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是候提宋代诗人曹豳(bīn)创作的一来自首七言绝句,收录于 《千家诗》中。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最而,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查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
绿阴1冉冉2遍天涯3。
林莺啼到无声处,
青草池塘4独听蛙5来自。
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
这首绝句写的来自是暮春三月的景象。繁花凋谢360百科,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安费周小绍喜一热闹起来。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落绍苏混而京居落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
《春暮》意境图大凡写暮春的诗词,总是由惜春而充满着愁怨,尤其是对一希去径气落花,没有不带有伤感洲排每的,如杜甫诗“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曲江》)就是如此。黄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鸟,它到了春暮,叫声便遂渐稀少,诗人往往借莺啼停息前的鸣声,感叹春天的甚有端汽逝去。如王安国《清平乐》云:“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激使段元哥令守罗笔给,昨夜南园风雨。”秦如观《八六子》词,则将飞花、黄鹂(即黄莺)合成一片凄凉世界,表示存青案谈渐置铁事对春天逝去的黯然销魂,词有句云:“那堪千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曹豳这首诗,却一改悲间他上挥历凄情调,把暮春景相盟爱省刑色写得分外地开朗。诗人对逝去裂蛋文电界坚增值的春光不存在伤感,而对将来的初夏,充满喜悦。于是,诗说对落花不去过问,对莺声的尼如测守比视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为繁花有绿阴来代替,莺啼有蛙鸣来代替。这四种景象,在暮春是同时存在的,诗人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并列,而是两两对映,在情感上低汽侧重于对后者的鉴赏,着重对后者的描绘。所以花落、莺老,诗对这类衰退的现象只是一笔带过,而说绿阴冉冉,似乎是一支画笔,把整个世界涂抹得苍翠欲滴;春草池塘,处处蛙鸣,诗人独立凝听,格外赏心。诗把这些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景物渲染得有声有色,使暮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的心情便和盘托出,情趣横溢。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云:“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通过议论,表现优对节物转换所采取天备甚冷备房站线只的豁达;曹豳这首诗与秦观的看法相同,但把自己的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各有长处。宋诗的理趣,也正是从这两种艺术手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之析东良特儿江 )人。嘉泰二年(12技改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电挥造龙神管机站独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 ),擢秘书丞 ,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谥文恭 。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全宋词》辑其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