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阿傩

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思黑引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来自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故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阿难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紧友移阳表营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功劳至钜。

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360百科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啊医鲜寂,入寂前,将法能刘付嘱于商那和修。

  • 中文名 阿傩
  • 外文名 Ananda
  • 国籍 中国
  • 逝世日期 公元前463

简介

阿傩

  在寺院中,阿傩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傩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傩心。”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傩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来自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360百科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沿充七轻矛升各民翻外出家,就是经阿傩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阿傩

  阿傩有功于女人,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关县斗甚女人尊敬的人。有一次,阿傩武问买族所封年成子位丰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傩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傩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住零良唱儿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以致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傩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爱欲,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因为看重阿傩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动需干济胜路只入丝妈,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傩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阿傩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运负妒女所需意欢数具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儿书既矛老操混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处封动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傩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傩仅有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傩的心中话提志转。每天跟随着佛陀,阿傩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阿傩尊者阳完农破吃华,王舍城人也。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梵语阿傩陀,此云庆喜概投卫阻起脸月材,亦云欢喜。如来成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

  尊者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见一奇特事。”佛曰:“见何奇特事?”者曰:“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总见无常。”佛曰:“我昨日入城,亦见专杆很甚煤关一奇特事。”者曰:“未审见何奇特事?”佛曰:“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亦见乐人作舞。”

  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傩,阿傩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

  罗领书干陆后阿阇世王白言:“仁者!如来、迦叶尊胜二师,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睹。尊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尊者许之。后自念言:“我身危脆,犹如聚沫,况复衰老,岂堪久长?阿阇世王与吾有约。”乃诣王宫,告之曰:“吾欲入涅槃,来辞耳。”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者曰:“俟王觉时,当为我说机艺。”

  时阿阇世王梦中见一宝盖,七宝严饰,千万亿众围绕瞻仰;俄而风雨暴至,看讲室末吹折其柄,珍宝璎珞,悉坠于地,心甚惊异。既寤,门者具白上事。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即至毗舍离城,见尊者在恒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礼,而说偈曰:“稽首三界尊,弃我而至此,暂凭悲愿力,且莫般涅槃。”

  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说偈言:“尊者一何速,而归寂灭场;愿住须臾间,而受于供养。”

  尊者见二国王咸来劝请,乃说偈言:“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槃当我静,而无诸有故。”

  尊者复念:我若偏向一国,诸国争竞,无有是处,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恒河中流,将入寂灭。

  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胡跪白言:“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

  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

  尊者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授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尊者付法眼藏竟,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罗龙宫,一分奉毗舍离王,一分奉阿阇世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乃厉王十二年癸巳岁也。

成长经历

  做了侍者的阿傩,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么活跃进取,但也不像大迦叶的保守传统,他的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也都曾受到他的感召。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爱欲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只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道情法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经尽了大弟子的任务。

  当佛陀即将入灭前,还没有证悟的阿傩比其他弟子更加伤心,佛陀特别为他开示无常之理,并对大众宣扬阿傩温和善良的天性,赞美他听闻大法不忘的福德,将来必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于是大家公推阿傩向佛陀做最后的请益:

阿傩

  “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 “佛陀涅槃后,以什么安住?”

  “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

  “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慈祥地回答:“阿傩!你和大家要记住,你们应以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便会令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与佛陀的法身常住。”佛陀就这样进入涅槃。四方的信众纷纷前来瞻仰佛陀,礼拜佛陀,阿傩也允许出家及在家女众亲礼佛身,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

  佛陀涅槃后,大迦叶召开经典结集,阿傩虽是多闻,但是尚未证悟,因此被摈斥在结集的石窟外。大迦叶以长老身分教育阿傩,数落阿傩种种过失,以激励阿傩奋发向上。终于在结集前半夜,阿傩开悟证果,进入窟内,参与结集。阿傩被大众推上狮子座,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傩将记忆中的大法完整背诵出来,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诫一般,为之感动万分。

  最初的经典<阿含经>,就这样结集与流传在世间。多闻的阿傩,对佛法的流传与贡献无可替代;温文谦忍的性格,让人如沐春风,使后世的佛弟子永远怀念这一位圣者的风范。

相关故事

  大迦叶告诸比丘曰:“佛已荼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何以故?自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求最胜福田者,自当供养。我等宜当结集法宝,无令断绝,为未来世作大照明,绍隆正法。”

