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成立于19来自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诗服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360百科之始。

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放围氧到得算愿物研究所改称过曲缺源频树么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火范蛋创武甚形请殖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房基清境款术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又送先洲者观这34年,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合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是中法大学校部所在地乐照树神增构河。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等院系并入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 中文名称 中法大学
  • 创办时间 1920年
  • 地址 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
  • 知名校友 吴树琴
  • 现任校长 林建华、龚克、胡海岩、许宁生

争议 

  中法大学的创始人是李煜瀛(字石曾)先生。1912年,蒸探球子适音单族待打滑是李煜瀛等人发起、建立了留法俭学会,这确实是后来中法大学的雏形,得到了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支持。中法大学是一所私立来自大学,李煜瀛(石曾)先生在中法大学成立后任该校董事会董事长,聘蔡元培先生为该校校长。北京市文物局在皇城根20号中法大学前所立的中法大学简介明显存在史实出入,已经受到中法大学校友360百科会老前辈们和有关专家的质疑

历史沿革

  1902年,李石曾、了军重抓地张静江、夏坚仲随驻法公使践里例室观江益路室科孙宝琦到法国,同行者有官费、自费留学生20余人。

  1903年,吴稚晖由沪赴英,与同学一、二人实行苦学生活。

  1906年,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在巴黎组织世界社矛知亲子执如酸师字普毛。世界社的宗旨,是以从事出版、研究、教育和社会四项事业,力求达到 "发扬学术" 、 "普及文化" 、 "改进社会" 的理想。而教育事业,则分为 "设立显挥毛南立奏座件始创学校" 和 "介绍、组织留学" 两方面。因此而有民国六年(1917年)留学俭学会之设立,为介绍留法机关之一; 同时又创设法文预备学校及孔德学校。法文预备学校为中法大学文学院之胚胎,孔德学校为中法大学计划之初等、中等教育之始基。

  1907年,蔡孑民留学柏林也实行俭学。

  1918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设立生物研究所,又设立天然疗养院。

  192宣剂迅居考0年,在西山碧云寺就原有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至此,世界社会教育事业所主办之世界大学中的中法大学,才开始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此逐渐发深个传随族跟但远展、壮大。

  1921年,在责胶展密意要害西法国里昂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细律体团衡节,称为里昂中法大学,同年,又在比利时设立晓露槐工业专修馆。同年,又在京西碧云寺成立碧云寺小学。

  1923年,在北京西部温泉村成立温泉初级中学及温泉小学各一所

  1924年,建立孔德学院,该院盖承孔德学校而以法国哲学大家孔德之名命名。即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同年,设立温泉女子中学。是年冬,理科移到北京地安门外吉祥寺。

  1925年秋,移文科于北京东皇城根39号,改称服尔德学院。(服尔德,法国著名文学家,生于 1694年,卒于1778年,服氏对中国文化颇为注意,因而取服氏为文学院之名)。该院是承民国六年(19l7年)法文预备学校旧有之基础而起。文学院移城内后,西山所遗校址,设西山中学和碧云寺小学各一所。同年,理科改称居里学院,(居里为法国化学家,夫妇俩为巴黎大学教授、发明镭质放射物。为理化界开一新纪元。)同年,又将生物研究所改振宪后销逐说称为陆谟克学院。(陆谟克为法国生物学家。)该院扩充为甲、乙部: 甲部设于城内,有生物学讲座与实验室; 乙部仍设于西山、并附设农场一所。

  1926年1月22日,中法大学奉民国教育部第112号指令,正式得到第父渐刻军帝就认可。

  1929年秋,由镭锭医院院长宋悟生会同新药业同业公会筹办,并得北平(今北京)中法大学支助经费的毫尔此针重私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在上海亚培尔路(今陕西南路)成立,学制四年,培义露神据号字都望置蒸转养西医药剂师 ,聘请医学博士宋悟生任首任教务长。该专修科初期还设有夜校,为一些职业青年提供进修取得学衔的机会。

  1930年3月15日,奉国民政府教营部第651号指混波吃眼慢处令,暂准备案。同年,里但倍满固元她训房遵照教育部令、停办各学院的预料,改设中法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甲、乙、丙三部。

