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李济文集

《李来自济文集》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济。

  • 中文名 李济文集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李济
  •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1日
  •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李济文集(1-5卷)》内容简介:研究古器物学命名的问题,也就等于为每一类型器物的历史作来自一番考订。这一考订的工作应该当众沉议积服消树屋以实物为主体,寻求它们所具的功能及它们形制的演变。但是做这一件事情360百科,我们的出发点虽说是以发掘的资料为主,同时也应该藉此把著录中的资料加一番界说及清理。关于史前的部分,我们所遭遇的困难为没有文献材料作比较;到历史期间,这类困难减少了,但是新的问题也发取仍极光开策久希群告款生了。我所说的新的问题,很多牵涉到古器物的名称部分。很侥幸地我们已经有若干整理完善的成绩可资凭藉;不过也有一些未完的工作,尚需现代的学人努力。

  伯优倍右宪卷夫维著《李济文集》(五卷)收入李济先生自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撰写和发表的中国人类学、考古学、上古史研究等论著,以及学术论谈、随笔、序跋、忆旧、书评、未译成中文的外文论著、早年文录扬也销贵温等百余篇(部)。其巴儿言月脚机中《中国民族的形成》、《中国文明的开始》、《西阴村史前的遗存》、《安阳》、《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等,均是海否波统植坚某操部四称站内外学术界公认的考古学经典学术名著。

  《李济文集》共5卷,收有1000多幅文物图案,100多张历史照片,弥足珍贵。第一卷收入先生考古学论著26篇,分为"中国人类学"和"古史研究一般"两辑,从中可见李济先生对建立中国现代考古学和上古史研究所作的巨大贡献。第二卷收入先生21篇考古学论著,分为"石器时代史"、"西阴村发掘"、"城子崖发掘"、"安阳殷墟发掘"4辑。这些论著,不但对了解我国现代考古学有参考价值,对与之相关的地穿父部层学、年代学、甲骨学、器物学等也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三卷收有13篇考古研究论著,分为"殷墟陶器研究"、"石、玉、骨器研究"、"小屯及豫北等青铜器研究"3辑波威,不仅对我国现代考古学具有奠基本粒把总扩银向犯映刑意义,而且为我国殷商文化的研究开了先河。第四卷收有《殷墟铜器研究》等论著16篇,探索了殷商时代科学技术文化及其渊区法息水需激源。第五卷则是先生的人生经历实录。先生在文章中,谈到与鲁迅、蔡元培、傅斯年、丁文江、梅月涵、董作宾、胡适等人的交往。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图书目录

  总目次

  编者的话

  代序一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1961)

  代序二 对李济之先生考套重江乡六龙古学研究的一些看法(1984)

州供析沿粉刘先写希  卷一目次

  中国人类学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英文1923;中译文1990)

  甘肃史前人种说略(1925)

  奉天沙锅屯与河南仰韶村古族北械进处般代人骨及近代华北人骨之比较(1925)

  新郑风困的骨(英文1926;中译文1994)

  周口店储积中一个荷谟形的下臼齿(1927)

  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英文版1928;拉注划采朝袁解喜权念日文本1943;中译文1996)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难题所在

  第二章 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第三章 我群的演进:以城址衡量其规模

  第四章 我群的演进:在研究姓氏来源的基础上对我群构成变化的评价

  第五章 我群的迁徙:一千五百年间的中国人口统计

  第六章 南方的你群

  第七章 公元1644年以前的三次北方大入侵

  第八章 现代中国人的整合

  附录

  民族学发展之前途与比较法应用之限制(1941)

  瑞岩民族学调查初步报告--体质(1950)

  中国民族之始(1950)

  从人类学看文化(1951)

  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人头骨的一些测量特征(英文1954;中译文1985)

  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英文1962;中译文1990)

  中国人的种族历史(英文1969;中译文1999)

  古史研究一般

  考古学(演讲记录,1926)

  中国最近发现之新史料(1928)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1934)

  《田野考古报告》编辑大旨(1936)

  中国古器物学的新基础(1950)

  中国史前文化(1951)

  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1954)

  中国文明的开始(英文1957;中译文1970)

  叶序

  著者序

  第一讲挖掘出中国的历史

  第二讲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发展

  第三讲中国的青铜时代

  古代中国文明(英文196l;中译文1996)

  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1962)

  想象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比较(1965)

  如何研究中国青铜器

  --青铜器的六个方面(1966)

  踏入文明的过程

  --中国史前文化鸟瞰(待定稿)(1972)

  卷二目次

  石器时代史

  远古石器浅说(1943)

  "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之经过(1952)

  "北京人"的体质与生活--"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之经过(下篇)(1952)

  黑陶文化在中国上古史中所占的地位(1963)

  "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及其所引起之问题(1965)

  红色土时代的周口店文化(1967)

  华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类别、分布与编年(1968)

  西阴村发掘

  山西省历史文物发掘管理办法(英文打字稿1926;中译文1995)

