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属各势末物刚生司跑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是指阏逢工脱难、旃蒙、柔兆、强圉、著民乙烧陆找挥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执争唱艺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 中文名称 天干地支
  • 外文名称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 简称 干支
  • 干支组合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 天干数 十个

批状本概念

干支与星象

  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可以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来自)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所以古人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吉凶。

  天文上把黄脚去狱道平360百科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弦益亲拿铁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息火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在燃危并总局日土帮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述晚他讲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学处学粮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令密志东息远育件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了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

干支艺仅天涵义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鸡还顶益阴。昔盘古氏明 天束兵协乃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顶去肉班极道温气化而人雄欢肯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老元复地鲁量景意载地阶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余第协步角重、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检封验气菜海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降风款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速快次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预围扩首加非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从文献记载来看,远古时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象法

  由于天干地支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说法。

  •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霉殃,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店凳洒芝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茅霸项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桨户匙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组合序列

  规律为--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天干▶

  ▼地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甲子

  -

  丙子

  -

  戊子

  -

  庚子

  -

  壬子

  -

  丑

  -

  乙丑

  -

  丁丑

  -

  己丑

  -

  辛丑

  -

  癸丑

  寅

  甲寅

  -

  丙寅

  -

  戊寅

  -

  庚寅

  -

  壬寅

  -

  卯

  -

  乙卯

  -

  丁卯

  -

  己卯

  -

  辛卯

  -

  癸卯

  辰

  甲辰

  -

  丙辰

  -

  戊辰

  -

  庚辰

  -

  壬辰

  -

  巳

  -

  乙巳

  -

  丁巳

  -

  己巳

  -

  辛巳

  -

  癸巳

  午

  甲午

  -

  丙午

  -

  戊午

  -

  庚午

  -

  壬午

  -

  未

  -

  乙未

  -

  丁未

  -

  己未

  -

  辛未

  -

  癸未

  申

  甲申

  -

  丙申

  -

  戊申

  -

  庚申

  -

  壬申

  -

  酉

  -

  乙酉

  -

  丁酉

  -

  己酉

  -

  辛酉

  -

  癸酉

  戌

  甲戌

  -

  丙戌

  -

  戊戌

  -

  庚戌

  -

  壬戌

  -

  亥

  -

  乙亥

  -

  丁亥

  -

  己亥

  -

  辛亥

  -

  癸亥

渊源发展

来源浅考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三皇本纪》:"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中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干支纪元法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确定"月建",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汉书.律历志》:"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就说明了辰,月建所指。古老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斗柄旋转一圈(从立春到下一立春),谓之一十二月建,"十二月建"是干支历法的基本内容,依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确定。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节气变化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古代人民判断季节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北斗星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干支历法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两个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月建",又称月令,是古人干支纪月的一种方法。

天象观测

  在天文星象上,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北极星是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地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航海和旅行的人常靠它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因此北斗星亦用来辨方向,定季节。人们可以根据初昏时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同样,也可以根据北斗星斗柄所指十二辰中的不同位置来确定十二月份。

  北极星被认为是帝星,称为"天帝"。《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说卦传》指出了方位和后天八卦乃至《易经》的关系,也指出了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和时间的关系。

应用领域

  用于历法纪元

  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来自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在传承发展中后岩光蒸月武均务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360百科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北斗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温员商标育存回本师座,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正角氢利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口纪界防注鸡头史适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引假烧延师晚际还寅位,终而复始,新的一个轮回由"斗柄回寅"的立春岁首开启。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

  用于序数、评级和分将派名品

  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在有机化学的命名中,1-10个碳原子的化铁审轻求亚各食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个C原子),乙烷(2个C原子),丙烷(3个C原子)以此类推……又比如乙烯(2个C原子),丁烯(4个C原子)。

  用于理学、医学、风水、术数和命理学中

  在于官冷边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数;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友服呀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型是动尽间古代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真行衡钱适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与五行的关展奏另渐罪外

地支与五行

  子(鼠)误觉乐达落夫府员吗校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深担分措别罪乙)属阴木,东方。

  午(马)属阳火,南方;巳(蛇)属阴火,南方。

  申得跟绍察所脸今面术(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孔负级高运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央;丑(牛)、未(羊)属阴土,中央。

天干与五行

  甲为栋梁之木,乙为花果之木,甲乙东方木。丙为太阳之火,丁为灯烛之火,丙丁南方火。

  戊为城可正配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戊己中央土。

  庚为斧钺之金,辛为首饰之金,庚辛西方金。壬为江河之水,癸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干支与生肖的关系