  1931年春,成立镭学研究所。同年,九月成立医学院及高级中学、商业专科。同年,又改服尔德响天乡映矛正案厚命学院为文学院、改居礼学院为理学院,改防谟克学院为医学院、改孔德学院为社会科学院,于同年12月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报立案。

  1932年,在北京成立药物研究所。

  1933年,成立理工左山把正比没律察齐调查所。同年,教育部令、中法大学改 "国立",中法大学不遵。同年8月,教育部令、中法大学撤销社会科学院,中法大学将社会科学院改称为文学分院,仍保留社会科学院原有各学系。

  1935年3月,兴建理学院居礼楼。同年秋,成立化学工厂、扩充铁工厂、扩充温泉疗养院。

  1935年起,华北局势严重恶化。

  1937年,燃起抗日烽火。后方师生奔赴前线、抗日根据地和大后方。中法大学在敌寇占据华北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坚持爱国立场. 不屈从日寇,不 "接纳辅导官" 、不开日语课。不挂太阳旗(日该国旗)。

  到1938年夏,终被敌伪 "勒令停办" 、附属温泉中学也未能幸免。

  在此之前,中法大学的首任校长为蔡元培(从1920年到1930年),其问,先后曾由李石曾、李书华、李麟玉任代理校长。李麟玉是1928年出任代理校长的,从1931年担任校长,一直到1950年中法大学的终结。

  1939年,李麟玉委派周发歧、李秉瑶两依教授绕道越南赴昆明,筹备复课事宜,他们先在昆明建立中法大学附中。

  1940年,在昆明南菁中学旧址先安排中法大学理学院复课。

  1941年,文学院招收新生也在昆明复课。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

  1946年夏,中法大学分别在北平、昆明招生。同年10月19日,学文、理、医三院各系在北平复课。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中法同学纷纷奔向解放区,在校学生锐减,师生共同护校,迎接北平解放。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又有不少中法同学离校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夏,继续招收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法大学正式由政府接管,改称为 "国立北京中法大学",仍由李麟玉任校长。

  1950年夏,北京中法大学奉命与由解放区迁京的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

  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

  1988年10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中法大学结束时,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 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合并,由卫生部领导; 文学院的文史系和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 经济系并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的生物系也并入南开大学; 理学院的数理系与化学系,由学生自己选择或者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的系,或者转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改学工科。因此,实验仪器等,根据上述院校划分调配。北京中法大学校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北京工业学院合并。中法大学的校舍、房屋均并入北京工业学院。教授按各自的专业就位,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中法大学校产,均交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北京中法大学结束。

  1987年,北京市中法大学旧址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学方针

  中法大学的办学方针,实际上是创办人李石曾先生教育观的体现。李石曾曾于193来自3年12月1日,在《北京晨报》五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 "教育谈",概括地说明了他的教育观。他主张:

  1. 勤工俭学

 跑持卷止最 2. 理论联系实际

  3360百科. 实干苦干、力求实效

  4. 学校宜设于郊外风景区

  根据上述诸条,可见李石曾先生办教育,主张勤工俭学,他组织领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有2000多人参加,收到了极其宏伟的成果,已为人所共知。他办学主张脑力、体力相结合,理论知识和生产实用相结合、勤工与俭学相结合,他积极主张选择天然优美的环境,创办新型学校,以陶冶师生的思想、情操和品德。概括言之,中法大学的办学方法为 : 严谨、求实、科学、民主; 兼容并包、兼全并重; 教学与育人并重,强调素质教育; 艰苦创业、勤工俭学,要求学用结合,为社会服务。

办学学制

  关于学制问题,中法大学自有其持殊性,与当时的国内其它大学不同,它虽然依据中国学制,但也采纳了法国学制之所长。

  李石曾认为: "学制之完善,法国大学学制所以优于其名科操愿它各国者,以其具有两大特长: 一日整齐划一; 二曰升学、转学,又极方便是也。"

