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大来自楚","楚",波创武道又称"张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360百科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斗农蛋异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楚",后世又称"张楚"。从1127年3月7日至4月10日,由探动续酒三纪成于北宋军民的反对,只存在了一个月的时间。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斤程等尼华言徽钦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还在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在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般音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些傀儡政权加以统治组得席告士备,伪楚政权便是其善强的据料三配查一。
伪楚政权存苏旧简江端边在时间虽短,但出现却是两宋交替的重要事件。
公元1127来自年3月7日,金国册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为皇帝,国号"大楚",并与金国以黄河故道为界,史称"伪楚"。从1127年3月7日至360百科4月10日,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仅存在了一个月的时间。 即位以后,张邦昌曾做出过游群纸一系列用以彰显他忠心北银显叶难宋朝廷、不敢轻越君臣本分的行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有的围按她阳独也队武以此为他忠心北宋朝廷、无意贪图皇位的佐证,有的以此为他故作掩饰、用以自放影倒著士县十影却斤费保生命的动作,莫衷一是。
公元才住一一二七年四月一日,金国军队虏劫徽钦二宗、北宋宗室、在京官员及大批战利品北归。第二天,张邦昌听从大细以同夜候体评名节础扬臣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四处寻访康王赵构,并计划出迎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入宫垂帘听政。九日,宋哲宗废后孟氏入宫垂帘听政,张邦昌尊其为元佑皇后。
公元一一二七年四月十日,张邦昌正式宣布退位,移思判苏斤报金仍称太宰,宋哲宗废后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伪楚"政权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存在时间不过三十三日(也作三十二日)。其后不久,元佑皇后撤帘归宫白请,宋高宗赵构正式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政权,并封张邦昌为郡王。同年七月,因宰相李纲言,宋高宗赵构派殿中侍御史马伸赐死张邦昌在长沙。
金兵扣留了宋徽、钦二帝及诸皇室宗亲后,授意宋在汴京的其余官僚议立伪政权。
汴京的一些官吏、人式怎价义民等向金军请求复立赵氏,被日金军拒绝。经过反复商议,金军绝不允立赵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议立张邦昌。在金兵也的压力下,十三日,留守司、开封府召集文武官员、僧道、轮映在研杂怕军民并到宣德门集议拥戴张邦昌事。议立张邦昌的过程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引《遗史》:"金意欲立张邦昌,令吴开、莫俦赍文字入城,中令百官、僧道、耆老等共议'别立异姓,钢说束封土养怎以治国事,并不得引惹赵氏'。跟概欢案务民效判收开封府、御史台集百官于秘把约力况放践调随至书省聚议。文臣承务郎、武臣承信郎以上,悉赴议。乃集议于皇强刻身该广乎表跳他门城司,王时雍等以下皆在,已写推举状草,但空姓名未填;众皆议未敢发。左司员外郎宋齐愈自外至跟乎建搞且,问时雍举谁?时雍曰:金人令吴开密谕,意举张邦昌。今已写下文字,未填姓名。齐愈因记金人先已有文字书云'请举军前南官',谓是邦昌无疑,乃取笔书张邦昌三字将示,时雍曰:置是。又示众议官,皆无语。乃于写下文字填张邦昌姓名、状申,分付与开、俦赍文字出城去。"
在金军的授意下,百官等拥立张邦昌组织傀儡政权时,又有秦桧出来反对。秦桧时为宋政权的御史中丞,他上书给宗翰、宗望等,反对拥立张邦昌,请求复立赵氏主政。他指出:"为计议者必欲灭宋之策,在绝两河怀旧之思,除邻国复仇患而已……若邦昌者在上皇朝,专事燕游,不务规谏,附会权幸之臣,共为蠹国之政,今 日社稷倾危,生民涂炭,虽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之若仇,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英雄必尽起而诛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为大金屏翰矣。"金军认为他在拥立张邦昌问题上持有异议,因掠其北去。除此之外,还有宋吏部侍郎李若水、相州观察使王履时出使金军中,坚决反对拥立张邦昌,面折金兵而死难。
