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戴维·洛奇

戴维·洛来自奇(David Lodge),英国著名360百科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 中文名称 戴维·洛奇
  • 外文名称 David Lodge
  • 出生地 伦敦
  • 出生日期 1935年
  • 职业 小说家

简介

  1935来自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还动源吃却全响仅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60年至1987年一直在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任教。1987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作品

  戴维·洛奇著述颇丰,其长篇小说主要有《电推书事案感无胜鸡早影迷》(1960)、《生姜头,你疯了》(1962)、《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走出防空》(1970)、《换位》(1975)、《你能走多远?》(1980)、《小世界》(1984)、《美好的工作》(1988)、《天堂消息》(199360百科1)、《治疗》(1995)和《失聪宣判》。他的文学批评著运略想次联时江著角保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196指布6)、《格雷厄姆·格林》(1966)、《十字路口的小说家》(1971)、《伊夫林·沃》(1971)、《现代写作方式》(1977)、《运用结构主义》(1981)、《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19陈高推在格如十就演少跑90)和《小说的艺》(1992)。另外还编晶子袁能滑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19买温动汽粉局青黑宜72)和《现代批评理论》(1988);剧本《四面墙》(1963究皇激)、《击中要害》(1965)和《写作游戏》(1990)等。

风格

  作为身兼二职的学者型作家,他总是试图在小说中反映学术界的各种现象。他的最著名的小说几乎都是以知识分子(校园内外的教授与学生)为主要人物,以学术、文化界写作背景的。他的著名的"校园三部曲"可谓这方面的代表,这三部小说--《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具有互文关系,反映的基本上是与学术界相关的故事。

  许己哥讲洛奇的小说在文化态度、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形式等各个侧面都颇具后现代特质。来自这位谙熟自结构主义以来各种文论新潮和创作技巧的大学教授,在谈到他自己的创作时说:"需360百科要调和一种我早就发现的矛盾--在我写评论时,我对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一直十分崇敬,而我个人的创作实践却是五十年代的那种反现代主义的新现实主义。" 于是,诸如拼贴、狂欢和语言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概念常被用来阐释他的创作特征,而互文、更原帝病优着杆打破时间的统一性和取消六检不同文体的界限等也是他常用的技巧。

  作为一个兼具批评家身份的作家,他对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的多种小说美学风格的深入研究,最终体现为对小说叙事技巧全面和娴熟的把握,也造成了他的小说风格并非单纯的后现代叙事,而是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徘徊状态。就此而言,他的小说风格通常被认为是齐文一探掌后现代主义之后对传统的回归,具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

  和传统的英国写实文学不同,他的小说总是喜欢以一种群像式的视角出发,将特定时空下(通常是校园)的不同基搞国殖和断连针云汽人物的命运交织成为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网络,通过整体构思上大胆的"巧合"情节设置,对人物和事件不断进行选择和取舍,在作品中最好的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反对激进的"零度写作"等础河散方法,认为作品中的场景出于作者有意识的构思;小训棉居消政用说写作是一种游戏,一广谈种至少需要读者和作者两个人玩的游戏。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应该出哪一张。从这一点上来说,洛奇的小说实践一开始就和法国参宜指神完销式的先锋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兵或双率论风训苦他的小说相对重视情节的设置,在文本上没有过多的实验色彩;尽管也喜欢在小说中综合调用各种文体表现手段,如书信、文摘、新务赶物台含热消闻报道等,但这些手段显得干净利,没有晦涩难解的抽象化主题和故作高深的哲理说率否鲁社小纸补浓从教;他对接受美学的认同,使得他更注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看重读者根据文本和自己的意识投射构建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活动的享受或者快感。

思想

  洛奇自己曾说,"因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所以]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来经头紧路传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的要求完粒静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洛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创作的每一部小说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通过想象和描写,将人类刘植终哥晶效零乱命运交织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网络,使其在文体、修辞、道德、心理、社会和历史等诸多方面展现出意义。他从整体构思出发,对人物和事件不断进行选择和取舍,以实际作品体现他的学术观点:反对激进的"作者死了"的看法,认为作品中的各个场面并非偶然发生,也不是读者的创造,而是作者有意识的构思。

