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心叶荆芥

心叶荆芥(拉丁学名:Nepeta fordi随样i Hemsl.)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来自。茎纤弱,高30-60厘米,钝四棱形,有深槽,360百科基部几无槽,被难四斗表条市威声施微短柔毛。叶三角井团血费不感展不富状卵形,长1.5-6.4厘米,宽1-5.2厘米安真本,先端急尖或尾状短尖,基部心形

产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生于低平地区的亚热带灌丛中,海拔130-650米。

  • 中文名 心叶荆芥
  • 学名 Nepeta fordii Hems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纤弱,高30-60厘米,钝四棱形,有深槽,基部几无槽,被微短柔毛。

  叶三角状卵形,长1.5-6.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或尾状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圆齿或牙齿,近膜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色略淡,两面均被短硬几终弦见华毛或近无毛。

  由小聚伞花序(有时在主茎上小聚伞花序蝎尾状)组成的复合聚伞花序在基部的腋生,在顶端的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松散含日;苞片钻形,微小,长约2.5来自毫米。花萼瓶状,被微刚毛,花时长约4毫米,直径0.5-1毫360百科米,纵肋十分隆起,萼齿披针形,5枚近相等,其长约为花萼全长的1/4。花冠紫色,约为萼长之二倍,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基部直径约0.8毫米,其狭窄部分超出萼长1/2,急骤扩展成长宽3毫米的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仅汽航难西居料话背销1.2毫米,2浅裂,下唇较长,中裂片近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3.2毫米,边缘波状。雄蕊4,后对在上唇片下。

  花柱伸出上唇外。花盘极小。子房无毛。小坚果卵状三棱形,长0.8毫米,径0.6毫米,深紫褐色,无毛。花、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平地区的亚热带灌丛中,海拔130-650米。

分布范围

 企脱席武后陆室 产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模式标本采白广东北部。

繁殖方器感台迫煤参充支妈究

  一般都用种子繁殖,在4月份播种。

  整地施肥

  荆芥播种比较密,生长期施艺则画针注宗合肥非常不便,所以来自土地选好后,应多施基肥,每亩可施用堆肥、厩肥或熏土等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座粮物,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360百科用硝态氮肥。将基肥均匀撒于地波任煤劳哪金节须吃面后耕深25厘米左右,深耕后,做成宽1.2米左右、高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应进行浇灌塌墒,待土壤干爽后,再进行浅翻。培士原作犯在翻地之前可撒施土壤处理颗粒剂,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造成为害,影响发芽率。翻地不宜过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

  浸种、播种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拣出其中的杂质和已损伤的种子,然后用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晒到通风干燥处,这样济波思某守吗盟愿连可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加快,增强成活力,提高发芽率。由于荆芥种子细小,为使播种更均匀,可等到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细沙或细土,种子航车概教宗几与沙土的比例为3:1,搅拌素占列书送变知宗另均匀后即可播种。在畦上用工要防掉损女具顺畦开沟,沟距20厘米左右,沟深5厘米左右。将种子撒入沟内,通常每亩地用种量为1千克左右。

  播种后,盖土1~2厘米厚,用脚稍踏实,再用铁耙耧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播后浇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有利出苗。播后地温在16~18℃时需10~15天出苗,如地温在19~25℃、板企件资论已南划养抓兴湿度适宜,约1周就可出苗,出苗前后也要保衡己持土壤湿润。

栽培技术

  间苗定苗

  当苗高6~10厘米时,间去过密的弱苗、小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按行株距10~15厘米留苗2~3株进行定苗,如有缺苗,应将间婷同顶究出的大苗、壮苗带土移栽,最好选阴天移栽,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移苗时尽量多带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幼苗成活。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荆芥生长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主要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铲除杂草,这样才能够促进根系发育限在鸡,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规训为弱占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用小锄松土,划破地皮即可八烟稳刘代早法费独什,防止伤根。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浅、细”3个字:“早”是指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浅”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伤根、伤苗、跑墒;“细”是指中耕时做到深浅一致,土壤疏松细碎。

  荆芥进人生长期后,也要经常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松无杂草,20天左右进行1次,或视具体情况再定,撒播的因不便手化十准花十英动考中耕,所以要注意除草,或适当中耕1~2次,一般封行后就不便进行间年没官五服含溶权松土了。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

  施肥排灌

  荆芥幼苗期需氮肥较多,为了促使秆壮穗多,也应适当追施磷、钾肥。当苗高15~20厘米时,顺行间撒入一些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饼肥25~40千克。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以利生长。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可不再进行浇灌,但夏季久旱无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呈萎蔫状态时应进行轻浇水,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荆芥在此时期最怕水涝,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掉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病害。当苗高20~25厘米时,加施氯化钾10千克,开沟施人,施后培土。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每亩撒施腐熟饼肥60千克,并可配施少量磷、钾肥。7月份荆芥进入生长后期,此时一般不进行田问管理,让其自然生长,这样可以抑制生殖生长,有利于营养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采收与加工

  采收茎叶宜在夏季孕穗而未抽穗时,芥穗宜于秋季种子50%成熟、50%还在开花时采收。选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割下全株阴干,即为全荆;摘取花穗晾干,称荆芥穗;其余的地上部分由茎基部收割、晾干,即为荆芥梗;在收获药材时,需选留种株,待种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放在半阴半阳处晾干,干后脱粒,除去茎叶等杂质后收藏。​

病虫防治

  根腐病

  7~8月高温多雨荆芥植株易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顷用70%敌磺钠(敌克松)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立枯病

  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潮湿时易发病,发病初期苗茎部发生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后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低温多雨天气,要喷波尔多液1:1:100倍液,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防治。

  茎枯病

  茎枯病为害叶、茎、花穗,叶片感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渍状病斑;茎部染病后,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展成绕茎枯斑,造成上部茎叶萎焉;花穗染病后,呈黄色,不能开花。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黑斑病

  该病为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叶片变黑色枯死;茎部发病呈褐色、变细,后下垂、折倒。发现后应注意防治。

  地老虎、蝼蛄、银纹夜蛾等

  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等进行土壤处理;蝼蛄可采用毒饵诱杀;地老虎和银纹夜蛾幼虫发生期喷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发生严重时喷洒菊酯类农药防治。

主要价值

  荆芥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