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于贵瑞

1959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来自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生态系统生态学教研室主任、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 。

于贵瑞于1993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日本千叶大学环境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担任千叶大学研究生360百科院助教、园艺学部副教授;2000年至200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打示层将农资助;2004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既轻说模率烈输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至2018年担任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201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生态系统生态学教研室主任;201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支热做

于贵瑞主要从事生态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在陆地生态系使统碳氮水循环及耦合过程机制、植被功能性状及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做了系统性研究

  • 中文名称 于贵瑞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辽宁省大连市新金县
  • 出生日期 1959年
  • 毕业院校 沈阳农业大学、千叶大学

物履历

  1959年,于贵瑞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新金县(现大连市普兰店区)。

  1982年,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

  1984年,从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毕业,并策氧确免村读盐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1984年12月-1987年11月,担任沈阳农来自业大学助教。

  1987年12月-1990年07月,担任沈阳农业大学讲师。

  1990年08月-1994360百科年09月,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

  1991年,开始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和工作。

  1993年,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物理与改良学专婷副后维切业毕业,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1997年,从千叶大学环境物理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环境学博士学位。

  1994年10月-1996年07月,担任日本千叶大学研够东色把即土稳免究生院助教。

  1996年08月-1999年07月,担任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副教授。

  1999年08月-1999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

  2000年01月-2009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房拿但石室无句进我苏岁年-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5-2018年,担任科技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1月-2018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201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生态系统生态学教研室主间赵送般任。

  2015年11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201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21年讲理11月3日,入选发展中国家林觉布么程科学院新增选院士名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研究方向

  于贵瑞早期的研究领域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早实多铁土壤物理与改良学、农业气象与环境物理学。之后致力于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台站网络建设、联网观测实验及综合科学研究事业;着力推动生态学、自然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苗至既食输细元听这交叉融合,开拓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生态地理学等新兴学科 。

  于贵瑞的科学研究重点方向包括:研发陆地生态系统只元深存发故所碳氮储量、能量和物质交换通量及生态要素网络观测新技术;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却照音新水循环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机理,认知陆地生态系伯唱统碳氮水循环的动态变化、地理格局及环境影响规律和机制;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机理、动态演变和地理格局的生物环境控制机制及全球变化因素影响与反馈作用等大尺度宏观生态系统道绿济座述与全球变化科学问题 。

  • 学术成就

  于贵瑞组织开展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观测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发和集成研制通量观测技术系统,设计创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组织开展陆地碳储量/通量的动态变化和造措战谓互古编稳负务怕空间格局规律综合研究,评估轻官钟出督督行权祖矛和认证了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格局及增汇潜力。系统性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生态地理学机制研究,评估了大气氮沉降和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发通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固碳功能的影响。开拓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机制研究新领域,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大尺度时空格局及功能性状的生态地理学机制。长期服务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网络及国家野外台站的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科技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的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开发生态环境科学数据资源产品,研制CERN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信息系统,探索推动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事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等资源环境问题 。

  •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于贵瑞已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9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1.05

  《种植业系统分析与优化控制方法》

  于贵瑞编著

  北京:农业出版社

  2003.05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

  于贵瑞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6.04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

  于贵瑞,孙晓敏等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于贵瑞,孙晓敏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05

  《把握地球生命脉搏的梦想与实践》

  于贵瑞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07

  《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

  于贵瑞等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2

  《植物光合、蒸腾与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学》

  于贵瑞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7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 河南封丘站 1998-2008》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何洪林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07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草地与荒漠生态系统卷 内蒙古奈曼站 2005-2008》

  赵学勇,张铜会,赵哈林,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丛书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08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湖泊湿地海湾生态系统卷 山东胶州湾站 1999-2006》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何洪林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08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 新疆阿克苏站 1999-2007》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08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湖北神农架站 2000-2008》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07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浙江天童站 1983-2009》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何洪林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2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 江西鹰潭站 1998-2006》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丛书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08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 云南哀牢山站 2003-2007》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1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西藏拉萨站 1993-2008》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01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广西环江站 2005-2009》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01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湖泊湿地海湾生态系统卷-黑龙江三江站 2000-2006》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01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农田生态系统卷 吉林长白山站 2001-2008》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01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森林生态系统卷-湖南会同站 1960-2006》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07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 陕西安塞站农田生态系统卷 1998-2007》

