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湖封济怀晶渐几96年版。
《独自狂舞》,通360百科过一个上海女子从十素夫果言终为七岁的女孩,到为人妻母的成长过程,她像气球一样每当吹大,就会供官圆善果毫着破灭的爱情,她像雀斑一样可以因为防护而变浅,但永不会消退的痛苦,通过她和大多数上海女子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故事,再现了鱼到底是怎样找到它的自选车的。找到了以后,鱼又是怎样照顾它的自行车。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鱼,还有一辆自行车。
一个护校的女孩,不甘于平流征十完淡的生活,先是爱上了她的英语老师,后来马圆微苦老技念本上觉得被弄脏了的背叛,于是残忍地戏弄他。先是约他在某实验室见面,然后把一具骷髅标本穿上自己的护士服,等老师把骷髅转过来大吃一惊。而英语老师并没有动怒,只是宽厚地笑了一下。后来在<唯美主义者的舞蹈>这本书里,她仔细地诠释过爱上英语老师的含义,觉得在想象中英语老师应该是具有骑士胸襟而被困于琐碎生活的一类人,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也吃着老婆做的菜对女学生想入非非,最后这一梦想一定是破碎的。
实习时她到医院爱上了一个癌症病人,与绝症患者恋爱是严重违反规定的,而在恋爱没进行到尾声她已经厌倦了,故意做出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比如清理时故意让鱼程乙激毫宪他难堪,比如扎针时故意让他疼,而这个比她大许多的病人也没有怪她,他只是在去世前清晰地说了一句:此岸的人说,他去了,彼岸的人说,他来了。然后她作了介很每前费尸体的护理,落幕。
由于她实习时的表现分配时分到了幼儿园,在这时遇到了她后来的丈夫,他对她的从前并不知道,只是由于工作的不如意,她表现得落落寡欢,而他喜欢这种落难公主气质的女子。日子平淡地过去,她以为婚姻让自己沉淀下来了,在认为婚姻也无法让她沉淀时她们有了女儿,她觉得,女儿应该让自己沉淀白列需客丝下来了。可意识中,生命仍然没有真正地开始,她仍然等待奇迹,在生命每一处最细小的转折处,都认为有可能是转变的开始。于是精神经常地否担粒八迅映师石陷入一种恍惚,有时候是在洗碗的空当,望着等顺异要重施医度导窗外的天空,有时候是在买菜的路上,被来往的人撞痛了肩膀。可是没有,生命就这样地滑过去。每天与灰尘与琐事作着不可能胜利的斗争。有一天,一家人去看电影,看到丈夫抱着女儿蹲在刚案接烧她限留丰广护新电影院的门口,那个曾经漂亮的男人,头发油腻,一脸的失意,她如梦初醒地发现,原志别损题条环式末来大家都已经被生活打败了,而这种失败是如此不着痕迹地爬上了每个人的脸。
之浓件皮困用认值根短个再过不久,她发现了丈夫和女学生的婚外情,一张字体漂亮的小纸条,在丈夫的口袋里。她突然想起了多年前英语老师看到那个骷髅时的神态,她用一样宽厚的笑容抚摸过那张纸条,并没有动怒。事后的她决定,去旅游。没错故视就是去旅游。在看过本书已经接近十年,自以为看清了不少东西的我,仍然没能理解为什么人在旅行时会爱上一个当时人,即使是无杂念的爱。没有任何越轨,只是拥抱,但问药诉我仍然不能理解。再后来看王小柔早期的作品,一样是旅行中的暧昧,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古板,为什么我在旅行中从来不能跟人擦出点火花啥的,扯远了。
回来后,换了所有的东西,清洗抗销叶杨植实尔航娘具了家,铺上一块旅行带回曾朝岩身案口企例点游来的羊毛毯,日子依然饭平淡无奈地过去。再过一段时间,脏的东西仍然是会弄脏,而羊毛毯的膻味也让大家头疼不已,浪漫的回忆都是尴尬的源头,于是再回到从前。