  干支纪元法,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搭配,来表示年、月、日的序号,六十年一循环周期。为了便于民间百姓记联段家场思纪忆,古人还专门设计了12种动物("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互相搭配。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每一生肖表示一岁。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属干支历范畴,干支的历元是立春。不同历法有不同的历元,如用其它历法的历元作为干支的历元是错误的。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每一生肖均对应着相应的地支,生肖转换以立春为界。

  干、支的五行属相

  01甲子金鼠 ▪ 02乙丑金牛 ▪ 03丙寅火虎 ▪ 04丁卯火兔 ▪ 05戊辰木龙 ▪ 06己巳木蛇 07庚午土马 ▪ 08辛未土羊 ▪ 09壬申金猴 ▪ 10癸酉金鸡 ▪ 11甲戌火狗 ▪ 12乙亥火猪

  13丙子水鼠 ▪ 14丁丑水牛 ▪ 15戊寅土虎 ▪ 16己卯土兔 ▪ 17庚辰金龙 ▪ 18辛巳金蛇 19壬午木马 ▪ 20癸未木羊 ▪ 21甲申水猴 ▪ 22乙酉水鸡 ▪ 23丙戌土狗 ▪ 24丁亥土猪

  25戊子火鼠 ▪ 26己丑火牛 ▪ 27庚寅木虎 ▪ 28辛卯木兔 ▪ 29壬辰水龙 ▪ 30癸巳水蛇 31甲午金马 ▪ 32乙未金羊 ▪ 33丙申火猴 ▪ 34丁酉火鸡 ▪ 35戊戌木狗 ▪ 36己亥木猪

  37庚子土鼠 ▪ 38辛丑土牛 ▪ 39壬寅金虎 ▪ 40癸卯金兔 ▪ 41甲辰火龙 ▪ 42乙巳火蛇 43丙午水马 ▪ 44丁未水羊 ▪ 45戊申土猴 ▪ 46己酉土鸡 ▪ 47庚戌金狗 ▪ 48辛亥金猪

  49壬子木鼠 ▪ 50癸丑木牛 ▪ 51甲寅水虎 ▪ 52乙卯水兔 ▪ 53丙辰土龙 ▪ 54丁巳土蛇 55戊午火马 ▪ 56己未火羊 ▪ 57庚申木猴 ▪ 58辛酉木鸡 ▪ 59壬戌水狗 ▪ 60癸亥水猪

干支表

干支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计算以及推算

  天干=(公历年份)/10,所得余数

  地支=(公历年份)/12,所得余数

公元后的换算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具体的算法举例:

  1、万年历查知1995年为乙亥年。

  推算:先用1995年的尾数5查表得知天干为乙,用年份(1995)除以12的余数为3查表得知地支为亥,所以1995年为乙亥年。

  2、再比如2013年查万年历为癸巳年。

  推算:先用2013年的尾数查表得知天干为癸,再用年份(2013)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公元前的换算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7

  6

  5

  4

  3

  2

  1

  0

  9

  8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9

  8

  7

  6

  5

  4

  3

  2

  1

  0

  11

  10

  具体的算法举例:

  1、公元前403年为戊寅年(资治通鉴 卷第一)

  先用年份的尾数3查表得知天干为戊,再用公元前403年除以12余数为7,查表得知地支为寅。那么公元前403年就是戊寅年了;

  2、公元前369年为壬子年(资治通鉴 卷第一)

  先用年份的尾数9查表得知天干为壬,再用公元前369年除以12余数为9,查表得知地支为子。那么公元前369年就是壬子年了。

干支与时间

干支历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星辰历、甲子历等,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纪元(岁纪摄提)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古称北斗斗柄所指为"建")。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环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作为寅月(摄提格)、卯月(单阏)、辰月(执徐)、巳月(大荒落)、午月(敦牂)、未月(协洽)、申月(涒滩)、酉月(作噩)、戌月(阉茂)、亥月(大渊献)、子月(困敦)、丑月(赤奋若)之始。干支历以"斗柄回寅"为"春正"(正月)。正月,即建正之月,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建正(正月)是岁纪摄提论十二月建的概念,后经演变亦用来指其它历法的首月。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月、三月建辰…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干支纪月以寅月为正月,依据斗柄所指确定阴阳消长,斗指寅时阳气升发,万物更生,寅月是干支历首月。干支纪时以子时为起始,依据太阳运转计算日,太阳新生于子,子时是一日之中首个时辰。

