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大西洋中脊

大西洋中脊亦称中大西洋海岭,是沿大西洋南北轴线延伸的海底山脊。它位于喜报洋盆中部,在地液今放一系列延伸到大陆岸边的平坦的深海平原之间。大西洋中脊实际上是一条弯曲延伸的长长的山链,从北冰洋一直到非洲南端附近,长达约16,000公里。

  • 中文名 大西洋中脊
  • 别称 大西洋海岭
  • 位置 洋盆中部
  • 提出时间 1850年
  • 提出者 马修·方丹·莫里

简介

  大洋中脊,顾名思义,就甲空尔是大洋中间的巨大脊因农级绿湖建审松质梁,它很形象地说明了据何大洋中脊的外观特征。虽记这条大西洋中的巨脊,从大西洋靠来自近北极圈的冰岛出发,向南延伸经大西洋的中部,弯曲延伸到南极附近的布维岛,差不多从地球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地球的最南端,呈"S"型,长度达到1.5万多千米,平均宽度达到1000千米~1300千米。这条高山巨大的规模360百科,远远超过世界陆地上的任何山脉。今天,人们已经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查明,大西洋洋中脊从洋底测量起,其高度平均为2000多米,如果与相邻的海盆相比,它的相对高度达2000~3000米,巍峨壮观。在一些地方,这些洋脊的峰顶甚至钻出海面,形成了大西洋上串珠般的群岛,像有名的冰岛、亚速尔群岛、圣赫勒拿见设兴依结制岛、阿松森岛和特里斯-达摩尼亚群岛。

  中大西洋海岭是一个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底的山脉,横跨大西记鲜都脸端婷需节毛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纬87度(距离北极333公里)伸延至南纬54度的布韦岛。大西洋中脊的最高品斤黑守旧点突出海面,形成海岛。大西洋洋中脊为全球洋中脊(Mid-ocean ridge)系统的一部分,其形但台甚权流血乡位影成方式亦被认为与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离板块边缘(div转知农急将斗执ergent boundaries)把板块分开。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互相分离,在南大拿粉定侵验温能脚英降西洋则有南美洲板此谈收孙乱名且块及非洲板块互相分离轮选执。由于她们的分离作用仍然持续,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东西方向成长。

发现

引发推想

差虽济席话间构  大西洋洋中脊的发现,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于是,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大西洋洋底有巨大的海底山系,那么,太平洋、印度洋等其他大洋的洋底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山系?谁也没有料到,佛里茨·哈勃和他的同伴的意外发现,竟然把现代海洋地质研究引向了新的领域

成因

  江发世在《地球新论》一文提出了大西洋中脊良达很的成因,江氏观点如下:

  地球自转产生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高出地表的物质受到的离心力大,低于地表的物质受到的离心来自力小。大西洋海底平均水深3627米,在近南北两端有陆地存在。

  在太阳和月球引360百科力作用下,随着地球的自转,地壳物质受到自东向西的挤压力。

  大西洋海底构造也是在上述两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玄武岩浆粘性小流动性大,在狭长的大西洋基底形成了玄武岩盖层。

  玄武岩性脆,在自东向西的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南北向的隆起,形成大西洋中脊

  脆性物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弯曲部位的裂开。

  试验:

  将脆性物体苯板长条按箭头方向挤压,弯曲到一定程度后就发生中间裂开,如下图。

  由玄武岩组成的大西洋中脊如同上述试验,产生中脊上的裂开形成中央裂谷和次级裂谷。

  形成的中央裂谷和逐利早会纪呢穿次级裂谷成为后期火山喷孙注选川毛六茶呼因镇发的通道,后期喷发的火山覆盖在前期的上面,而且面积小术各青。产生由中央裂谷向两侧形成年龄变老的现象。

  穿船兵史少置列大西洋中脊上的最后火山喷发,在谈运民额中央裂谷和其两侧均覆盖一层,形成在中央裂谷和其两侧连续分布的纵向海脊。

  由于大西洋中脊是由玄武岩组成,性脆。在由东向西作用力作用下,产生中脊上的东西向平移断层。

邻近山脊

  在大西洋洋中脊伸延至南端的布韦岛后,大西洋洋中脊转向至大西洋-印度洋-洋中脊(Atlantic-Indian巴美面义限尽-Ridge)。其山势一直向东,穿越克罗泽海台(Crozet Plateau)至西南印度洋脊(Southwest Indian Ridge)段华四片。向西则连接斯科舍山脊(Scotia Ridge)。

  大西洋洋中脊以赤度附近的罗曼什海沟为界,分为北大西洋王连胜标洋中脊及南大西洋除城洋中脊。罗曼什海沟为一狭窄的海沟,亦是大西洋其中一处最深的地方,有7758米深。大西洋洋中脊亦是人类认知中的最大山脉。

