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价值(value in use)球片事圆次新动送打是一种经济学术语,意思是指一切商品都具来自有的共同属性。
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就是使用360百科价值。产品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往孙次与一力送云只只有实现的价值才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的价值才是实现的价值。
过剩产能,卖不出去,没有实现价值,没落良有使用价值;几千万套空置房,卖出去了,但不在使用,没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豆腐渣工程虽然卖出去了,也在期请计神断厚使用,也没有使用价值。靠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堆积起来的GDP也是泡沫G天城要井号如械本千DP。使用价值的质是满足人的需要,量是衡量使用价值大小的各种尺度。通常所谓诗粮环积呼称已的抽象价值即无差别地按时间来计算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是衡量使用价值量的一种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更不是价值愿落临刑孙哪工鲜源绝副本身。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 ,是一切商来自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两右联纪周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360百科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交换价板备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耐缺形含烧粒空超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育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学众纸声沉值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我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出现之前,人们在交换中普遍注意到的是物的使用价值,并且将其与满足人们需要许则集巴的程度相联系,提出了顺裂耐轴它方院交换物的"效用"问题。这显然是在离开了市场的社会属性之后,在生产活动中单纯祖考察使用价值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后来这种观点为庸俗经济理论所继承,又进一步提出了"效用递减规律",也永信市普投取煤验触就是将物的"效用"同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相联系,使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函数关系,当人们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物相对于人的"效用"就逐渐降低,以致为零,若继续增加即为"负效用"。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论"效用递减规律"的科学性,仅就这种观点来看,说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交换实践中,对使用价值这一概念有了共同的认识,这就是,凡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包汉推物,不论是自然占有物还是劳动产品,都不具有使用价值。实际上,使用价值在市场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顶受机一是相对于人类而存究赵移值反织成较才点在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参乙图亮山缺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自然占有物或劳动产品作为自然界的物质而存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其使用价值由物的自然属性加以规定。这种自然属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得到开发,而有些则反之。这说明物的使用价值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的不断进步而被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如果顶气跳充包含在物中的有用性越多,那么为人类所利用的范围就越广,因而物的使用价值也就越大。二是交换者主观需要上的使用价值。不为交款生谁角五造针念护土直换者主观需要的物品,获明吗束限环声尼己宗燃即使具有使用价值,车望食控也很难用于交换。实际上,在市场触交换中,使用价值应首先不为占有者所需要,也就是在让渡过程中,使用价值对于占有者来说是作为非使用价值而存在的,而对交换的另一方来说是使用价值。这是从市场的社会性来考察使用价值的,因而反映了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去考察,反映着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存在。使用价值用于交换,则反映了交换者主观需要上的使用价值,它包含着隐藏在其中的社会属性,它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总之,前者是形成交换的必要条件,而后者则是形成交换的充分条件。
由于生产、交换和消费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容,因而物的使用价值最先为人们所注意,正如马克思曾经推测到的:"使用物品可能成为交换价值的第一步,就是它作为非使用价值而存在,作为超过它的所有者的直接需要的使用价值量而存在,物本身存在于人之外,因而是可以让渡的。"即使最原始的交换,如果占有物不具有上述两种属性,那么交换也不会发生,因而价值也无从考察。
从纯粹使用价值的交换到价值的交换,曾经历了混杂物的交换、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和价值的交换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我们知道,不同种的使用价值是由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的,然而,在交换产生的初期,交换物首先是由不同种的使用价值组成的混杂物构成的,并且将其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进行交换,只要这些混杂物有所区别,能够满足某种心理上的不同需要,那么交换就可以完成。这种交换方式完全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一方面它说明了当时人们还缺乏对使用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说明由于交换物是由共同体内部的劳动者共同生产的,是他们劳动的共同结晶,因而作为剩余物可以当作一种交换物进行交换。这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它反映了共同体内部劳动的共同性质。虽然这种共同劳动还局限于每个共同体内部,还不具备整个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然而就其内部而言,它是统一的,是他们共同劳动的直接产物。