《鱼和它的自行车》原版名为<独自狂舞> (都市爱情三部曲之二),后再版时经陈丹燕修改,重新命名。她说:“常常我会希望修改很多年以前写过的文章,《鱼和她的自行车》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故事写在1992年,然后它就出版,到2002年的时候版权期到了,出版社希望能够重版,所以我重新再仔细看了一次,这时候发现十年里面我的很多想法有变化,对这个故事的很多阐述我希望能够更深入,这时候我很想修改,修改以后再出版,那个感觉很像昆德拉说的每一个小说的写作都像是在练习弹钢琴,但是作家希望的是不要把练习曲反复的弹,而是让听众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成熟的作品,当时我的同学也警告我这样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这个修改很吸引我,所以我还是修改了三分之一然后出版,……从我个人来说,我看到我自己在结构上的进步,但是我不知道你会有这个感受,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是最诚恳的,我只能够把整个过程告诉你,也许我更多的是从我的角度在考虑。”
这本《独自狂舞》重新修改,名字叫<鱼和它的自行车> ,原因是一句哪个国家的谚语,女人不需要男人,就象鱼不需要自行车。书厚了若干倍,情节丰盈了许多。
陈丹燕在书中,保持了一如既往罪岩的细腻,冷静,收放自如,情节的巧妙,人物的圆满。各方面都是出色的来自小说。借用一句话:“如果说少女是女人一生中最残酷的时期,我很同意。”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权运动高潮中,女权主义者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叫:一乐苗输容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360百科,就像一条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绍所的名字,叫做:鱼在找它的自行车。……一个上海女子认为,对于生活的激情,对过一种不平凡生令道余代律听汉每下在技活的要求,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这些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鱼和自行车的关系。……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条鱼,还有一辆自行车。
这本小说写的是一个上海女子从十七岁的少女到为人妻母的成长过程。朵来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里的女子,她从少女时代开始就想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看不过眼,以自己的方式作抗争。在护士学校时“爱”上了英文老师,越曲须效游调烈怀判并大胆地示爱,后来却发现英文老师只不过是个颓废邋遢的中年男人。初恋以恶心告终。在医院实习时又不顾一切的“爱”上了自己照顾的病人,后来却又发现这个在她心目中高大不凡的的军人却也是那么的庸俗,而且,他的癌症已到了晚期随时都会死去。第二次恋爱的代价是受到护士学校的处罚,只能拿结业证书。
朵来的爱情就象气球,每当吹大就会破灭。可是,这算是爱吗?我只能打上双引号。这也许只能说是少女对爱的幻想。可是,这不算爱吗?严歌苓说:“每个女孩在她十四岁的时候都爱过一个人,假如她不说谎,她就承认,她爱过。”朵来对英文老师,对她的癌症病人的“爱”是不顾一切的是幼稚而单纯的。那么,这么说来,朵来十七岁的“爱”就算是爱了。
然而,英文老师和癌症病人都不是朵来的自行车。朵来长大了,她找到了她的自行车,一个高大的,好看的,医学院研究生。在别人眼中,朵来算是几生修来这样的福气了祖鲁铁较,父母都觉得这是“因祸得福”口甲生重阶大盐快与动背,就连朵来自己也认为自己该收起她那颗不安份的心,好好的做一个贤妻良母,确实,在生活中她这么做了。可是,她也越来越觉得她的自行车“像一只热水袋,或者一只冰箱”她“觉得里面有东西,但在外面一点也看不出里面藏着什么东西。”他们的日子过得有气无力。
终于,这样沉闷的日子被一张纸条打破。朵来一个人去新疆旅游回来后发现他的自行车与一个“小姑娘”好上了。争吵中知道,她的自行车当初之所以会喜欢上她并跟她结婚,是率儿垂速龙接了以导初格因为喜欢她是“自己心里款二读矛风固好力甲结划有对生活的想法,而且不顾一切的人。”而现在的她在自行车的心目中已是跟其他庸俗的妇板材棉虽除分人没什么区别了。讽衡露依那布办额合请刺的是,朵来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她的自行车不知道也从不在乎。在生活中,她确实活得越来越像她少女时代最看不上的那些黄脸婆们了。虽然她一直在挣扎。
