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对立统一而一分为三(三种性态)的新型沿队事投三按观点和关系,提出了人类苦苦寻求的宇宙公式,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系统理念。本书首次从根本上统一了全人类的哲学理论,也从根本上调和了哲学、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村之火工益州北化,中国哲学世界化。它同相对论和进化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来自其重要的现实教育和指导价值,它在人类哲学史上具那超有里程碑或划时代意义。本书包括:第一部分 360百科宇宙超圆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宇宙物质生命体系。 第三部分,打虽发诉乐格走宇宙物质生命联体体系。 第四部分,和谐论的启蒙。
绪 言 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个性差别的种子,只有在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下或在改变自己的情况下才能结出显示自身价值的果实。我来自们每个人都在寻觅着360百科属于自己的人生坐冷天场院收标来定位自身,而最终又以一种难以改变现实条件落精半觉自你聚质知初兴作为自身能够调和或适支伯输率应的环境而产生了每个人的命运.我们每个人任何成果的取得都要付出代价,仿阶着任零艺论米距你佛只有代价才能平衡或调和这种成果的获得。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你的存在是别人无法替代便宜伟收福场宜的无奈。热爱学习是一个人素质精纯的具体体现。读书使人智全,博览群书能够丰富人的想像,而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源泉。学习分为理论学习信、实践学习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学习,而后者则是更高层次或更重要的超越性学习。学习是一种日月看喜金少例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随着我们身德组复担革牛功色哥心的成长会在某-段时间产生某种突变而改变你对原来事物的认识角度和看法,使我们进入更新的人生境界。学习的机遇对我们每个现代人来说是相当普遍,然而选择优于机遇,选择一本好书能够使你受益终生。
我们人类社会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化大联合和大统一久通某目的时期。而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科学性哲学思想却远远落后于时代,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是因为我们具有科学哲学内涵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制约不可避束担之林又状治毛亮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笼统性而缺乏具体性,使我们对其哲学理论的理再果存啊浓活输杨解和认识容易产生误区或偏差,尤其是对于事物存在说什速阻苗鲜消的矛盾双方的论述,容易使我们只能看到事物存在的正、反两方面而忽视和轻视它的第三方面,从而就容易使我们产生矛盾式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势而造成思后想僵化或缺乏灵活性.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没有能够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宇宙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对它进行理论性突破就必然是邓小平所认亚金验早五华收华按卫为的那样是死路-条!这也正是矛盾是调和的基础,调和是创造的条件,创造是调和的结果。(在此,调和的内涵是一种对事物矛盾进行对立统一的过程)。在中国学者黎鸣所著的《西方哲学死了》中,它对哲学领域持有的观点很有高度和深度,尽管不免存在偏激和片面之处,但是只有片面才能深刻。这就如同只有刀刃片面,才有木被深刻一样。在此我们认为,西方哲学没有死,东方哲学也没有死!而只是需要双方进行互补融合而得到完善和发展,需要双方进行对立后的统一而实现人类哲学理论的有机大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率浓生出符合科学时代精神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哲学理论是宇宙人类社会实现全球化大统一的理论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和建设地球文明的精神需要。
我们人类社会能够跨入前所未有的和平时代是宇宙自然世界不断相对统一,不断相对平衡和不断相对和谐发展的克建夫结果。《和谐论》能够在自然选择中产生意味着地球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大统一即将拉开帷幕,地球文明也即将开始谱写新续谓田杂小朝底还料另的历史篇章。宇宙智慧社会的地球文明只有形成自己统一的哲学思想,才能在意识形态领汽含况脚唱里害药始补向域有一个统一的指南而为构建和谐发展的世界指明方向。也只有产生统一的科学哲学理论,地球文明才有资格与其它宇宙智慧社会的外星文明进行接触和交流。宇宙自然世界中的统一、平衡和和谐是不同角度或层面对一种宇宙事物得到相对调和地存在的结果性哲学范畴的概念化认识。三者属于同一个矛盾调和后的结果性哲学范畴。其中,统-就是指宇宙事物之间在相对独立或相互对立或相对分裂之后通过彼此矛盾的调和或转化而形成相对稳定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结果表现。统一是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它是基础性结果层面。平衡就是指宇宙事物之间在统一存在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矛盾的调和或转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静态统一状态的结果表现。平衡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统一。它是条件性结果层面。而和谐就是指宇宙事物之间在统一存在的基础上和动态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彼此矛盾的调和或转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相互包容依存状态的结果表现。和谐是相对稳定的整体动态统一。它是结果性结果层面。宇宙事物存在的统一、平衡和和谐是对立统一地调和后的结果大统一。三者存在对立统一的超圆或超循环关系。其中,统一是平衡和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统-和平衡的结果,平衡是统一向和谐进行转化的条件,而和谐既是产生相对新的统一和平衡的基础,又是产生使相对新的统一和相对新的平衡得到相互转化的条件。宇宙人类社会或人类世界就是在全球化大统一的统一后通过这种超循环关系得到不断和谐发展。
《和谐论》的主导思想是: 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化认识,提出了一分为三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内部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具有了新的生命力。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理论和理念。它通过超圆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意义的二十七条法则完成了对宇宙事物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全面认识,使人类社会从此产生了具有科学意义的科学哲学。这种科学哲学使我们构建和谐世界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三,在超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仅对宇宙基础生命、宇宙有机生命和宇宙人类生命进行了全面的深化认识,确立了它们的本质、表象和界度,而且对宇宙基础物系、宇宙有机群体和宇宙人类社会也进行了全面的深化认识,确立了它们的本质、表象和界度。尤其是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识理念,使我们对宇宙物质世界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它通过对宇宙世界的全面认知,充分呈现了宇宙物质世界内部存在的不同层面不断对立统一,而能够达到相对统一、平衡和和谐地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大统一动态存在。同时,它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宇宙世界的统一性存在,验证了超圆理论体系作为《和谐论》理论的基础所具有的科学指导意义。四,在超圆理论体系基础上和对宇宙世界认知的条件下,通过《和谐论》的启蒙提出了宇宙树的概念,通过宇宙树的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在哲学层面阐明了对世界之谜的看法,一定程度有利于我们对世界之谜的探讨。同时,阐明了对宗教和迷信思想的看法,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五,是通过具体的理论内容、抽象的辩证方法和形象的统一形式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发展,完成了人类社会应该具有的统一哲学理论体系,完成了人类社会对宇宙世界的科学化和具体化认知。具有划时代的科学哲学意义。