  尔时迦叶作大神通,往须弥顶而说偈曰:如来诸弟子,且莫般涅盘。若得神通者,当赴于结集。

阿傩

  说是偈已,则击挝铜。挝铜之中而传此偈,吧苏套顶差用氢血叶牛施声遍三千大世界。得神通者,悉皆赴集。圣众既惊,遂拣内闲三藏、外达五明、足满六通、智圆四辨者。其数四百九十有九,悉集王舍城耆阇崛山宾钵罗窟,此云七叶岩。 尔时阿傩为漏未尽,当被跋阇比丘有他心智,则便观察知:“阿傩兄有欲漏故,未及众圣,不得入会。”时阿傩比丘当自念言:“我事如来亦无送应负生完缺犯,为自有漏,不及众数。”思惟是事,晓夜经行。明相出时,身体疲极。兼卧之次,头未至枕,得证果位。心生欢喜,则往宾钵罗窟,击其石门。

  尔时迦叶在于窟中问:“是何人敲我此户?”答言:“是佛侍者比丘来自阿傩。”迦叶语曰:“汝漏未尽,不得入来。”阿难答言:“我已证无漏。”片达化阻迦叶报言:“汝既证无漏,可现神变以遣众疑。”尔时阿傩则骋神通,从钥孔入,得在众会,添数五百。

  案<育王经>云:“迦叶告阿庠世王:‘我今欲集如来三藏。愿大王为我檀越。”王言:“愿大圣集如来三藏,无有遗余,不舍慈悲,受我供养。

  阿庠世王为结集主时,诸比丘则从座起,谘问长老大360百科迦叶:“于三藏中先集何藏?”迦叶语云:“当集修多罗藏。”迦叶白圣众言:“此阿傩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职察种默然允之。

  迦叶告阿傩曰:“汝于今者宜宣法宝。”阿傩躬受敬诺,评史单室指观察圣心而说偈曰: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说是偈已,礼众圣足,则升法座。

阿傩

  案《七事记》云:“尔调府担般规三础期时阿傩当升座已,尊诸相好,现身如佛。众见此瑞,补当与要倒外让则生三疑。一谓大师慈悲故,节根层断从涅盘起,为我等辈宣甚深法。二谓他方诸佛知我释迦奄化故,而来此中宣扬妙法。三谓阿傩转身成佛,为众知光老福责古口说法耶?尔时阿傩而席子北现说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城某百封稳额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阿傩则下法座,却复本身。诸菩萨等知是世尊加被,众疑悉遣。时迦叶问诸比丘:‘阿傩所言不错谬乎?’诸比丘皆云:‘不异世尊所说。’于是迦叶请优波离集毗尼藏,次命迦旃延集阿毗昙藏,迦叶则入愿智三味。观所集法藏,皆无欠少。因兹流布而不断绝。” 阿庠世王忏悔经有三种画袁被而觉门宁欢游的阿傩。一阿傩陀,此云庆喜,持声闻法藏,于上二乘随力随分。品第倍微载胜补利肉费二阿难陀跋罗,此云庆喜贤,持中乘法藏,于上大乘随力随分;于下小乘客与兼持。三名阿傩陀婆伽罗,此云庆过标病次杨压快丝士殖湖喜海,持菩萨大乘法藏,于下二乘容与兼持。

  又台教中有四阿傩。何等为四?一者庆喜阿傩,结集藏教。二者贤阿难,结集通教。三者典藏阿傩,结集别教。四者海阿傩,结集圆教。论其本也,唯一金概浓五派为益岁企影析龙尊佛;语其边也,分四阿傩弟子。

  梵语阿难,此翻无染。阿者无也,难者染也。论此无染,亦分为二。一者断除烦恼,名为无染。二者出离修证,名为无染。断除烦恼无染是名传教阿难,出说修证无染是名传禅阿难矣。

  阿傩问师:“传佛金蝠外,别传个什摩?”师唤阿难,阿傩应喏。师曰:“倒却门前刹竿著!”

  阿庠世王请师说法,师受请升座,良久乃下。王问师:“何故不为弟子说?”师云:“大王位崇名重。”

迦叶

  第一祖大迦叶尊者,摩竭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名饮泽,母字香志。与瓶沙王竞富,唯让一犁;共摩竭以争饶,更逾千倍。积长者之贝玉,祈请树神;获贪女之金珠,庄严塔像。载诞金光之子,结成金色之妻。果合前缘,深扶宿愿。虽为贵偶,乃无欲情。欲求出家,泽志听许。便投世尊,发弘誓愿。上法受戒,清贞守素。无爱无欲;常行头陀。世尊在日,命坐付衣,常于众中称叹第一。