朵来发现,其实她的自行车与那位小姑娘正在重复她十七岁时与英买考温顺顾二区雨意文老师的情节。而她自各振己呢?正是那时她想象中的英文老师家里的那位黄脸婆。所以她冷笑说:“她以为这种事情能做得通?真是笑话。我十七岁的时候就知道行不通了。”争吵的结果只能是冷战的开始。生活跟朵来开了个大玩笑,而她也只能这样子接受了。
每个女子都自以为她的爱能够拯救协赶太赶广按久变一个男人。事实上,错黑速她价望县了。十七岁的朵来杆做不到,那个小姑娘也做不到。十七岁的朵来们总会长大,她们会找到她们的自行车,她们要面对的是某一天她们的自行车也会遇查又脸口他观按井电亮别到另一个十七岁的朵来,而她们自己呢?正是十七岁的朵来们所不屑的男人家支拿交技里的那个黄脸婆。日子如流水,而日子也只是在一天又一天的重复着。这是报应吗?率策千述席代段这只是循环,这只是永无止境的重复。朵来和她的自行车会因为这样而分开吗?不会的。他们还会这样子有气无力的一起生活下去。
鱼需要自行车吗?不知道。而事实上,每条鱼都在寻找她的自行车。教授讲到林白的小说时说过:“也许,每个女子都可以来一场一个人的战争,但是,生活中,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在找他(她)的另一半,然后与这个人进行一场一辈子的战争。”
摘录书中有趣的话:
1、在生命的每一处哪怕最最微小的转折处,我都在心里热烈地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只是生活总是宁静无声地流转着,在每一处最细密的转折以后,总是什么都没有。
2、我又感到日子的宁静与漫长,它像一条不能快也不会慢的水流,无声无息地向前淌去。对这样的日子,我已经过得太久太久。
3、在我看来,小女孩和老太太都是无性的,我从不与他们计较。而中年妇女,在女人一生中最最凄惶乏味,最最陈旧破损。对她们,我有极大的鄙视。我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中年妇女。
4、其实有人说女孩恋爱会影响学业,这种说法未免太不在行。恋爱中的女孩,最不肯示弱。如果在所爱的人面前藏乖出丑,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痛彻#肠。
5、那一刻我暗想最好这是在梦里,做梦中的生活最愉快,因为经常可以不计后果,做到了恶梦,醒来就好了。
6、现在感到疲倦了,老是重复了又重复,人就疲倦了,幸福也慢慢地变了。不过,这谁也不能怪,只怪生活原来不是那么有意思的,和年轻时代想象太不一样了。
7、岁月会把一切年轻时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人统统带走。
8、.他离一个浪漫故事实在相差太远了。那时我并没有学会遗憾,这是种大人才有的感情,我只是愤怒,怒火中烧。
9、如果说少女是女人一生中最残酷的时期,我很同意。
10、那时我深恨他,因为他破坏了我寄托在他身上的少女征途中的全部幻想。那幻想的破裂,也是很疼的。痛击他的快活减轻了我自己的疼痛与失望。当把愤怒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时,愤怒就变成动力。
11、但我还是不能哭出来,那种难过,像囫囵吞进一个茶叶蛋那样,直闷在嗓子眼里,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是一种尴尬的难过。也许在我心里,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像通常恋爱了又失恋了的人那样哭,或者悲伤吧,我是那样勾引了老师,还甩了老师的坏学生,也是坏女孩吧。我有什么权利独自伤心呢?但伤心却是控制不住的。
12、每次吃饱了,我的心情就安定了,好像我的心也饱了一样。
王朵莱是一个总希望在生活中能遇见奇迹的人,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她却一直带着一颗不合时宜的浪漫的心。她总在幻想着去做点什么,只要能打破了这平淡、迟缓以至令人窒息的世俗生活,哪怕是去作海盗,作强盗的压寨夫人,甚至碰上流氓或者抢劫呢?