我们虽然处于一个文化市场十分繁荣的时代,可读书籍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然而,姹紫嫣红的色彩离不开红、黄、蓝三原色的不断调和。哲学是各类学科之指南,学好哲学受用终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正如恩格斯所言:"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支配"。对此中国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领导一定要学习哲学。这是因为科学哲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层次;有助于我们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我们剖析过去、把握现在和预测未来。由于我们每个人遗传达境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使我们对事物或现象产生的感悟和看法也存在着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层次。从而<<和谐论>>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困惑,但是,它有助于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和对自身困难的看法,从而获得一个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只要我们笃信知行合一就能成功的信念,在不同环境下调整自我而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自身的肉体和灵魂与外在事物进行矛盾调和而得到适合自己的真理)来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和谐圆满的人生!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和谐论》中的有关内容肯定不免存在一些的不妥之点和谬误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以领会其主体精神内涵为目的,以扬弃的态度去学习。而且《和谐论》也存在-个不断被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天赋就意味着责任。期望它能够被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为《和谐论》能够顺利出版而倾力协助的董兆武、李行力、王瀚林、鹿坤等中国社会精英和为之付诸行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的全体同仁们。
作者 王奋赓 2008年12月
第一部分 宇宙超圆理论体系
概述
第一章 超圆的物质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空间性法则
第一述 空间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绝对空间原理
第三述 相对空间原理
第四述 空间静止原理
第五述 空间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空间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运动性法则
第一述 运动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绝对运动原理
第三述 相对运动原理
第四述 相对静止原理
第五述 运动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运动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时间性法则
第一述 时间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绝对时间原理
第三述 相对时间原理
第四述 时间静止原理
第五述 时间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时间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物质性综述
第二章 超圆的自然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系统性法则
第一述 系统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自系统原理
第三述 互系统
第四述 超系统原理
第五述 系统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系统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随机性法则
第一述 随机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自随机原理
第三述 互随机原理
第四述 超随机原理
第五述 随机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随机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自组性法则
第一述 自组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自组量原理
第三述 自组质原理
第四述 自组度原理
第五述 自组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自组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自然性综述
第三章 超圆的有机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三定性法则
第一述 三定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正定性原理
第三述 反定性原理
第四述 介定性原理
第五述 三定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三定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互补性法则
第一述 互补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量互补原理
第三述 质互补原理
第四述 度互补原理
第五述 互补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互补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聚能性法则
第一述 聚能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空聚能原理
第三述 动聚能原理
第四述 时聚能原理
第五述 聚能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聚能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有机性综述
第四章 超圆的存在基础体系综述
第五章 超圆的现实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自保性法则
第一述 自保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定自保原理
第三述 变自保原理
第四述 超自保原理
第五述 自保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自保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相干性法则
第一述 相干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定相干原理
第三述 变相干原理
第四述 超相干原理
第五述 相干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相干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层级性法则
第一述 层级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元层级原理
第三述 极层级原理
第四述 太层级原理
第五述 层级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层级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现实性综述
第六章 超圆的科学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记忆性法则
第一述 记忆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元记忆原理
第三述 导记忆原理
第四述 泊记忆原理
第五述 记忆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记忆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遗忘性法则
第一述 遗忘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元遗忘原理
第三述 导遗忘原理
第四述 泊遗忘原理
第五述 遗忘性法则的内部联系
第六述 遗忘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模糊性法则
第一述 模糊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模糊原理
第三述 象模糊原理
第四述 界模糊原理
第五述 模糊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模糊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科学性综述
第七章 超圆的客观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多向性法则
第一述 多向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多向原理
第三述 象多向原理
第四述 界多向原理
第五述 多向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多向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数序性法则
第一述 数序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量数序原理
第三述 质数序原理
第四述 度数序原理
