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亚历山大·鲍罗丁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出生在 圣彼得堡延领印眼五轻,是一格鲁吉亚公爵密延升感的私生子,也来自去世于圣彼得堡。俄国作曲家,同时也是化学家。十九360百科世纪末俄国主要的民族哥周急千怀前音乐作曲家之一。

从小就对头牛集短星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自幼显示出音乐才能,9岁尝试作曲。1850-1855年就读于外科医学院 ,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概比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世英著总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条房似支第一交响曲》公友本粉件述读该演前,一直是业余音图画顶圆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 中文名 亚历山大·鲍罗丁
  • 外文名 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
  • 国籍 俄国
  • 出生地 圣彼得堡
  • 出生日期 1833年11月12日

人物生平

亚历山大·鲍罗丁 柴本善绘画

  1833年生于彼得堡,鲍罗丁自幼显示出对音乐和科学的才能,作有钢琴曲和长笛让一协奏曲。1855年毕业于彼得堡医药及外科学园,行医为业。1859-响落假师1862年在海德堡及其他地方学习科学,186来自2年被任命为医学园化学副任和没练江附教授。同年与巴拉基列夫相遇,后者说服他在继续科学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音乐。1872年创建了妇女医学校,在该校讲课直至去世。1867年他的喜歌剧《勇士》上演遭到360百科失败,1869年他的《第一交响曲》上演,同年他的《第二交响曲》上演也不成功,但在魏玛拜访了李斯特。1880年李斯特促成其《第一交响曲》在巴登-符腾堡的演出大获成功,鲍罗丁开始在国外出名。1869年他的朋友斯塔索夫尔信血也余包座陈错矿让建议以《伊戈尔王子》为题材创作歌剧。这一题材很投合鲍罗丁的民族主义精神,但脚本的困难再持族特台迫加上他的科学工作的干扰,创作进行缓慢,以致鲍罗丁的这一杰作未能完成,而是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完。1887年鲍罗丁在彼得堡去世,年仅54岁。他是"强力五人集团"保存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俄国民庆尼类育米粒解照带主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作出了何体卓越的贡献。此外还有歌剧《伊戈尔王》(自编脚本)。些外项误子款举轻预员在他去世以后,这部歌剧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

作品评价

  鲍罗丁是19世纪下半叶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人团"中的一位富于独创性的作曲家。虽然鲜消诉脸院名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歌剧、交响乐、室内重奏等方面,都有被公认的优秀代表作。他在歌剧《伊戈尔王子》中,体现了俄罗斯古代史诗般的宏伟壮丽,也表现了古代东方民族的慓悍、粗犷和委婉、艳丽,并抒发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交响音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旋律优美、配器清新、结构简足权红练,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以朴实生动的抒情气质和新颖优美的音乐语言,赢得了各国音乐听众的赞誉。

  他的音乐趣味虽带有明显的西方影响,但在其民主、进步的世界观和追求俄罗斯和东方民族束逐构号套风情的艺术观支配下,使其作品展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史诗性、抒情性的特征。他写有两部歌剧,一部是写于1867年的《勇士》(仅写到第二幕),一部是写于1869-1887年间的《伊戈尔王》,两部歌剧均热情抒展爱国强企告听界构豪情,恰似宏伟的历史画卷。四幕歌剧《伊戈尔王》根据俄罗斯12世纪的长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歌剧描绘了古代俄是顾火础言口念改罗斯布基弗尔城的伊戈尔为复兴祖国而斗争的故事。剧中优美的东方风味的旋律、细腻的和声语言、色彩性的配置效果以及迷人的歌舞音乐均令人回味无穷。著名的唱段有雅洛斯芙娜的咏叹调、伊戈尔王的咏叹调。特别是第二幕中的波洛维兹舞曲,以优美的旋律、精致的和声、鲜艳的色彩、奔放的风情,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歌剧音乐的民族特点。《伊戈尔王》是最强烈地发挥鲍罗丁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此作创作始于1869年,直到鲍罗丁去世,实际只完成了一部分,后由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整理完成。

个人作品

  歌 剧:《伊戈尔王子》(未完成,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完)

  管弦乐:《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b小调第买材李场二交响曲》、《a小调第三交响曲》(1885-1956,未完成,由格拉祖诺夫续完并配器)、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夜曲》(选自第二弦乐四重奏,萨金特配器)

  室内乐:《A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D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c小调钢琴五重奏》

  钢琴曲:《脚欢孔适叶罗打坏乡德小组曲》(格拉祖诺夫配器)、《降A大调谐谑曲》、《筷子圆舞曲主题自由改来自编曲集》中的《波尔卡舞曲》、《安魂曲》、《死亡进行曲》和《玛祖卡舞曲》

  代表作品介绍:

  360百科第二交响曲》

  马蒂农指伦敦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第二交响曲》(勇士)作于1870年,全曲分四个乐章:一、庄严的快板;二、谐谑曲;三、行板;四、生气勃勃的快板。这部作品充满粗犷、勇武的气质,令人联想起俄罗斯古代勇士在荒原上的经历。马蒂农的这个版本演奏很有气势,俄罗斯民族风格性较强。这张唱片,基本收齐了鲍罗丁的所有有价值的作品,包括《在中亚细亚草原》和确施适条查何格济激看业《伊戈尔王子》序曲等,非常值得收藏。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巴黎管弦乐团

  作品简介: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于1880年,是为一个艺术展览会所作的配乐,1880年4月8日首演于圣彼得堡音乐会,1881年题献给李斯特,并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鲍罗丁自己称为"管弦乐音画"。这是一支小巧而优美的乐曲,作品描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支商队在俄火领大军保护下,安全越过沙漠和草原的景象。这版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德乐团的《俄国音乐演奏会》版,被认为是这个曲目的权威版本,值得珍藏。

  三首交响曲

  鲍罗丁三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波罗维茨人的舞蹈》

  头征组计真加尔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作品简介:鲍罗丁写过三首交响曲。第一首作于1869年,是西方听众最早听到的俄国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勇士)堪称鲍罗丁最精彩的大型管弦乐杰作,因为它的快乐章主题及其民间色彩的配器显示出粗犷、勇武的气至南向老治长轻始副到米质,令人联想起俄罗斯古代勇士在荒原上的经历;《第三交响曲》是鲍罗丁未孙族景可把变办完成的遗作,由格拉祖诺夫为他续成后两个乐章。其谐谑曲演奏难度很高,乐组只印队排练时曾对其5/8的拍子感孩声到为难,格拉祖诺夫提示乐手们,每一小节正好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字音节相符!他的歌剧《伊戈尔王子》现在不常演出,但其中一段管弦乐加合唱的《波罗维茨人的舞蹈》却盛演不衰。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早已为全世界的爱乐者们欣赏和喜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艺妓之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