一开始王朵莱是护校的女学生,后来是医院的实习护士,再后来是幼儿园的老师,还做了别人的妻子和妈妈。但不论身份在生活中如何变化,王朵莱始终不能相信自己所过的就是真正的生活。她相信自己真是那个落难的公主,因为丢失了五彩的羽衣,所以才流落到这样平凡的境地;从一开始她就处于不停的寻找中 ,她在寻找一扇门,一扇从世俗的生活里逃出通往真正的生活的门。
对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渴望奇迹发生的女孩子来说,似乎只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才有可能构成生命中唯一的传奇。王朵莱就是带着这样的渴望去爱的,她把自己对精彩生活的向往毫无保留地寄托在爱情身上。
在护校昏暗的解剖实验室里她笨拙地爱上了怔怔地站在鼻咽标本前独自发呆的英文老师,在卫校这样的环境里,已近中年的已婚的英文老师几乎是唯一一个能让王朵莱充分发挥想象的初恋对象。她把抑郁不得志的英文老师想象成被魔咒变作怪兽的王子,而她则是以爱之吻挽救了王子的美人。她爱的其实只是这样一个能给平淡生活带来无限向往的想象,而想象的美丽气泡不可避免地要被日常生活的真相残忍击破,于是仅仅是一双丑陋的黑拖鞋和一股没洗净的药水肥皂的气味,就彻底杀死了这段不食人间 烟火的爱情。象所有年轻而骄傲的女孩子一样,王朵莱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望,她几近恶毒地报复了那个毫不知情地破灭了她的爱情梦想的无辜男人。
在医院飘荡着死亡气息的癌病室里,王朵莱那颗永不安分的心注定要再次被传奇式的爱情所捕获,她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新疆 火箭发射场的年轻核工程师,病床上的悲凉凄婉的白血病病人。 同学不理解,父母的反对,再加上学校“实习期间不许和病人谈恋爱”的禁令,为这段爱情营造了足以满足任何对奇迹的向往和追求的传奇氛围。然而,一旦脱离开病室那种欲说不能的浪漫感觉,容不下任何越轨和波动的现实生活就迫不及待地要来吞噬他们,只是几个细小得不能再细小的细节就顷刻间颠覆了一切:毫无想象力地安排在滑稽戏剧场的约会,不舒服的座椅,苦咸的话梅,以及刘岛偶而流露的无伤大雅的世俗的一面。
王朵莱年轻的心不能容忍任何和梦想不符的东西,她还没有学会宽容和接受甚至妥协,她偏执而自私地固守着自己心造的幻影,对身边的人却残忍而挑剔。救治时毫无准备地看到的那犹如一件沾满了污物的白衣似的刘岛的病体,使她一夜之间把爱置换成了鄙视与反感,甚至没有一丝应有的怜悯和同情。而所有反对 过她的势力却不会放纵她的任性,即使她甚至卑鄙地抬出了“学校不许谈恋爱”的借口,她被强制性地安排给病情恶化的刘岛作特护,被激愤地要求必须用爱情来挽救刘岛的生命。几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正义的化身,只有王朵莱被挑选出来独自承受罪恶,独自承受曾爱过的那个美好化身在自己眼前被疾病一层层地剥蚀得不成人形直至消失。青春勃发的王朵莱,她除了用强烈的厌恶和漠然的仇恨来支撑自己之外,还能有怎样的选择来应付这锥心彻骨的折磨啊!王朵莱例行公事地为已经把自己穿戴整齐的刘岛作尸体处理,王朵莱推着刘岛的躯体冰雪洁白地驰过落叶的灰堆,王朵莱按护士的职责在死亡报告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小心地把写得太浅的地方描了描,在做这一切的时候,王朵莱甚至内心还有一丝隐隐的解脱似的欣慰,然而却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流了满脸的泪水绝不是别人会说的虚伪的眼泪。
