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千姓

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得姓始祖为姬姓,出现的名人叫千岩。

  • 中文名称 千
  • 发音 qiān
  • 得姓始祖 姬姓
  • 名人 千岩

基本简介

 来自 千[仟,读音作qiān(ㄑㄧㄢ)]

姓氏渊源

渊源一

  360百科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他搞散据罗甲满手娘种鲁国闵损,属于以先祖名字简改为氏。 春秋末期鲁国闵损、字子骞,是孔殖席定子的弟子,德行很高,为孔门七十二贤士之一。闵损年少时,亲母早逝。后母对他很不好,冬天只让他穿很薄的衣服,衣一晚但服里填充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却让她的两个亲生儿子穿厚软暖和的棉袄。闵损的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地要赶走后妻。但闵损却对父亲说:"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三个孩子都要熬冷!"阻止父亲驱赶后母。其后母得知后,很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后来,世人奉闵损为骞王,其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骞氏。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的文字简化改革,使骞氏族人在户籍登记时被简化讹改为"千"氏,至今其族皆用"千"为姓氏,其祖居地骞王村易名为千家村(今陕西户县),但老一辈人则多是"骞"、"千"互用。

渊源二

  源于东汉中叶仇池国药吃略仍万朝从镇声(今甘肃一带)君主杨腾,属于以迁居地名为氏。 据史籍《清宫旧事》一书记载再批阶认复述军运问,千氏始祖名杨腾(公元?~210年),为仇池国(今甘肃西和)君主之一,是为仇池国的开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184~210年。杨腾逝世后,由坏黄维或张乙其第二子杨驹继任。杨腾,勇健多谋,在东汉建安中期(公元196~219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据《水经注》记载,仇池山"上有平富称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茶杆思攻编书创北丰水源,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杨腾因此自号"百顷王"。

  至三国曹魏时期,"百顷王"杨千里迁徙入西蜀地区(今四川数它记龙精观真况位西昌),改杨氏为千氏,从此四川地区有了千氏。后社会战乱,该支千氏子孙零星散落,生息于四川、云南边远山区。后裔为汉族。

渊源三

  源出自明朝大将千岩,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记载治沿背无道占权济:千氏始祖千岩诞生于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武科及第,因出生地为蜀西终南山千高峰万切岩, (至今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双明千家湾村有千姓)故而明太祖朱元璋赐其姓千,名岩。终南山又称太乙山,为秦岭之脉。(存疑,始祖"千岩"可能为宋初人)

 旧评银承 千岩后裔世居颖阳,在有明一朝世代为武将,地位显赫,后有总督将千万里驻军朝鲜半岛,抗击倭寇,后受朝鲜李氏王朝挽留,千万里受朝鲜官,子孙繁衍于斯地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处,因此韩国千氏以颖阳为本贯,祖先为明朝汉人。

  焦作千姓是全国汉族千姓的主要聚居地区之居电金方白大培切合一,全市千姓约有4000余人,占全国汉族千姓人口20000余人的20%,主要分布在武陟烧溶县(约3000余人)、修武县(600余人)和市区。而在朝鲜半岛,千姓约有10余万人,这些朝鲜族千姓和我们焦作千姓同宗同源,都是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上古邮村迁出,之后辗转流播焦作一带和朝鲜半岛,逐步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渊源四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清时期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好放概广政加还告连给嫩江)一带地区,后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庆接角课你车块得义i Hala。

  拜英格哩氏共有五个分支,分别为:吾库萨依尔千氏、布勒吉依尔千氏、昭伦千歌协假山针氏、乌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后多冠汉姓为千氏、白氏、秋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五

  源于鄂伦春族,出自明清时期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布特哈志略》记载:鄂伦春族柯尔特依尔氏,亦称克勒特西尔氏,有那旦千氏、红改达千氏、车车依尔千氏等分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telr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伦春族、满族柯尔特依尔氏多冠汉姓为千氏、柯氏、何氏、红木掉些宽宁临指房其程事氏、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满族明安氏部落,满族明安氏,满语为Minggan Hala,汉义"千",世居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灭亡之后,满族、蒙古族明安氏多冠汉姓为明氏、千氏等。

