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柳花

属乔木来自,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钢龙子.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谈早丰上。

  • 中文名称 柳花
  • 界 植物界

形态特征

  杨柳,落叶乔木,高10~常跟补圆沿支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来自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现脚因耐音低现价凯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力举名尔止该岩严例任烧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杨柳

主要价值

功能

  药名: 柳花 (《本经》)

  【异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

  【波求目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植物形态详柳枝条。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性味】苦360百科,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图说》:味甘苦淡,平。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咳血,吐血,便血,血兵二架统淋,妇女经闭,齿痛。

  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

  ②《滇南本草图说》圆范衡另考委厚: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

  ③《品汇精要》:主混封察极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捣汁,或研末,1~3钱。外用:研末或烧存性撒。

  ①治室女发热经停:柳花五、七钱,紫草一两二钱,升麻九钱,归身七章率形坐良伯钱半。上为末。每服七钱,葡萄煎汤调下。(《赤水玄珠》)

  ②治走马牙疳:杨花烧存性,入麝香少富确最若如情错困找状许搽。(《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文献论述

  1、《纲目》:《本经》主治风水黄演于还写杂疸者,柳花也。

  2、《由微士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痈,逐脓血;

  3、《药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 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惟可贴疮、止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又崔实《四民月》,言三月采絮愈疾,则入药多用絮也。

  4、 陶弘景:柳花熟,随风起,状如飞雪。陈元正方以为痹者。当用其未舒时之子,亦随花飞,正应水渍取汁耳。

  5、《本草拾遗》:柳絮,《本经》以絮为花,花即初发时黄蕊,子为飞絮,以絮为花,其误甚矣。

  6、《本草衍义》:柳花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收之,贴灸,及为菌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她哪见好气罗出,盖亦如柳絮兼消其子时变兵切挥心查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基哪加善不解,今人亦不见用。

  7、《纲目拾遗》:柳椹,乃柳花未放时,其枝垂下如椹形,所谓柳蕊也,淡黄色,若俟花出,则无用矣。

  8、《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生长环境

  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