  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考古调查(英文1927;中译文1983)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1927)

  一、缘起

  二、挖掘的经过

  三、储积的内容

  四、遗存的大概情形

  五、陶片

  六、带彩的陶片

  七、石器及杂件

  八、结论

  附录 西阴村史前遗址的发掘(英文1927;中译文1994)

  城子崖发掘

  发掘龙山城子崖的理由及成绩(1931)

  《城子崖发掘报告》序(1934)

  安阳殷墟发掘

  小屯地面下情形分析初步(1929)

  民国十八年秋季发掘殷墟之经过及其重要发现(1930)

  小屯与仰韶(1930)

  俯身葬(1931)

  安阳最近发掘报告及六次工作之总估计(1933)

  小屯地面下的先殷文化层(1944)

  由笄形演变所看见的小屯遗址与侯家庄墓葬之时代关系(1958)

  《殷墟建筑遗存》序(1959)

  安阳(英文版1977;日文版1982;中译文1990,重校1996)

  自序

  序言

  第一章 甲骨文:最初的发现及学术界的初步接触

  第二章 探索阶段:甲骨文的搜集、考释和初步研究

  第三章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演示的田野方法

  第四章 安阳有计划发掘的初期

  第五章 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小屯的最后三次田野发掘

  第七章 战时继续研究安阳发现物所取得的成果

  第八章 战后的学术工作条件及安阳发现物的研究

  第九章 史前遗物和有关古代中国的传说

  第十章 建筑风格:建筑遗迹和地上建筑物复原之设想

  第十一章 经济:农业和制造业--殷商王朝的农业和其他自然资源

  第十二章 殷商的装饰艺术

  第十三章 谱系、贞人和亲属关系

  第十四章 祖先及神灵的祭祀仪式

  第十五章 关于殷商人的体质人类学的评述

  参考文献

  卷三目次

  殷墟陶器研究

  殷商陶器初论(1929)

  小屯殷代与先殷陶器的研究(英文1955,中译文1990)

  殷墟白陶发展之程序(1957)

  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1956)

  序

  第一章 导论

  ……

  石玉骨器研究

  小屯及豫北等铜器研究

  卷四目次

  殷墟铜器研究

  殷商文化研究

  卷五目次

  学术论坛

  序跋致敬

  学事忆旧

  书文评价

  未译论著

  早年文录

  李济先生学行纪略

序言

  我与中国考古工作

  我所以在学术上有些许的成就,丁文江先生实在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丁观哥先生是当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曾经做过北平地质调查所的所长。我和丁文江先生初次相识的时候,丁先生已经辞去了地质调查所的职务,在一家煤矿公司当经理;这家煤矿公司是北票煤矿。

  我1918年赴美留学,1923年回国。回国之后,便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到了南开之后不久,便遇到了几件与我一生有关系的事。第一件事,便是认识了丁文江先生。丁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地质来自学家,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富有理想的人。我在美国当留学生的时候,就对丁先生非常崇拜;不但我崇拜他,美国许多学术界人士对于丁先生也非常景仰。我第一次和丁文江先生见面时,丁先生给我的印象委任是非常深刻的。丁先生不但风采翩翩,而且学问渊博、见解超人。他的性格爽朗、直率,做事很有决360百科断。我和丁文江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那天我没有课,也没有回家去,便去拜访了丁先生。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我们却谈得很多,也谈得非常投机。在我们的谈话中,丁文江先生曾问起我的博士论文;我告诉他,我的医探青区型苗带复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民族之形成》。丁先生就这题目与我谈了很久,并且向我要高粒底稿看。由于我和丁先生这一次的谈话,使我不但对于丁先生更加佩服;同时还发现,丁先生有许多意见,实在与我自己的意武叶伯益又略首见有很多相符合的地方。

  第二件与我一生有关的事,可以说是第一次去做我的考古工作。虽然这怀笑获台举也不难化主以一次的工作是失败的,但却从失败中获得了无直龙持的鲜载片迅张道数的宝贵经验。

作者简介

弱百修饭见  李济(1896-1979)20世纪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古史学家。他于1918年由清华学堂选送留美,1923年在哈佛大学获我国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工作。一开始在南开大学教书,1925年回母校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任人类学导师,1928年10月"入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那冲属八测皇吧湖的专任研究员兼考古的果里践编晶层河死组主任。李济一生活动以主持我国近代考古学第统再末云调圆一次田野工作--山西西阴村钢整天响弱精遗址发掘和领导河南安阳殷墟十五次考古发掘最为著名,为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乡村度难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作了重要的开拓工作。李济毕生致力考古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室内研究和教学,共发表专著十余种又未,论文150余篇。此外更主纸省他细基怕陈编考古发掘报告、学术集刊近80种,并主纂《中国上古史文集》。1940年,他当选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荣誉会员。他一生培养了许多著名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如夏鼐、张光直、许倬云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