由共同的劳动转化为对立的劳动,从而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也即具体劳动的交换,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可以说是劳动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只有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才能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也就是抽象劳动。因而,由纯粹使用物品的交换转变为抽象劳动的交换,必须以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为历史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由劳动的统一发展为劳动的对立,通过对立劳动的交换进而又发展为人类劳动的统一,从而转化为新的联合劳动,不正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市场交换中的再现吗?交换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着劳动形态质的飞跃,使之发展为新的联合劳动,同时也为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奠定着基础。
价格和价值的区别
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并通过价格为表现形式。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认为也可理解为,在一定时期社会中所有人平均一个小时的价钱,假如平均1小时10元,如1个人1小时就生产一个鞋刷,那这个鞋刷的"价值"就是10元。
什么是"使用价值"呢?就是满足人某种需求的属性。也可理解为,上面这把刷子就可以帮助人刷去物品上面的灰尘,刷灰尘,这就是此刷子的"使用价值"。
那这把刷子卖什么"价格"呢?最多只卖5毛钱。因为在某些时候市场上的鞋刷都是卖5毛钱。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你的个人的10元价值来决定的。
但是从微观上讲,三者又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若刷子一直卖5毛,那个人就亏9.5元,他就不会再生产,就会转到别的行业生产来体现他的价值。若都不生产这种鞋刷,除一家之外,你说此种鞋刷会不会涨价?一定会。这就造成价格围绕价值经常波动!
如他1小时造的刷子是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虽然是10元,可没有使用价值,这时它的价格也为0.
那么什么时候商品价格高于它价值呢?假如,你花1000万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建一套别墅,你想它会以什么价格卖出?我想它一定会10个1000万,而且还会有人抢购!因为你若在别墅四周挂广告牌一年也不只挣1000万,。这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也会受到它使用价值的影响。
再如什么时候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呢?
假如你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也花1000万建一套别墅,你想若卖给人作为生活用,会卖多少钱/最多卖0元,你若一定要他去生活,他不会给你钱还会向你索要路费和生活费的!这时是不是价格低于价值?
二手车继续使用价值
二手车继续使用价值是什么?我们所说的旧汽车就是经过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转卖的汽车,而且这个销售的汽车具有手续齐备、价格较低的特点,我们在进行购车时,必须要明确有车辆的使用价值,并对汽车的继续使用价值进行相应的鉴定,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出厂时间,这个方面的确定可以从用户处进行了解,还可以察看汽车铭牌来进行确定,因为在驾驶室的汽车铭牌上都会有车辆的出厂时间,这个就是最好的证明资料,这个铭牌还会印在汽车的发动机或是底盘上,可通过发动机的缸体或是车架号来进行验明真假。
二是汽车的行驶里程,这是汽车使用寿命的一种标志,这是行驶使用时间以行驶里程所决定的,行驶里程如果达到了15万公里到20万公里,那么汽车的技术性能就明显的有所降低了,这就会使汽车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安全性、经济性、操纵性、平顺性等方面就会出现相应质量的下降,汽车的行驶里程数都可以在里程表里体现出来,有的人为了更换了里程表,使得其机器结构出现了故障,读数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行驶的里程,只能是根据汽车的使用时间以及车主的使用频率来进行推算,这与实际的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差距。
使用价值的辩证分析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千世界里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器重,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事物的使用价值。通常情况下,同一事物蕴含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等等,形成了使用价值复杂纷繁的变化情况,令许多试图研究和探索其中奥秘的人们望而却步。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最基本形态,劳动价值是建立在使用价值基础之上的另一种价值形态,因此要把价值理论推向自然科学领域,必须首先解决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问题,为此必须对使用价值本身进行辩证分析。
一、关于使用价值统一度量可能性的争论
长期以来,人们被使用价值复杂的表现形式所迷惑,看不到它们在深层次上的统一特性或通约性。许多人认为不同形式的使用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东西,因而根本不可能进行统一度量。有人甚至声称自己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在理论上完全否定了统一度量的可能性。
人们之所以会否定使用价值统一度量的可能性,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1、使用价值主体特性的不确定性。它是指事物对于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素质的使用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的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状态也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主体特性决定了任何事物的使用价值会随着使用者素质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使用价值客体特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是指不同品质特性的事物对于使用者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事物的品质特性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别用物理的、化学的或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度量,如物体的几何尺寸可用"米"来度量,质量可用"千克"来度量,化学能量可用"焦耳"来度量。