第五述 数序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数序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突破性法则
第一述 突变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突变原理
第三述 象突变原理
第四述 界突变原理
第五述 突变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突变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客观性综述
第八章 超圆的变化条件体系综述
第九章 超圆的绝对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回元性
第一述 回元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回元原理
第三述 象回元原理
第四述 界回元原理
第五述 回元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回元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异化性法则
第一述 异化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异化原理
第三述 象异化原理
第四述 界异化原理
第五述 异化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异化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超越性法则
第一述 超越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量超越原理
第三述 质超越原理
第四述 度超越原理
第五述 超越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超越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绝对性综述
第十章 超圆的相对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相存性法则
第一述 相存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量相存原理
第三述 质相存原理
第四述 度相存原理
第五述 相存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相存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相否性法则
第一述 相否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量相否原理
第三述 质相否原理
第四述 度相否原理
第五述 相否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相否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相似性法则
第一述 相似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相似原理
第三述 象相似原理
第四述 界相似原理
第五述 相似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相似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相对性综述
第十一章 超圆的统一性
概述
第一节 超圆的自圆性法则
第一述 自圆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自圆原理
第三述 象自圆原理
第四述 界自圆原理
第五述 自圆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自圆性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超圆的互圆性法则
第一述 互圆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本互圆原理
第三述 象互圆原理
第四述 界互圆原理
第五述 互圆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互圆性法则的应用
第三节 超圆的超圆性法则
第一述 超圆性法则的概念
第二述 空超圆原理
第三述 动超圆原理
第四述 时超圆原理
第五述 超圆性法则的内部关系
第六述 超圆性法则的应用
第四节 超圆的统一性综述
第十二章 超圆的发展结果体系综述
第十三章 宇宙超圆理论体系综述
第二部分 宇宙物质生命体系
概述
第一章 宇宙基础生命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基础生命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基础生命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基础生命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物格
第二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基础生命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基础生命体系的综述
第二章 宇宙有机生命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有机生物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有机生命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有机生命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生格
第二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有机生命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有机生命体系的综述
第三章 宇宙智慧生命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人类生命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人类生命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人类生命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人格
第二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人类生命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人类生命体系的综述
第四章 宇宙物质生命体系综述
第三部分 宇宙物质生命联体体系
概述
第一章 宇宙基础物系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基础物系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基础物系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基础物系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系格
第二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基础物系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基础物系体系的综述
第二章 宇宙有机群体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有机群体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有机群体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有机群体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群格
第二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有机群体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有机群体体系的综述
第三章 宇宙智慧社会体系
概述
第一节 宇宙人类社会的本质
第一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概念
第二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本质基础
第三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本质
第二节 宇宙人类社会的表象
第一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表象构成
第二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表象特性
第三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表象能力
第三节 宇宙人类社会的界度
第一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会格
第二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个性
第三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动机
第四节 宇宙人类社会体系的综述
第五节 宇宙人类社会的历史
第一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生存史
第二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创造史
第三述 宇宙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进化史
第六节 宇宙人类社会的未来
第一述 共资主义社会
第二述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述 自由王国社会
第四述 上帝王国社会
第四章 宇宙物质生命联体体系的综述
