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戛玉秋声图

《戛玉秋声图》是明代画家夏昶所画编抓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图为坡石独立,一丛细竹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舞动。块给显画家通过笔墨的锤炼,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析宪杀小受,并配合客观的摹拟,将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审问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刻画出了一个优美逼真的艺术境界。

  • 中文名 戛玉秋声图
  • 规格 纵151厘米,横63.7厘米
  • 创作年代 明代
  • 作者 夏昶
  • 材质 纸本

画作内

  《戛玉秋声图》画一假山后三竿瘦竹,在强劲的秋风中飘举摇曳的姿态。读者似可听见竹叶迎风抖动的瑟瑟之声。此图自识"戛玉秋声,仲昭",钤朱文一印。

艺术鉴赏

  此画是一幅精心佳构。画面写坡石独立,风竹数竿及地面,三者错落衔接,适度倾斜,不仪浑然一体,且形成了责九接益划画果岩居活泼自然的反"c"形构图,而且有效地显示了"秋风席荡"这来自一作画主题。在画法方面,所画的数竿风竹,参入书法笔意,笔势爽利,竹叶犹如草书,点画纷披,其流畅360百科的运笔,使竹枝、竹竿圆润劲秀,气韵生动,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出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空间感。淡墨泼染的地面,呈现出读福保充张矛松苍茫深厚感。画面白石尼济差所写的一方岐增的湖石,丛竹在秋风中摇曳舞动,构成动与静的平衡布局。湖石以斧劈与乱柴皴相参,枯梗的勾、勒、皴、擦,把秀石表现得凝重刚实,棱角分明。其作风介于文省督世工架伯秀与刚猛之问,阴阳向背,石分三面,立体感颇强,尤其是背阴部位更加浓墨苔点。只要读者仔细观赏,不难发现,从竹叶的逆枝摇曳中,使人感到寒风凛冽和劲竹秀石的坚韧,又仿佛能听到风中之竹戛玉鸣琴般的声音,而这若有若无的风声竹声,足以使观者察觉到秋天到来的气息。这些是画家通过笔墨的锤炼,及配合了客观的模拟观察,成功地创造出一个优美逼真的艺术境界。

  夏泉的《戛玉秋声图》所表现的竹、石临风不惧的精神,还能使细心的读者领悟到更多的东西,那就是人类不畏强暴的情操。

名家点评

  当校完免提约草找代书画家陈振濂:《戛玉秋声图》是一幅精心佳构。画风竹数竿,笔势爽利,点画纷披,的是大家手笔。明人画竹已摆脱元人墨笔画族年和须送钟竹的没骨习气,把它变成一种尽情挥洒的"书"的过程。夏泉曾师法王绂,他来自的墨竹也追求一种书360百科写时的挥洒情趣,药去福院阻于那阻陆这使得画中竹枝大有活泼生动、劲健生姿的动态形象,比起刻意勾画来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代画家冯骥才:你看这几竿竹,无论枝叶,笔笔爽劲,干净利索,无一败笔,而且掺入了草书笔意,点画纷披,颇具亚明送创聚深百美感。虽然竹子几乎铺满画面注当反,但浓淡相衬,俯仰相错,层次分明,很有空间感

作者简介

  夏昶:(1388~1470), 中国明代画家。幼小家贫,继舅父改姓朱,后复夏姓,明太宗为之更名础夜术向侵祖已言钢章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江苏完演记促器准值况社被昆山人。永乐十三年(1415)登进士,后授庶吉士,因善书法,于永乐二十年授中书舍人。宣德六年(1431)升为吏部考功主事。曾出任江西瑞州知府4年,后为太常寺少卿。天顺元年(1457)告归回吴(早怎元给革南造渐另第苏州)。为政平易,待人坦率乐易,不拘小节,风流文雅。善画墨竹,初师王绂,后融会吴镇、倪瓒画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笔墨厚重,又具潇洒清润之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小巽他群岛
下一篇:小布岩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