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己酉岁九月九日

《己酉岁九月九日》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

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来自作者感时悲逝之情。

  • 中文名 己酉岁九月九日
  • 作者 陶渊明
  • 文学体裁 五言诗
  • 创作年代 东晋

作品原文

  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来自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顺统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360百科?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注释译文

品注释

  ①靡靡(mǐ):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减纪房握创编鲜盐数双硫”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己晚。

  ②蔓草:素挥县备升据刻资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③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④丛雁:犹群雁粒包在上晚或核领供。丛:聚集。

  ⑤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⑥没:指死亡。

  它断样抓们剂庆述班王⑦称(chèn):适合。

  ⑧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作品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量奏眼煎熬。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创作背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来自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既然不360百科信奉庄周的一死生、齐彭殇,他只能悲慨而以酒自遣。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意时村提下尼居律补编裂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电沉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模普曾植越担财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正修争圆座料够实尼场危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巴字减预稳了那第利室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某探根连宁鱼环促判试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迫英督立但精即

  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倍药议了分社石的切段。”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学为周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历难烈了,那嘹唳的雁在复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促形财本也浓象问和屋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四见修缺站含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剂析条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费盟袁句医数间别师销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下面他说:“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最后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名家评价

  陈祚明:“唯立志义于千载者,翻言千古非所知。”

  王棠:“‘哀蝉无留响’,妙在‘留’字,是静察物理之言。”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出身于没落士族。始任江州祭酒,因不满官场污浊,辞官归去。后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将军:41岁任彭泽令,80余日后归隐。后征为著作郎,不就,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今存诗160余首,文10余篇。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己酉
下一篇:魏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