第四部分 《和谐论》的启蒙
概述
第一章 宇宙的宇宙树
概述
第一节 宇宙树的由来
第二节 宇宙树的概念
第三节 宇宙树的启示
第四节 宇宙的宇宙树综述
第二章 《和谐论》与世界之谜
概述
第一节 揭示宇宙之源之谜
第二节 揭示宇宙终极之谜
第三节 揭示大统一场理论之谜
第四节 揭示太阳系之外的太阳系之谜
第五节 揭示外星人之谜
第六节 揭示生态平衡之谜
第七节 揭示先有鸡先有蛋之谜
第八节 揭示大脑功能之谜
第九节 揭示电脑超过人脑之谜
第三章 《和谐论》与宗教迷信
概述
第一节 关于上帝的解释
第二节 关于命的解释
第三节 关于求神拜佛的解释
第四节 关于相学的解释
第五节 关于算命的解释
第六节 关于占星术的解释
第七节 关于灵魂转世的解释
第八节 关于梦的解释
第九节 关于地狱与天堂的解释
第四章 《和谐论》与哲学王国
概述
第一节 《和谐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和谐论》与黑格尔哲学
第三节 《和谐论》与老子哲学
第四节 《和谐论》与平衡论
第五节 《和谐论》与物活论
第六节 《和谐论》与唯能论
第七节 《和谐论》与多元论
第八节 《和谐论》与进化论
第九节 《和谐论》与相对论
第十节 《和谐论》与现代论
第五章 《和谐论》的启蒙的综述
尾言
导 言
在人类文明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谐论》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经过萌芽、生长、成熟完善的过程,它终于能够诞生了。《和谐论》的诞生标志着科学哲学时代的到来。它绐人类社会哲学史篇谱写了全新的一章,它给宇宙万物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使宇宙万物成为宇宙物质生命大系统中不可分割和缺少的有机部分;它开辟了人类从地球世界向太空世界进军的新思维和新纪元;它使人类社会的意识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类文明在二十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突破,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正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活动不断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对话走向和平,这种不断趋向调和的发展趋势,必将出现从和平走向统一的局面,产生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大统一地球文明。
然而,人类社会韵哲学思想却出现了一个停滞不前的低潮期,呈现出一个被动落后的状态。现代人类社会中许多现象使人类思想产生困惑而不能合理解释,从而,对哲学王国提出了二十世纪末的挑战!尽管人类哲学王国里的先知先哲们中的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罗素、詹姆士、萨特、库恩、波普、孔子、老子和朱熹等一系列代表人物担负了他们各自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自成体系地进行了不同时代人类对宇宙世界看法的哲学思考,为人类哲学思想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导向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正确轨道。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意识理念由于受时代精神局限性的制约,其意识理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哲学内涵的笼统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已不很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需要。另外,诸多哲学思想家的合理思想成分由于处在一个自圆其说的四分五裂状态,也不能从根本上完整的解释、指导和解决人类在杜会活动中所遇到的现实和未来的问题。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的日益尖锐的历史背景或条件下,就为新哲学思想的产生创造了酝酿的条件。这样必然需要产生新的哲学思想,以适应人类社会时代精神的要求。这是一种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后的一种调和结果。
《和谐论》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产物。它之所以称为《和谐论》是由于它统一调和了人类哲学思想有史以来各自为阵的分裂和落后局面,统一调和了宇宙事物矛盾运动的对立后存在的统一状态,统一调和了哲学理论同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存在的裂痕和断层,实现了既包含对立又包含统一的大统一,从根本上阐明了和谐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呈现出从统一通过转化性动态平衡而达到和谐的结果。
《和谐论》是一个对宇宙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进行总的有机概括的哲学理论体系。它是对宇宙世界总的和统一的看法,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发展和"扬弃",也是对人类社会不同哲学思想合理成分的全面肯定和吸收,它是人类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宇宙世界比较全面的圆满解释。
《和谐论》是迄今为止人类哲学思想合理内核最有机的互补融合.它是中国古老哲学和西方哲学合理成分有机互补的产物,也是人类哲学思想达到比较完美境界的标志,它为人类更深刻、全面和具体地认识宇宙世界奠定了良好的意识基础。
《和谐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生命力.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达到了相对全面化、具体化和现实化,它又从根本上相对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具有深远的科学哲学意义!这也正如中国一位学者所言的那样------未来哲学就是科学哲学。
《和谐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包含有"相对论"和"进化论"的科学思想内核而具有哲学意义,又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种哲学思想体系体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性的统一。它是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化程度相适应的,它的产生必然带来一场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它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内部战争必然被人类社会的和平或和谐的文明意识理念所抛弃,人类社会只有和平统一成一个人类统一体而构成和谐发展的地球世界,才能向更高层次的宇宙智慧生命社会迈进!
《和谐论》超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所在是如何看待"对立统一"这一宇宙根本规律。"对立统一"究竟是一种矛盾双方的存在还是一种矛盾三方的存在?矛盾双方对立后的统一是有机复杂的统一还是无机简单的统一?对立和统一究竟是否存在那种状态更重要的问题!显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般是认为事物存在矛盾的两方面存在状态而忽缺了第三方面的矛盾存在状态;对立后的统一是可能存在的简单无机的统一,而且通常都是对立重于统一。而《和谐论》认为事物存在着矛盾着的三方面存在状态,对立为两方面存在,统一又为一方面存在,三者形成了三方面的对立大统一;对立后的统-是复杂有机的统一,而且对立和统一不存在哪一个绝对的更重要,只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哪一个相对更重要。尤其是就其存在的层级而言统一后的存在往往比对立时所处的层级相对更高。《和谐论》的大统-存在-个对宇宙物质世界进行认识的一分为三的问题:一分为三是在认识宇宙物质世界为"一"的基础上,通过"一分为二"作为条件而产生的相对新的认识结果,即"一分为一"、"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三者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认识事物过程中对立三方面的大统一存在,这种三者存在本身也存在着一个动态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没有一分为三的存在,单一的一分为二无法实现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也是我们的一个动态认识事物的认识过程。
《和谐论》的核心内涵的基础理论是超圆理论体系,超圆是对宇宙物质具体存在的球体形态和超循环的动态形态进行抽象概括产生的抽象化哲学名称,更是对宇宙事物运动的超循环存在形式产生的哲学性概括,由于这种"圆"是一种随机的绝对不闭合而又相对闭合的模糊"圆",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圆,从而,我们把这种超越一般意义的"圆"称为"超圆"。
《和谐论》是以宇宙事物的超圆存在形式作为理论的研究基础,从而《和谐论》中的第一部分称为宇宙超圆理论体系,它是基础理论体系。超圆理论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和谐理论,它是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系统性哲学意识理念体系。第二部分称为宇宙物质生命体系,它是主体理论体系。它通过对宇宙物质生命的重新认识,系统阐述了我们对相对独立存在的宇宙物质生命进行的调和性统一、平衡和和谐的全面认识。第三部分称为物质生命联体体系,它是表体理论体系。它通过对宇宙物质生命联体的全面认识,系统阐述了我们对联系存在的宇宙物质生命联体进行的调和性统一、平衡和和谐的全面认识。而第四部分称为《和谐论》的启蒙,它是附属部分,仅供参考!
