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鸭瘟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来自ritis, 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 中文名称 鸭瘟
  • 外文名称 Duck plague
  • 别名 鸭病毒性肠炎
  • 释义 禽类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 特征 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历史

  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来自率都高。早在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本病,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道是黄引贤1957360百科年在广东首先提出的,随后武汉、上海、浙江、江苏、广西、湖南和福建等地陆续发现,至80年代专算浓工究假道传播到东北各省。1957年以来,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养鸭鲜需赵止业较发达地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意染总题开乱住号,1963年全国煤什短应核含核议农业科学规划会议将防制鸭瘟作为重点课题,其后许多单位进烧须雨认放朝操适尔行了大量的防治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各类预防用疫苗,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力地保障了养鸭业的发展。全国各兽药厂生产的疫苗是由南京药械厂(1964)研制成功的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该苗的种毒是用广州毒株鸭胚强毒9代,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尿囊腔传代,经过25~26代适应和减毒而育成的,对鸭安全而有确实的免疫力。在病鸭群中采用这种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如能运用及时而又恰当,仍可取得很高的保护率,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损失

病原学

  病原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属(Herpesvirus)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病毒能在9~12胚龄的鸭胚绒毛尿囊上生长, 初次孔察旧分离时,多数鸭胚在接种后音孩报使对5~9d死亡,继代后可提前在4~6d死亡。死亡的鸭胚全身呈现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脏有坏死灶。此病毒也能适应于鹅胚,但不能直接适应于鸡胚。只有在鸭胚或鹅胚中继代后,再转入鸡胚以视则石周印政中,才能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此外病毒还能在鸭胚、鹅胚和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上生长,并可引起细胞病变,最初几代病变不明显,但继代几次后,可在接种后的24~40h出现明显的病变,细胞透明度下降,胞浆颗粒增多、浓缩,细胞变圆,最后脱落。据报告,有时还可在胞核内看到嗜酸性的颗粒状包涵体。经过鸡胚或细胞连续传代到一定代次后,可减弱维养适类损脚盟督派接皇病毒对鸭的致病力,但保持有免疫原性,所以可用此法来研制鸭瘟弱毒疫苗。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故意害突菜程马,温热和一般消毒剂能很快将其杀死;夏季在直接阳光照射下,9h毒力消失;病毒在56℃下10跟重段孙该色鱼占说min即杀死;在污染的禽舍内(4~20℃)可存活5d个委刻雨列轮;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5~7℃经3个月毒力不减弱,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生石灰作用30min亦可灭活。在-10~20℃约经1年仍有致病力。

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来自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吗模总虽露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首神利低于物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360百科某些野生水禽感染被握室松是斤给特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高奏状自然疫源和媒介、维威液批吃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委述祖且秋季流行较为严重。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除林溶陆衡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若其诉微笑是配迫兵期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3~5d,人工感染的潜伏期多确前想官心育又主为2~4d。病初体温升高达43℃以上,高热稽留无容然讲父。病鸭表现精神萎顿,头颈缩起,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两脚麻痹无力,伏坐地上不愿移动,强行驱赶时常以双翅扑地行走,走几步即行倒地,病鸭不愿下水,驱赶入水后也很快挣扎回岸。病鸭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停食,渴欲增加。病鸭的特征性症状:流泪和眼睑水肿。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查异里适价甚培医使眼睑周围羽毛粘席况绍运底飞降够喜湿,而后变成粘稠或脓座取或还跑冲须故绿章样,常造成眼睑粘连、水肿,甚至外翻,眼结膜修告次烧左鲜办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照举经成小溃疡。病鸭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并发生鼻塞音,叫声嘶哑,部分鸭见有咳嗽。病鸭发生泻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肛门肿胀,严重者外翻,翻开肛门可见泄殖腔同束第已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严重病鸭的粘膜表面覆盖一层假膜,不易剥离。部分病鸭在疾病明显时期,可见头和径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触之有波动感,俗称"大头瘟"。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急性败血症,全身小血管受损,导致组织出血品试械和体腔溢血,尤其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淋巴组织和实质器官出血,坏死。食道与泄殖腔的疹性病变具有特征性。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呈条纹状的黄色假膜覆盖或小点称吗溶必照乡出血,假膜易剥离并留下溃疡斑痕。泄殖腔粘膜病变与食道相似,即有出血斑点和不易剥离的假膜与溃疡。食道膨大部分与腺胃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和出血。肠粘膜充血、出血,以直肠和十二指肠最为严重。位于小肠上的4个淋巴出现环状病变,呈深红色,散布针尖大小的黄色病灶,后期转为深棕色,与粘膜分界明显。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雏鸭感染时法氏囊充血发红,有针尖样黄色小斑点,到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白色、凝固的渗出物。肝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墨绿色胆汁。心外膜和心内膜上有出血斑点,心腔里充满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卵泡的形态不整齐,有的皱缩、充血、出血、有的发生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病鸭的皮下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在"大头瘟"典型的病例,头和颈部皮肤肿胀,紧张,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诊断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中和试验加以确诊。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注意与鸭巴氏杆菌病(鸭出败)相区别。鸭出败一般发病急,病程短,能使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发病,而鸭瘟自然感染时仅仅造成鸭,鹅发病。鸭出败不会造成头颈肿胀,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不形成假膜,肝脏上的坏死点仅针尖大,且大小一致。取病死鸭的心、血或肝作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等方法,通常可加以鉴别诊断。

剖检变化

  解剖尸体可以看到一般败血病的病理变化,皮肤粘膜和浆膜出血,头颈皮下胶样浸润,口腔粘膜,特别是舌根、咽部和上腭粘膜表面有淡黄色的假膜覆盖,刮落后露出鲜红色出血性溃疡。最典型的是食道粘膜纵行固膜条斑和小出血点,肠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粘膜坏死,结痂;产蛋鸭卵泡增大、发生充血和出血;肝不肿大,但有小点出血和坏死;胆囊肿大,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有些病例脾有坏死点,肾肿大、有小点出血;胸、腹腔的粘膜均有黄色胶样浸润液。

传染源

  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其次是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交配以及通过呼吸道也可以传染,某些吸血昆虫也可能是传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防治

  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引种繁殖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和鸭苗。从外地购进的种鸭,应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合群饲养。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

免疫接种

  对蛋鸭,可在20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半倍量,2个月龄以后加强免疫1次;产蛋前再进行第3次免疫。对肉鸭,可在1~7日龄时用鸭瘟疫苗半倍量皮下注射免疫1次,其免疫力可延续至上市。对种鸭,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只肌注1毫升鸭瘟弱毒疫苗或0.5毫升鸭瘟高免疫血清鸭毒抗。要坚持一支针头只注射一只鸭,以免注射交互传染。凡是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病鸭,不再注射疫苗,应立即淘汰。

紧急治疗

  鸭群发病时,对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鸭,应立即采取鸭瘟疫苗3~4倍量进行紧急接种;

  对病鸭,每只肌注国浩高科的鸭瘟高免血清鸭毒抗0.5毫升或聚肌胞0.5~1毫升,每3天注射1次,连用2~3次,进行早期治疗;

  也可用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或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拌水混饮,每天l~2次,连用3~5天,但不应用于产蛋鸭,肉用鸭售前应停药8天。病鸭一律宰杀并深埋处理。同时对病鸭可能接触的一切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断句
下一篇:鸭绿江端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