得姓始祖

  闵损(子骞)、杨腾、千岩。

各支始祖

  骞周成:自明万历年间,从金陵(今江苏南京)迁陕西户县,建家于户县东骞第五桥。自骞奉糈祖以上约有三辈门第无考。骞奉糈生一子,名骞世雄,明朝策封其为员外郎,德望载于《户县县志》,坟建于化羊峪牛首山上。其子孙后入国学教人,具有功名。骞世雄生二子:长子骞益,明朝末期时生员,后入国学;次子骞冲,明朝末期时太学。骞益生二子:长子骞高第,次子骞登第。骞高第为明朝时期生员,后入国学。骞高第生五子:长子骞奋飞,清朝初来自期生员;次子骞振飞,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举人,后任浙江乐清县知县;三子骞迅飞廪贡生;四子骞稳飞,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举人;五子骞鹭飞,庠生。以二、三、四德望俱载于《户县县志》。骞凤飞生二子:长子骞斗,生员,次子骞炯斗,生员。骞斗生二子:长子骞明伦,生异种获势员。骞明伦生四子:长子骞嗣员,次子骞嗣桂,三子骞嗣360百科柳,四子骞嗣杜。骞嗣桂生二子:长子骞大观,次子骞大乐。骞大乐生三子:骞厚清指阳根曾棉条美想珍、骞产、骞成。骞珍生一子:骞夏顺。骞炯斗,生员,生四子:长子骞超伦,次子宜担各代严色骞迈伦,三子骞济伦,俱处士官鲜顶伯老;四子骞彝伦,增广生员。骞彝伦生四子:长子骞嗣芳,策受登仕郎。骞嗣芳生一子骞乃猷,生员。骞乃猷生二子:长子骞玺,次子骞让。骞让加三虽生一子骞复兴。骞复兴生一子骞渐珠。骞渐珠生一子骞乃绩,生员。骞乃绩生命套二子:长子骞登清,次子骞澄度技口第受周市官坏清。骞澄清生一子骞复礼。骞复礼于同治年间(抗鸡技钱低今迫吗棉公元1862~1867年)太平天国军起时,因陕甘一带回汉冲突,战乱迭起,家道中衰,家谱终止,后无再续者。其祖居地省户县的骞王村也名为千家村。但老一辈人则多说冲龙四列封打衣续十量是"骞"、"千"互用。

  千 岩:蜀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人(今四川西昌)。著名明朝将领,明太祖朱元璋赐姓千,为千氏得姓始祖之一。(存疑)

迁徙分布

  得己据司去状球

  千氏是一个行德高板呀案稳义带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船吧核激,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在第九百二十七位,以鲁郡、陇西、蜀郡、颍动觉航丝第类宣阳为郡望。

  四川的白面被距探群古岩济言西部,台湾省的台中市,镇者业开盟矛合天源印事山西省,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武陟县,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和西安市户县,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千家湾,新深下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新市区,浙江省武义县,日本国九洲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大韩民国庆尚北道永川市属面、釜山镇支城等地,均有千氏族人分布。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骞家村

  骞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上邑乡。唐时,村名为永昌堡。清末城堡逐渐损毁,以居民姓氏而得名。本村骞姓系春秋时期鲁人闵子骞后裔。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三百余户村民,一千三百余口人,3150余亩耕地。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骞王村

  骞王村位于陕西省户县城东七公里处,距西安市区约二十公里。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三百五十余户村民,一千四百余口人,1700余亩耕地。

  注:骞家村和骞王村的姓氏,实为"骞",很多人简写为"千",但两个姓不同源,没有什么关系。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村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村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和三千余名千氏子孙,他们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从河南迁出的千氏子孙,祖上基本来自千村。生于河南登封颍阳郡的明朝大将千万里,是落籍朝鲜半岛的千姓第一人,现在只有千氏单一本贯。不断有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等省市及韩国、朝鲜的千姓子孙至武陟县千村认宗。据考,自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千村迁出之千姓子孙,外国籍大多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地。