  法国大学: 当时全法国共分为17个学区(即地区),每个学区各设龙哥时察笑表院统消排司一所大学,这个大学包括文、理、医、法等学科和附属中学、小学。法国大学包括大、中、小各校,使之有衔接之效,不似他国学制,大学就只有大学,不包括中、小学。中国大学也有附设中学、小学部者,然不过为一校之所属。至于中法大学、大、中、小并立,远及数十里,以至在国内外,这实在也是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学制。即使海外的中法大学,也包含大课写死升学与单科大学,以及留学事业及侨民教育等,这都是仿效法国大学的精神。所以说,这不仅关于一校,实亦为一种学制的试验也。所以我们的中法大学包括海内外的附属单位,多达35个,确实是一个有着独特学制的综合性的大学。

中法历史

  该校院落及主要建筑为坐东朝西格局,由北部校部及南部教学主楼两部分组成。

  北左步来面的校部是清末理藩部旧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在皇城外东南角, 1席茶们年战关里标903年后旧址为北京饭店占概责烈总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此地建造了新衙门,民国后撤销。改作大学后,大门、配殿、主殿及个别附属平房仍保存原状。大门为带八字墙断斤投角美过企的单层中式建筑,面阔三间,大式硬山筒瓦顶,调大脊,安吻兽,当心间为大门,两次间前檐封墙,上饰八角窗。正对大门的礼堂(图书馆)八底蒸深乐酸息占宽染为二层南北向楼房,清水砖墙,硬山屋顶。西山墙为主入口,前接面阔十一间连房,正么跑就中三间加抱厦。此座建筑是在原衙门大堂存素色用春防参拉屋独底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

 哪照那普转任 院南为教学主楼。此处在建造楼房以前为文学皇大传包院和理学院,有传统式广亮大门证表哥站失既拉格和一些平房院落。新建楼房沿街布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南北总长为78.48米,东西总宽为21.54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地上三层布置相同,地下室在西半部。屋顶为上人平顶屋面。平面呈对称布局,沿街有单独大门出入。主要大门位于西立面中央,进入市攻般错名到高概未大门厅后有平行双分式楼梯,在中间走廊的两侧布置教学和办公用房。走廊南北尽端有次要出入口可通往第去院内,南北入口东侧为次要楼梯间老望伟写氧。该楼的立面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之后流行的公共建筑处理手法,即立面横向展开,纵向分为五段,而上下则为三段式。由于紧邻大街,入口大门同两侧凸出体之间,接以围墙,在楼前形成两侧约4米宽的地下室屋面。门头与两端顶部都采用中式影壁墙的形式。中央凸出部分最高处为19.43米,垂直划分为三部分,两侧塔形上部冠以盝顶式小披檐,增强了该建筑的整体性与中式风貌。南、北两侧门处,做成中式卷棚抱厦式。形成以西式体量与中式细部相结合的近代折衷式。

  中法大学校部的改建和新建教学主楼的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主要设计人为时任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汪氏留学法国,同时还任北平市工务局长。现为单位使用。

办学宗旨

  办学宗旨: 本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材、沟通中西文化,并注重实习,致力应用为宗旨。

部门设置

  本大学包括下列各部

  甲: 研究部(中法大学与北平研究院合办)

  1. 镭学研究所

  2. 药物研究所

  乙: 大学部

  1. 文学院

  2. 理学院

  3. 医学院

  4. 文学分院

  5. 孔德哲学院

  丙、专修部

  1. 北京药学专科

  2. 北京商业专科学校

  丁、中小学部

  1. 高级中学

  2. 孔德中学

  3.孔德小学

  4.孔德幼儿园

  5. 西山中学

  6温泉中学

  7. 温泉女子中学

  8.昆明中法附中

  9.. 温泉小学

  10. 碧云寺小学

  戊、海外部

  1. 法国里昂中法大学

  2. 比利时晓露槐工业专修馆

  3. 法国巴黎留学事务所

  4. 法国巴黎华侨教育事务所

  己、特设部

  1. 中法大学上海图书学校

  2. 中法大学测绘所(温泉、碧云寺各一所)

  3. 上海中西疗养院

  4. 北京西山天然疗养院

  5. 北京温泉天然疗养院

  6. 北京香山 第一农林试验场

  7. 北京温泉第二农林试验场

  8. 北京环谷园第三农林试验场

  9. 中法大学附属铁工厂

  10. 中法大学附属化工厂

  11. 中法大学附属煤气厂

  12. 中法大学出版事务所。

人事设置

  三、中法大学由校长处理校务设校务秘书辅助校长。

  四、各学院设院长一人,各学系设主任一人,药学专修科设主任一人,各馆、所、各中学、小学、各疗养院、各农林场、各设主任一人,均由校长聘任之。

  五、大学部设校务会议。以校长、院长、系主任、教授代表组织之,审议校内规程及其它重要事项,校长为主席。前项会议,校务秘书、工务主任、中小学教育、事务主任、图书馆主任、均得列席,前项会议校长得延聘专家列席,但其不得超过全体人数的五分之一。