在确定张邦昌组织傀儡政权后,金兵又大肆搜刮劫夺金银财物,并且取太学生里能文者三十人,准备北归。宋将吴革准备组织人众劫夺宋徽宗、宋钦宗等。他以赈济为名,召募死士,又与康王赵构军联系,拟采取内外夹攻金兵的行动,救援宋统治者。三月六日,吴革等发难,但为宋将范琼等所诱,父子死难,同死者百有余人。三月七日,张邦昌傀儡政权在金兵的维护和金政权的册封下宣告成立。据《大金国志》卷三十二《立楚国张邦昌册文》得知,册文先宣布废除宋赵氏政权,然后宣立张邦昌,其立张邦昌文中说:"今者国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诚非贪土,遂命帅府,与众推贤。佥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资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徯。择其贤者,非之而谁?是用遣使诸官都部署、尚书左仆射、权签枢密院事韩某等持节备礼,以玺绂册命尔为皇帝,以授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贡礼时修,尔勿疲于述职;问音岁丞,我无缓于忱诚……"
这里充分地表明了金立傀儡政权的理由。第一,金政权灭亡辽政权之后,认为北宋政权拥地广大,财物众多,而不藩服,又与金争燕云十六州之地,这是和它的"中外一统"、"民宜混同"的政策相冲突的。为了占有河北、河东的土地,掠夺宋的宝物财富,使宋政权臣服,因此,发动了攻宋的战争。但是,遇到了宋政权和军队、人民的抵抗,这使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打算,所以,在攻下宋都汴京之后,除满足了他们占有河北河东两路土地要求外,坚决灭掉北宋政权,对黄河以南地区以傀儡政权取代,作为"世辅王室,永作藩臣"的藩属。第二,金兵在两次大规模攻宋战争中深知,凭金政权当时的力量和宋统治下人民抗金的情绪,尚不能一举而代宋,做到"中外一统"、"人民混同"的程度。从金兵攻宋的开始,金政权只是打算占有宋河北河东地区一定的土地,使宋政权臣服,这样,在金统治者看来也就是"中外一统"了。这个观点是辽统治北方时期就形成了的,金继承了这种作法。因此在摧毁北宋政权后,他们炮制了张邦昌政权,使之都于金陵(今南京)。利用张邦昌政权来统治广大的原宋政权的土地、人民。
张邦昌字时彦(又作子彦)大名东光县人,宋进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少宰。在金兵第一次大规模攻宋时,他先与康王至金军中为质,后又与肃王同为质。金军选中了他组织伪政权。他在金军限三日立邦昌,不立,城中尽行杀戮的威胁下,三月七日正式就任伪大楚政权皇帝。他以吏部尚书王时雍权领尚书门下省事、开封尹徐秉哲权领中书省枢密院事、翰林承旨吴开权尚书左丞相、翰林学士莫俦权尚书右丞相、前签书枢密院李回权枢密院、观察使左言权殿前司公事、范琼权四厢指挥使、大理卿周懿文权开封府。张邦昌政权暂时维持了宋都开封城内的秩序。他向金军求许数事,金兵为支持他的政权均作了许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记载说:三月"乙已,邦昌诣青城谢二帅。既至,迎接殿下,揖而升,致宾主之礼。酒三行,邦昌请不毁赵氏陵庙、罢括金银、存留楼橹、借东都(汴京)三年、乞班师、降号称帝、借金银犒赏,凡七事,敌皆许之"。当时,汴京中许多宋政权官员对张邦昌的统治持反对态度,张邦昌的统治并不稳固,不敢迳称皇帝旨意。三月二十九日,金兵北归,宋大臣何栗、孙傅、张叔夜等举家随同北迁。他们先后皆死于金。
金兵退后,宋兵勤王兵马陆续抵达汴京城下。四月四日,宋北道总管宣抚司统制官王渊领兵至汴京城外,有骑兵三千人。同日,江淮发运判官向子諲遣其将王仪等率兵也抵汴京城外。江淮发运司统制傅亮也率兵至。在这种情况下,侍御史胡舜陟上书给张邦昌,提议请宋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以表示还政于赵氏。他说:"今四方勤王之师云蒸雾集,彼为赵氏而来,岂有从吾号令?闭门拒之有同儿戏。伏望即将指挥正其名位,请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于内,陛下以太宰治事于外,特遣大臣往迎康王,明以此事,播号将士,孰不欣然悦服……"四月五日,张邦昌迎接元佑皇后由私第入宫。元佑皇后因前被废,未被金兵掠去。后因延宁宫火,出居私宅,现为张邦昌迎入宫中居住,作政治工具。四月七日,张邦昌派遣蒋师愈等奉书给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表示不敢窃居皇位,等待善后。随后又遣甥吴何及康王之舅韦渊致意赵构。同日,宋宗室赵叔向率兵七千也至汴京,而监察御史马伸致书给张邦昌,要求他还政给赵氏。总之,在金兵退后,拥护赵氏的兵势再起,在康王赵构的号召下,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张邦昌政权无法维持。