阿傩

  迦叶尊者阐一乘而利物,弘二教以度人。实得他心,终无我想。说法住世四十五年,度无量众。乃告阿傩言:“如来正法眼付嘱于我,我今年迈,持佛僧伽犁衣入鸡足山,待慈氏一生。汝受佛嘱,弘扬正法,勿令断绝。听吾偈曰:

  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有法有非法。 尔时迦叶说是偈已,遂入王舍城,等阿庠世王。王寝不遇,留言付于门者,令奏王知云:“吾当往鸡足山矣。”准《西域记》云:“此山三峰,如仰鸡足”,故因此立号也。

  迦叶尊者于此山上以草敷坐,结跏而已,作是念言:“今我此身著佛所与粪扫之衣及持僧伽梨等,经于五十七俱低,六十百千岁,慈氏佛出世,不令其朽坏。”作是念已,遂语山曰:“若阿庠世王与阿难来,山当为开,令其得入。若归去后,复当还合。”言讫,便入灭尽定,应时大地六种震动。

  尔时阿庠世王于睡梦中见殿梁折,遂则惊觉。时执扃之使奏王知云:“大迦叶辞王,往鸡足山,欲入涅盘。过王殿寝,未敢奏闻。”王闻此语,遂生悲泣。云:“朕何薄佑!诸圣涅盘,不得睹见。”则诣竹园精会,礼阿傩足,借问迦叶所在。遂命阿傩同往鸡足。王到山已,山自开辟,迦叶在中,全身不散。王乃敕诸力士积诸香薪,欲庠维之。阿傩难白大王曰:“摩诃迦叶以定持身。待于弥勒下生,捧付僧伽梨竟,方入涅盘。如今切不可焚也!”王闻是语,以种种供养,心生悲恋,然后礼辞定身。却命阿难入于王舍城。阿庠世王与阿难才出此山,山合如故。

  师入灭时,当此土周第八主孝王五年丙辰岁矣。净修禅师赞曰:

阿傩

  伟哉迦叶,密传佛心。 身衣一纳,口海千寻。

  威仪庠序,化导幽深。

  未逢慈氏,且定鸡岑。

  尊者因外道问:“如何是我我?”者曰:“觅我者是汝我。”外道曰:“这个是我我,师我何在?”者曰:“汝问我觅。”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有个小故事说迦叶尊者和佛心心相通: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阿傩七梦

  阿傩尊者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阿傩七梦经》载,阿傩在舍卫国,有七种梦,来问于佛,佛一一回答,谓皆预兆未来佛法之事。

  一者:陂池火炎滔天。二者:梦日月没星宿亦没。三者: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而出。四者:梦群猪来檀林怪之。五者:梦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六者:梦大象弃小象。七者:梦师子王名华撒头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兽见故怖畏 ,后见身中虫出,然后食之。以此恶梦来问于佛。

  唯仁者见仁,佛者见佛,性者见性,情者见情。

  阿傩七梦,梦见的是,生而无常,种种无可奈何事。

西游记片段

  第98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悟空救活寇员外后,继续和师父赶路,走了六、七天,忽然看见前面高楼耸立,云阁冲天,悟空说∶“师父,取经的地方到了,师父快下马。”唐僧一听慌忙下马,走到楼阁前,一个道童站在山门口问∶“来者可是东土取经人!”

  悟空认出他是灵山脚下玉贞观的金顶大仙,忙告诉师父,唐僧上前行礼后,大仙领唐僧师徒进了观,又叫小童烧香汤给唐僧沐浴,说这样才好登上佛地。第二天,唐僧换上锦袈裟,手拿锡杖,拜辞了大仙,大仙将唐僧引上法门。

阿傩

  唐僧师徒往前走了五、六里,看见一条大江波浪翻滚,约有八、九里宽,既没有人,也没有船,唐僧又惊又愁。悟空见远处有座桥,就拉着师父过去,没想到是根独木桥,桥边的匾上写着∶“凌云渡”三个字。 唐僧不敢过,要另找路。悟空见师父和师弟都不敢过,就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跑了过去,高叫道∶“过来!”可是师父、师弟仍不敢过,就跑过来拉着八戒上桥,八戒害怕得趴在地上说∶“太滑了,我过不去。”

  这时,忽然看见一个人撑了条船过来了,船到岸边,唐僧师徒发现是只无底船。悟空火眼金睛,认出撑船的是接引佛,但没有说出来。唐僧害怕,不敢上船,接引佛说∶“船虽然没有底,古往今来都能普渡众生。”

  唐僧还在怀疑,悟空趁他不注意,把他往船上一推。唐僧站不稳,跌进了水里,接引佛一把将他拉到船上。唐僧边抖衣服边埋怨悟空。这时,悟空已经把八戒、沙僧和白马都拉到船上了。接引佛轻轻一撑,船飞快地驶向对岸。