  邻近南大西洋洋中脊附近的南三明治群话行营太岛并不属于洋中脊的一部分。在南三明治群岛附近有着大西洋最深的海沟---南三明治海沟。

岛屿

  下列岛屿依北至南,与其草剂富在践稳价应支修最高峰及位置:

  北半球(北大西洋洋中脊):

  南半球(南大西洋洋中脊):

构成

  大西洋海脊距两边的大陆是相等的。构成海脊的山岭达1,600公里(1,000哩)宽。有些山岭出露海平面,因而形成亚速、亚森松、圣赫勒拿和特里斯坦-达库尼齐义区逐别走亚(Tristan da Cunha)等群岛或岛群。沿大西洋中脊轴部有一条约80~120公里(50~75哩)宽的长深谷。这采系甲七流普双映测月条裂缝是洋底扩张带,来自地壳下的熔岩不断从中涌出,变冷,渐渐流向海脊的两侧。大西洋中脊每一边的表层物质明显地比离脊较远的地方的物质年害航银坐图轻,这个事实证明了上述现象。由于海底扩张,脊外的洋底和大陆的运动正在导致大西洋洋盆每年以1~10公分(0.5~4寸)的估测速率不断加宽。除海底扩张之外,大西洋中脊的某些部分也是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地方。

淘金的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歪打正着"的事时有发生,科学的发现也有这种情况,正如古人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大西洋中脊的发现就是一例。本世纪初,德国化学家佛里茨·哈勃,本想到海洋中提取黄金,结果却意外发现了大西洋洋中脊。这个故事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说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在合约上签了字。由于连年的战争,德国的经济已经全面衰败,国家不仅缺粮、缺物、缺劳动力,还特别缺钱,因为战争赔款高达1200亿马克,这对当时的德国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谁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提出弄到钱的办法,一定能获得政府的全力支持。

海水淘金

  这时,德国著名化学家佛里茨·哈勃通过实验,发现海水中能提取黄金。尽管提取的办法十分复杂,但是,海水中能够获得黄金是千真万确的。这位化学家研究发现,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含有约5吨左右的黄金,只要处理10立方千米的海水,就可以得到50吨黄金。大西洋中的海水有的是,战争赔款完全可以通过从海水中提取黄金来实现。化学家把自己的新发现报告给了政府。政府官员看到这位有名气大化学家献的计策,除了乐得合不上嘴,绝不会提出任何的怀疑。很快,德国政府专门为这位化学家配备了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海洋调查船--"流星"号。

  哈勃按照计划,先将这艘海洋调查船改装成处理海水的"流动工厂",然后进入大西洋,一边调查,企图找到含黄金高的海水,一边做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试验。然而,这位聪明的化学家由于求财心切,忽视了一个十分简单的事实,50吨黄金,从绝对值来看,的确不少,然而包含这些黄金的10立方千米的海水却要达到10亿吨之多。这就是说,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太低,要想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黄金,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科学技术比那时高了许多,要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黄金也是十分困难的。哈勃指挥着"流星"号从大西洋的这一头,航行到另外一头,希望能发现含黄金量高的海水;结果是大西洋中各处海水的含金量都差不多,不仅含金相差无几,所含的化学元素量也差不多。他们只好在大西洋上不间断的淘呀,淘呀。通过改善工艺流程,希望获得较多的黄金。然而一年过去了,不仅所获无几,而且耗费了他们几乎是所有的财力,最后连船员的生活费也都搭了进去,仍然看不到成吨的黄金。

声纳的意外发现

  就在化学家几乎陷入困境之际,德国科学家的另一项发明问世了。这项新发明叫"回声探测仪",也就是今天已经广为使用的声纳。1925年,哈勃在"流星"号上安装了一台"回声探测仪",希望通过这台新设备获得更多更详尽的海洋资料。在使用回声探测仪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的某些海域,不是人们想象的变深了,而是非常之浅。也就是说,在大西洋的中部,有一段洋底是一块规模不小的凸起的高地,这个新发现令哈勃博士感到意外和吃惊,因为,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西洋中部肯定是又深又平坦的,怎么会有凸出洋底的高地呢?

大西洋中脊

  因为有了新的发现,佛里茨·哈勃便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把从海洋中淘金的事放置一边,集中全力收集大西洋洋底的深度资料。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流星"号测量了数万个点的深度。随着深度资料不断积累、整理和分析,一条像巨龙一样的海底山脉逐渐显现出来了。后来,佛里茨·哈勃这位欧洲最著名的大化学家向世人宣布他在大西洋上的发现:在大西洋的中部,从南到北,有一条上万千米长的"巨龙"似的山脉。这条巨型海底山脉被后人称之为"洋中脊"的海底构造。从此,佛里茨·哈勃--"流星"号调查船-大西洋中脊之间结下不解之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爱上爱情
下一篇:原甲酸三甲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