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shǎng)是一个汉字,它是由“日”和“上”组成的。在普通话中,它的发音采用第三声,读作shǎng。
“晌”在汉字中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其中最常见的是指时间,即一天当中的午间时间。在古代农村,人们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就会用“晌午”来表示中午。此外,“晌”还可以指节气,如“小寒”前一天是“大寒晌”,或者指方向,如“东晌”(东方)。
除此之外,“晌”还有“昏暗”、“黯淡”、“暮色”等意思,例如:“扁舟四顾,野花遍晌”(袁枚《癸门类稿·灵异》)。
作为一个常用字, “晌”经常出现在成语和词语中,为它们赋予深刻的含义。
例如,“初生之犊不怕虎”,就有“晌虎”(中午的老虎)的引申意义。另外,“晌午门市”指中午时分的商业活动,而“一晌贫穷”则是用“晌”来形容时间的短促和生活的困苦。
除了在普通话中发音为“shǎng”之外,一些方言中也有着不同的发音。
例如,在四川方言中,“晌”读作“sàng”,在湖南方言中,它发音为“shàng”。而在一些南方方言中,人们习惯将“晌”读作“sǎng”或“sāng”。
总之,“晌”作为一个汉字,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发音和应用,它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