  船到江心,上游忽然漂下一具死尸。唐僧见了大吃一惊,悟空、八戒和沙僧指着尸体一齐说∶“师父别怕,那是你!”不一会儿,船过了凌云渡,师徒上岸后,悟空才告诉唐僧刚才那人是接引佛,师父已经脱了凡胎。

  师徒四人继续向前,不久就登上了通向灵山的石路,逍逍遥遥,来到雷音寺山门外。四大金刚见了唐僧忙行礼,一位金刚说∶“圣僧稍等片刻,等我进去禀告一声。”说完,报到了二门上。

  二门上又报到三门上。三门神僧急忙到大雄宝殿,向如来佛祖报告。如来听后十分高兴,叫八大菩萨、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排成两行,然后传出金旨,召唐僧师徒进殿。

阿傩

  唐僧师徒来到大雄宝殿,见了如来倒身就拜,奉上通关文碟说∶“奉大唐皇帝旨意,来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慈悲,早赐真经,也好回国。 ”如来佛就将经卷的事讲了一遍。 如来叫阿傩、伽叶两位尊者带唐僧师徒去用斋,用斋后到珍楼宝阁领取经典。阿傩、伽叶领唐僧看完经名后,问唐僧有没有东西送给他们,唐僧说来得太远,没带东西。阿傩、伽叶笑着说∶“好呀,白给你们经,太便宜你们了!”

  悟空见他们不肯传经,叫起来∶“师父,我们去如来佛那里告他们。” 阿傩、伽叶忙说∶“别叫,到这边来拿经吧。”八戒、沙僧劝住师兄,转身接过经书,一卷一卷放在包里,驮到马上,其余的包成包袱,由八戒和沙僧挑着。

  唐僧师徒叩谢了如来,又拜辞了众神仙,下山赶路了。正走着,忽然闻见阵阵香气,只听见一声巨响,半空中伸出一只大手,把经书全都提走了。吓得唐僧连连叫苦,悟空拿出金箍棒,跳上云追过去。

  原来宝阁上的燃灯古佛听见阿傩、伽叶传经,知道他们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书,就叫白雄尊者故意抢经,好让唐僧再来取有字的真经。白雄尊者见悟空追过来,忙将经包撕碎,抛了下来,然后回去报告古佛。

  唐僧师徒四人连忙收拾散落的经卷,打开一看,卷卷都是白纸,悟空想这肯定是阿傩、伽叶没要到东西,故意传给无字的空本。决定去向如来佛告状。于是,师徒四人又回到雷音寺。

阿傩

  如来佛听悟空讲完后笑着说∶“这事我早就知道,因为经不能随便传,也不能随便取。原来比丘给人家讲经,要三斗三升黄金,我还嫌他要得太少了。这本是无字真经,只是你们东土的人看不懂罢了。” 阿傩、伽叶奉如来的金旨传给有字真经,他们来到传经宝阁,仍旧要东西。唐僧只好拿出紫金钵盂给他们。阿傩接过,微微一笑,伽叶进阁去取经卷,唐僧叫道∶“徒弟们,好好看看,别像上次一样。”

  如来请灵山众佛、圣僧召开传经大会,传经会散后,打发走了唐僧师徒,观音菩萨跟如来说∶“取经成功,要经过十四年,共五千零四十天,现在还有八天。”如来忙令四大金刚驾云送圣僧回国,八天内再把圣经送回来。

  四大金刚刚赶上唐僧,叫道∶“取经的,跟我来!”唐僧等人连同白马立即飘飘荡荡,驾在云上。一天一夜后,揭谛赶上来,凑在金刚耳边说了一些什么话,金刚听后,把风按住,唐僧四人连马一块摔在地上。

  原来,观音菩萨在查看唐僧取经路上的历难簿时,发现佛门九九归真,唐僧只受了八十难,还少一难,所以命揭谛去赶金刚,让唐僧再遇一难。唐僧等人落地后,发现已经来到通天河西岸,找不到船和桥,没有办法过河。

  忽然听见有人叫喊∶“唐圣僧,来这里!”师徒们抬头张望,见一个大白赖头龟在岸边探着头叫∶“师父,你才回来,我等你好几年了。”唐僧等人又像去西天一样,一齐上了龟背,直向东岸驶去。

