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工尺谱

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板顾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岛、中国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

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现代中乐团一般已改用简谱五线谱。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由右而左直行,如同文字,但是现在亦可作横排书写。

  • 中文名称 工尺谱
  • 外文名称 Gongche notation
  • 定位 汉族古代传统的记谱法之一
  • 来源 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

简介

  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源自中国唐朝时期来自,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360百科岛、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封条长哪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苏转花乱集父意防语设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刻地赶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苗知兵连备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板导下龙青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节奏符号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负情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再敌衡曲乙项件求表亲低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腰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临概测万转月大致相当于4/2节拍。

历史背景

  工尺守代激晶学害握谱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词源》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有无脚歌孙尽坐破升现参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来自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360百科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要庆千高哥她刑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对照表

  尺谱用 "丶"或 "×、-"或"□、○、●、△、"等作为节拍符号,也就是板眼符号。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如:

  上、上础须容练显认素司

  工。工 工、

  尺 尺。

  上、 四。

  四 工、 尺

市发究未散  合。工 上、

  四。合刻州承听检含

  尺 四

  上、上、

 省便航知科洋低他影 合。四。

  四 上

  对一些声候州取弦校觉游传源日乐曲,其工尺字也有用斜行记写的,称为"□衣家轴赵应生集式工尺谱"。如: 工尺谱的调号,有"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

  字调、六字调、五字调、乙字调" 7种(见工尺七调)。

调性标

  工尺谱中的调性标记,数十年前和现行的已经大需流后层氧观考介概不相同,为了正确了解各种调名所代表的调的高度,现将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现在流行的调名和国际通用调名的音高关系列表如下:

  现在流行的调名 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 国际通用调名

  小 工 调 小工调(乙字调) D 调

  乙 字 调 凡 字 调 A 调

  凡 字 调 上 字 调 降E 调

  上 字 调 六 字 调 降B 调

  六 字 调 尺 字 调 F 调

 上八担论盾永游言 尺 字 调 四字调(五字调) C 调

  正宫调(五管余万造存刻轻大孙字调)正 宫 调 G 调

特点介绍

  现行工尺谱的调的名称及调的关系,是以小工调为基础,以工音为关键来确定的。例如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六字,便称为六字调,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尺字,便称为尺字调。也就是说:以小工调的六字为工,便叫做六字调,以小工调的尺字距顺阻客居为工,就叫做尺字调,余类推。

  在民间还有以笛上的按孔或开孔的数目作为调名的。如三眼调、两眼调等。工尺谱中的强弱记号、反复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都耐色几乡是用文字来标记的。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左侧,有的记在板眼符号的右侧,也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行间

  最后谈谈工尺谱译简谱的问题。

  将工尺谱译成简谱,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过: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工尺谱有着各种各样的写法和读法,因此,译谱时便不批束呀掌话由居司推而起能简单化。例如,五台山僧寺中没议功感所流传的宋朝乐谱中,《八板儿》(即《老六板》或《老八板》延谁婷握再刚议呢理度)的开头一句,记作"一一工四合",其实就是全国通行工尺谱中的"工工四尺上",译成简谱便是"3 3 6 2 1"。也就是说,译前者要以"合"为"1",而后者则以"上"为"1"。这是由于新、古音阶的不同而产生的。

  有时为了乐器演奏上的方便,许多工尺谱是采用移调记写的。譬如把正工调的谱翻成小工调记写,即把原来的"上尺工"写成"凡六五"。在这种情况下,译成简谱时便不能译作"4 5 6",而应译成"1 2 3"。

  总之,在进行译谱时,一定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确定其调性,辨别其音的高低关系,这样译写的乐谱才能求得准确。

意义

  工尺谱是为中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的意义。

  工尺谱系何时开始创用,已很难考查。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工尺谱各音的写法与今天通用的写法也颇不一致。中国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谱,在写法上和读法上也仍然大不相同。

  详尽地、系统地研究工尺谱,是个专门的学问,也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这方面的一般常识。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

  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相同。即尺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

  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

  在工尺谱的直行书写中,除了以上所讲的音值标记外,往往还在字的左侧或右侧加用纵线来表示。纵线的记写和意义与简谱音符下的横线相同。

  一拍内包括六七个以上的字或节奏较复杂时,大都用加赠板(拍的细分)的方法来记写。

  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分。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

  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歇板符号用"棥被颉啊痢崩幢硎荆鄯庞谩皲"或"△"来标记。

  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

  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

实例

  紫竹调:

  六工六,五五六,

  工五六工尺上尺,

  六工六,尺工尺,

  四尺上四火,工六五五六,

  工六五工六,六工六,五五六,工尺上工尺,四上乙四火,工尺上工尺,四上乙四火。

  苏武牧羊:

  六五六工尺,五六上工尺,

  六工尺上工尺,四上乙四火,

  五六上工尺工,六尺工六上,

  六尺工六上,六五上五六,

  六五上上五上五,六工六五一六。

  工尺谱与简谱对照

  火-5 四-6 乙-7 上-1 尺-2 工-3 凡-4 六-5 五-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工对
下一篇:工尺谱入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