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登瀛书院

登瀛书院,位于台湾彰化北投堡(今南英由投县草屯乡史来自馆路文昌巷)。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庄文蔚、洪济纯倡建,俗称文昌祠,又因击伤良陈集国胜出了不少秀才,故被当地人戏称为"秀才窟"。书院祀文360百科昌帝君、朱熹及制字先师仓颉,并供土地神。书院已有160余年历史,虽经多次重修,仍大体维持原貌,为岛内古老书院保存最完整者,已被列为三级古迹。

  • 中文名称 登瀛书院
  • 分类 三合院建筑

简介

  登瀛书院位于田野间,清幽静雅,为一单进三合院建样的筑,中央为三开间正殿,一旁有过水廊连接两侧厢房,设有斋房、肄业房、山长来自房和藏书房,院落前方有一座三脊燕尾式照壁,颇为特殊。为了符合书院的教化特质

  ,360百科所有装饰手法一律淡雅肃穆。登瀛阿措的厂季等目总水钟块书院主祀文昌帝君,陪祀朱子、文魁等,皆为民间信仰中保佑读书人的神明,因此每逢考季,常可见到供桌上亦摆满了准考证,分别依照大专部、高中部及一般考试排列,饶富趣味。

史迹

  台湾南投县草屯镇登瀛书院

登瀛书院

  获工善位於南投县草屯镇新庄里史值难很厚观式甚馆路文昌巷三十号

  建於是道光二十七年丁未(西元一八四七年)

  登瀛书院又称文昌祠,原由登瀛社社学改为义学,受关称维海商点货进白沙书院节制。蓝田书院设置后,遂由民间筹捐,成为绅民倡建的书院。

  按清代学制,在党庠州序之外,乡堡坊里常设官塾,以利偏远生童就学,称为社学。草屯地区之有教育设施,首见於清雍正十二年甲寅(西元一七三四年)设立於北投社的「土番社学」。内置社师一人,以教导番童。

科连答影  乾隆年间,汉人入垦日渐增多,於是在北投街设北投义学,用为汉人子弟启蒙的场所。到了道光十一年辛卯(西元一八三一年),南投县朱承懋延请南北投保、水沙连保等士绅筹建书院,是年十月兴工,拉率待最民道光十三年癸巳(西元一八三三年)十月竣工,做为南、北投保两地势况每没季模婷还事攻范汉人读书的场所,这便是一般熟知的康寿庄(今南投市崇文里)「蓝田书院」。

  但因蓝田书院远穿提宁冲坐测即超状压在南投,对於北投保杨助(今草屯)之兴学颇感不便,於是道光二十七年丁未(西元一八四七年)十月,由北投保职员洪济安百王林农雷试永具演外纯、生员洪钟英、总理庄文蔚发艺息止情益曾探另起,就北投保士绅捐款,兴建「登瀛书院」,同年十一月兴工,翌年戊申十二月完成。

  光绪九年癸未(西元一八八三年),因年久失修,院舍屋顶倾圮,乃由北投保士绅李定邦、林锡爵、简化成等人倡议修建,并有萃英社、玉峰社、碧峰社等响应资助,七月兴工轴素众飞最须,次年甲申一月修×完成出走,成为草屯地区丁年子弟读书考课之所。

  民国十五年丙寅(西元一九二六年),由洪元卿、李昌期、洪文期等再倡议重修,当时李春盛、洪元煌、洪清江等人曾主张将书院迁移草屯公园内重建,幸经多数人反对而作罢。翌年一月修建完成。

 介晚买致娘 民国五十六年丁未(西元一九六七年)再加修建。至民国七十五年丙寅(西元一九八六年),南投县政府鉴於书院建筑残破倾圮,急待整修,乃於是年十二月以古迹维修水盾娘裂煤方式进行修护,民国七十七年戊辰(西元一九八八年)五命防机粉看鸡映乱月竣工,成为今日的面貌。

  登瀛书院坐北朝南,为单进两护龙的三合院建筑,位於新庄里辽阔的稻田中,四周有围墙环绕,正前方有燕尾翘脊照墙一座,山门位於左斜前方。

  中央三开间独立的建筑为正殿,昔时为讲堂,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左奉紫阳夫子朱氏、右奉魁斗星君。外形为左右山墙加两坡水屋面的硬山屋顶构成的「假歇山」形形。由於两侧屋面出挑较短,椅柱与山墙间的回廊狭窄,没有椅廊建筑的雄伟。正殿室内的大木结构,在大梁下的宽厚的随梁,随梁两端与柱交接处置「丁头×」,×下再安×鱼雀替,作法甚为特殊罕见。

附录一

  「登瀛书院」位於南投县草屯镇,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为草屯地区第一座学堂,由於当时草屯地区民生欣欣向荣、文风鼎盛,为建立读书风气而由当时地方有志之士绅发起,募得资金所兴建。「登瀛书院」内部改为文昌祠,正殿主祀「文昌梓潼帝君」,是许多学子祈求考运的重要地点,书院四周稻田环绕,富田野之美,气氛古朴幽静。书院建筑至今完整保存清代建筑格局,正门上悬有「登瀛书院」,神龛上方悬挂有「文运重兴」、「学教敦伦」,另有国史馆史料编纂委员会所赠的「辅翼圣教」匾。除了古匾外,诸如闽南花纹砖、梁上构筑、壁上万字形花纹砖、东西厢壁上书卷状雕饰,都是古意盎然、别具特色,其所保存的文物相当丰富,是台湾有关书院教育的珍贵史迹,文化资产极为珍贵。尽管世事多变,但「登瀛书院」从古至今的历任管理委员皆能坚守书院之崇高清誉,也严禁政治力介入,保持了文庙之严肃宁静型态,塑立了不随俗的典范。也因它远离市侩,且保持原貌,静静地伫立於绿油油的大地上,使访客置身其中,彷佛走过时光隧道,回到那研读四书经典、唐诗宋词的年代。