四月九日,张邦昌召集拥护自己的官吏议事,选择还政的处理办法。当晚,请元佑皇后孟氏垂帘听政,自己以太宰的身分处理政务,表示还政。追回前所发的各路赦文,所任官吏各回原职,并将大宋受命之宝献给康王赵构,元佑皇后孟氏也派遣她侄同持大宋之宝并手书至康王处,劝赵构登皇帝位。
四月十日,元佑皇后孟氏正式垂帘听政,张邦昌退位,以太宰理事。至此,张邦昌的大楚伪政权宣告结束。《大金国志》卷三十二说:"邦昌即位首尾三十三日,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见群臣称'予'不称'朕',旨称'面旨',由内降只曰'中旨',宣告四方则曰'宣旨',手诏则曰'手书',至于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张邦昌谨封'。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国之命尔。"此是封建史家从正统出发的理论,实际上张邦昌组织了傀儡政权则无疑。
南宋政权建立后,李纲等议张邦昌僭逆及受伪命,要求给予处分。赵构就将他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赐死,年四十七。张邦昌伪政权灭亡,使金以傀儡政权统治宋之土地计划失败,因此,又有攻宋战斗。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传》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举进士,累官大司成,以训导失职,贬提举崇福宫,知光、汝二州。政和末,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首请取崇宁、大观以来铁亮三田距较尽瑞应尤殊者增制旗物,从之。宣和族发元年,除尚书右丞,转左丞,迁中书侍郎。钦宗即位,拜少宰。
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康王及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会姚平仲夜斫金人营,斡离不怒责邦昌,邦昌对以非出朝廷意。俄进太宰兼门下侍郎。既而康王还,秋垂吸距服西起金人复质肃王以行,仍命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
初,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又请以玺书付河北,亦不许。时粘罕兵又来侵,上书者攻邦昌私敌,社稷之贼也。已声极遂黜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割地议。其冬,金人陷京来自师,帝再出郊,留青城。
明 年春,吴开、莫俦自金营持文书来,令推断高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360百科等不奉命,表请立赵乱布胡远静二财维环息就氏。金人怒,复遣开、俦罪读营层造保矿照促之,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计无所出,乃曰:"今 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适尚书员外郎宋齐愈至自外,众问金人意所主,规续岩见外际受肥数免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以邦昌治国事。孙傅、张叔夜不署状决,金人执之置军中。
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俾范琼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有太学生难之,琼恐沮众,厉声折之,遣归学舍。时雍先署指普研胡合视反千爱伯游状,以率百官。御史中丞秦桧不书权止建,抗言请立赵氏宗室,且言邦昌当上皇时,专事宴游,党附权奸,蠹情据古就材哥也句岁国乱政,社稷倾危实由邦昌。金人怒,执桧。开、俦持状赴军前。
邦昌入居尚书省,金人趣劝进,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适金人奉册宝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拟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设位御床西受贺,遣合门传令勿拜,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
外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耻屈节异姓,首率内亲事官数百人,皆先杀其妻孥,焚所居,谋举义金水门外。范琼诈与合谋,令悉弃兵仗,乃从后袭杀百余人,捕革并其子皆杀之,又擒斩十余人。