(特别说明:超圆理论体系的举例部分和应用部分从一般论述文章的角度而言显得十分累赘和单调,但是,《和谐论》作为全人类统一的哲学理论具有空前的特殊地位,它必须是有大量的事例作为依据才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或接受(而不仅仅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必须是能够与不同领域的社会实践进行随机的具体联系才能显示其普遍指导的现实价值。实事求是是科学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只有扎实沉厚或单调的基础才能撑起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因为单调的重复是产生超越的基础。从而我们必须认同这是由《和谐论》作为科学哲学的地位要求所决定的,基础性理论不能允许华而不实存在,因为那是致命性错误。)
。。。。。。(节选自《和谐论》)
王奋赓著《和谐论》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著作人王奋赓是一名复员军人。他用了21年时间将这部哲学巨著写出来,几乎耗去了他所有的青春时光。 王奋赓对他这本哲模两孩缺卫纸级积亮刚学专著饱含着深深的热爱味本,他说:"这本《和谐来自论》可操作性极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帮助我们辨明前进的方向,对现实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360百科,是我们实现人生目研展传移才照代移飞速标和价值的精神需要。" 打开这本厚重的哲学专著,读者会进入一个奇妙的哲学空间,王奋赓试图通过《引办早波在降赶架送和谐论》来阐述变化万千的宇宙相对统一、平衡和和谐的过程。 王奋赓提起这些年来的艰辛,笑容中略带一丝苦涩。 早在26年前,王奋赓在长沙上军校时,就显现出了他的哲学天赋,他学的是指挥专业,在所学的30多门课程黑心油使里,他惟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特别感兴趣。他精何许胜要洲含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人与人的性格迥异,所谓人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活着是种痛苦,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很幸福。他在揣摩,河里的鹅卵石无梭无角,八面玲珑,就不容易受到汹涌的河水的冲击频危铁降应爱及湖,他在琢磨月亮的盈亏规移乡言硫照律,对圆这一哲学命题如同着了魔似的,就这样,他开始了潜心研究。 到新疆军区某部入伍后,25岁那年,即1988年,他开始动笔写《和谐论》。他写作的动因缘于一直坎坷的命运,那时,他已在排长一职上干了整整5年杨菜,他说,原地踏步这一现象在部队上是令人惊异的,一般情形下,军官三年一提职,但他却迟迟得不到赏识和提拔,与其郁闷,不如钻研哲学。他潜心研究和谐论这一行为,连他周围的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他在故弄玄虚,有人说他孤芳自赏,连他的妻子也曾和他闹过别扭。她认为,哲学既不当吃,又不当喝,一怒之下,她曾经负气将王奋赓写满字迹的硬皮本重重摔在地上。可王奋赓很固执,别人着育乡溶件济动背展绿备越是反对他,他对和谐论产生的浓厚兴趣越是与日俱增。 1999年,他从营职军官复员后,生活在乌鲁木齐市幸福路一带。他凭借多年生活的积累,用哲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意识超前地盖起了一栋自建楼,出租了多间房屋,靠收租金生活得很除事般殷实。妻子也理解了丈夫的追求,不再阻止他的研究,并鼓励他购置了电脑,来撰写文稿,儿子也抽空帮助他打字。当首印的2000册书问世时,他如释重负,尽管为出书,他自费了5万元。 在这本艰深的专著中,王奋赓认为其中的要旨在第三章价征钢滑望新各刻罗飞第一节中的超圆的三定性法则,即正定性法则、反定性法则、介定性法则。他说,哲学的好处在于,当你吧月手钟随吸烧单前营遇到挫折时能想通值快道保把国,在遇到困难时,能扛起来,这就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一点作用。
书 名: 和谐论
作 者:巴湘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1日
ISBN: 9787501237999
开本: 16开
定价: 25.00程祖市度度卷元
《和谐论》是袁阶起我国第一部关于和谐思想的哲学专著,也是二十一世纪构成和谐理念的宇宙随危危草须学。它不是政治图解式的理论阐述,而是以哲学的理念来论述和谐的本质和灵魂。它以全新的视角,对和谐哲学的深层建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在哲学的理论上进行了无畏地探索,从而确认和谐在整个人类社会框架中的功能和历史作用。
《和谐论》从"宇宙的本质是和谐"入手,一直追寻和谐的起源和开端,对立和统一,以及最终的彼岸与归宿;并进行逻辑性地剖析,从中找出符合宇宙和自然发展的哲学规律,且完整地建构了和谐哲学的基本走向。
《和谐论》的主题思想很具前瞻性,它的目的是为"和谐哲学"而奠基,并为全人类的和谐思想提供最强有力的论据。
《和谐论》认为,和谐是宇宙的灵魂,世界的精神,人类的真理。它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早期形态,并是共产主义的前夜,最终是全人类的最高思想境界。
《和谐论》认为,和谐思想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人类的福祉燃亮了黎明的曙光。因为,和谐论不是社会导论,不是一国的社会专论,而是为全人类奉献的一部独创性的哲学论著。
《和谐论》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和时代的高度,来系统地论证"和谐"这个科学命题,并对和谐的世界走向提出了独创性的真知灼见。它是新时代的哲学宣言,是和平与未来的和谐构想和福音。它会引起我国哲学界和理论界的密切关注,并会引起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强烈争鸣。同时,它必将会让全人类认可其科学的分析以及独特的哲学建构。
《和谐论》应当是一部"和谐哲学"的奠基性论著,它是一束穿越科学与宗教的思想的灵光。它是和谐哲学开元的惊蛰。它向世界宣告,和谐是这个时代的永恒的真理。
巴湘(ba xiang),原名刘天琴,中国二十世纪崇尚后古典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本世纪和谐宇宙暂学规律的揭示者。早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人学中文系。他认为和谐足人类对和平与自由的永恒追求。他试图阐释一个独创性和谐哲学的结构性理念,井对和谐哲学进行了奠基性论述。他认为宇宙是和谐的摇篮。他深刻地论证了毕达哥拉斯的"宇宙的本质是和谐的"哲学规律。他的《和谐论》,以全新的视角,思想的深远,以及文学般的表述方式,对和谐思想的内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坍究,从而确定和谐在整个人类社会框架 中的功能和历史作用。
他认为,学者应做"哲学上的哥伦布。"因此,他对和谐哲学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理性地探讨。他认为,和谐是宇宙的灵魂,世界的精神,人类的真理;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早期形态。并是共产主义的前夜。这是他独特的预言。《和谐论》是和谐哲学的开元,也是和谐理念的升华,更是人类迈向真理世界的必然。
