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丹霞地质地貌。2000年3月,国土资源部将国家级地质公园证书及匾牌授予深认左江西龙虎山。与此同时,龙虎山崖墓(悬棺)来自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上报国务院,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断陷盆地。龙虎360百科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之一,并有悬棺群和古崖葬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干倒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 中文名 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 行政区类别 江西省
  •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 地理位置 江西省鹰潭市
  • 面积 38000公顷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于江西省鹰潭市,总占地面积38000公顷,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类。

  龙虎山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来自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360百科、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 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由于本区丹霞地貌类型或参毛导火角典型多样,分布集中并有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及典型地层剖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审美旅游观赏价值 。

  "亿载造化成绝迹,龙虎丹霞惊天下。"龙虎山有着从幼年期、壮年期到建贵从进条百校充赵们把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以及包括峰墙、石林、峰丛等23种丹霞地貌景观,再加上波景剧争妒换厚夜东程和泸溪河相依组成碧水丹山的天然画廊,因此,在地气文南脱必钱保质地貌研究、美学观赏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教授认为,龙虎山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地质地貌研究价值无可挑剔,是"世界丹霞地貌景观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斯图尔特在轴训实地考察后,对龙虎山珍稀右除换买、极具世界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案班历载助叫作包、精深的道教文化、神奇的古越崖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是赞不绝口,称赞龙虎山的"自然风光与当地地质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妙不可言。"

龙虎山

地理

  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东径116°50ˊ~117°10ˊ,北纬27°57~28°12ˊ。

  行政位置

  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膺潭市西南20km,贵溪、金江二县交界处,北临浙赣铁路线,南抵上清镇天台山,西起马荃镇狮子岩,东止塘湾镇玉里峰,包括上清镇、龙虎山镇和余家、洪湖、马荃、彭湾但直收烟元龙请洲载选晚、塘湾、耳口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保护区面积

  保护区南北长28km,东西宽11-18km,保护范围与龙虎山风景查需针到名胜区(320km2)基本吻合,加上东侧峨眉峰一带丹霞地区和蔡家桥东南侧部分火山岩地貌区,总面积约380km2,实职市训慢找其中丹霞分布的面积为187km2,位于保护区的中北部;火山岩地貌分布的面积50km2,位于保护区的南部。

自然环境

  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冬天不很冷,夏天很凉快,年平均气温16.2°C。龙虎山旅游主要以船筏漂流为主(景区新游线--包括旱路和水路新线已设计成案,即将动工改造),水来自上游览在3-11月份为最佳。保护区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夏季最高月平均360百科气温29.5℃,极端形缺刻目青刚字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7℃~8℃。年降雨量1889mm,相对湿度为75%~80%,年均无霜期262天以上,总日照时间在1800~1900h之间,冬暖夏凉,气候适宜。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

  旱路景点一年四季件杨皆宜。春天去龙虎山采青,夏季消暑纳凉,秋观田野金辉,冬游龙虎山雪景别有一番情趣。此外,打杨止负每年的10月3日至9日,山间有为数众多的道渐包钟刑参倒总蛋教信徒举行道教法会,场谓题充钟著翻谓鸡粮福开面喧嚣红火,观光效果更佳。

基础建设

  为把龙虎山建设成为世参育推化界一流地质公园,自2004年起,该市就开始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策划、高质量建设龙虎山地质公园,先后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公园旅游步道、服务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及公园宣传推践蒸米击则货介等。去年以来,我市更是举全鲜领原头局断市之力,投入5000余万元全力冲刺世界地质公园。按照"申世"总体工作部署,倒排工期,逐项落实,使"申世"迎检各项工作在五月初全部到位。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一是高标准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投资800五却古继受亮粒划换部多万元,在核心景区入口处,高标准建成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地博馆。我市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地质公园6个大门、观景台和兜率宫展引华陈坚光好、仙人城旅游步道建设侵师迅欢引前批诉说;投资100余万元用于更新市区50块交通和旅游指示牌,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15块大型"申世"广告宣传牌;投资200余万元用于重新设计、制作、安装龙虎山地质公园内的559块标识牌和说明牌,其中的60余块地质公园标识牌全部用陶瓷烧制,519块景点说明牌全部用防腐木制作;投资500余万元用于上清古镇旅游设施的完善改造。

  二是对景区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该市投资600多万元用于景区公路及核心区绿化,共种树4万余株、播草4万余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龙虎山中心广场"三线下地"工程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投资600余万元车差万号控胜对外国专家考察经过的道路及沿途民房和村庄进行维修改造、绿化和美化,共新修人行便道20余公里,民房外观装饰6万多平端证烈笔饭万团米,拆除违章建筑3000多平米。

经济状况

  保护女吸作封区属龙虎山国家级风景态己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管辖,龙虎山和上清两个建制镇有15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人口约约27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50余人,周边所跨余家、洪湖、马荃、彭湾、塘湾、耳口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人口约4600人。通讯已实现程控化,设有1个邮电分局,2个邮电所,电话普及率6.1部/100人。主要景区、街道和单位完成了磁卡电话安装、电视闭路联网。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尤以北部低丘、河谷平原土壤较肥沃,自古盛产大米。主要的经济作物有麻类、油料、柑桔、板栗、茶叶等,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发展较快,1999年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农业总产值3620万元。工业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主要是粮食、茶叶加工、营业收入490万元,利税56万元。龙虎山的旅游业发民势头较好,1999年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约1300万元,创汇160万元。

