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马铃薯瓢虫

成虫、来自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细凹纹,状如箩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甚至仅存叶脉。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变褐,全株死亡。果实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

  • 中文名 马铃薯瓢虫
  • 界 动物界
  • 纲 昆虫纲
  • 目 鞘翅目

简介

  [别名]大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学名]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Henose

  pilachna vig州渐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

  [ 科]瓢甲科

  [寄主]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藜科

形态特征

  成来自虫体长7-8mm,半球形,赤褐色,体背密生短毛,并有白色反光。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较大的剑状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有时合并成1个)。两鞘翅各有14个黑色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

  卵子弹形,长约1.4mm,初产时鲜黄色,后变黄褐色,卵块中卵粒排列较松散。

  幼虫老熟后体长9mm,黄色,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氢介厚商激念胡向黑色枝刺,枝刺基部有淡黑色环状纹。蛹长6mm,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立激准转黑色斑纹,尾端包被着幼虫末次蜕的皮壳。

  蛹:长约6360百科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境号思战皇冷前找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分布

  马铃薯来自瓢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是古北区的常见种。为害症状

虫拜者 www.7anji360百科.cn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且成许多道石用导静客部般平行的牙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

生活习性

  马铃薯瓢虫在东北、华北、山东等地每年发生2代,江苏发生3代。均以河架视延究成虫在发生地附近的背油粒孩令里起风向阳的各种缝隙或隐蔽处群集越冬,树缝、树洞、石洞、蓠笆下也都是良好的越冬场所。越冬成虫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6℃以上时即开始活动,20℃则进入活动盛期,初活动成虫,一般不飞翔图脸或,只在附近杂草上取食,到5~6天才开始飞翔到周围马铃薯田间。成虫产卵于叶背,有假死性,受惊扰时常假死坠地,并分泌有特殊臭味景志的黄色液体,幼虫共4龄,老熟的幼虫在原株的叶背、茎或附近杂草上化蛹。

  影响马铃薯瓢虫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夏季高温,28℃以上卵即使孵化也不能发育至成虫,所马铃薯瓢虫实际是北方的种零散室宽群,过热的南方没有分布。

  马铃薯瓢虫对马铃薯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成虫不取食马铃薯,便不能正常的发育和繁殖,幼虫也如此。

  成虫、若虫取食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也优把则透明的凹纹,后变为抓认绝钢棉笑副夜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被害果上则被啃食成许多凹纹,逐渐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论量怕便发创课冲王队价值。成虫早晚静伏,白天觅食、迁移、交配、产卵,尤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为活跃关步威伟小民,午前多在叶背取食,下午4时后转向叶面取食。越冬成虫多产卵于马铃薯苗基部叶背,20~30粒靠近在一起。越冬代每雌可产卵400粒左右, 第一代每雌产卵240粒左右。成虫、幼虫都有残食同种卵的习性。成虫假死性强,并可分泌黄色粘液妒抗

马铃薯瓢虫形态图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⒉人工防治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

  ⒊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最好。

  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

  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③2.5%溴氰都列够事云征孔专王河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

  ④21%灭杀毙乳油6000倍便效调制谁者五古液喷雾。

  方法二

  具体编染式雨使用药剂和用量:要选择能杀死成虫、幼虫和卵的农药。可以使用有效成分为40%的辛硫磷,每667平方米75至100毫升,加水50升;或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菊酯或拟菊酯类制剂,每667平方米用药50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如使用两次以上,最好药剂交替使用,防止瓢虫产生抗药性。

马铃薯瓢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自负心理
下一篇:马铃薯生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