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伊拉斯谟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叫细句半smus ,约1466-1轴只苏室毫运536)荷兰哲学来自家,16世纪混为凯政拉抗滑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讽刺了经院式教育,反对死记活冷读才什硬背,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其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

  • 中文名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 外文名 Desiderius Erasmus
  • 国籍 荷兰
  • 出生地 鹿特丹
  • 出生日期 约公元1466年10月27日

人物简介

 及屋左孩急风阳例 伊拉斯谟,约1466年10月27日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于消沙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来自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

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荷尔拜因绘)

  1506年赴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学习,360百科因对教会不满于150夜担位县硫材起空题9年返回英国,发后核乐季处怀采装突威衡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抨击了经院哲学衣飞却的丰和宗教偏见。1511~15重实轮固哪便调步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硫图原候甚械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

  1521年前往瑞不年主士的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了宣何一依底洋短尼权突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伊拉斯谟生于荷兰的沿海商业城市鹿特丹。是一位教子游协照普非省盐士与一个医生女儿的私生子,他进的第一所学校设在哥达(Gouda),质量低斤零福激香旧劣。

  9岁时进入设在文特的圣·利宾教会学校,在此学习的9年中,受到了阿勒克山得尔、墨吉斯和兄弟会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并对文边地乡灯川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84年他18岁时,其父去世,他的监护人把他送到一所教会学校,为将来的修道士生活作准备。后到斯泰因修道院任修道士,在此他阅读了大量古典著作,学业大进。

  1493年,入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神学,当时巴黎大学内的迂腐的学风和无聊的说教使伊拉斯谟非常失望,他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巴黎时,衡拿括样联额北他曾招收了几个学生,按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教导他们

  1499年10月,应其好友和保护人蒙乔伊勋爵(Lord Mountjoy)之邀赴英国作短暂访问,成为由科勒特所领导的,以利那克瑞(Linacre)、格若新(Grocyn)和莫尔为成员的人文主义团体的一员,并与这些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保持终生的友谊。此后,他游历欧洲,充任私人教师,写作和如饥似渴地研究希腊文。这一时期他所写的著作中,的独落都却充满着回到原始基督教的渴望,他希望教会从繁文缛察赵左只溶厚联流石势节的教条和仪式中解女践式粮田限双外干房脱出来,回到《圣经》节朝所元英和教父派那里去。

  1505年伊拉斯谟重赴英国,同莫尔合作,编译和出版古代自由思想家卢亚契奴斯的著作,并应御医巴提斯卡·博伊利奥(B.Boerio)的聘请监督管理他的两个孩子的教育。

伊拉斯谟的《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1506年,到意大利,于都灵干提谓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509年,回英国,写下著名的《愚人颂》。

  1510─1514年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它改正了存在于拉丁文《圣经》中的很多错误,是向北方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提供的最优秀的希腊文典范。在此期间,他还帮助好友科利特建立圣保罗学校,为学校编写拉丁文教科书,把该校办成了著名的人文主义学府。

  1517-1521年间,定居于勒文。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伊拉斯谟同路德意见不和,争论激烈,虽然他同情路德的工作、也反对路德谴责的教会的弊病。他既痛斥罗马教会,也不满意路德的新教。晚年,他与世隔绝,在矛盾的心境下度过了孤寂和苦难的余生,1536年病逝。

圣职与个人修道经历

  在1492年,伊拉斯谟因其贫穷而参予圣职。他在荷兰南部 Stein 市的修道院接受训练,25岁时获授予天主教的牧职,但他长时间没有完成他的牧职工作和守他的诫律,这促使教会在伊拉斯谟一生中批评攻击其行为。

  伊拉斯谟在他授予圣职后,他因为他的名声和擅长于拉丁文而得到离开修道院的机会,当时康布雷主教卑尔根亲王亨利邀请伊拉斯谟成为他的个人秘书。尽管伊拉斯谟当时还是圣职人员,为了让伊拉斯谟接受新的职位,伊拉斯谟以身体不佳和热爱人文学科为由豁免其宗教誓愿。当时教宗利奥十世将更大权力赋予给伊拉斯谟,让他可以永久地豁免其誓愿。