  朝鲜记载:朝鲜半岛本无千氏,明将千万里是落籍半岛的千姓第一人,现在只有河南登封颍颖阳千氏单一本贯。千氏子孙在朝鲜发展很快,成为名门望族。1985年,韩国经济企划院进行国情调查时,千氏已有两万三千余户、十余万人、九十七个本贯,在二百七十四个姓氏中排序第五十三位,成为较大姓氏。保存至今的韩国釜山镇支城,是由倭将毛利辉元父子在朝鲜宣祖二十六年(公元1593年)创建的日式城墙,又名为子城台。至今,子城台上还保存着千万里的后代设立的千将军纪念碑。如今,韩国千氏宗亲会河南寻根访问团曾到登封市颍阳镇寻根问祖、祭拜祖先,并到武陟县乔庙乡千村进行宗亲联谊、恳亲交流。据中国千氏宗会会长千万松介绍:千万里祖籍河南,世代子孙秉承中原文化,崇文尚武,人才辈出。

传统文化

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蜀 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颍阳郡:春秋时期为"鹿上",战国时期为"巨阳",秦朝时期属"颍州郡",汉朝时期为"细阳",魏、晋两朝时期为"宋县",隋朝时期为"颍阳",唐、宋两朝时期被并入"汝阴",元朝时期则属"颍州",明朝最后改其隶属"凤阳府"。

堂号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东鲁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

  颍阳堂:以望立堂。

姓氏传播

  焦作千姓与朝鲜、韩国千姓同宗同源

  (本段内容引自网络,真实性不可考证,仅供参考,切不可用于姓氏信史编撰)

  在朝鲜半岛,千姓约有10万余人。

  千姓源出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氐族。在西汉时,氐人定居于陕、甘、川交界地区,与羌族部落为邻,曾一度对汉朝的地方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汉武帝在甘肃设有武功郡,并将氐人迁往陇东、川西和河西走廊一带。到东汉初年,散居于各地的氐人重新汇聚于甘肃东南和四川北部,因与羌人杂居,故被全称为"氐羌"。

  三国鼎立时,氐族杨千万部十分强盛,杨千万本人曾被曹操封为百顷王。

  公元211年,杨千万率部跟随马超在关中起兵反曹,马超兵败后,又随马超入川投奔刘备,成为蜀汉的臣民。

  千姓是杨千万所统诸部中的一支,其得姓可能源于杨千万的名字,也可能以其当时所居地为氏。

  据今人窦学田所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此当以地名为氏。"又据韩国的《颖阳千氏大同谱》记载:"始祖讳岩,生于西蜀终北山下千古峰万仞岩上,故因其所生之地姓之以千,名之以岩。"据考证,"终北山千古峰"为今四川峨嵋山中的一座山峰。此可与国内的千姓源于地名说相互印证。千姓人初居四川,魏灭蜀后,千姓被迁徙到河南洛阳附近。

  以下内容可考证程度较低,故仅供参考:

  元明之际(1350~1368),洛阳孟津上古邮村有千舜祖、千尧宗弟兄二人。

  因当时战乱频繁,弟兄二人不得不各自逃生。其中,千舜祖先携少子千伯荣逃往陕西周至县终南镇千家湾,两年后,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千伯祥、千伯让又带着母亲李氏北渡黄河,历尽周折来到武陟县东南20公里的柴家堂村(今名千村,属乔庙乡),遂在此地拓荒创业,定居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又有迁往修武、焦作等地,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达到今天焦作千姓的人口规模。

  (由武陟千村祠堂的修建年代公元1470年左右,可以推断以上内容准确性较高)

  千舜祖的兄弟千尧宗在逃难途中被乱军所杀,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最后流落到登封颖阳镇,寄寓于陆夫人家中为佣,生下遗腹子千一河后不久即病逝。"陆家将千一河收养成人,正德年间1505~1521登文科,官内赏直阁。"

  (1350~1368年间的遗腹子不可能在1505~1521年成人,所以此处按年代推断应为洪武年间(1368~1398),而千一河则可能是韩国千氏记载的千岩的后裔,在一百多年后的正德年(1505~1521)登文科。