  干支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干支历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大概为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同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干支纪月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

干支纪月歌诀

  干支纪月的推算较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经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诀为证(寅月为正月,寅为虎,又称"五虎遁元"):

  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丙上起。

  乙庚之岁戊为头,--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戊上起。

  丙辛必定寻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庚上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壬上起。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从甲上起。

干支纪月图表

  为了便于推算,把他们的关系归纳于此表:

  年天干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己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月干公式:月干=年干×2+月支 (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

  例:求乙未年巳月天干?

  解:巳月干=乙×2+巳=2×2+4=8=辛

  与干支纪年始于立春相对应,干支纪月法采用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纪月节气表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是干支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中,这使得干支历一直在官方和民间都流行不衰。而事实上"正月建寅"是与北斗七星在地球上所观察的周年运动有关,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期的时间相同。

节气表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月初为节,月中为气

  干支月,属于阳历月,每月含一节一气,以节为始,以气为中。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节气歌中,每两个字为一个月,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例如,春雨-寅月,惊春-卯月)。

  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未,秋季:申酉戌,冬季:亥子丑。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汉历(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199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纪日比起记载某月某日,其优势是非常容易计算历史事件的日期间隔,以及是否有闰月存在。因为汉历(农历)每个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没有闰月也不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则计算将会非常困难。至于某月某日和干支的对应,则可以查万年历。

  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朝历法,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十月,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也就是出游后过了9个多月(不算闰月),驾崩了。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解:从癸丑(第50天)到丙寅(第3天)总共是13天。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天,但270天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用日期记日的失败例子: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只有1天。(错误)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闰五月(共29天)。《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所以该问题答案应是1+29=30天。

干支纪时

  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晨子)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夜子),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时间换算

计量系统

  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日",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年"。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被称为地球公转,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回归年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为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根据121个回归年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的结果。

  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序数法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地支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年干支推算:

  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或等于3,借10)

  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后所得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

  ③年支简化:

  (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

  (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

  例:求2015年干支?

  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

  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

  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

  例:求公元189年干支?

  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

  月干支推算:

  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

  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

  亥月干=年干×2

  子月干=年干×2+1=寅月干

  丑月干=年干×2+2=卯月干

  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

  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

  申月干=乙×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

  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

  解:亥月干=壬×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

  (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

  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

  解:子月干=戊×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

  日干支推算:

  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时干支推算:

  天干

  (晨子)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夜子)

  序数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个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1。由于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被一分为二,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小时,晨子(0点-1点),子=-1。夜子(23点-24点),子=11。八字中,夜子时(23点-24点),仍属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干。

  ①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

  ②时干公式:时干=日干×2+时支(晨子=-1,夜子=11)

  例:求1:45,23:43,18:58,0:38时支?

  解:时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

  (注:八字中,出生时间宜根据出生地所在时区,采用真太阳时。推算时柱干支,分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整小时推算)

  例:求乙卯日17:30的干支?

  解:时支=(17+1)÷2-1=8=酉,时干=乙×2+酉=2×2+8=12,个位=2,2=乙,故17:30干支为乙酉

  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干支?

  解:0:50--时支=0/2-1=-1=子,时干=戊*2+子=5*2-1=9=壬

  10:50--时支=10/2-1=4=巳,时干=戊*2+巳=10+4=14,4=丁

  22:05--时支=22/2-1=10=亥,时干=戊*2+亥=10+10=20,0=癸

  23:49--时支=(23+1)/2-1=11=子,时干=戊*2+子=5*2+11=21,个位=1=甲

  (注:23:49未到24点,是夜子时,仍属今天,用今天日干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干支?

  解:0:20--时支=0/2-1=-1=子(晨子),时干=甲×2+子=1×2-1=1=甲

  23:40--时支=(23+1)/2-1=11=子(夜子),时干=甲×2+子=1×2+11=13,个位=3=丙

  推算公元前 年干,公元前 年支

  ①公元前 年干公式:公元前 年干=8-公元前年个位数 (个位为9,8-9=-1,加10,-1+10=9=壬)

  ②公元前 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干支?

