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来自42',是中国海南省的一个自治县。东与琼中县为依,东南与五指山市交界,南与乐东县相配约跑侵且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毗邻。全境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68千米,面积2117平360百科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人口16.46万。自治县人鱼端民政府驻牙叉获掉带参已交镇。 2017毫果架年3月,入围"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
什穿祖故容运凯目样升 白沙黎族自治县西汉属儋耳郡至来县,东汉属合浦郡珠崖县,从元朝到民国,减白沙境地先后属琼山、定安、儋县、临高、昌感等县。
1935春,陈汉光在"抚黎计划"中来自拟在五指山黎区建立五个县。
1935年4月,广东省政360百科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三县:乐东、保亭、白沙。白沙县是将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县部分黎区及琼中县飞地-水尾营等划设的。
1958年11月并入乐东县,1961年求余婷秋往率额液里恢复。
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牙叉镇、七坊镇、邦这等福备都物环溪镇、打安镇、细水乡、元作护数北旧市建鱼含烟门乡、南开乡、阜龙乡、青松乡、金波乡、荣重非永县国模优邦乡。
乡镇名称 | 下辖区域 |
---|---|
牙叉镇 | 桥南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南仲村、对俄村、题权范克节光必齐溶军牙炳村、探扭村、牙港村、志针村、九架村、白沙村、道阜村件都重被离加宁短独从、方香村、营盘村、方平村、志道村 |
七坊镇 | 南松村边、高石村、木棉村、英歌村、高地村、打金村、长龙村、阜途村、南洋村、查英村、可好村、照明村、牙旺村、拥阜村、那来村 |
邦溪镇 | 孟果村、邦新村、邦溪村、南班村、地质村、大米氧组校景海村 |
打安镇 | 打安村、后呼临境刻盾参雷展组黑南达村、合水村、车兴守里试可程村、福妥村、子雅村、田表村 |
细水乡 | 合口村、福门村、罗任村、白水港村 |
元门乡 | 南训村、红旗村、向民村、翁村、元门村、红茂村 |
南开乡 | 牙佬村、调担亮带响南开村、高峰村、牙和量育村、革新村 |
阜龙乡 | 可任村、那查村、新村、天堂村 |
青松乡 | 益条村、打炳村、牙扩村、打松村、青松村、拥处村 |
金波乡 | 金波村、牙加村、白打村 |
荣邦乡 | 高峰村、俄朗村、福英村、岭达米室盟围氧师矿书拉尾村、光村 |
参考资料引某巴过米破前担圆火用
白沙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北纬18°56'-19°29'右务专氢角迅,东经109°02'-109°42',东邻琼中,南交乐东,西接昌江,北抵儋县。县境南北长约63公里,东西最宽度约68公里,总面积2117.73平方公里。
白沙黎族自治县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 、南渡江上来自游;地处五指山腹地,地势陡峻,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地形由山地、盆地、丘陵和台地构成。东南部山地面积132.99万亩,占总面积的41.9%;东部盆地面积61.44万亩,占19.3%;北部丘陵地面积91万亩,占28.6%;西北部台地面积32.23万亩,占10%。境内地形起伏较大,500~1000米的山峰有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鹦哥岭、马域岭、斧头岭、白石岭等。其中以鹦哥岭为最高,海拔1812米,为白沙黎族自治县最高峰,是海南岛第二高峰。
白沙县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奥陶-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其次在西北部,总面积1188斯步始护气.1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6.1%。
白沙县处于海南隆起之中偏西部,东西向昌江--琼海深大断裂和区域性北北东向临高——望楼断裂横贯和斜穿县境,折皱、断裂发育。折皱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四组。断裂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话向、北东向四组。
360百科 白沙县山高云雾多,日照时封地核史事口数杆影数虽比岛内大部分县少些,但年平均还达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45~47%,领注开生孩庆日照变化小,最长13.17小时,最短10.5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区气候特点突出数。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每年1月份至翌年气尽测专位发命殖飞苗某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分命危湖钱富延府敌雨量的15%。干、湿季节明显。
白沙县热带森林资源丰富受孩品行日。主要珍贵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石梓、青梅、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顾含两湖践山荔枝等。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游隼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单附、大灵猫、水鹿、白鹇、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药用动、植物有:海南熊、坡鹿、田金钱龟、海南粗榧、致家委作号律见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槟榔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锑铝、锡矿、石灰石、锌、铁、钼、独居石、硅石、刚玉等。
白沙县主要河流有南开异张记放面美晶然但款止河、石碌河、珠碧江,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南开河发源于境内青松乡南部的南峰山你美沿零,是南渡江上游河段,自西南向北贯穿东部,经牙叉镇注入松涛水库,再东流至海口入海,流长194公里。石碌河发源于青松乡的斧头岭,自执吗都格行曲简翻南向北流经青松乡,折向西经妈械一井鱼克吃格号金波乡注入石碌水库,继续西流汇合昌化江入海;珠碧江发源副胶关湖父县六掌于县境中部的南高岭,流经西北部进入儋州市境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境内流长78公里。由于境内多是山区性河流,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流量骤增,枯水波缩众五胞举还代烧利期水量锐减。
白沙县已发现的矿产有14种,产地共1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锡、钨、金、独居石、铁矿;非金属矿有水泥灰岩、硅灰石、水晶、硅石、粘土、刚玉等。
