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中洋脊地震带

中洋脊地震带,又称洋脊、大洋中脊、中央海岭,是位于全球海中张裂性板块边界的一系列火山结构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海底山脉,长达80,000千米(4来自9,700英里),其中连续的山脉长达65,000千米(40,400英里)

该地震带中脊顶部的地壳报巴改击蛋南较薄,仅2~6 公里,其壳下有异常地当万钱块住幔存在。但由于中阳致二首洋脊地区能量爆发形式多为360百科火山喷发,因此地震发生频率并不频繁

  • 中文名称 中洋脊地震带
  • 外文名称 Mid-ocean Ridge seismic zone
  • 别名 洋脊、大洋中脊、中央海岭
  • 长 80,000千米

地质构造

地壳走向

  大洋中脊体系环球绵延数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来自里。其面积约占世 界大洋总面积的33%,可与全球大陆面积相比。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其相对高度为2000~30360百科00米左右。各大洋中脊顶部的平探状四交落均水深大多在2500~2700米之间。局部露出水面成为岛屿(如冰岛)。脊顶上覆盖的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其地形崎岖不平,常有次概烧费依一级岭脊与谷地相间排列,并与首业中脊走向平行延伸。翼部多由海山群和深组边城离海丘陵组成。自脊顶向两缘地带,随着沉积层讨设使标挥买四逐渐增厚,地形起伏也逐渐平缓,向下过渡为深海平原。就总体来说,大西洋中脊省款负味强为品营华和印度洋中脊的地形比较崎岖,东太平洋海隆则较宽缓。

壳成分

  大洋中脊顶部的地壳较薄,仅2~6 公里。其壳下有异常地幔存在。各大洋中脊的地壳结构不尽相同。如北大西洋中脊顶部缺失层3,层2(地震纵波速度5.0~5刘才资那诉报站.8公里/秒,厚度为2~3公里)直接覆盖在异常地幔上。异常地幔的纵波速度为7.2~7.6公里/秒,小于正常地幔的速度值(8.1公里/秒)。大洋中脊翼部牛静群的地壳构造类似于两侧洋盆,但向着脊顶方向,有层3变薄而层2增厚的趋势。在东太平洋海隆顶部,层3连续越过海隆并覆于异常地幔之上,层普期夜3的厚度减至3公里左右;中脊处层1(沉积层)极薄或缺失,因而造成整个中脊地区地壳变薄,中脊轴部的莫霍面抬升。

  中脊顶部及裂谷有裸露的玄武岩 。它是洋壳层2(基底层)的组成岩石。沿着裂谷和断裂带的崖壁常出露洋壳深部岩石,拖网采集到大量辉长岩、辉绿岩、角闪岩、橄榄岩和蛇纹岩等。故大洋游府善江被中脊是研究洋壳岩石学性质的重要场所。

喷发活动

  地震和火山活动大武速家生吃周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以别于不活动的无震海岭。地震分布在中脊轴部或中央裂谷,也分布在脊轴之间的断裂带活动段落,它们构成大洋中脊地胜科长震带。震级一般不大,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显示为般训国赶特零政立脚款垂直于中脊走向的引张作用。

  现代火山活动通常限于脊轴1~2公里宽的范围内。此处出露新鲜的玻璃质熔岩流,延烟试侵思合亚识沉积盖层极薄或缺失。火山经多次喷发而形成火山链,与中脊走向平行延伸。其形态及喷发周期与海底扩张速度有关。

  慢速扩张脊轴的中央火山链是不连续的,具新鲜枕状玄武岩,每5000~10000年喷发一与取些诉质触危效美树考次;中速扩张的脊轴,其火山链比较连续,常见席状玄武岩,每300~600年喷发一次;快速扩张的脊轴,其火山链是连续的,多半为席状玄武岩,协晶子飞这利每50年喷发一次。一般认为,中脊轴部的火山活动是中脊下岩浆房喷出岩浆的结果。

  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巨大海底山系。它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彼此相连,总长约8万公里,为地球上最长最大的山系。在板块构造模式中,大洋中脊顶部标出了海底扩张轴线,属分离型板块边界。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单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构造单元之一。

主要特征

  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是大洋中脊最突出的特征。裂谷是沿正断层经过显著错断所形成的,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巨型凹地。沿大洋中脊顶部发育的裂谷称中央裂谷。谷宽约25~50公里,深约1~3公里。裂谷两侧为突起的裂谷山脊。中央裂谷是地球上最大的张裂带。其正断层的走向与中脊及其裂谷平行;断层面多向中脊轴部倾斜;横断面呈U字或V字形。谷深和谷宽与海底扩张速度有关。慢速扩张的中脊,其裂谷深达1.5~3公里,断距约200余米,谷地外形清晰。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大多发育这种裂谷。中速扩张的中脊上裂谷较浅,断距仅50米。快速扩张的中脊一般不见裂谷的痕迹,只有断距小于50米的断崖,如东太平洋海隆。

  大洋中脊上广泛地发育与中脊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横向断裂带(即转换断层)。断裂带在海底地形上表现为海槽、断崖和海岭。海槽的深度可超过相邻的中央裂谷。被断裂带截断的各段中脊呈错开状。沿断裂带的错动只限于脊顶之间的段落,其错动方向与中脊的视错开方向相反。

研究进展

  19世纪70年代,英国"挑战者"号调查中,利用测深锤测量深度,已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脊。1925~1927年间,德国"流星"号用电子回声测深法对大西洋中脊进行了详细的测绘。20世纪30年代末,又相继发现了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50年代晚期,进一步获知这些海岭是相互连接的巨大环球山系。70年代,由法、美联合实施的法摩斯计划和法、美、墨西哥实施的里塔计划,分别对大西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脊进行了包括潜水器考察在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对大洋中脊的地壳性质、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有了新的详细的认识。载入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洋脊发现了正在喷涌的海底热泉和富含铜、铅、锌等多金属海底热液矿床。这些发现不仅对地质科学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经济意义。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以大洋中脊为主要对象,积极进行海洋岩石圈性质和动力过程的研究。但关于大洋中脊形成机制及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

产生影响

  中洋脊地震带虽然覆盖面积广泛,但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数量为全球地震总数的5%,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浅层地震。该地区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在智利山脉一带,火山喷发频繁但喷发地多为人眼稀少的地区,对人类影响并不巨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中洋脊
下一篇:双参羊肉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