  「登瀛书院」的格局是简朴的单进三合院式建筑,空间配置中间为三开间的正殿,两侧为七间式厢房,过水相连正殿与厢房,正前方有燕托翘脊的照墙一座,书院正门之联曰:「登云有路志为梯联步高攀凤阁,瀛海无涯勤是岸翻身跳进龙门」,期勉莘莘学子努力读书,才能荣登金榜、光耀门楣。「登瀛书院」为目前台湾现存书院中格局最小的一间,据推测其格局的简约应与创建时经费的短绌有关,当时虽由当地仕绅捐募兴筑以及信徒捐置学田,但仍接受彰化「白沙书院」的资助,故其与白沙书院关系密切,当年学规、修业等皆大部份依循白沙书院。台湾历史记载的六十二所书院中,创建年度有早晚,规模大小有别,财务情形各异而各具有特色,但建筑物大部分已失去了原貌,惟「登瀛书院」历经一百六十多年来,虽曾四次大修,然均能依照原貌加予修缮,不仅正殿之结构体毫未予更动,连两排斋舍也不增减一间,建材之土埆也未更换为砖块,完整的保持初建原貌是其一大特色,堪称珍贵的文化资产,经内政部评定为国家三级古迹。

附录二

  草屯地方昔属南北投堡城,清雍正年间,汉人之入垦者激增,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清廷为教化北投社平埔族子弟,设有土番社学一所。乾隆年间,在北投街设北投义学,以为汉人子弟启蒙之所。至道光年间,北投社人陆续内移埔里地方,致土番社学有名无实,时汉人之拓垦已历一百馀年,民生欣欣向荣,文运鼎盛,乃有北投堡总理庄文蔚、职员洪济纯、生员洪钟英等人发起,募得银五千八百元,卜地於北投街郊现址建登瀛院。工程始於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十月,翌年十二月竣工。

  登瀛书院又名文昌祠,正殿祀文昌帝君、朱子、魁星等,俗称文昌祠,经常有各地学子来书院书房研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传出朗朗读书声,是草屯地区培育许多人才的摇篮。内设山长一人,聘请举人、贡生、廪生等担任,设正、副董事各一名,炉主一名。书院非专为考试而设,无官试,费用来自堡内至峰社、萃英社、梯云社等捐赠,其经营管理,与官府无关。登瀛书院乃为草屯第一座学堂,列为国家三级古迹,所保有的文物相当丰富,其位於辽阔的稻田中,相当古朴幽静,乃是全岛六十二所书院中:

  1、建筑物保存最完整者

  2、捐出最多的土地,发展地方教育的书院

  3、保持清誉,正派经营,不以怪力乱神、乩童、符咒等开辟财源,保持文庙之严肃宁静型态,塑立了不随俗的典范。

  书院所保存文物之丰,为省其他书院所望尘莫及,例如文昌帝君、侍神、土地公立像等雕塑之精致;牌匾、执事牌、香炉、供桌、烛台、朱文公神公,魁夫子神位等极其完整,且皆属上乘古物,堪称珍贵的文化资产;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馀年历史,原本外墙已见斑剥,多处毁损,民国七十二年,南投县政府鉴於书院建筑危倾,乃予以调查研究设计整修,民国七十五年开始进行修复工作,於民国七十七年竣工,重振地方往昔文风。七十七年回复大体原貌,使登瀛书院再度展现古老幽情。

  春祭大典─点光明灯

  所以不同於其他的书院,每到考试季节,都可以见到学子们在厢房内念书,或是点个光明灯,希望文昌帝君诸神明可以引领学子们有个好的前程,而且於每年的农历一月三十日为书院之春际大典,欢庆文昌帝君之圣诞,每年文昌帝君的生日同时举行学士灯及功名灯开灯仪式,该书院管委会依古礼准备面线、寿龟等供品举行春际大典,祭典之后,便由穿上祭祀诵经礼服的妇女拿著登记点「功名灯」、「学士灯」的名册,一一向文昌帝君报告点灯者姓名,希望神明能保佑考生,诵经的同时,功名灯和学士灯也一并点亮,将一整年不灭。

  建筑物风貌

  书院位於稻田中,四周有围墙环绕,为单进两翼斋舍的三合院建筑,外观宏大深广,正前方有燕托翘脊的照墙一座,中央为三开门的正殿,并有两斋舍(护龙)、肄业房、山长房、藏书库,正殿屋顶剪粘极为简洁,殿内装饰如木雕、彩绘以典雅为主,以保持书院特有的肃穆风格。在正门上悬有「登瀛书院」,神龛上方悬挂有「文运重兴」、「学教敦伦」等匾额。而「登瀛书院」及「学教敦伦」二匾系创建时所悬,「文运重兴」则为民国十五年整修时所献。

对联

  文运复昌隆,蔚起人才高北斗;

  祠堂重奂美,巍然高貌冠南邦

  佚名题正门

  登云有路志为梯,联步高攀凤阁;

  瀛海来自无涯勤是岸,翻身跳进龙门。

  佚360百科名题正门

  文运天开,奎壁联额境接辉昭盛世;

  昌明圣教,玑衡重焕壮云衢。

  佚名题正厅

  玉尺量才,造就四科多学士;

  峰峦耸秀,诞生六馆尽文人。

  佚名题院舍

  登阁名人,五凤楼高翔彩羽;

  瀛洲学士,九重天近列仙班。

  佚名题院舍

  碧水澄清,洗脱俗凡,学业精进;

  峰山秀丽,高插云霄,文明大开。

  佚名题院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咖啡饼干
下一篇:吴伟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