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蹈,汉语词汇,拼音是gāo 号作dǎo,有多种释义,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一年信耐什验训工真》。
- 中文名称 高蹈
- 拼音 gāo dǎo
- 注音 ㄍㄠ ㄉㄠˇ
-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 释义 远游
拼音
gāo dǎo
基本解释
(1) [travel to a far place]∶远游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来自一年》
(2) [be a hermit]∶过隐居的生活
嘉遯龙盘,玩世高蹈。--晋· 张协《七命》
引证解释
- 举足顿地1、远行。①来自《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 齐侯 、 邾子 盟于 顾 。 齐 人责稽首,因歌之曰:' 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杜预 注:"高360百科蹈,犹远行也。" 孔颖达 疏:"高蹈,高举足而蹈地,故言犹远行也。"②一说暴跳貌。《吕氏春秋·知化》" 子胥 两袪高蹶而出於廷" 汉 高诱 注:"两手举衣而行。蹶,蹈也。另镇走师酸源清《传》曰' 鲁 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谓也。"2、喜悦貌。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 詹锳 义证:"高蹈是说高兴得举足顿地,犹之乎说手舞足蹈。"3、感奋貌。①《列子·令血个汤问》:" 师襄 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②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客里光阴草草过,抚心高蹈奈愁何?"
- 指隐居1、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2、《梁书·止足传序》:"虽祸败危亡,陈乎耳目,而轻举高蹈,寡乎前史。"3、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党祸起新朝,正士寒心,连袂高蹈。"4、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数的个倍多山副民队英基冲例人英雄索性高蹈,讽刺'前线主义',而强调'宣传不是艺术'。"
- 指隐士1、唐 重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如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则 舜 不为高蹈也, 舜 不为真隐也。"2、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且仆非不愿为高蹈,而有恋於此也。"
- 崛起;特出唐 韩愈 《荐士》诗:"国朝盛文章, 子昂 始高蹈。"
- 高超;超脱。1、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2、郭沫若 《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需服占易毛头想异固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力求与时代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