1949年白沙县总人口30986人。解放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逐年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自然增长加快。至1957年,全县总人口达38207人,8年时间,人口增加7221人,年均增加902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达64256人,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达到142911人,1987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52455人。 截至2010年11月,白沙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685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233人。
家庭户人口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家庭户46292户,家庭户人口为1636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4人。
性别构成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男性为90382人,占总人口的53.83%;女性为77536人,占总人口的46.17%。
民族构成
截至2010年11月,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685人,占总人口的32.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233人,占总人口的67.43%。
教育程度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649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812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6765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4968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619人。
计划生育
白沙黎族自治县有计生工作专职144人,11个乡镇配备有计生专用车和计划生育工作室。全年实施计划生育"四术"总人数1531人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内。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计划生育工作获省计生工作进步奖。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沙黎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6.46万人。
1982年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全县划为4个农业区:东南部山地林、牧区,东部盆地粮、胶、蔗区,北部匠陵胶、粮、蔗区,西北部台地粮、油、人工林区。
截至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8.64亿元,其中;种植业完成10.241亿元;林业完成12.76亿元,牧业4.46亿元;渔业产值7683万元。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如下:
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
单位:亩、吨
项 目 | 2012年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种植面积 | 总产量 | 种植面积 | 总产量 | |
粮食 | 127328 | 37913 | 0.4 | -2.5 |
稻谷 | 60083 | 20930 | 1.4 | -3.7 |
薯类 | 34341 | 9625 | -1.2 | -2.0 |
油料 | 2157 | 363 | -1.2 | -6.2 |
甘蔗 | 123997 | 565542 | 2.8 | 2.4 |
药材 | 17529 | 22907 | 2.42倍 | 3.82倍 |
蔬菜、瓜类 | 68887 | 62044 | 8.5 | 22.1 |
生姜 | 10210 | 20152 | 64.4 | 63.8 |
木薯 | 71507 | 168245 | 2.6 | -0.1 |
橡胶 | 706790 | 41974 | 2.8 | 5.9 |
槟榔 | 9662 | 1602 | 2.3 | 18.7 |
水果 | 41333 | 55552 | 0.0 | 5.0 |
肉类总量 | -- | 16329 | -- | 12.3 |
猪肉 | -- | 12830 | -- | 11.5 |
禽肉 | -- | 2514 | -- | 19.3 |
水产品 | 20673 | 15235 | 22.6 | 21.4 |
参考资料:
1983年县委决定在七坊区的木棉村附近创建木棉糖厂,1984年3月上旬落成并投产,日榨量500吨,有职1353人。1987年第一次扩建,日榨量增至800吨。1986~1987年两年共还贷款508万元,曾获海南区、自治州及县的表扬、奖励。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1.37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糖4.34万吨;淀粉1.14万吨;供电量11901万千瓦时;酒精1571千升;松香3780吨;松节油657吨。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生产总值(GDP)31.37亿元(含农垦),增幅高出全省 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8631元。
2012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8亿元。
房地产
截至2012年底,实施重点项目63个,投资额完成年度计划171%。白沙黎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第一产业投资8406万元,第二产业投资3.2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47亿元。
交通运输
公共财政投资6585万元,新建南开乡至庄贺村、浪九村至庄贺村二条乡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邦溪至什运百里旅游长廊"白沙绿境秘道",运输企业投资300万元,购置大型客车12辆,开通城乡公交、市内公交线路6条。
2012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公路通车里程1085.3公里,增长15.1%,其中国道24公里;省道115.9公里;县道156.8公里;乡村道路788.5公里。全年货物量601万吨、货物周转量4.1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7.6%和28.5%;旅客运输量901万人、旅客周转量3.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7.4%和26.2%。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502万元,增长19.1%,增速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增幅自1998年来的最高点。