巴湘初始,追寻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理念,并经莱布尼茨、开普勒乃至于康德和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从面寻找和谐哲学的基本走向,为人类奉献一部独创性的的哲学论著。巴湘的哲学意识,是穿越科学与宗教的一束思想的灵光,从这开卷的阅视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灵魂的沐浴。
序言
第一章 和谐的诞生和起源
和谐宇宙生命的哲学象征
追寻和谐的起源
和谐的诞生
和谐的基本属性
融合和谐统一的定律
第二章 和谐的走向
文明和谐的走向
发展和谐时代的鲜明主题
宇宙的自然和谐的别样内涵
思想崇尚与追求的和谐理念
宇宙的信仰:来源于和谐
第三章 和谐的本质和存在
和谐宇宙的客观存在
时间与和谐的空间对应
和谐乃为宇宙的本质
意识一种促进和谐的原动力
第四章 和谐哲学的开端
和谐世界精神的最高体现
和谐普遍真理的倡导与缔造
和谐生命灵魂的缩影与再现
和谐结构关于秩序和有衡
和谐哲学一个时代精神的开端
第五章 和谐的奠基
和谐为人类的未来奠基
和谐实现复兴的根本保证
和谐一切生命和物体的内核
和谐经纬哲学理念的二元阐释
和谐创造揭示的开始
和谐使命赋予和肩负
第六章 和谐的根基
家庭和谐体系中的分支和细胞
国家崇高与庄重
人民和谐社会的重要依靠
和谐实现振兴的政治方略
和谐人类经济思想的根基
第七章 和谐的内涵
法律公平与正义的内涵
道德内在的根本
和谐文化精髓与延伸
民生和谐坚固的基础
和谐劳动者对平等的渴盼
农民和谐的耕耘和播种
第八章 和谐的社会启蒙
科学探索与发现
民主和谐是人民共同的意志
社会一幅憧憬式的和谐启蒙
金融化解和重构
环境关于冷却与进步
第九章 和谐的瞻望
理论和谐思想的另一种高瞻
世界人类和谐的共同厚望
尾声彼岸和归宿
左其亭著.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
《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书封面本书是对作者近几年来对和谐问题的研究总结,从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和谐论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全书包括三篇九章:第一篇为认识篇,是对和谐问题的认识的总结,阐述了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篇为理论篇,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和谐度方程,构建了和谐论学科体系,探讨了和谐评估、和谐调控两方面的核心问题;第三篇是应用篇,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科学、人水和谐、跨界河流分水。本书构建的和谐论,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和谐思想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和谐途径、和谐策略提供了定量化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在校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考。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除了"善意的竞争"之外,应该和谐相处,比如,人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园"、"和谐团队"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主宰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被迫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正是由于自然界伟大力量反扑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水和谐"是我国水利部门提出和贯彻的治水主导思想。从中都可看出,研究和谐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和谐"一词在很多地方被使用(如和谐社会、人水和谐),在一些研究中也提得很多,如人水和谐量化研究、和谐社会评价等。但是,多数是定性的分析,或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分析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缺乏涉及定量化的描述和理论研究方法。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和谐论的理论及应用体系,并形成《和谐论:理论·方法·应用》一书,具体包含以下三篇九章内容。
第一篇为认识篇,包括第一、第二章,是对和谐论问题的认识和总结。第一章和谐论概述,介绍了提出和谐论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和谐及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和谐论应用的几个典型例子,总结了和谐论的主要论点。第二章和谐问题分析,对和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类举例分析了和谐问题的现实,阐述了和谐的内涵。
第二篇为理论篇,包括第三~六章,是对和谐论量化研究的理论总结。第三章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提出了和谐论五要素,是对和谐问题的重要解读;提出了和谐度方程,定量刻画了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论量化研究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和谐论学科体系及其关键问题,构建了和谐论学科体系,并对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第五章和谐评估,是和谐论主要技术方法之一,提出了对和谐水平的两套评估方法,包括和谐度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第六章和谐调控,是和谐论主要技术方法之一,提出了最优和谐行为选择的两种途径,包括和谐行为集优选方法、基于和谐度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
