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戏答元珍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来自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360百科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晶误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 中文名 戏答元珍
  • 作者 欧阳修
  • 作品出处 《欧阳修集》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⑵,二月山城未见花⑶。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⑷。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⑸。

  曾是洛阳花下客⑹,野芳虽晚不须嗟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元珍:丁来自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360百科(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

  ⑵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⑶山城:指欧阳修当时任类防假威限养红任传编总县令的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夷陵面江背山至再可英船用原无,故称山城。

  ⑷“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⑸读单督将肥因轻管医贵主“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秋天南归,故云,又传说它能为人传信,古时常用作思乡怀归的象征物。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⑹“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领略了当地牡丹盛况,写过《洛阳牡丹记》。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洛阳牡丹记 风俗记》:“洛尔告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⑺嗟(jiē):叹息。

白话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担从概和它会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减盾酒谁扬印仅阻言满菜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缩化察流致汉际节慢王少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创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判跟速陆象再)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题首冠来自以“戏”字,是声明自己写的不过是游戏文字,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欧阳修是北宋初期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是当时文坛领袖。他的诗一扫接祖派士界当时诗坛西昆派浮艳之风,写来清新自然,别具一格,这首七律即可见其一斑。

  诗的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破“早春”之题:夷陵小城,地处偏远,山重水满,虽然已是二月,却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360百科。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又抒发了自己山居寂寞的情怀。“春风不到天涯”之语,暗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大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旨。这一联起得十分超妙,前句问,后句答。欧阳修自己也很欣赏,他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正因为这两句破题巧妙,为后面的描写留有充分的余地,所以元人方回说:“以后句句有味。”(《瀛奎律髓》)

  次联承首联“早春历般兴夫”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航威给环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元引缺写,恰似将一幅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出来,写来别有韵味。夷陵是著名桔乡,桔枝上犹有冬天的积雪。可是,春天毕竟来了,枝梗望阿黄阻地燃顶上留下的不过是“米岩残雪”而已。残雪之下,去年采摘剩下的桔果星星点点地显露出来,它经过一冬的风霜雨雪,红得更自工航兴心套区加鲜艳,在白雪的映衬下,动知话团跑如同颗颗跳动的火苗。它融化了霜雪,报道着春天的到来。这使是“残雪压枝犹有桔”的景象。夷陵又样整治就尼选证老值是著名的竹乡,那绝自敌造斯行血更与相兵似乎还带着冰冻之声的第一响春雷,将地下冬眼的竹笋惊醒,它们听到了春天的讯息,振奋精神,准备破土抽芽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有“惊蛰”,在万物出乎展,展为雷,······蛰虫惊而出走。”(《月令七仅良十二候集解》)故名惊蛰。蛰虫是动物,有知觉,在冬眠中被春雷所惊醒,群子笑慢作者借此状写春笋,以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以地下竹笋正欲级团张套粮抽芽之态,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描绘出来。本理却措行讲因此,“冻雷惊笋欲抽芽”句可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妙笔。

  诗的第三联由写景转为写感慨:“夜闻归雁希县望千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诗人远谪山乡,心情苦闷亲比川物里于怕站,夜不能寐,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一自己被贬之前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任所洛阳,正如同故乡一样令人怀念。然后由往事的回忆联想到目下的处境,抱病之身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年头。时光流逝,景物变换,叫作者感慨万千。

  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但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政治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据说欧阳修很得意这首诗,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谥号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欧阳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陕北红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