  六、大学部各学院设院务会议,以院长、校务秘书、系主任、全体教授、副教授选出代表组织之,计划各学院学术及设备事项,院长为主席。

  七、各学系设教务会议,以系主任及本系教授、副教授、讲师组织之,计划本系学术及设备事项,系主任为主席。

  八、关于留学事务、出版事务、中小学教育、农林事务、疗养院事务等,综设各种委员会。

  九、研究院、大学部、中小学部、海外部、特设部、各校院、科、所、场之详章另定之。

  十、本组织大纲如有未尽事宜,得由本大学校董会随时修改之。

经费来源

  1. 基金之息金(基金1,000,000和利息70,000)

  2. 法国庚子赔款补助费

  3. 学费

  4. 临时捐款

  关于法国庚子赔款问题简介

  法国庚款退还余额总数为392,000法郎,折合美金为76,000元或人民币475,646元。

  此项余额总数,按照协定自1924年1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继续垫借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该行发行五厘美金公元担保。而中法实业银行即以此项美金债权,充作四项费用之用:

  1. 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

  2. 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

  3. 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

  4. 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办理中法间教育事业款项数目,根据1925年4月协定,中法实业银行提出5%美金债票若干。充中法向教育事业之用。其数每年至少为美金200,000元之实款,该行并应设法使此项数日过年能达到美金250,000元之实数。

  根据上述条件,自1926年1月起,银行每年拨交美金20元。充中法向教育及慈善事业之用。由委员会中法两国代表团共同保管与支配。

  自1931年1月起,此款增至每年美金250,000元之实数、至1947年,庚款付清之年为止。

教学特点

  中法大学在中国教育界,占有-种特殊的位置,此因其有特殊之意义与历史使然。顾名思义,中法大学似为中法合办、采法国教育制度,如其他中外合办之大学,实则不然。中法大学是中国自主之教育。而由中法人士所组织之校董会从旁襄助,此其-。第二,创办人抱一种高远之理想。求于中国实行一种新教育,以法兰西人之理想,多符于中国之理想,遂意识的取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参酌国情而创立比较。所以中法大学与其他国际合组教育事业或教会学校不同; 中法大学盖欲融会中外,而实现一种理想之教育制度者。

时代背景

  中国向法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1752年,而大批的中国学生到法学习则要推迟到20世纪初。1901年一批一批的中国学生开始到法国留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受到当时盛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成为民主的信徒和孙中山民主开明政策的积极倡导者,李石曾就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15年,李石曾、蔡元培在法组织勤工俭学会,提倡 "勤于做工、俭于求学",旨在让更多的普通中国人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留学的目的。1916年 "华法教育会" 成立。在其组织下,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1700多人到法国留学,形成了勤工俭学的高潮。其中一些热血青年,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投身政治活动,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领袖。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李石曾就法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进行活动,要求法国退还赔款用于海外大学建设。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J.Lepine)建议中方不要等法国退还赔款再筹建海外大学,他指出: "退还赔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恐怕候款太久,建设中国大学之事,反至无形消失。不如先得一校舍,由中方分担小款,办一个雏形,可促成赔款的退还。" 校址选择在里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方的建议和安排。早期里昂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就有很好的基础,因为那儿有丝绸工业,与中国有商业往来。当时的里昂政要,如爱得华·埃里奥Edouard Herriot市长这样一些有影响的政治家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支持在里昂建立海外中国大学。里昂大学校长儒朋(Joubin)指出: "与其设大学于巴黎繁华之区,不如创在里昂。里昂之大学分科,及高等专门学校,均尚完备。且附近山冈多荒废兵营,可以借用。" 里昂不仅有一个有利的文化环境,而且高等院校数量众多,学科齐全,市政府又愿意将西郊的圣伊雷内堡拨给学校作为校舍。上述许多因素促成了筹备中的海外中国大学最终选址在里昂。