3、使用价值介体特性的可变换性。它是指事物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区域内也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介体特性的可变换性,使事物的使用价值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4、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的不同步性。它是指主观使用价值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客观使用价值。主观使用价值是客观使用价值的主观反映反映,其大小受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随着人的欲望、感情和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事实上,使用价值的以上四种特性只能说明使用价值的复杂性,而不能说明使用价值不能进行统一度量。
二、使用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
评估事物价值的标准称之为价值判断标准。如果以主体的意识、欲望、感情和情绪等因素作为评估事物价值的标准,称之为主观价值判断标准,它是客观价值标准的主观反映。然而,主观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受一定客观前提和基础的制约?在主观价值标准后面是否还存在一个决定它们的统一的、科学的、客观的标准系统,即"标准的标准"?这个问题不仅是价值理论也是整个哲学中最困惑的问题之一。
在某些时候的价值理论存在三种主要错误倾向:
①完全否定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
②只承认主观价值判断标准,完全否认客观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
③虽然承认客观价值判断标准,但无法找出这个隐秘在深层的"标准的标准",或不能完整地、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它。
完全否定价值判断标准的思想是一种价值虚无主义,它把价值现象看作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它更看不到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数西方哲学家认为,人们的评价和价值判断标准都超不出主体的意愿和观念,此外并无客观基础。他们甚至通过"逻辑的论证"指出,一切评价标准的前提都是一个"应该怎样"的主观假定,它的终极前提也只能是这样的假定,要想通过指出其客观基础来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罗素语),从而从根本上否认客观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有些学者认为,主观价值判断标准与客观价值判断标准是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区分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实际上只是主体头脑和意识中的"应该"和"想要";而客观价值判断标准则是主体的现实存在、结构及其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能力,即主体真实的"需要"和"应该",这个客观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存在决定意识和实践检验思想的方式,决定和制约着主观价值判断标准。然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客观价值判断标准,理论界争论甚多:有人认为"主体需要和外部现实是价值判断标准的客观基础",有人认为"主体的利益是价值判断标准的客观基础"等等。事实证明,上述的"客观标准"并不是最基础的,那么,这个最基础的客观标准,即"标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根据拙著《统一价值论》的"最大本质力法则"可知:人类主体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衡量任何事物对于人类主体的价值大小关键要看这一事物对于维持和发展人类主体的本质力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由此得出:
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判断任何事物对于主体价值的客观标准是主体的本质力,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个人劳动能力(即判断事物对于个人的使用价值大小,要看该事物是否有利于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对于集体来说就是集体生产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社会生产力。
三、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
使用价值可分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两大类,每一类分别针对着不同的人类主体,服务于不同的客观目的,因而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生活资料是服务于个人消费过程的,其使用价值是以个人劳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生产资料是服务于集体的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是以集体生产力为客观评价标准。
1、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由于拥有生产资料的个人称为"单人集体",而把它归为集体的范畴,因此"纯粹的个人"只与生活资料相结合,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只针对个人而言,只服务于个人的消费过程,以维持和发展个人的劳动能力。根据《统一价值论》,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首先通过消费过程转化为人的劳动潜能,再在劳动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构成个人的劳动能力,它对个人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劳动潜能的产生数量,即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取决于它在人的消费过程中所转化的劳动潜能。人的劳动潜能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或基本类型:温饱类、健康与安全类、自尊与人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其中,温饱类劳动潜能可用标准食物所含的生物化学能来表现,后一类劳动潜能都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前一类劳动潜能,因此所有类型的劳动潜能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劳动潜能,因此所有类型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均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食物能量。由此得出:
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度量法则: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取决于它的消费对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所等效的标准食物能量。
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度量法则: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取决于它在生产过程中以折旧的方式最终所转移的生活资料的使用价值量。
四、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由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而生活资料使用价值又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因此食物能量可以成为使用价值的统一尺度。为了提高使用价值度量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就必须增强这个统一尺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确定性,就必须对它进行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以确定一个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在"负熵与价值"一节中提出了"标准有序化能量"的概念,主张采用一种标准化的食物作为有序化能量的基准尺度。由于广义有序化能量(即价值)是以有序化能量为基础的,而使用价值又是价值的基本形态,因此可以采用标准化的食物作为价值或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1、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食物能量):将特定的产地、品种、耕作方法、贮运方法、等条件规定的大米(或面粉),定义为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为了提高使用价值度量的方便性、灵活性和适用性,还需对这一基准尺度进行必要的补充。
2、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二基准尺度(贵金属):由于某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等)具有较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较好的可分割性和易贮运性、较高的使用价值密度等优点,因此可作为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的替代物,即"第二基准尺度",来弥补基准尺度的不足。
3、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三基准尺度(货币):符号的流通与运算要比实物的流通与运算方便得多,灵活得多,因此可以选取一个使用价值基准尺度的法定货币符号作为第三基准尺度,来代表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或第二基准尺度,如人民币元、日元、美元等。
五、使用价值的分量
功能价值:事物内部所有积极因素对于主体本质力的影响程度称为功能价值,用Qf来表示。
耗散价值:事物内部所有消极因素对于主体本质力的影响程度称为耗散价值,用Qh来表示。
使用价值:事物的功能价值与耗散价值之差称为该事物的使用价值,用Qu来表示,即
Qu=Qf-Qh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主体本质力的绝对影响量,它已经扣除了本身的负面效应。由于耗散价值可以看作是负值的功能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可以看作是所有正负功能价值的代数和。
对使用价值进行分解后,人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事物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价值为零。例如,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界的事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但人类在吸收和利用它的过程中需要耗散另一部分功能价值,当事物的耗散价值等于功能价值时,其使用价值就变为零。根据"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事物的功能价值随着主体对它的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当消费速度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其功能价值趋近于耗散价值,该事物的使用价值就趋于零。由此得出"使用价值零值定理"。
使用价值零值定理:当事物的供给速度或消费速度足够大(即不稀缺)时,该事物的使用价值趋于零。
根据该定理,一些不稀缺的自然资源由于其供给速度和消费速度很大,其使用价值必然为零。另一些稀缺的自然物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是由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挖掘出它的功能价值。例如,人如果没有学会对火的利用,煤炭就不具有功能价值;人如果没有学会对金属的冶炼,铁矿永远也不会具有功能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物提高了功能价值,并使其使用价值突破零的界限,从而诱导人类不断增加开发速度、生产速度和消费速度。但是,随着人类对这些自然物的生产规模和消费速度的不断增长,其边际功能价值又重新回落,并趋近于其耗散价值,从而使其使用价值重新回到零状态。当然,也有一些自然物的使用价值在回到零状态之前就已经消耗怠尽。
《使用价值论》
作者: 谭顺
ISBN: 9787501771141
定价: 2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装帧: 简装本
出版年: 2005-10-1
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关于使用价值理论的研究的确不多,学术界对此问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事物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对使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应更加科学、深入。可喜的是,有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试图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使用价值理论,推进相关理论的研究,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应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