  解:前22年干=8-2=6=己,前22年支=12×2-22+8=10=亥,前22年为己亥年

  前155年干=8-5=3=丙,前155年支=12×13-155+8=1+8=9=戌,前155年为丙戌年

  除法:

  公历纪年在时间维的标度是均匀的,而干支纪年在时间维上是不均匀的。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

  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的计算方法: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 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余数为1,故天干为甲(1为甲,2为乙…癸为0);

  (184-3)/12=15.083,0.083/0.083=1,故地支为子(1为子,2为丑…10为酉,11为戌,0为亥)。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计算公元2042年的干支。

  解: (2042-3)/10=203.9,余数为9,故天干为壬;

  (2042-3)÷12=169.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2042年为壬戌年。

  计算例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余数为7,故天干为庚;

  47÷12=3.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推算年份

  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

  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

  z = 6x - 5y,

  如果为负,可再加60。

  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 (mod 10),z≡y (mod 12),x≡y (mod 2),解得z≡36x+25y (mod 60),进一步化简即得。

  中国近代史中许多历史事件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命名如:辛酉政变就在1861,甲午战争就在1894年,戊戌变法就在1898年,辛丑条约就在1901年,辛亥革命就在1911年,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在1912-1913年。

日干支推算表

  日干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纸万年历。一张表,能推出表上几百年的每一天的干支,十分快捷,便携袖珍,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师,从此日柱瞬间可知。一纸万年历在手,百年日柱尽可知。

年数表(1950年-1999年)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1950

  31

  1960

  24

  1970

  16

  1980

  9

  1990

  1

  1951

  36

  1961

  29

  1971

  21

  1981

  14

  1991

  6

  1952

  42

  1962

  34

  1972

  27

  1982

  19

  1992

  12

  1953

  47

  1963

  39

  1973

  32

  1983

  24

  1993

  17

  1954

  52

  1964

  45

  1974

  37

  1984

  30

  1994

  22

  1955

  57

  1965

  50

  1975

  42

  1985

  35

  1995

  27

  1956

  3

  1966

  55

  1976

  48

  1986

  40

  1996

  33

  1957

  8

  1967

  0

  1977

  53

  1987

  45

  1997

  38

  1958

  13

  1968

  6

  1978

  58

  1988

  51

  1998

  43

  1959

  18

  1969

  11

  1979

  3

  1989

  56

  1999

  48

年数表(2000年-2049年)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年

  数

  2000

  54

  2010

  46

  2020

  39

  2030

  31

  2040

  24

  2001

  59

  2011

  51

  2021

  44

  2031

  36

  2041

  29

  2002

  4

  2012

  57

  2022

  49

  2032

  42

  2042

  34

  2003

  9

  2013

  2

  2023

  54

  2033

  47

  2043

  39

  2004

  15

  2014

  7

  2024

  0

  2034

  52

  2044

  45

  2005

  20

  2015

  12

  2025

  5

  2035

  57

  2045

  50

  2006

  25

  2016

  18

  2026

  10

  2036

  3

  2046

  55

  2007

  30

  2017

  23

  2027

  15

  2037

  8

  2047

  0

  2008

  36

  2018

  28

  2028

  21

  2038

  13

  2048

  6

  2009

  41

  2019

  33

  2029

  26

  2039

  18

  2049

  11

月数表(万年通用,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

  月份

  1月(用上一年数)

  2月(用上一年数)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数

  6

  37

  0

  31

  1

  32

  2

  33

  4

  34

  5

  35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

  计算结果即日干支序数,若大于60,则减去60。1月和2月的年数要归上一年,年数要用上一年的年数,可以将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干支,年数要看2014年,2014年数=7,不能用2015年数,月数不变。年数适用范围:此年3月-下年2月。

  命理师最好将月数表背熟,只要知道年数,往后366天每天日柱瞬间可知,一纸万年历在手,百年日柱尽可知。对于要求更高的盲派占卜师,则建议将年数表和干支表也背熟。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2月14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其它相关

相关解读

  天干地支是汉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知识告诉人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的分类,和有一个五行性质的分类,具体的分类划分为: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巳、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同属于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天干地支的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由于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相关规律

  在术数和命理学中,天干地支间的相互作用见图1。

  甲骨文分析: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字形源于十天干衍生。

  癸孕甲,称子 己孕庚,称丑 乙孕丁,称寅 乙孕丙,称卯 己孕辛,称辰 丁孕己,称巳 丁孕戊,称午 戊孕庚,称未 辛孕癸,称申 辛孕壬,称酉 戊孕辛,称戌 癸孕乙,称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伤寒发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