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架构设计方面,RL2和RL3有很明显的区别。RL2采用了MVC(Model-View-Controller)的模式,它的控制器负责业务逻辑实现,视图负责呈现界面,模型负责保存数据。而RL3则采用MVVM(Model-View-ViewModel)的模式,它的视图负责界面的呈现和用户交互,ViewModel负责业务逻辑实现和数据处理,模型则负责数据的存储。
相比于MVC,MVVM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可以减少代码的编写量,并且能够更好地支持单元测试。
此外,RL3还可以使用Blazor WebAssembly来实现前端页面的渲染,其优点是能够实现真正的前后端分离,减少网络传输量,加快页面加载速度。
在框架特性方面,RL2和RL3也有很多的不同。例如,RL2中的Razor视图引擎只能够呈现HTML和一些基本的标记语言,而RL3中的Razor Components支持呈现动态组件,可以将任意的C#代码嵌入到HTML代码中。
此外,RL3还支持SignalR技术,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它还可以使用Blazor Server来实现服务器端渲染,提高页面响应速度。
RL3还加强了对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的支持,可以方便地实现单页应用的开发。
在数据访问方面,RL2和RL3也有很明显的区别。RL2采用了一种叫做Entity Framework的ORM框架来实现数据库访问,而RL3则可以使用EF,也可以使用Dapper、NHibernate等其他的ORM框架。
此外,RL3还引入了一个叫做Cosmos DB的无服务器数据库,它基于分布式架构,能够自动扩容、容灾备份,支持多API访问,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更加灵活的数据存储方式。
RL3在跨平台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它可以通过.NET 5框架来实现对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支持,还可以使用Blazor WebAssembly来实现单页应用的开发。
另外,在移动端开发方面,RL3还支持使用Xamarin或者Uno来实现原生应用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移动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