少女时代就在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中结束了,王朵莱被取消了护士的资格,作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心如死灰的她也放任着自己把自己变成孩子,一个过着平静而单纯的生活,连走路都规规矩矩不四处张望的孩子。而那秉性中的激烈地向往着不平凡的心情却象火山一样被她深埋在了心底。就在这时,她遇到了魏松,一个被她的落寞吸引并把她当作落难公主来爱的浪漫男人给了她感情的归宿,她象飞累的小鸟一样,收拢起翅膀落在大地上。
安逸而平庸的婚姻生活一度曾使王朵莱感到幸福和满足,但当她终于厌倦了周而复始地与落在家里的灰尘作斗争,而听凭灰尘在新房肆虐的时候,少女时代的激情不期而至地开始撞击心灵。她一定是被那越来越猛烈的撞击声,被自己对乏味的婚后生活的窒息感觉,吓住了;她已不想再重新陷入那种独自狂舞的境地。于是她选择了怀孕,希望能依靠一个孩子的力量把自己更深地拖进世俗生活里,继续沉沦下去。
孩子的到来带给王朵莱的是对于日常生活的更深的失望。奇妙然而可怕的怀孕以及痛苦的生育,将王朵莱作为一个女人的诗意一扫而光,甚至连自尊心和羞耻感也无法保持;而养育孩子的忙乱和乏味使得生活更象沉重不堪的重负,使内心深藏着浪漫情怀的一对夫妇变得日益绝望和寂寞,妥协于无望的没有幻想的生活。生活如此继续下去,无异于被动地听任时间把自己推向坟墓,而王朵莱其实一直在等待着会有什么事件的发生把自己从浑浑噩噩中唤醒。所以当一件美丽的新衣使王朵莱猛然对自己在夏天焕发的美丽万分珍惜的时候,那只收拢起翅膀的小鸟终于又摆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和可能会发生的美丽故事相遇。王朵莱象出逃一样去了埋葬着刘岛骨殖的新疆。
新疆的自然风光,戈壁上的闪电、狂风中的胡杨、峥嵘壮美的火焰山,不仅唤醒了王朵莱心中对奇迹的热烈渴望,而且还教她学会了在赞叹自然的伟大与残酷的同时,不屈地坚持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快乐生存的沙漠居民的生活态度。除了在新疆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有着优美生命力有着歌声和奇迹的梦想时刻之外,王朵莱还找到了寄托着自己一生梦想的爱情。但为了保留住这份梦寐以求的爱情,王朵莱拒绝和导游沙沙这个异族的传奇发生现实的联系,她悲观地把这个人和这段感情推到生活细节够不到的殿堂,把他们供奉成梦中幻象,甚至在进那殿堂之前还要用布条把裤脚扎住,那里经不起一丁点脏东西。
带着被清洗干净的心,王朵莱回到原来的生活,以高涨的斗志和规定的生活情景作坚定的斗争。她及时地从一场婚外恋情中赢回了丈夫的心,她已经彻底丧失了少女时代那种打碎一切的勇气,她早已成熟学会了宽容。她和丈夫一起重新布置陈旧了十年的家居,以两人的力量用温情的家庭生活振作自己,并且努力地 保持着重拾的对新生活的美好感觉。
如果陈丹燕的<独自狂舞>就在这里结束,这就是一个能以光明的尾巴带给读者无限信心的故事,会激励着那些和王朵莱一样对生活有着美好向往的人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然而,陈丹燕从骨子里也是一个悲观的人,她知道所谓的美好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欺骗和自我欺骗;作为一个诚实负责作者,她不能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归结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她残忍地撕毁了这些伪饰要把灵魂寂灭的生活真相继续暴露给你看。
快乐的感觉真的很好,保持快乐也非常重要,但一旦你感觉到保持的努力,快乐其实已经开始变得很累人。没有任何新鲜内容的生活使王朵莱重新坠入烦躁和疲惫之中,一次不成功的做爱也使得夫妻二人逃回各自的内心,似乎此前的一切的努力都无益于事。而那颗不安分的灵魂其实从旅游归来和背情的丈夫和好的那天起就已悄悄地开始了最后的寂灭,女儿突来的一场怪病加速了这一进程。