  老龟四脚着水,跟走平地一样,快到东岸时,天有点黑了,老龟问唐僧 ∶“那年托你向如来佛祖问我几时能修成人身,你问了没有?”唐僧专心取经忘了问,所以低着头不敢回答。老龟生气了,把身子一晃,沉下水去。唐僧师徒全部掉到水里。

  幸亏离岸不远,唐僧已经脱了凡胎,没有沉下去,白马是龙,八戒、沙僧水性好,悟空神通广大,他们帮师父登上东岸。忽然又刮起一阵狂风,电闪雷鸣,砂石乱飞,唐僧师徒忙按住经包,悟空拿着棒在一边守护着。

阿傩

  师徒四人劳累了一夜,天亮时才风停雷止。太阳出来后,他们忙打开经包晾晒经卷。一个渔民发现他们,忙叫来陈家庄的陈澄等人。当年悟空、八戒救过陈家的儿女,陈澄没忘恩情,请唐僧师徒进庄休息。 盛情难却,唐僧师徒收拾起经卷,跟陈澄来到陈家庄,全庄男女老幼都到村口迎接。在陈家用过饭后,唐僧就要告辞,陈家兄弟和全庄的人都不让走,唐僧师徒当天晚上就在庄里过夜。

  当天夜里,唐僧守着真经,一步都不敢离开。半夜,他把徒弟们叫起来,牵上马,挑着担,让悟空设法打开庄门,顺着小路往东走。这时,半空中又响起金刚的叫声。“逃走的,跟我来!”顿时,唐僧师徒连马带经升到空中。

  四大金刚不到一天就把他师徒送到了东土大唐的京城长安。四大金刚说 ∶“圣僧,为了不现金身,我们不下去,大圣他们三个也不用下去了。你自己传了经就回来,跟我们一起回灵山缴旨。”

  悟空说∶“你们话虽然有理,但我师父一人挑不动担子,又牵不了马。我们必须送他才行。”金刚说∶“观音菩萨规定八天返回,现在还有四天多,你们快去快回,不得延误。”说完,便将唐僧四人放到地上。

  那唐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送走唐僧后,就叫人在长安城关外修了一座望经楼,并且年年都来这。这天太宗刚好出宫来到望经楼,忽然看见西方满天瑞气,并飘来阵阵香气,远远见唐僧师徒过来,忙率领文武官员下楼迎接。

  唐僧见了太宗连忙下拜,太宗搀起唐僧问∶“那三位是什么人?”唐僧说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十分高兴,忙叫他们一块回宫。满城的人都知道取经的人回来了,纷纷出来迎接。唐僧原来住的洪福寺里的大小僧人更是特别高兴。

  唐僧进朝后,叫悟空、八戒、沙僧抬来包袱,把经卷取出来,由官员传递给太宗。太宗问起取经的经过,唐僧一一奏明∶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历经十四个寒暑,经过了许多王国,唐僧叫悟空把通关文牒取出来呈给太宗。

  第二天早朝,唐太宗对群臣说,唐僧的功德极大,他一夜没睡,想了一篇序文,准备赠给他,当时叫人记了下来,然后召唐僧上殿,将序文递给唐僧说∶“为答谢你的功德,我想了篇序文,不知好不好。”唐僧忙叩头谢恩。

阿傩

  太宗又叫唐僧把真经讲诵一遍,唐僧说如果要讲真经,必须找佛地。太宗忙命官员把经书各捧几卷,送到圣洁的雁塔寺。太宗亲自到雁塔寺,听唐僧诵经。唐僧登上高台,刚要诵读,四大金刚现出身在空中叫道∶“诵经的,跟我回去!” 唐僧听到喊叫,正在迟疑,悟空、八戒、沙僧、连同白马,早被香风卷到空中。唐僧只好放下经卷,跟着腾空于九天云霄,慌得太宗和文武百官连忙跪下,朝空中礼拜。

  四大金刚驾着香风,带着唐僧师徒和白马返回灵山,连去带来,刚好八天。这时,灵山众神,都来听如来佛祖讲经,四大金刚领着唐僧师徒进殿,拜见如来,缴了金旨。

  如来把唐僧师徒叫到座前封职。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封为金身罗汉,白马封为八部天龙,各归佛位,超脱凡尘。封职后,唐僧师徒个个欢天喜地,叩头谢恩。

  如来又命揭谛带白马到灵山后崖化龙池。谒谛把马推到池子里,立刻,白马化成一条金龙飞了出来,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子上。悟空请求师父取下头上的金箍儿,唐僧说∶“你已成佛,自然就去了。”悟空抬手摸头,果然没有了。

  从此以后,旃檀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天龙马及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优婆塞,各山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到此各回本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枸杞蜂蜜
下一篇:销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