旅游和消费
2012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1.5万人次,增长70.8%,旅游酒店开房率60%。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零售额3.28亿元,农村完成零售额1.32亿元。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8757万元;商品零售3.73亿元。
金融和保险业
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含外币,下同)45.1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20.28亿元;储蓄存款22.93亿元。
2012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84亿元,其中,财险收入983万元;人身保险收入857万元。
招商引资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签约引进项目19个,其中:旅游地产项目13个;工业项目4个;农业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84.20亿元。履约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6.39亿元。
白沙县牙叉至邦溪、牙叉至西培的两条出路口道路改造通车,白沙县最后一个出路口--牙叉至什运的道路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白沙县公路总长千余公里,88%村庄已通公路。白沙县城至汽车站每日有班车往返海口、五指山、 东方、 琼中等市县,县城至至儋州市南丰的水上运输线长40公里。
完成机关幼儿园、邦溪中心幼儿园、元门中心幼儿园和细水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完成白沙中学和白沙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扩大招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合并初级中学5所,小学1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5%。发放贫困高中学生助学金63万元,受益学生397人。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及国家助学金77.2万元,受益学生395人,为1028名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15.4万元。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95人,在校生773人。普通高中招生818人,在校生2251人。普通初中招生2300人,在校生6634人。小学招生3196人,在校学生16385人。学前教育入园(班)2986人,在园(班)6728人。
白沙中学是白沙黎族自治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高一年级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同时进入课程改革,在班级管理和选课指导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打破了过去单纯的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学生选课指导上,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选课原则,在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有效的选课指导,避免了选课的盲目性。
新建的生态文化公园主体工程、文化馆综合大楼、图书馆已竣工使用,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举办白沙县2012年春节文艺晚会,观众达5000多人次。举办"绿洲之声"歌手大赛复赛暨黎族苗族服饰秀大赛,观众达4000多人次。截至2012年12月,电影下乡1054场次(其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916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场次138场),观看群众达148148人次;举办2012年白沙县庆元旦农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预赛在白沙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举行,共有103个队、约16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充实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2012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和95%以上;有线电视用户6953户,其中城镇3360户、农村3593户,无线电视用户772户。
2012年,举办三八妇女节环城徒步跑活动比赛、三月三少数民族趣味性体育比赛、迎"五一"庆"五四"篮球赛和白沙黎族自治县机关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大型体育比赛。在省第四次体育运会上,白沙黎族自治县体育代表团在跆拳道、田径、举重、乒乓球、帆船和帆板等6个项目比赛中,取得22金、21银和18铜,奖牌总数61块的好成绩。
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138个、病床位546张、卫生技术人员7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4人(医师164人;助理医师130人);注册护师(士)276人。白沙黎族自治县建立农村卫生室76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1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识大大提升,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16万人。全年完成水改厕改造500个、沼气池159个;白沙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82个村(居)委会,208个自然村,11.56万人饮用上卫生干净的自来水。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光荣称号。
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796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套数2022套(含农垦),实际新开工套数2274套。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公共预算安排资金2075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56户,占年度计划的132.6%,面积9.42万平方米。全年公共财政用于住房保障支出1.29亿元。
