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奇石文化

奇石文化是人类文化当中型祖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以奇石为载体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的各种审美需要和寄意需要充分以石为媒介的一种多层面的展示流露。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人们从采石,收藏石,欣赏石,玩石发展到建构人类生活文化和生产文化的层面,处处在揭示,在引导,在传播一种高度的精神文明,摒弃落后的生存方式。它成为人们赖以继续完美人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力量源泉。

概述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基于人来自类共同的心理需要和生活需要,人们便发展360百科出了共同的文化---刚展齐课阿战-奇石文化。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

中国古今名石欣赏

  奇石折射出人类丰富宣最席距所以备呼族的文化意蕴。人们从采石,收藏石,欣赏石,玩石发展到建构人类生活文化和生产文化的优总形亲帝层面,处处在揭示,王造距乡刚在引导,在传播一种高度的精神文明,摒弃落后的生存方式沿评金料读月。它成为人们赖以继续完美带船普般游人生的一种有效途径。人们通过石头,把人类自身心灵和自然界天然属性融合到一起,以更加健康的理念应对人类发展与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人们的种种价值观,各地的文化地域差异,古今的文化传统,通过石头串连起来,进行激烈碰撞,在碰撞中产生走向全球共荣的文化局面。这把重革旧演屋应该是奇石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属。人们会在这个文化感染中用自己的方式追寻真正的文化发展孩红苗心云力量,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发展趋势

大众化

  奇石才史春组止收欣赏

  大众化是指奇石文化被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广大民众所接受的一种趋势。在中国历史上,奇石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帝王、官僚阶级的玩物,历参怀美容并张免块深皇声史上的奇石文化在措二友木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封建贵族文化。新中国的奇石文化则是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如今,爱石藏石者不分男女老幼,遍及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丰富多彩的奇石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知没验滑财名度和影响力的常见的社会现象。

民族化

  奇石文化生发并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典型的中国式民族文化。奇石文化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赏石观、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方法论,以及奇石与中国诗、文、书、画和园艺相结合的形式上。孔子关于石有性,石性仁、静、寿,以及石性与人性相通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赏石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学使中国现希让板坐头衣办掌吗快代赏石观在批判继承传统赏石观的基础上,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得到根本的改造,从而形成科学赏石观。民族性是中国奇石文化的灵魂。

科学化

来宾石《古韵》

  来宾石《古韵》

  科学化是指奇石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科学性的趋斗胡林势。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石论是中国奇石文化科学研究的发端。民国时期的张轮远在其著作《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中集奇石文化研究之大成,并引入了地质学、考古学、美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无论在理论研究或科学运用方面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97年之前"奇石学"概念的提出和《奇石学基础》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奇石文化开始作为一门科学首次被全面系统地加以研究。近几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相继开设"中国赏石学概论"等课程,这对于提高中国奇石文化的科学地位,加强奇石文化的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中国观赏石协会编辑出版的"中国观赏石科普丛书"是中国奇石文化科学化的又一个新成就。

规范化

  白居易在他的《太湖石记》中说:"今丞相奇章公嗜石……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可见唐人已将太湖石按其优劣分为4等12级。到民国时期,奇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南京地区普遍认可的一种规范行为。中国观赏石协会制订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以及在近两年中用它进行的多次试评和首次正式鉴评,从一个重要方面为奇石文化活动的规范化打开了新的局面。

专业化

  奇石文化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采石、石面清洁、某些石种的加工处理、中国画中以奇石为题材的画作以及园林石的布置等方面。表现在奇石文化活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奇石理论研究、奇石鉴赏、奇石收藏、奇石文化活动组织、奇石文化教育和传播,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涌现出大批专业人才,组织起一支支高素质专业队伍,有专业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

同一化

一览众山小

  一览众山小

  经常使用的奇石名称已由历史上的三四十个,减少到奇石、观赏石、赏石、雅石等三四个;关于奇石的性质和众多奇石定义中,主要的差别已集中在"天然石品"、"天然艺术品"和 "艺术品"等3个概念上;关于奇石欣赏的性质的争论,已主要集中在"类艺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以奇石分类为基础的欣赏方法和鉴评方法已为世所公认;中国观赏石协会的成立是全国奇石社团活动同一化趋势的标志性事件;《观赏石鉴评标评》的诞生则是同一化趋势在当前的重大进展。同一化有利于克服认识上不必要的分歧和理论上的混乱局面,加快科学的奇石理论体系的建设步伐;同一化也有利于全国各地各种奇石文化活动的规范化。