第三篇是应用篇,包括第七~九章,介绍了和谐论的几个应用领域。第七章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列举了几个定性应用实例和定量应用实例。第八章人水和谐应用研究,运用和谐论思想,以郑州市区域为例,介绍人水和谐评估、基于人水和谐量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并简要阐述了水资源管理方略。第九章跨界河流的和谐论解读和应用,采用和谐论理念,来解读跨界河流分水问题,建立跨界河流分水的和谐论模型,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079132,50679075)的资助,也得到多个应用研究课题的支持,是我所在研究团队的集体成果。特别要感谢近几年我指导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为本书的很多实例研究和相关研究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分别是张云、丁相毅、贾洪涛、王丽、马兴华、沈强、林平、翟家齐、胡瑞、赵春霞、高洋洋、涂莹、庞莹莹、关锋、郭丽君、梁静静、陈耀斌、刘子辉、李冬锋、陶洁、李来山、张修宇、毛翠翠、崔国韬、许云锋。其中,第五章第三节的第四部分和第八章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张云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六章第三节的第二部分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庞莹莹的毕业论文内容,第八章的第三节部分引用了硕士研究生郭丽君的毕业论文内容。硕士研究生郭丽君和毛翠翠还参与了本书的文字修改工作。
感谢出版社同仁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窦明博士、平建华博士对全书的审阅,并提出很好的修改建议。感谢平建华博士对本书中英文翻译的修改。书中有部分内容参考了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马军霞女士,她既是我生活的伴侣,也是我工作的合作伙伴,不仅对我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参与了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本书的修改做了大量工作。我的女儿左伟灿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且表现优异,为我们和谐家庭带来喜悦。同时,她还从一个初学者角度帮助修改了第一篇内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并帮助撰写第一章第四节的第五部分和谐建筑的理念小节,受本书的启发提出了新的和谐建筑理念(她学的是建筑学专业),从某些方面,拓宽了和谐论的应用领域。所有这些都是我安心工作的重要基础,仅以此书献给我的爱人和女儿。
由于本书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考虑因素和定性分析较多,理论性强,有些观点或说法还值得商榷,特别是第一次系统提出和谐论理论及应用体系,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虽几经改稿,书中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尽管"和谐"一词在很多地方被使用,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在"百度百科"中对和谐这样描述:"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本书 作者曾提出如下定义:"和谐"(harmony)是为了达到"协调、一致、平衡、完整、适应"关系而采取的行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定义中所说的"一致",并不是指思想观点、宗教信仰、专业发展、技术水平等具体行为必须一致,而是指和谐目标一致。比如,宗教信仰可以自由,只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人类健康发展"目标,都应该认为是"一致"的,被允许的。
自然界中"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和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事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保持一致、平衡、完整的和谐关系。
作者把研究"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称为和谐论(harmony theory),并进一步定义"和谐论是研究多方参与者共同实现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和谐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揭示自然界和谐关系的重要理论,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与技术,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研究对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作出唯物的、辩证的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旨在揭示科学技术研究是如何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辩证地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研究人的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活动。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特别关注人和自然界的唯物辩证关系,认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可能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暗示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对自然规律的任何蔑视或忽略,对人和自然的协调的任何一种破坏,其结果都不可避免地要祸及于自身。
(2)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应该由人来调节。因为,在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人是主体;在人和自然构成的调控系统中,人是控制者。人和自然关系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常常就是由于人这个调控者在观念上的错误所造成的。比如,人类为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盲目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片面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忽视自然生产力;单纯追求短期行为的效果而不顾及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等等。因此,必须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如果没有这种观念上的进步,即使人类在实践上继续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会使其朝着协调人和自然的目标上去努力,相反地还会加剧环境恶化的趋势。