学习与教学生涯

  在1495年,在亨利主教的同意及薪津资助下,伊拉斯谟到巴黎大学的蒙太古学院学习,这学院是改革宗的狂热中心。当时大学的人文学都京满某科已再度复兴,而伊拉斯谟也因此与意大利的人文学家 Publio Fausto Andrelini 建立深厚的友谊。

  在1499年,他被威廉·布朗来自特邀请与他一同回英国,伊拉斯谟被威廉的魅力、网络、朝足异么吸蒸指行引误举财力所吸引。在英国的时候,他与当时英国的皇帝亨利八世和其他领袖汤玛斯·摩尔、约翰·费舍尔、汤玛斯·利纳克尔和 William Grocyn 建立一生的友谊。在剑桥大学期间,他是「玛嘉烈女士神学教授」,可以有机会一生都在英国中成为大学教授,他在 1510 至 1515 年中留於剑桥大学的王后学院。当时他身体不佳,他经常投诉学院没有提供足够的酒作药物(当时酒是医治胆技镇委扬石的药物,而伊拉斯谟当时患上胆石)。在英国的期间,伊拉斯谟十分欣赏圣经老师 John Colet,John 追求的方式并不如当时流行学者360百科的一样,而是更像历代的农旧水校上教父,这促使伊拉斯连量专谟在离开英国后,专条困敌积它心钻研希腊文,这帮助他在神学学习方面追求更深,更让他可以准备耶柔米圣经的新版本翻译。尽管伊拉斯谟当时没有足够的金钱,他恳求朋友送他书本和聘请老师的费用,他用 3 年的时间日以继夜地学习希腊文。

  他住在鲁汶,并在当地的大学任教,但他的作品、改革内容在当地受到大量的苦修者、学者、宗教领袖批评攻击。而在 1517 年,他在三语言学院学习希伯格参侵怀题育电威演心生来文、拉丁文及希腊文。由于当时对抗伊拉斯谟的声音很大,伊拉斯谟备受压力,并决定离开创属血真事象类纸督职该城,并到巴塞尔寻求庇护,当地的瑞士人提供伊拉斯谟保护,并让他自由宣讲。很多人从欧洲不同地方的慕名而来,因此认识了很多忠实的朋友,如印刷出版商人 Johann 逐州策增片客右Froben。

  学成拉丁文后,伊拉斯谟开始参与在文学及宗教的织丝议题上的讨论。他认为纯正的教义可以从过往的历史文献和圣经原文中获得,他试图改变中世纪形式主义和固执的方式,他更反对部分形式的修道主义和烦琐的哲学:即一些不讨论教义真理问题、不是对抗教会敌人、不是讨论禁欲原则的哲学。他视自己为大公教会所任命的越二法兴蛋安针灯批教师,他希望保留对大公教班宪安会要义的忠诚,因此他批判当代其他的思想和做法,被他批判的至少有500人。

希腊文新约圣经的发行

  第一么伯指啊本希腊文圣经并不是由伊拉斯谟所制的,而第一本是来自希腊文圣经弗朗西斯科·希梅内斯·德·西斯内罗斯的康普鲁顿合参本圣经中的一部分参本。这参本於 1514 年印刷,但因等侯教宗利奥十世的批准才在 1522 年与旧约部份一同发行。这延迟令到伊拉斯谟的希腊文新约圣经在 1516 年成为第一本发行的希腊文新约圣经。

  伊拉斯谟多年来主要有两项计划,第一是校对希腊文和拉丁文新约圣经译本。在 1512 年,他开始校对拉丁文新约圣经,他收集了所有可收集的拉丁文圣经手抄本以制作出校订版本,并将其拉丁文美化。

  伊拉斯谟将希腊文作出校对是希望一些有能力的读者可以自行核对拉丁文被本的准确性。不过在最后成品 Novum Instrumentu频牛测m omne (新教导的全部)和之后 Novum Testamentum omne (新约的全部)中,他指出两个校对版是一致的,并是教会新约圣经的主要重心部分。