带女儿就医中受到的刁难,为给女儿转院而不得不求助于丈夫的情人,以及给大夫塞好处费被拒绝而遭受的耻辱,王朵莱又一次深刻地接受了生活的教训,世界并不象她心里一直想象的那样美丽与不凡,而在现实面前她和她的丈夫甚至连维护自己的自尊都无能为力。于是她只能承认自己已经老了,只能祝福自己的女儿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获得完美的生活道路,只能为那个有着自己最初的影子的丈夫的情人擦拭心酸而纯洁的泪水,担忧着她十年、二十年之后会不会变成自己现在的模样。
故事的结尾象一个寓言故事,王朵莱从新疆带回的那有着梦一样绚丽色彩的地毯和挂毯,正是女儿致病的原因;她把地毯和挂毯卷到阳台上,回望了一下,家变得空前的黯淡和空旷。
《独自狂舞》是一本只有薄薄的不足两百页的书,然而读完合起书页的时候,分明感觉到这又是一本何等沉重的书啊。在这本书里,陈丹燕把世俗生活对一颗叛逆、抗争、充满向往
的灵魂的戕害和剿灭,略带残忍地暴露给你看,让在你心灵的撼动中感叹着坚持的不易。这才是<独自狂舞>的精神价值之所在。
陈丹燕是绝望的,对爱情的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论你作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在世俗生活的洪流中守住失地,除非你彻底地妥协,放弃了梦想和向往,象父母一样安分而善良,你才能摆脱掉那种内心深处的煎熬。在与生活的平庸和乏味作抗争的深层,王朵莱其实是在和自己的内心作心灵的搏斗。格非有一句话,说“其实他的心里很苦。人人心里都有一束光。就象汽车的前灯,本来是用来照亮前面的道路的,可他却用来烘烤自己的心脏,它迟早会被烤坏的。”这句话用在王朵莱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结婚以后的八年时间里,王朵莱在一个贤妻良母的躯壳下,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激情,在恐惧中躲避着内心的那座火山:少女时代的经历给她造成了太大的伤害,她几乎已经丧失了那种敢于打碎不合意的一切的勇气。而临阵脱逃式的新疆之旅带来的也不过是一场梦幻的美丽和短暂的歇息,你最终还是无处可逃,最终还是躲不开世俗生活洪流的冲击。
然而还有人说过:“所有的叛逆皆源于压抑和失望。叛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摆脱失望自我拯救的良药,而伴随着叛逆同步进行的是执著的关于意义的找寻。”王朵莱就是这样一个坚韧而略带偏执的叛逆女子啊!看着她象一个影子一样,飘浮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却无从落脚,而几乎每一次尝试都会被生活真相的荆棘和石块划得遍体鳞伤,我们又怎能不为这样一个女子心疼而又心悸!
陈丹燕,中国作协会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小说编辑。1992年兼任上海东方电视台青春节目主持人。上海作协理事。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少女们》(获文化部新时期十年儿童文学二等奖)、《女中学生三部曲》(获全国妇女儿童题材作品奖)。80年代后期从事成人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绯闻》、<一个女孩> 、《慢船去中国》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 、 <上海的金枝玉叶> 、 <上海的红颜遗事> ,散文集《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义者的舞蹈》、《长裙上的花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