  一部具有艺术供静获太阻武品轴说协妒价值的文学作品,从不轻易地展现它的内在含义,而是像当居诉安赵给教营乔伊斯或艾略特的作品那样,以独特的方式使读者积极地进行参与,挖掘各种隐蔽的意义。这也正是洛奇的小说追求的目标。他的作品充满隐喻、转喻和寓言,充分调动语言和文学常规派生意义的能力,表现了一个学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例如《小世界》的"圣杯传奇"结构,使许多人物进行漫长的旅行,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聚会中频频相遇,发生纠葛,既保持叙述的连续性又使读者深感兴趣。这种做法使作者既可以以作品本身体现对后结构主义的否定,同时又可以以反讽的方式表现出后结构主义的某些特点:一切词语既是能指又是所指,语言无确定意义,写作系文字游戏,读者可以赋予文本以任何意义,而意义永远处于解构过程之中。柏斯对安吉莉卡的追求,温赖特写不出论文,都可以说是作者通过隐喻和转义表现他对后结构主义的看法。

  然而,洛奇并不反对所有的新派理论,例如他非常赞赏接受美学的某些观点。他自己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一种游戏,一种至少需要两个人玩的游戏:一位读者,一位作者。作者企图在文本本身之外控制和指导读者的反应,就像一个玩牌者不时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去看对家的牌,指点他该出哪一张。但愿我尚未因这样的错误而扫了读者的兴。"换句话说,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殊功能,不论作家具有多么强烈的自觉意识,作品也会产生超出作家意识的某些意义;这些意义取决于读者,读者通过阅读过程不仅可以理解作家的意识,而且可以根据文本和自己的意识投射建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活动的享受或快感。正是由于重视读者的能动作用,所以洛奇经常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寓意深刻的事件。

题材

  从题材上看,他善写知识分子和学术界的生活。他的最著名的小说几乎都以知识分子(如教授和学生)为主要人物,以文化界的事件向社会辐射。 "学院三部曲"可谓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例如《换位》写美国和英国两个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了职位,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之后,渐渐融入当地的环境,卷入了当地的学潮,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交换了妻子、家庭和汽车。《小世界》除继续写两个教授之外,以年轻教师珀斯和安吉莉卡为主角,描述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景象,从学术会议到爱情追求,从追名逐利到寻欢作乐,从理论阐释到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有趣的社会画面。《好工作》通过年轻女教师罗宾小姐和工厂厂长维克的关系,从学校生活辐射到社会,描写了大学与工业社会、女权主义与大男子主义、人文学者与企业家之间的种种矛盾。显然,这种题材的选择与洛奇作为教授的身份和经历是分不开的。

写作技巧

  在写作技巧方面,他的作品贯穿着自己的理论。他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隐喻、讽喻和转喻,在总体构思的框架内,调动各种喜剧因素,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他打破传统时空关系,强调现时的经验;不注重时间的连续顺序,强调事件在空间中的真实存在。因此他的作品叙述常常像电影的蒙太奇或闪回法,穿插、跳跃、交叉,构成一个绝对空间中的客体。但叙述又有点像照相式的现实主义,仿佛抽象表现主义在反描写的抽象之后又回到描写,而最终并不是现实主义的描写。洛奇的小说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

  洛奇善于综合运用其它文类的技巧和特征,如哥特式小说、爱情传奇、流行传记、侦探小说、犯罪小说、等等。他一方面保持高雅文化品位,同时考虑到大众读者所受的商业化污染,又力图跨越高级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鸿沟,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里常常穿插浪漫的爱情故事,甚至有时出现性生活、夜总会、X级电影和脱衣舞的描写。他借用侦探小说中的神秘和悬念,通过寓言和象征,尽可能抓住读者的心理,使他们既喜欢阅读又必须充分展开想象。所以,尽管洛奇的小说不乏深刻的寓意,但总是具有强烈的可读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戴维戴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