  伊拉斯谟在出版方面极为赶忙,他找了好友 Johannes Froben 帮忙,他指这本圣经是「赶於印刷多于赶於修订」,故此打印本出现了多个错误。伊拉斯谟在抄本的行间写下他的修改,并用小写作显示,然后将修订版再送给 Froben。1516 年,第一本印刷出发的希腊文新约圣经面世(Novum Instrumentum omne, diligenter ab Erasmo Rot)。伊拉斯谟用了数个希腊文手抄本,但数个手抄本中并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而伊拉斯谟用的手抄本多数也是后希腊文抄本「拜占庭类型抄本」,伊拉斯谟也较少使用最古老的手抄本因为他担心这些抄本中的准确性、稳定性较低,因此他放弃处理一些更古老而更优质的手抄本。

  在1519年的第二版中,伊拉斯谟用了 "Testamentum" 取代了"Instrumentum" 作为名字。这版本是马丁路德用作翻译成德语圣经的版本,以供一班不懂拉丁文的人民阅读。第一版及第二版合共售出 3300 本,相比起康普鲁顿合参本圣经的 600 本为多。而在第一、二版出版时伊拉斯谟在他的手抄本中找不到约翰一书 5 章 7 - 8 节,即「约翰引句」(Comma Johanneum) ,但后来他得到了一份手抄本具有该节,不过这手抄本被认为是从 1520 年拉丁文圣经而来的。因此罗马大公教会教宗庇护十一世在1927 年 6 月 2 日承认「约翰引句」是有争议的,而约翰引句较少出现在现代学术界的翻译。

  1522 年伊拉斯谟推出的第三版本,推动了英语圣经的翻译。丁道尔於 1526 年将第三版译为英语新约圣经(William Tyndale's New Testament),1550 年罗伯特·司提反将第三版再改良,并建立出日内瓦圣经和詹姆士王译本英文圣经的基础。伊拉斯谟在 1527 发行第四版,当中将希腊文、拉丁文和他的拉丁文摘录平衡地展示出来。1535 年伊拉斯谟发行第五版(最后一版),他将拉丁文圣经删去,其他都与第四版相同。往后由不同人制作的希腊文圣经释本的基础都是以E伊拉斯谟的希腊文圣经释本作参考,这成为了伊拉斯谟在圣经翻译学中最大的贡献。

与路德的冲突

  在宗教改革后的十年内,伊拉斯谟被卷入关于人性、自由意志和宗教的辩论。 虽然伊拉斯谟支持新教徒的理想,可是他反对激进的主义。

  伊拉斯谟和马丁路德原是友好的,他们本来互相欣赏,但当伊拉斯谟以不希望影响自己学术地位而拒绝加入路德的改教阵营后,他们开始出现分岐。因为 伊拉斯谟认为独立的学术才能为教会带来他自己理想的改革,因此他的理念与路德不尽相同。 在 1524 年,伊拉斯谟出版了《论自由意志》,主要是批评马丁路德神学的核心教义。路德指出人的自由意志在亚当之后就全然败坏,不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对神作出一点正面的回应、也不可能作出没有罪性的事 - 路德的教义指出只有神拣选救赎的罪人,才能逃脱永死,而当中完全没有人参与的成份。 而伊拉斯谟则是相信救赎的完整,是要靠人本身的意志与神合作的。他指出除非人有能力作出选择,否则上帝的恩典是无意义的。

  伊拉斯谟反对宗教迫害。尽管被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所鄙视,但他仍继续发表自己的理念。他反对教会烧毁书籍和异端的做法,指出「医好一个病人比杀害他更好」。

去世

  伊拉斯谟在 1536 年准备移民期间,在巴塞尔突然死于痢疾。虽然他一直忠于罗马的罗马教皇当局,但他没有并收到天主教会的最后仪式 (last rite);在他死亡的报告里并没有提到他是否要求成为一个牧师。这与他认为外在的表现不怎重要的观点是一致的;重要的是信徒与上帝的直接关系。他在巴塞尔大教堂举行了伟大的葬礼。

  他最后的话,如他的朋友 Beatus Rhenanus (德国人) 所记录的,是「亲爱的上帝」(荷兰语:Lieve God) 。在 1622 年他的一个青铜雕像架设在他的出生城市,取代一个早期的用所制石头雕像。