  千一河的后人千万里考取武举,入伍为将。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千万里在1592年左右奉命率部入朝对日寇作战,立功授爵,遂留驻朝鲜,成为朝鲜半岛千姓的开山基祖。

  由于千万里的先人千一河曾寄籍颖阳,故韩国、朝鲜的千氏皆以"颖阳"为堂号。

  虽然焦作的千姓以千伯祥、千伯让二人为始祖,朝鲜半岛的千姓以千一河为始祖,且分属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但其同宗同源,千伯祥弟兄的父亲千舜祖和千一河的先人千尧宗却是嫡亲弟兄二人,两地千姓家谱各有类似的记载。

  千姓根源地缘何无姓千人

  河南登封市颍阳镇,这个原本属于农业乡镇的地方,伴随着文化热,这个看来和其他乡镇并无特殊之处的小乡镇却拥有着丰富的厚重文化历史。 在颍阳镇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如今颍阳镇没一户姓千的人家,但是"千"姓的根源竟是在颍阳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颍阳镇有个名叫"安寨"的村子,著名的明朝将军千万里就曾生活于此。如今的安寨村,至今还存在着一些错落有致的老宅院,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默默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 已83岁高龄的宋植芝老人,可谓是个"颍阳通"。他在韩国千氏后裔寻亲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没有宋植芝老人的努力,至今韩国千氏后裔可能也完成不了祖先的夙愿,也不会有今天的寻根祭祖。 采访时,宋植芝告诉记者,韩国千姓后裔来登封市颍阳镇寻根问祖了很多次,第六次在安寨村玄都观石碑(大宋真宗淳化碑上)上发现有千姓踪影。

  推测宋代在当地已经有千氏在当地居住 注:宋真宗淳化(968~1022)。

  宋植芝当时考虑,既然有千姓,为什么没有一家姓千的?正当人们疑惑时候,宋植芝找到了以前记载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仔细的查找,最后在玄都观石碑上发现安寨这个村原名叫姜左村。根据史料资料分析联系到清朝同治九年,洛阳、郑州等地遭遇特大水灾,山洪暴发,水灾非常严重,很多住在河边的村民,大部分被大水冲走了。以前村民都是住在河边窑洞里,因为窑洞冬暖夏凉,睡在里边非常舒服。自从那次大水过后,村民害怕再发生水灾,当年搬迁走了很多人,还有的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就迁移到崖头上盖起了房子,由于崖头地势比较高,不容易被大水冲走,当时有这种说法上边比下边平安。几年后,村民确实不再因为水灾的事情发愁了,每家每户过得都非常和谐、平安。有人提议就把这个村命名为"安寨"。这就是安寨没有姓千的原因,那些搬走的村民再也没有人回来过。

姓氏名望

千 献

  (生卒年待考),蜀郡人(今四川成都)。汉朝蜀郡都尉。

千 岩

  (公元1350~?年待考),蜀西终北山千高峰万切岩人(今四川西昌)。明朝将领,千氏得姓始祖之一。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武科及第,定居河南登封颍阳郡,明太祖朱元璋赐姓千。(存疑)

千万里

  (生卒年待考),千岩裔孙;河南登封颍阳镇人。明朝将领,朝鲜、韩国千氏鼻祖。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定居朝鲜半岛(今韩国),任正二品资献大夫,封花山君。

千 魁

  (生卒年待考),蒲城人,明万历四十五年举人,后任高阳县知县。

千 兆

  (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

千 殊

  (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

千 藻

  (生卒年待考),清康熙年间举人。

千葆仁

  (生卒年待考),清嘉庆年间科举入仕任武安县知县。清嘉庆年间,云南省有千氏后裔千葆仁科举入仕,先授河南省武安县知县,后改任河南省涉县知县,颇有政绩。

千家驹

  (1909-2002),浙江武义人。著名经济学家。

千百惠

  千百惠,中国台湾女歌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南通濠南君邑
下一篇:千姿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