(3)要调整好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人的社会关系不协调,必然会阻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虽然我们强调人和自然的矛盾是由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引起的,但是人并非是单个的自然的人,而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人的一切需求也都是社会的需求。只有在使社会不断进步的道路上,才能真正找到实际解决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钥匙。如何创造和谐自然?答案是:①人类应当正确看待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②人类应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③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断的具体体现,蕴涵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和谐是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路,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团队、和谐自然的重要保障和具体体现";其次,要逐步树立和谐的观念,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坚持和谐的理念;最后,人类应主动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纵观以上和谐论的概念及分析举例,可以总结出以下主要论点 :
(1)和谐论提倡"以和为贵"的理念,来处理各种关系。和谐的思想是和谐论的基石。比如,对待家庭关系,主张建立和谐家庭;对待国际关系,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和谐相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2)和谐论提倡理性地认识各种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允许存在"差异",提倡以和谐的态度来处理各种不和谐因素和问题。当然也不是对不和谐因素视而不见。既要看到和谐的主流,又要看到不和谐的存在。比如,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允许各国存在不同立场和观点;在对待"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上,允许"一国两制";在对待"台湾问题"上,赞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3)和谐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种协调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从而实现人水和谐。
(4)和谐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关注人和自然界的辩证唯物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可能的;主张人类应主动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例如,人水关系的调整特别是人水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调整人类的行为来实现,需要调整好社会关系,合理分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用户的用水量和排污量,既共享水资源又共同承担保护水资源的责任。
(5)和谐论坚持系统的观点,提倡采用系统论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和谐关系问题。因为和谐关系一般比较复杂,至少涉及2个以上的参与者,达到和谐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科学问题。比如,研究人水关系,必须将人和水纳入各自的系统(人文系统与水系统)或人水大系统中进行研究,对人与水关系的研究不能就水论水,就人论人,要系统研究。
(6)和谐论是研究多种多样关系的重要理论方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社区、单位与单位、社区与社区、地区与地区、人与自然、各种事物之间、生物与生物等等。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以达到"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论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科学合理表达和谐问题,定量描述和谐程度,需要搞清楚以下五个要素,简称"和谐论五要素(five essentialfactors of harmony theory)"。
(1)和谐参与者(harmony participator):
(2)和谐目标(harmony objective):
(3)和谐规则(harmony regulation):
(4)和谐因素(harmony factor):
(5)和谐行为(harmony action):
为了定量表达和谐程度,作者提出了和谐度方程(function of harmony degree)
前 言
第一篇 认识篇
第一章 和谐论概述
第一节 提出和谐论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和谐的概念与和谐观
第三节 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第四节 和谐论的几个典型例子
第五节 和谐论与博弈论
第二章 和谐问题分析
第一节 和谐分类
第二节 分类举例分析
第三节 和谐的内涵
第二篇 理论篇
第三章 和谐论五要素及和谐度方程
第一节 和谐论五要素
第二节 基于和谐论五要素的和谐问题分类
第三节 和谐度方程
第四节 和谐度方程为什么能表征和谐程度
第五节 和谐度方程中各参数确定方法
第六节 应用举例1--争看电视节目问题
第七节 应用举例2--公共地的悲剧问题
第八节 应用举例3--跨界河流分水问题
第四章 和谐论学科体系及其关键问题
第一节 和谐论学科体系
第二节 关键问题及讨论
第五章 和谐评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和谐度评价方法
第三节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第六章 和谐调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和谐行为集优选方法
第三节 基于和谐度方程的优化模型方法
第三篇 应用篇
第七章 和谐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定性应用举例
第二节 定量应用举例
第八章 人水和谐应用研究
第一节 人水和谐评估
第二节 基于人水和谐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第三节 从和谐论看水资源管理方略
第九章 跨界河流的和谐论解读和应用
第一节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
第二节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的和谐论解读
第三节 跨界河流分水的和谐论模型
第四节 应用举例
附录一: 和谐论理论体系汇编
附录二: 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