著作

  在 1530 年代,伊拉斯姆斯的著作占欧洲所有图书销售额的 10% 到 20%。 他曾说出这个格言:「在盲人的土地上,独眼的人是国王。」在和 Publio Fausto Andrelini 的合作下,他形成了一个拉丁语谚语和格言的文集,通常称为 Adagia。片语「潘多拉的盒子」也是由伊拉斯谟而来,这是由于他对潘多拉的翻译错误,他把pyxis(盒子)与 pithos 混淆了。

  他开始认真写的著作是「基督教士兵手册」(几年后由年轻的丁道尔译成英文)。(更加直译的 enchiridion - "dagger" - 被比作「现代瑞士军刀的精神」)。 在这短暂的工作中,伊拉斯谟概述了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的观点。在他批判形式主义的危险时,讨论了修道院主义,圣徒崇拜,战争,阶级精神和「社会」的可能性。

  这手册(Enchiridion)更像是讲章而不是讽刺文学(Satire)。伊拉斯谟他强调个人的属灵纪律,并呼吁改革,就是集体回归到上帝和圣经。最重要的是,他认为阅读经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才有力量转变和激发爱心。就像与弟兄共同生活一样,他写到「新约是基督的律法,人们被召是为服从,就是以基督作为模仿的对象。」

  根据欧内斯特·百克(Ernest Barker)的话,「除了他在新约的著作,伊拉斯谟也花很多努力在早期的教父身上,甚至比他写作品更为艰苦。在拉丁教父当中,他编辑了圣杰罗姆,圣希拉里和圣奥古斯丁的作品。在希腊作者中,他曾研究爱任纽,俄利根和约翰一世。」

  伊拉斯谟还写了《弗里斯兰自由战士》去反抗 Pier Gerlofs Donia,在他的写作里这人所发动的仗事受到他的批评多于赞美,伊拉斯谟认为这人是一个昏暗,残酷的人,更喜欢体力多于智慧。

  伊拉斯莫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受德意志人文主义者 Faustino Perisauli 启发而写的「德拉普霍尔」,是以双重题目︰Moriae encomium(希腊语,Latinised)和 Laus stultitiae(拉丁语)出版的《愚人颂》。

  《愚人颂》(The Praise of Folly) 是伊拉斯谟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的著作,构思於 1509 年他从意大利去英国的途中,写就於伦敦莫尔的家中。书中「愚人」亲身表白,或嘲讽谩骂,或赞颂褒飏,文笔生动,意味隽永。该书讽刺了上层社会的各种愚昧情况,对教皇、僧侣、枢机主教、经院哲学家和贵族进行嘲笑和咒骂,对教会神职人员贪婪腐化、荒淫无耻的生活,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贪图虚荣、巧取豪夺的卑鄙行为予以批判。他主张资产阶级的现实生活,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实行世俗政治,反对神学思想和神权的独裁,要求清除教会的种种积弊,建立合理的教会。他号召人们放弃对圣像、遗物的崇拜,废除禁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宗教仪式,这些主张都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德国的宗教改革家把《愚人颂》作为反对德国世俗贵族和宗教贵族的思想武器,重印达 27 版次,几乎译成欧洲各国文字。伊拉斯谟的著作对德国农民战争时期的农民、城市平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也起了鼓动作用。1558 年,教皇保罗四世宣布伊拉斯谟的著作为第一类禁书。

思想成就

人文主义

  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这首先是要把几个世纪曲解了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准备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发展的;当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势而至的时候,那些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容易看到的。

愚人颂

《愚人颂》

  《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作者伊拉斯谟为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

  据说,《愚人颂》是他在去英国拜访莫逆之交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的。该书的拉丁文原名"Encomium Moriae"还与莫尔的名字谐音双关。在伊拉斯谟众多的著作中,惟有《愚人颂》通俗易读而未被人遗忘。观点一向保守的著名美国史学家史密斯称这本小册子的特点为"诙谐的训诫,善意的讽刺和伦理性的讥笑"。

  伊拉斯谟在说明此书的写作目的时,给出了冷嘲热讽的基调:

  既然人类一味的要疯疯癫癫,既然世上每个人——上至教皇下至唯唯诺诺的乡村牧师;从腰缠万贯的富翁到沿街乞讨的乞丐;从身着锦缎的窈窕淑女到布衣裹身的村妇,整个世界横下心来不用上帝赐予的大脑,而一味的受贪婪、虚荣和无知的奴役,那么,神明在上,真正有才智的少数几位为何还要费如此多时间,花如此大的气力,去使人类变成他们自己从未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任他们去沉溺于愚笨吧,别去剥夺最能令他们自得其乐的东西--能够自我愚弄的大权。

  在《愚人颂》里,伊拉斯谟首先认为,推动世界运动的是非理性的、愚蠢的欲望。接着,他假想了这样一个场景:拟人化了的愚笨("愚人"),身着学者的长袍,但头上却戴着顶愚人的帽子,在自恋、遗忘、懒惰、享乐、肉欲、酣睡、娇纵和疯狂等侍从的簇拥下登上讲台,面对一批假想的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听众侃侃而谈。在接下来横扫一切的讽刺中,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嘲讽了他那个时代所有的制度、风俗、人和信念,矛头还涉及婚姻、战争、国家主义、律师、科学家、学者、神学家、国王和教皇们。 最为尖酸刻薄的嘲讽,还是被伊拉斯谟"赠与"了学者或文法学家:

  当有人考证了安喀塞思(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王子)的生母是谁,或者重新沿用一些冷字怪词、废字偏词,或是绞尽脑汁拼凑出破石烂碑上的文字时,上帝啊,他是何等地欢欣,何等地喜悦,多少声祝福,好像是征服了非洲或占领了巴比伦!

  在伊拉斯谟看来,试图揭开大自然奥秘,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家也是同等滑稽可笑的:

  当他们为自己建立了无数个领域时,当他们好像手拿皮尺,一寸寸的测量太阳、月亮、星星和其他天体时,当他们解释雷电、风雨、日月食和其他神秘现象成因时,他们毫不犹豫,似乎他们是赋予创造力的大自然的私人秘书,是上帝的议会代表下凡人间。当他们大吹大擂时,大自然却洋洋洒洒地嘲笑他们,笑他们臆断。

  由此可见,人类的每一次追求都受到了愚人的"关照"。类似的还有捞钱的商人、追求永恒的诗人、好大喜功的武士、一听到骰子滚动声便"心跳加速"的赌徒,这些人及其他人的命运都受到过愚人主宰。

  《愚人颂》有较大篇幅是愚人对教会和基督教教义的论述。那些神圣的名字和经典、教皇和主教们的显赫地位和世俗观念都未能逃过伊拉斯谟的辛辣利笔:

  他们把目不识丁看作是一种圣绩。他们在教堂里像公驴般叫喊着赞美诗。他们对其含义丝毫不知,却还以为那种声音对神圣人们悦耳。托钵僧们沿街嚎叫……是一群肮脏、无知、厚颜无耻的无赖。

  伊拉斯谟的同时代人对《愚人颂》有的乐于称道,有的则愤而指责。但不管怎样,这本书广受关注,仅作者在世时就出版了43版。

  《愚人颂》的伟大之处在于文艺复兴初期,它就拉开了人文主义的序幕。它对时代的针砭虽是微妙而间接的,但它不失其强大的效力。正如20世纪伟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指出的:"《愚人颂》除去其狂欢节的面具,便是当时最危险的书之一。在我们看来,它仿佛是诙谐的烟花,其实却是一颗轰开通向德国宗教改革之路的炸弹。"

同名计划

  "伊拉斯谟Erasmus"项目是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其每一课程都是由欧洲几所大学联合经营。伊拉斯谟是"European Action for the Social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的缩写,即欧洲大学生社会流动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15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Desiderius Erasmus(伊拉斯谟)设立的。这位大学者曾在法国、英格兰、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学习和教书,花费毕生精力用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1987年,欧盟开始颁发Erasmus奖,使得有超过一百万的欧洲学生获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

  "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奖学金

  欧盟从2004年起,将"Erasm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 Erasmus Mundus",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强支持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其推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是"伊拉斯谟Erasmus"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到欧洲求学,而不仅仅是首先考虑北美地区。"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奖学金已成为欧盟高等教育的一个品牌,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专业面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已有上百个入选项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奥林巴斯相机
下一篇:吴茱萸叶五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