是日官秋约意帮长器土,风霾,日晕无光。整远阳既八等洋状轮二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唯时雍、开、俦、琼等技严者五找欣然鼓舞,若以为有佐命功云施二。即以时雍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开权同知枢密院事,俦权签书枢密院事,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徐秉哲权领中书省。下令曰:"比缘朝廷多故,百官有司皆失其职。自今各遵法度,御史台觉察以闻。"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慢子死大影岁昌斥之;劝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吕好问争之,乃止。邦昌以嗣位之初,点通洲金似燃资宜推恩四方,以道阻先赦京城,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服柘袍,张红盖,所过设香案,起居悉如常仪,时雍、秉哲、开、俦皆从行,士庶观者无不感怆。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
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 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又谓曰:"为今计者,当迎元佑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庶获保全。"监察御史马伸亦请奉迎康王。邦昌从之。王时雍曰:"夫骑虎者势不得下,所宜熟虑,他日噬脐,悔无及已。"徐秉哲从旁赞之,邦昌弗听,乃册元佑皇后曰宋太后,入御延福宫。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邦昌寻遣谢克家献大宋受命宝,复降手书请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书既下,中外大说。太后始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邦昌以太宰退处内东门资善堂。寻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恸哭请死,王抚慰之。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徙邦昌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纲上书极论:"邦昌久典机政,擢冠宰司。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异姓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时黄潜善犹左右之。纲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降御批曰:"邦昌僭逆,理合诛夷,原其初心,出于迫胁,可特与免贷,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初,邦昌僭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及邦昌还东府,李氏私送之,语斥乘舆。帝闻,下李氏狱,词服。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李氏杖脊配车营务。时雍、秉哲、开、俦等先已远窜,至是,并诛时雍。
《金史·卷七十七·》
张邦昌,《宋史》有传。天会四年,宗望军围汴,宋少帝请割三镇地及输岁币、纳质修好。于是,邦昌为宋太宰,与肃王枢俱为质以来。而少帝以书诱耶律余睹,宗翰、宗望复伐宋,执二帝以归。刘彦宗乞复立赵氏,太宗不许。宋吏部尚书王时雍等请邦昌治国事,天会五年三月,立邦昌为大楚皇帝。
初,少帝以康王构与邦昌为质,既而肃王枢易之,康王乃归。及宗望再举兵,少帝复使康王奉玉册玉宝衮冕,增上太宗尊号请和。康王至磁州,而宗望已自魏县渡河围汴矣。及二帝出汴州,从大军北来,而邦昌至汴,康王入于归德。邦昌劝进于归德,康王已即位,罪以隐事杀之。
邦昌死,太宗闻之,大怒,诏元帅府伐宋,宋主走扬州,事具宗翰等传。其后,太宗复立刘豫继邦昌,号大齐。
《大金国志·卷三十·楚国张邦昌录》
张邦昌字时彦,魏郡冠氏人也。少登进士,历任沧州教授,改国子书库正字,通判曹州,至宣和元年,累迁至尚书右丞,改左丞,迁中书侍郎。当王黼用事,与童贯共咨边衅,邦昌无所可否于其间,时论罪之。宋徽宗既内禅钦宗,靖康元年,拜少帝,兼中书侍郎。金师既破京城,勒令别立异姓。令下甚严,有一人云:"邦昌旧任宰相,姑举之以塞责。"金帅回牒云:"若果举邦昌,仰文武百官、僧道军民各亲书其名,押字名下,等守以备册礼。"时邦昌见在军前,独中丞秦桧进状论列:以为"邦昌辅相无状,不能尽人臣之节,以释二国之难,不足以代赵氏。情愿乞押赴军前。"众人署名举邦昌。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书省听令,百官班迎南薰门,邦昌卧病不食。金帅令劝进,邦昌谓王时雍等曰:"诸公怕死,又掇送与邦昌邪?虽暂假而归,焉可免祸!"先是正月十五日,太宰张邦昌奉使还阙,至城外,军前留之。及是,金帅告报城中,欲遣邦昌入城,御史台检准故例,率文武百官迓于南薰门。如期而集者凡数千人,士庶往观又数万人。范琼、汪长源等领兵分列左右,自州桥及门下,森布如织。申刻,邦昌入门,金将送者及门而返。邦昌之入也,径诣尚书省。百官敦请即皇帝位,犹豫未断,缘军前先有指挥故。邦昌与百官相见,恸哭尽哀。从官卿监郎官十员,尽夜直宿,续增作十五员,掌管事务,并使臣十员,祗应三衙门官亦同宿守。金帅令劝进于尚书省,邦昌卧病不食者四日,故有诸公"掇送"之言。