纯净化

  保护奇石天然本质、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净化奇石和奇石文化之风很强大。绝大多数爱石藏石者仍然崇尚奇石的天然本质、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仍然保持着自己藏石的天然品质;对外部形态进行加工的类雕塑石(造型石)被拒绝参展参评,对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类画石(画面石)被单独列类参展参评,或被降低鉴评分值;一些违反科学和理性的宣传遭到人们一致的批评和唾弃。现代生活的进程反而催生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性,人们在净化生活,净化心灵的同时,必然也会去净化他们喜爱的奇石和奇石文化。

市场化

  近30年中国奇石市场迅猛发展,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有了国际间的交易,有力地推动了奇石文化的发展。节假日的地摊市场、石展期间的展期市场、在家交易的家庭市场、分散经营的个体市场、集中经营的超级市场、网上经营的网络市场,以及非正规的拍卖市场等,是奇石市场的主要市场形式。今后,奇石市场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国际交易的同时,必将逐步实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在中国观赏石协会指导下的有行规约束和行业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经营。

国际化

臧玉《高原玉魂》

  臧玉《高原玉魂》

  自2300年前的东周灵王时起,中国奇石文化就有了国际间的交流(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时异方贡玉人、石镜。")。在古代,西域国家向中国统治者进贡奇石;韩国和日本在中国奇石文化的影响下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寿石文化和水石文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也深受中国奇石文化的影响;近几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与我国的奇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主要的交流形式是:互相赠石、购石,互相提供奇石文献资料,互相在对方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石照,专家和石友互访,互相参加对方举办的石展、研讨会等活动,以及石友之间的个别交往等。在古代佛教思想的影响,近现代西方自然科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和对化石与矿物晶体的广泛认同,以及在奇石文化活动中的市场化运作,都是中国奇石文化国际化的表现。在民族化基础上的国际化。

古今名石赏析

  • 降声哥重古今名石《砚山》 古今名石《砚山来自
  • 《锁云》 古今名石《锁云》 
  • 《东坡肉》 古今名石《东坡肉》 
  • 《弥勒大佛》 古今名石《弥勒大佛》

砚山

爱必应  砚山奇石在我国赏石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据载360百科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创制的,它是取其自然平底、峰升洲永云鱼峦起伏而又有天然砚池的天然奇石,作为砚台的别支,一般大不盈尺,而灵璧石、英石一类质地大都下墨而并不发墨,所以砚山纯粹是作为一种天岩案头清供。据考证,这只砚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旧物,几经流传,到了米芾手里。米芾得到砚台后,《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极,即兴挥毫,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锁云

  锁云是明朝大文人米万钟(字仲诏,号友石)所收藏的一块灵璧石,此慢线纪行汽弱凯序苗足承石背后刻有"锁云"二字,落款为"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这化伯班袁距研事米仲诏",印为"友石"。这是一件传承有绪、可考,晚材族微屋国内外媒体先后作过报道的明朝供石。1965年日本知名律师佐藤观石先生于东京一家老石店购得,2002回国,央视《国宝档案》曾做过报道。

坡肉

 红盐蛋 东坡肉是清末名石,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清叶让火如鸡蛋大小,其矿物里后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此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当逼真。

小鸡出壳

  小鸡出壳为天然玛瑙奇石,此石产自内蒙古阿拉善盟玛瑙山阻便田协妒一带如拳头大小 重92克。原收藏者张靖在2005年以500余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收藏,专家估价1.3亿元人民币。 小鸡出壳奇石一眼望去,就像一只色泽淡黄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的破处向外张望伸头欲出,形象逼真、色泽艳丽 光度润柔,此石整体的造形以及局部的体态都与实物相仿,向外张望的双眼、细嫩的小红嘴,以及色泽逼真的大半个蛋壳,战苗城激宁但灯斤合永路都让人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神态逼真向外张望的双眼中,可以想象到它第一眼看到外面世界的奇异神情,或许它在用双眼寻找自己的兄妹,贪婪地看着先出壳的小鸡在觅食;或许看着前面刚蹦出壳外那只小鸡憨态可掬的模样;或许是用企盼的目光在寻找着它的母亲,逼真、活泼、可爱的造型,很难想象它是一块石头 ,是一块天然的玛瑙石。我们在欣赏这块奇石感叹它的精美逼真的同时,也在感叹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魔力,创造出了不可思议令人惊叹的奇迹。

