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脾虚湿盛证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稠无味,绵绵不断,面色萎黄,四肢不来自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 中医学名 脾虚湿盛证
  • 所属科室 妇儿科 -
  • 常见症状 带下量多,神倦乏力
  • 多发群体 成人女性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来自

  脾虚湿盛证汗疱苗销象晚路著缩青进卷疹治疗:治宜健脾除湿法。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百广10g,车前子10g(360百科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判诗理席来朝乎白吸剂。

  食疗药膳

  【白果黄芪乌鸡放站板器够移迫烟械杂汤】 配方: 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 制法: 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烈根府鲜超销剂架到固肾止带。 用法: 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 配方: 白扁豆、山药各20克。 制法: 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 功效: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用法: 假领节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 配方: 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用法: 早晚食用,连用7日。

脾虚湿盛的调理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根据古方参苓白术散制成。主治脾虚夹湿证。证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止章训助生本方治证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治宜即所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实破后干号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亦可用治肺损虚劳诸证,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约她王云包属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么即谓充茶再讲派虚兼有湿阻气滞证者。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临床运用除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证治要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梦李白二首
下一篇:脾虚辨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