  孙鸿烈,于贵瑞,欧阳竹等丛书总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03

  《中国生态系统碳收支及碳汇功能 理论基础与综合评估》

  于贵瑞,何念鹏,王秋凤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03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

  于贵瑞著


  2015.04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166问》

  王效科,刘巍巍,逮非,欧阳志云,于贵瑞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05

  《国土生态安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空间格局研究 第2卷》

  石玉林,于贵瑞,王浩,刘兴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12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 第2版》

  于贵瑞,孙晓敏等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09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技术途径及其潜力分析》

  于贵瑞,赵新全,刘国华著

  北京:龙门书局

  2019.11

  《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变化》

  于贵瑞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1

  《中国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法及其变化格局》

  方精云,于贵瑞总主编

  北京:龙门书局

  •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网站显示,于贵瑞以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为研究主题,先后主持实施了9项重大科学研究任务 。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备注

  2007年8月-2012年07月

  Carbon East Asia: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0年1月-2014年08月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机制

  主持,国家级

  2011年1月-2015年12月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

  主持,部委级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的生物调控机制

  主持,国家级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交换通量计量平衡及其时空格局

  主持,国家级

  2014年1月-2015年12月

  全自动多通道土壤CO2、CH4和N2O通量协同观测 装置的研制

  主持,部委级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主持,国家级

  2017年7月-2022年06月

  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主持,国家级

  2017年7月-2022年06月

  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规律

  主持,国家级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于贵瑞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权发明专利7项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2008年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

  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于贵瑞,周广胜,黄 耀,陈泮勤,孙晓敏,赵新全,韩士杰,周国逸,何洪林,温学发

  2011年

  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于贵瑞,孟伟,王跃思,孙波,何洪林,高吉喜,孙晓敏,岳燕珍,黎建辉,牛栋

  2012年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孙鸿烈,陈宜瑜,沈善敏,赵士洞,赵剑平,韩兴国,张佳宝,于贵瑞,刘国彬,秦伯强,赵新全,马克平,欧阳竹,杨林章,李 彦

人才培养

  • 讲授课程

  于贵瑞主讲《生态系统生态学》《高级生态学》《生态学》《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全球变化研究进展》《生态系统研究的技术方法与野外实践》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10年12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11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0年5月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第二届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科技创新人才奖"



  第六届中国侨届贡献奖"创新人才奖"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荣誉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0年1月-

  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2011年-2030年

养略风角家眼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自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专家组成波换供龙两统伯或这城卷

  2013年11月-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

  2014年12月-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编委

  201适述地书6年1月-2020年12月

  《中国科学数据》副主编

  2016年1月-2020年12月

  《应用生态学报》主编

  2018年-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式前科学学院国际学术咨询委员大部带客波音保快胶作会委员

  2018年1月

  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360百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


  亚洲通量网(Asi影且课aFlux)副主席、执委会委员、主席


  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


  中国气象钢另践石局咨询专家


  国家97航调时食河七哥背湖大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和相关行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咨询专家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部门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学术委员会成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联盟(ChinaFLUX)理事长


  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中方首席代表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听剂型子弱爱法半进歌


  国家基金委生命学部咨询专家


  中国农业科钢呼情里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成员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副主编

人物评价

  于贵瑞为中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阳农业大学新闻网评)

  于贵瑞填补了全球通量观测区域空白,对全球通量观测网络发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逐施传科学依据,并开拓了科学研究新领域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评)

  于贵瑞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野外台站网络建设、联网观测实验及生态环境综合研究事业,创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耦合过程机制、碳氮水通量时空格局、植述李春充抗免容被功能性状及生物地理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天津大学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三丁沙拉
下一篇:三丁烩白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