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对电压进行测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们还可能引起谐振现象。电压互感器的谐振现象是指它们在接受一定频率的电压时,会产生特定频率的共振现象,使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形成谐振回路。
通常,电压互感器的谐振频率是电源频率的两倍,即100Hz~120Hz。这个频率通常是由电压互感器的母线电容、二次绕组电感和负载电容形成的谐振回路产生的。
电压互感器谐振现象可能引起如下危害:
1.引起系统电压的异常。
2.损坏二次设备。
3.加速设备老化。
4.影响电缆、绝缘子和绝缘材料的寿命。
5.容易造成对保护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误动作。
电压互感器谐振现象往往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二次负载中存在大量的并联电容(例如,电容性负载)。
2.电力系统内同时存在多个并联的电容性负载,这些负载产生了高水平的谐波电流。
3.电压互感器的电容性负载放置不当。
4.互感器内部绕组的绝缘损坏(特别是二次绕组)。
为了避免电压互感器谐振现象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问题:
1.减少二次负载电容。
2.增加绕组电阻。
3.采用谐振抑制电路来消除谐振现象。
4.改进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和绕组形式,降低谐振频率。
5.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