弥勒大佛

  奇石弥勒大佛是中国古今名奇石之一,石种为来宾黑珍珠,是来宾石中最好的品种之一。产于中国广西省来宾市红水河来宾河段。弥勒大佛宽70厘米高为50厘米,厚45厘米。此石纯天然形成,犹如一尊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弥勒佛坐于山崖上,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垂群周组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路适斤端往课将加供观、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混突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践杀护肉导表。

岁月

  岁月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该奇石发现于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地区,经岁月沧桑,由三色玛瑙形成面容,黑色玛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详与现代老妪形象巧合天成。

  • 《小鸡出壳》 古今名石《小鸡出壳》
  • 《岁月》 古今名石《岁月》  
  • 《雪浪石》 古今名石《雪浪石》  
  • 《青莲朵》 古今名石《青莲朵》  

三峡奇石文化

  长江三峡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一座奇石艺术的宝库,奇石文化的温床。

  三峡奇石资源丰厚,随处可拾、早就为人类发现、利用、收藏、观赏。

  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陆续发现了200万年前的巫山猿人遗址,10万年前的长阳人遗址,几千年前的大溪、中堡岛、红花套、城背溪、关庙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这些遗址中出土最早最多的器物便是石器。不仅有石奔、石斧,石刀、石刮等生产生活用具、而且还有石珠、石球、石人、石兽等装饰和玩赏石品。

  旱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就出现了一位极为著名的奇石收藏家卞和。有一次,他在三峡北岸的荆山脚下发现一块十分珍奇的"落凤石"拿去献给楚王、雕琢成"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并经历了10个朝代、130多位帝王、1620余年,创造了一件奇石被人们收藏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出生在三峡岸边的战国诗人屈原也是一位奇石爱好者在他那光照日月的诗篇中,多处写到奇石。他的帽子上嵌着明月宝璐,他的衣服上佩着昆仑玉英(《涉江》);他乘的龙车是用玉石做的轮子、他带的干粮是用玉石磨的精粉(《离骚》):他在泊罗殉国时也是抱石投江(《怀沙》)。此外,他还以巫峡山顶那块奇石---神女为象征塑造了一位盼望情郎的美女山鬼、感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三国时的军事家诸葛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等都以极大兴趣观赏了黄牛岩上那幅"人黑牛黄"的天生彩画、并留下脍炙人口的美文《黄牛庙记》与《水经注·黄牛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时,听说秭归出产大沱石, 有黄绿两色、石质坚硬,叩之有声,石上布满天然花纹,有的如花草林木、高雅美观,可制砚台。因而专程去秭归采得一枚、并写进了《六一居士笔记》:"余为夷陵令,尝得一枚、聊记以广闻尔。"南宋诗人陆游从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路过三峡时还发现了大量的彩石、巧石。他在《入蜀记》中写道:"黄牛峡多巧石,如灵壁, 湖口之类","达洞滩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清代藏石家宋荦还在香溪发现了五色鸳鸯石。他在《筠廊偶笔》中说:归州香溪中多五色石。曩有宦游者于溪得石,大如斗,中若有物,剖之得鸳鸯。3年后又渡此溪、见一石与前石相似,剖之复得鸳鸯。其色倍斑斓,乃知此为雄而别为雌也。因琢双杯宝藏之。"

  当代中国,三峡奇石的热爱者、收藏者越来越多。

桂林赏石文化

  桂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赏石文化历史也很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3万年前,桂林的先民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用经过原始敲打磨制的石头作为谋求生存的工具,并居住在石洞里,坐卧和活动无不与石头发生密切的联系。

  距今l万年前的桂林庙岩人时期,就出现了用石头制作的工艺品。庙岩人选择形状象鱼的天然石块,在一端略作修饰,做成鱼头,在另一端雕刻出鱼尾纹,使整块石头象一条鱼,增添了这块奇石的魅力。