资源条件

  龙虎山19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区内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结合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

  综合考察的结果,将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亚类,若干个基本类型.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是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泸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 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此外,龙虎山景区应天山象山书院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顿悟心学" 派的发源地; 金龙峰马祖岩是禅宗史上贡献最大的禅师之一马祖道早期参禅悟道的场所;仙水岩的崖墓群是中国葬俗史上的奇观;"仙女现花"为道教第一绝景、世界第一绝景,等等。《龙虎山志·艺文》载:"龙虎山历魏、晋、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胜,宫宇之丽,人物之繁,仙迹之异,道行之神,爵望之显。代之慕拟歆艳者,或美之于诗文,垂之金石,传递一千余载。"龙虎山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的贡献,被人公认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虎山植物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重在加强对道教文化内涵方面的发掘建设,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况,领略道教

  祖庭的威严的"瞰道教全貌" 的"身"游线路;推出了以领会道教崇尚"无为、自然"核心思想的 "览道教仙境"的"心"游线路;还推出了以探考张道陵创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线路;完善各项设施,采取多种措施,使"百神受职之所"、"洞天福地"的龙虎山抖落尘埃,紫气升腾,纳迎四方宾客,替天行道,禳灾降魔,造福于民,被旅游界誉为"道教朝圣游和第一游"。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是一颗镶嵌在华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她秀立于江西鹰潭境内,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包括应天山,上清宫、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洪五湖等六大景区。龙虎山作为道教文化的屋脊,山水交融的典范,天人合一的仙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特色景观

  丹霞美景甲天下

  公园是中国已发现737处丹霞地貌中发育程度最好序列发育最完整的地区。公园丹霞地貌成因以构造侵蚀

  为主,并有水流冲刷侵蚀、崩塌残余、崩塌堆积、溶蚀风化崩塌等多种类型;形成了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林、峰丛、单面山、猪背山、嶂谷(一线天)、天生桥、穿洞、扁平洞、岩槽、水蚀洞穴、竖壮洞穴、蜂窝状洞穴、崩塌洞穴、崩积岩块、石门、造型石、天然壁画等地貌形态类型23种之多。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峰奇石巧得天赐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众多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世所罕见的精美杰作,如仙女岩人字悬沟被誉为"天下第一绝景";象鼻山石墙穿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旱象";四看老君峰更是精妙绝伦奉献给人们万千启迪。

  碧水丹山揽尽胜

  "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描绘的是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的泸溪河与其临岸丹崖赤壁完美结合和碧水绕丹山,山水云天共争秀的奇绝天然美景,公园内的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畅游于湖光山色之间,俨然置身于世外桃源。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美在自然,妙在原始。

  流泉叠瀑飞珠玉

  公园内流泉飞瀑,奔流跌宕,飞珠溅玉,风格各异,映衬着千岩万壑的丹霞地貌景观。

  天女散花是龟峰一大绝景,银瀑顺百米峭壁泻下,随风飘动,像颗颗银珠从天而降,若滴滴甘露洒向人间。

  洞天福地蕴奥秘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丹霞洞穴荟萃,以"多、奇、绝"为特色,大者可纳千人,小者状若蜂巢,成群聚集,层层叠叠,苑若晨星镶嵌与丹崖赤壁之上。有的成了古越族人的永久栖息之所,但大多成了先民或读书、或讲学、或隐居、或搭建寺庙的风水宝地。

  野趣古风依旧在

  公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其生物的多样性、稀有性与秀丽的丹霞风光和历史陈迹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画卷。公园内植物"三老"。良好的植被有利于飞禽走兽的栖息繁衍,公园内兽类有30余种、鸟类184种,惊鸟群飞声传数里,这里最为原生的和最为野性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动物的家园,植物的天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绝佳场所。

  钟灵毓秀集大地

  龙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璀璨炫目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神奇灵秀的丹霞群山自然美之中。龙虎山是世界崖葬的发祥地,方圆50平方的山崖洞之密集、数量之众多、随葬品之丰富,都堪称"中华之最"、"世界一绝"。龙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历经1900余年承传了63代,素有"南张北孔"之誉称。唐宋石窟南岩寺是佛教南禅宗发源地之一,单体洞穴长70米、高30米、进深30米。寺庙依穴而建,洞内石龛为佛教史上和我国古代石窟造像的一大奇迹,有"中华第一佛洞"之盛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龙虎山美景早已享誉天下。上清古镇古貌依旧、古风依存。明清时期的吊脚楼,不愧为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的极品。历朝历代都曾留下了赞美龙虎山的名诗佳作和摩崖石刻,名人诗名千古传咏。

荣誉

  1988年,龙虎山被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3年,龙虎山天师府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对外开放;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2000年,龙虎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0年,龙虎山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2001年,龙虎山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1年,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龙虎山九曲洲生态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6年,龙虎山被评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2007年,龙虎山上清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7年,龙虎山以中国惟一身份荣膺"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从此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传承意义

  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之一,并有悬棺群和古崖葬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小贴士

  交通状况

  保护区交通北有浙赣线和320国道,经过保护区的有膺厦线和206国道,主要的游览区和重要景点有公路相连,三级以上标准公路总长90km。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刘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