次日,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
初六日,合门制仪榜,择次日即皇帝位。是日,有内亲事官数百人,以不忍屈节立异姓,杀妻孥,焚所居,谋赴义于金水门外,统制官吴革为首,被诛。
初七日早,百官僧道会于尚书省,奉册宝入门。邦昌涕泣上马,入幕次,复恸。有金国曾太师以下五十人,持御衣红伞来,设于幕次。邦昌出次,步至御街褥位,望金国拜舞,跪受册宝,册文略曰:"失德者亡,天命实假于我手;当仁不让,历数乃在于尔躬。咨尔张邦昌云云,可即皇帝位,国号大楚,都金陵。"邦昌御红伞还次讫,金帅揖邦昌,上马出门,百官导引如仪。邦昌步入,自宣德门由大庆殿至文德殿前,进辇,却弗御,步升殿,于御床西侧别置一椅坐,文武合班贺。传指挥云:"本为生灵,非敢窃位,其勿拜。"王时雍率百官遽拜。时雍权领尚书省,吴开、莫俦皆权枢密院,吕好问门下侍郎,徐秉哲中书侍郎,范琼以斩吴革功,升正任观察,除殿帅。大抵往来议事者,开、俦也;逼逐上皇以下者,时雍、秉哲也;胁制都人者,范琼也,遂皆擢用。
先是金帅送邦昌入城,时邦昌坚不肯立。久之,百官有进言于邦昌曰:"相公权立,他日相公为伊尹,为王莽,皆在相公处之。"邦昌乃勉强从之,曰:"某以九族保此一城人。"方邦昌册立时,百官对金帅皆惨怛,邦昌亦色丧,惟开、俦辈欣然若有所得。
十二日,邦昌手诏曰:"近迫大国之威,俾救斯民于兵火,诸公横见推迫,不容于自裁。近览文牒、状牒,至有以圣旨称之。夫圣,孔子不居,则予一人其何敢焉?应今后有自内传出者,为'中旨',有面得者,为'面旨',出四方者,为'宣旨'。"邦昌每日于迎阳门上,罢去合门仪制设常,礼毕,与执政侍从以上对坐议事,语则称名字,遇金人至则遽易服。卫士等曰:"伶人往日作杂居每装假官人,今 日张太宰作假官家。"金人如萧庆、耶律广、王汭、高尚书、曹少监等,邦昌向在军前鞠躬,俯伏不暇,至是皆列拜阶下。邦昌辞让,则曰:"陛下不受臣拜,见元帅必死。今 日陛下,乃昔日南朝天子也。"
十四日,金帅以邦昌之请,罢括金银。邦昌往谢金帅,议七事;迎接殿下,相揖以升,致主宾礼,酒三行。
二十八日,金帅回师,邦昌僭天子仪卫、法驾,缟素出南薰门,设香案,率百官士庶北望恸哭,谓二帝北迁也。
二十九日,邦昌服赭袍,张红盖,乘马出南薰门,饯别二帅。及午而返,肆赦。至蔡州不行,乃收之,应宋元佑皇后垂帘。
四月初十日,邦昌避位。邦昌僭位首尾三十三日,不御正殿,不受常朝;不山呼,见群臣称"予"不称"朕",旨称"面旨",由内降只曰"中旨",宣示四方则曰"宣旨",手诏则曰"手书"。至于禁中诸门,悉缄锁,题以"臣张邦昌谨奉"。大抵每事不敢有僭意,逼迫金国之命耳。其后死于潭州。
方邦昌抵贬所,寓居潭州天宁寺。寺有平楚楼,取唐沈传师"目伤平楚虞帝魂"之句也。得宋帝赐死诏,徘徊退避,执事者迫之登楼,邦昌仰首,忽睹"平楚"二字,长叹就缢。
《大金国志·卷三十二·立楚国张邦昌册文》
维天会五年岁次丁未,二月辛酉朔,二十一日辛巳,皇帝若曰:先皇帝肇造区夏,务安元元,肆朕纂承,不敢荒怠,夙夜兢兢,思与万国同格于治。粤惟有宋,实乃通邻,贡岁币以交欢,驰星轺而讲好,期于万世,永保无穷。盖我有大造于宋也。不图变誓渝盟,以怨报德,构端怙乱,反义为仇。谲绐成俗,贪婪不已,加以肆行淫虐,不恤黎元,号令滋长,纪纲紊弛。况所退者非其罪,所进者非其功,贿赂公行,豺狼塞路。天厌其德,民不聊生。而又姑务责人,罔知省己。父既无道于前,子复无断于后。以故征师命将,伐罪吊民。幸赖天高听卑,神幽烛细,旌旗一举,都邑立崔。且眷命攸瞩,谓之大宝;苟历数改卜,未获偷安。故用黜废,以昭玄鉴。今者国既乏主,民宜混同,然念厥初,诚非贪土,遂命帅府,与众推贤。佥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资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徯,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遣使诸官都部署、尚书仆射权签枢密院事韩某等持节备礼,以玺绂命尔为皇帝,以授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贡礼时修,尔勿疲于述职;问音岁致,我无缓于忱诚。于戏!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立君以临之。君不能独理,故树官以教之。乃知民非后不治,后非贤不守。其于有位,可不慎与?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日慎一日,虽休勿休。钦哉!其听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