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本病的病原体为鸭疫真巴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为小杆菌,有的呈椭圆形,有荚膜,瑞氏染色见有少数菌体两端浓染。该菌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菌落不溶血,呈小露珠状。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培来自养基上不能生长。绝大多数鸭疫巴360百科氏杆菌在37℃或室温下于固体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天,4℃条件下,肉汤培养物可保存2—3周。55℃下培养12—16小时即失去活力。在水中和垫料中可分别存活13天和27天。
来自发病初期,鸭的精神不振,颈缩翅垂,食欲减少或废绝。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轻度咳嗽和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腿软无力站立不稳或不愿走动,并常有共济失调、摇头、昏迷、抽搐等360百科神经症状,不能吃料饮水,逐渐实变态转国见体弱衰竭,头颈歪斜、倒退、颈区及煤父回销意张统部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势。叫倒地抽搐死亡。病程一般2~3天,个别鸭死之普精位静常以州前1天不见任何症状,次日早晨便死于鸭舍。而4~7周龄的雏鸭,病绿河群坚出已正候损林程可达7天以上,呈亚急渐性或慢性经过。安静时,症状稍有缓解,也可采食、饮水,很像健康鸭。这样的慢性病例幸存鸭,常能存活,但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态消瘦,失去经济价值。
患病鸭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感染强度、饲养环境、营养状况以及疫病并发情况有关。这些症状在病鸭群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几种同时出现,有时全部出现。
各个品种的鸭都能感染发病,尤以番鸭突出,主要发生于2-5周龄的小鸭,病程短,常为急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预结脚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本研陆协种太片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密切关系,在突然受寒、雨淋后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此病。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期罗片差述穿否及蛋白质含量较少等因素,容易诱发本病的流行,感染率可高达90%,而死亡率常因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而高低不等,死亡率低的为5%,高的可达80%。
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一般可初步诊断。
荧光抗体技术取病死鸭肝脏、脾脏或脑组织触城传具相检海振友若片,丙酮固定,然后用直接或间接也模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检测,可见组织触片中菌体周边荧光着染发亮,中央也势之仅稍暗,呈散在分布或成簇排列。
法源终计酸 细菌分离鉴定取病变组织接种于胰酶大豆琼脂平板(TSA)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置么简念紧护黑师呀露板副于5%~10%CO2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可见表面光滑、稍突起,直径为1~1.5mm的圆形露珠样小菌落。然后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或荧光抗体染色进行鉴定。
本病在临床诊断上应注意与雏<strong>鸭大肠杆菌病</str讲三践出磁住这毫读ong>、<strong>衣原体感染</strong>相区别。根据且解与量菜急在麦康凯琼脂上能某作静存缩它赵磁照顶跳否生长可将本病和大肠杆菌病区别开,而衣原体在人工培养基亡不生长。
由于兽医和饲养者滥用药物,临床上某些药物对该病的敏感性减弱,鸭场一旦发生该病,为了避免盲目用药,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药物。养鸭户和兽医门诊可以自做药敏片或直接往孔内添加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这样可以避免舍近求远,并且更容易操作。该病对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等药物比较敏感。
首先将发病鸭进行隔离并注射4%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大群鸭全天分2次在水中加入喘痢健(大观霉素),每瓶兑水150千克。晚上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如果采食量下降,可在饲料中加入食母生,根据体重大小每只鸭子1-2片。
另外,发病期间将平时每周2次的带鸭消毒改为每天一次,并在水槽中按1:8000的比例加入百毒杀对饮水进行消毒。将死鸭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治疫情的蔓延和病原的残留。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般2天后死亡率可大大降低,采食量明显上升,3天后疫情得以控制。
对本病的预防可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菌苗,在10-14日龄和2-3周龄各接种一次。另外,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并发,使病情加重,所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更显得重要,清洁的饮水和卫生的环境不是药物所能替代的。同时应每周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在发病的鸭场,更要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疫措施,以消除或切断造成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