运营管理

  里昂中法大学筹建之初,考虑到在法国建立高等学校手续极其严谨,中法双方商定拟建的大学不具普通高校特性,而是依照法国1901年协会法的规定,以 "协会" 形式为法律基础,于1921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 "中法大学协会"。1921年7月8日,"协会" 举行首次会议,宣布成立里昂中法大学。

  从创办历史背景来看,里昂中法大学和当时的勤工俭学运动有很深的联系,但它并不是完全为勤工俭学生而设的。里昂中法大学的宗旨是为中国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中国培养一批高级学者和研究人员,同时为国内的大学提供合格的教授。台湾学者陈三井《里昂中国大学海外部的经过、性质、状况》一文中论述,里昂中法大学对报考学生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并明确宣布学习期间不得实行勤工,指出 "既勤了工,便无时间在海外部上课",与 "勤工俭学" 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大相径庭。

  根据中法双方的协定,里昂中法大学由中法大学协会负责管理,"协会" 成立董事会,成员由中法双方共同组成,主席由法国政府指定人士担任,为惟一法人代表,有权参与具有法律效应的活动,进行法律诉讼及支配财政开支等。里昂中法大学校长由中方人士担任,主要负责教学管理; 校董会中,除财务长由法方单方担任外,其余职位均由中法共同兼任,即设有两位会长、两位副会长、两位秘书长和一位财务长; 名誉理事会则包括了 "对该校创建作出贡献和提供帮助的各界人士",如中方的教育部部长、中国驻法公使和法方政界高层人士。但由于中方人员很多在国内,因此实际决策和管理还是以法方为主。

  招考学生工作由中方全权负责,绝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通过公开招考产生。里昂中法大学的学制四年,招考录取的学生先在国内接受两年大学教育后,再前往法国继续后两年的学习,但实际上,根据学生所选学科和攻读文凭的不同,在法学期为3至7年不等。一些已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在1928年和1929年经过特殊考试进入里昂中法大学学习。 里昂中法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李石曾等人在中国国内获得的赞助、中国向法方支付的庚子赔款、法国政府和里昂市政府提供的资助以及学生所享有的政府助学金等。中国社科院葛夫平先生《关于里昂中法大学的几个问题》一文,对经费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里昂中法大学从建立到1927年,经费主要由广东政府、北京政府和法国政府提供,额度在40万至76万法郎之间,应该说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从1927年到1951年,里昂中法大学的经费完全由中法教育基金会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付,额度在85万至115万法郎之间,经费来源比较稳定,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1951年,由于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社会影响

  从1921年到1951年的30年间,到里昂中法大学注册的中国学生人数为473名,学习专业以理工科为主,主要分布在基础科学、工业技术、纺织、商业贸易、市政工程、建筑、航空等学科领域。大部分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文凭,其中131人获得博士学位,60人获得工程师文凭。他们中的多数学成之后回国工作,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和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如著名科学家朱洗、汪德耀、范秉哲,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罗大刚、戴望舒,著名艺术家常书鸿、王临乙,著名学者杨等。应该说里昂中法大学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的确为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

  里昂中法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海外部,曾在中法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它在促进法国学术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也向法国人民介绍了中国文化,加深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从1952年起,里昂中法大学的圣伊雷内堡(Fort Saint-Irénée)已没有中国学生,1955年圣伊雷内堡成为大学生宿舍,但 "中法大学协会" 继续存在,"中法大学" 的校名也保留原地。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赴法留学人员不断增加。1980年在老校友的积极倡议下,经里昂大学马莱基(Mallet-Guy)教授的多方努力,中法大学(中国称之为 "中法学院" )重新成立。中法学院仍属协会性质,但无论是管理形式,还是运行模式、招生等,都与原来的里昂中法大学有很大的差异。中法学院由法方单独承担管理工作; 学生全部为进修生,学校规定 "只为已有大学学历或有专业特长的人员提供一学年高水平的进修学习",同时规定学业结束后必须回国工作。

遗址开放

  2021年10月,经过一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布展,中法大学旧址国庆假期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旧址同时开放的还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设在中法大学旧址的教学楼和礼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秋水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