  距今1万至7千年前,桂林的甑皮岩人用小块石头穿孔作为胸饰佩带。同时,在甑皮岩墓葬中还发现带而宗教色彩的红色赤铁矿粉末,并以此作为崇拜物洒在女性臀部上;一些男性死者身旁也摆放有鹅卵石和青石板。

  五世纪南北朝时,桂林称始安郡,颜延之任太守(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留下了"末若独秀者,峨峨郛廓间"的诗句赞美桂林奇石.今日的独秀峰因此而得名。

  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李世民寿诞,得到桂州刺史送给他一块"瑞石"作为寿礼,此石有奇文"圣主大吉,子孙五千岁"字样,唐太宗见此石,大悦,向大臣李靖称赞桂林的奇石说:"碧桂之林,苍梧之野,大舜隐真之地,达人遁责之乡,观此瑞文,如符所兆也,公可亦巡手?" 事后,唐太宗派李靖到桂林,授李靖为岭南抚尉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到桂林后,在桂林七星公园普陀山,找到出"瑞石"的地方,并上奏朝廷,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名为"庆林观",后来庆林观发展为中国南方名刹之一,且高僧云集,游人如织。

  宋代,出现赏石论著并刻文于石碑之上。米芾(公元1051-1107年),官至礼部郎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赏石藏石大家。宋熙宁六至八年(1073--1075年),年仅23岁的米芾到静江府(今桂林市)的临桂县做县尉。其画有阳朔山水图,著有《宝晋英光集》。在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内的米芾题名石刻,是其书画中最早的作品之一。

  时至今日,赏石、藏石在民众中流传开来,出现追求精神文明、追求高尚情操、追求艺术享受、追求自然美的现象,把回归大自然作为一种时尚。历史悠久的东方石文化也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爱石、赏石、藏石这一高雅艺术,进入了普通百姓家。

  奇石除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外,它同时具有观赏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收藏价值等,是赏石文化发展的内因。而对传统赏石文化的继承,现代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人们回归大自然的追求等因素,也是推动赏石文化在桂林盛兴的重要原因

灵璧奇石文化

灵璧石《一帆风顺》

  灵璧石《一帆风顺》

  远在战国时期就用灵璧石制作编磐,专用于皇宫、贵族的宗庙祭祀、朝拜、宴会等盛大礼仪活动中。《吕氏春秋》中说:"命大臣击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兽。"淮南子曰:"大禹爱磬乐"意在让国君"居安而思危"。所以灵璧石又叫"八音石"。

  灵璧石始见于唐,兴于宋,尤其是北宋年间,宋徽宗在首都开封建"万岁山"(后更名为"寿山艮岳"),大肆搜运四方奇石,灵璧石随被广泛开采。进入晚清,因战乱不断,一度销声匿迹。但民间仍有为数不多的老灵璧石出现,存世的古灵璧石分别在:苏州的网师园、开封的大相国寺、广州的中山堂、徐州的博物馆、北京的故宫等地。

  中国石文化最早见诸经籍的《尚书·禹贡》中"泗滨浮磬"记载。"泗滨浮磬"即是灵璧县渔沟镇石磬山之磬石在古代的命名。

  灵璧磬石远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被确认为制磬的最佳石料,并且对其开采和利用。从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磬"就是实物的佐证。这面"虎纹石磬"横长84厘米,纵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纹装饰图案而名之。此磬出土于一座殷王陵大墓中,专家认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礼重器,并且确认为灵璧磬石所造。"虎纹石磬"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被列为国宝。

  北京中南海,原是帝王燕游之所,现为国家首脑机关办公之地。明清建筑,金碧辉煌,秀木繁荫,然以缺少景石点缀为憾。为美化办公环境,升华文化品位,国务院指定专人置办灵璧石,以壮观瞻。经过精心选择,2004年两块灵璧石运往中南海,驻落于国务院会议厅门前。其一,4吨余,饱满园润,雄浑静妙,驻落草坪,丘壑自现。其二为立峰,置于园圃中心,重6吨余,苍崖伟岸,氤氲升腾。佐以古柏旁挺,芝草侧秀,为中南海平添岚色山光,与苑中古建有机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出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之美。灵璧石无论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都是丰厚的,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文尼察州
下一篇:文山三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