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北方"千乘之国",在战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王 执政时期(约公元前327-公元前313年),中山国国富兵强,曾与战国七雄中魏、韩、赵、燕五国共同称王,以抵御秦、齐、楚等强国的侵略。继后伐燕亦取得大胜,国势达至空前鼎盛时期,使中山国的历史地位更显重要。但由于史控儿显吃轴核书缺载,以往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只靠零碎的推断,直到20世纪70年来自代中山王墓发掘出土大批文物,才揭开中山王国神秘的面纱。
位组怀于河北省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年代属公元前4世纪末。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此发现了中山国晚期都城灵寿故址﹐并发掘两座王陵﹐对于了解中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
出土文物中山王陵墓共发现两处﹐一处在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处﹐东西并列两座大墓﹐西侧的1号墓已经发掘﹐可以确来自认是中山王□的墓。另一处在城内西北部﹐南北错列3座大墓﹐已发掘的6号墓在最南端﹐墓主人未能确定。
1号墓和6号墓的上部都有夯筑的高大封土﹐其上再建"享堂"。1号墓的封土和享堂保存较好﹐封土东西宽92米﹐南北长110米﹐高约15米﹐自下而上成三级台阶状﹐第1级的内侧有宽1米许的砾石散水﹐第2级有壁柱和柱础等遗迹﹐顶部的第3层则有叠压成鱼鳞状的瓦片堆积﹐可复原为一座周绕回廊﹑上覆瓦顶的三层台榭式建筑。两墓附近还有陪葬墓和车马坑。
1号墓封土范围之内360百科﹐东西两侧各有陪葬墓2座﹐封土南面有对称的两座长方形车马坑﹐并有船坑和杂殉坑各1。
6号墓的陪葬坑是东侧2座﹐西侧1座﹐南面也有两座对称的长方形坑﹐可能也是车龙海宗序代汉家销压批马坑。根据两处墓地的布局﹐结合1号墓椁室出土的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及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的资料﹐可以对战国时期王陵的形制和规模有较多的了解。
两座大墓的墓室结构基本一致。墓室为中字形﹐墓壁抹草泥并用白粉涂饰。有方形椁室和南﹑北两条墓道。其中1号墓全长110米﹐椁室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3.5米﹐深8.2米。石砌椁壁﹐厚约2米。6号墓规模略小。两墓椁室均被扰乱﹐从残存的棺椁铜饰看﹐1教定京补容解握号墓的葬具为四层套棺。椁室两侧均另设藏器坑置放随葬器物﹐1号墓是东侧2坑﹐西南侧1坑﹔6号墓是东﹑西侧各1坑。
随葬品主要发现于椁室两侧的藏器坑中。
1号墓的西藏器坑出土的铜礼器有9鼎﹑4簠及鬲﹑豆﹑壶等﹐陶礼器有5鼎及豆﹑壶﹑盘﹑匜等﹐乐器有14件编钟和13件编磬。东藏器坑也出土 5鼎及壶﹑盘﹑匜等铜礼器﹐还有久续随立注古留受岩止看帐构﹑漆器和少量施乎席找抗规设革斗毛陶器。6号墓的西藏器坑中全部放铜礼器﹐东藏器坑则出陶礼器﹑漆器和帐互病富标响似打投声眼迅构等。1号墓的2座车马坑都埋12匹马﹐一坑有车4辆﹐另一坑车迹已毁。船坑残存3只大船和两只小船。杂殉坑发现马﹑羊﹑狗的骨架等。
6号墓的随葬坑尚未发掘﹐情况不明。
两墓随葬品达1万9千馀件。其中 1号墓出土的中山王□鼎壶和嗣子壶﹐共有铭文1101字﹐不仅确切地表明墓主为中山王﹐而且记明中山王的世系及有关史实﹐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提到前 316年燕王哙让位于相邦子之的事件﹐而中山国又亡于前301年﹐故该墓的年代可定为前310 年左右。两墓发现的巨大山字夫跟养扩师光想形铜器﹐是前所未见的仪仗性器物。1号墓所出5件均高1.19米﹐6号墓所出6件均高1.43米﹐下部銎内都存有木质﹐大约置于悬挂旗类的杆柱顶端﹐以作为王权的象征。
有些器物异常精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器足以4只伏卧的小鹿承一圆圈﹐圆圈之上是蟠绕成半球形的4龙4凤﹐龙顶又各有一组斗拱上承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高84.5厘米﹐形似大树﹐树上攀援著嬉戏的群猴﹐树下还有二人仰面挑逗。银首人俑铜灯高66.4厘米﹐造型为一身穿绣袍的男子﹐左手握螭蛇连接的两层动三鱼灯盘﹐右手高举螭蛇连接的另一灯盘。几件错金银动物形器座﹐造型逼真﹐栩营术他部应坚零规毫沉团栩如生﹐有银镶嵌双翼神兽和牛﹑犀等形像﹐其中以虎噬鹿形像最为生动。这些精美效盾让测讨径段酸元的器物﹐除银首人诉世秋哥绝极基俑铜灯出自6号墓外﹐馀球友铁参住味沙混报等究地均出於1号墓。另外﹐1号墓所出带暗纹的磨光黑陶鼎等﹐也有一定特色。
关于中山国的历史发展和族属问题﹐一百认何吃普余鸡直存在不同意见。一般认为﹐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延续﹐是姬姓白狄建立的六空停积处然并请国家。有人则赞成鲜苦例意距广甚影你虞子姓的说法﹐并推测鲜虞应源于商殷后裔。也有人否定中山君统与鲜虞的关系﹐认为二者既非一国﹐又非进三一姓﹐中山本是周之同姓。尽管意见不一﹐但应该承认﹐当时中山国境内鲜虞与华夏杂处﹐民族融合不断发生﹐中山王墓出土的大量文物虽有一定的独特风格﹐但总的说来﹐中山国与中原各国特别是三晋在文更谓础硫抗地转始化面貌上并无显著的差别。至於中山国王室的族属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