏幕那样直接显示字符或者图像。
为了让LCD显示出字符或者图像,需要借助外部的电路控制LCD的每个像素点的显示,从而实现字符或者图像的显示。这个外部电路叫做LCD控制器或者驱动器。一般情况下,LCD控制器需要分为两种:并行式和串行式。并行式的LCD控制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连接很多的数据线,有时候会受到电磁干扰,从而影响显示效果。串行式的LCD控制器则会使用SPI或者I2C等系列总线协议,数据传输比较方便,不容易受到干扰。
代码编写方面,由于LCD控制器需要与外部的单片机或者处理器进行通信,因此需要特定的驱动程序或者库来完成字符或者图像的显示。一般来说,在设计嵌入式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程序或者库来完成对LCD的控制和显示。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才行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字符或图像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