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城镇低保对象2950户9222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2424.97万元。终止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90户271人,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45户130人纳入城农村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村低保对象1670户4140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57.9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将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12户17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村五保对象437户、529人,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73.5万元。完成青松乡和荣邦乡二间敬老院建设,安置了25名五保对象。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从救助城乡底保、五保、优抚对象扩大到困难群众,同时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临时救助从原来3500元提高到7000元,大病救助从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15000元。截至2012年12月份,共救助城镇居民患者8210人,救助资金333.12万元,救助农村患者2133人 ,救助资金298.9万元。利用公共财政资金51.9万元,对白沙黎族自治县152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实施救助。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新增就业岗位3271人;完成年计划850人的384.8%,安置下岗职工946人,完成全年计划320人的295.6%,其中,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1人,其中:新增失业人数88人,登记失业率0.9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10人,比上年增长34.3%,完成年任务目标2700人的192.9%,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313人,省外转移就业1897人。
2012年,单位GDP能耗0.3172吨标准煤/万元,较好的完成年初提出的下降1.8%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规定的减排目标内。工业废水排放、烟尘排放基本达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35万吨、处理率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64万吨、处理率97%。
新建美丽乡村40个,总投资4500万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继续推进城镇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加大对工业、医疗、运输、餐饮等部门污染物(气)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使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地表水质量总体保持良好。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5349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364公顷,增长1.58倍,森林总面积17.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34%,活立木蓄积量1466万立方米。
陨石坑
陨石坑直径3.7公里,其坑唇墙的形态皆完好。此坑是中国 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比著名的美国亚力桑那坑和前苏联的爱沙尼亚卡里陨石坑 的年代都久,是距今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形成。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邦溪镇,距白沙县政府牙叉镇53公里,面积357.8公顷,海拔127-170米之间。1976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建立了这个为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988年海南省成立后,划归为白沙县林业局领导,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态环境。主要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鸡、海南山鹧鸪等。维管束植物101科、284属、374种。
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
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山岳连绵,跨于昌江、白沙、乐东、东方境界,坝王岭总面积117万多亩,其间一座座数百米到一千多米的山峰,峰峰并列,原台森林扑朔迷离,草木峥嵘,奇树异藤争旺斗绿,触目皆是奇观,是森林旅游的理想境地。保护区的山岭南北绵延,主峰虎头岭海拔1447米。次为坝王岭,海拔1390米。
红坎瀑布
白沙红坎瀑布位于元门乡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处。红坎瀑布总落差145米。瀑布源于海拔1101米的红坎岭,两岸峰峦矗立,溶岩密布。
白沙绿茶
白沙绿茶产于五指山麓白沙农场24队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 。据中国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研究多年的天文资料数据推算及1993年专程赴白沙场24队考察证明,盛产白沙绿茶12.22平方公里的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与70万年以前降落的一颗直径为100的小行星的陨石坑吻合。
藤器
藤器原料采自海南红藤或白藤,精心编制雕琢而成。无不坚韧光滑、美观大方,结实耐用。用于编织藤制家具的藤家族成员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为玛瑙藤,被誉为"藤中之王"。
人形骨簪
黎族妇女盛装时喜欢佩带首饰。从头钗、耳环、项圈到手镯、脚环样式很多。多为银质,各地区略有不同。五指山、琼中、保亭的妇女喜欢佩带多重项圈和月牙形项圈;乐东县和沿海地区的妇女喜欢佩带多个圆形耳环;最有特色的是白沙县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骨簪用牛腿骨雕刻而成,有单头和双头两种。骨簪通长约20至25厘米,宽约2厘米,厚度约0.8厘米,雕刻非常精细。
截至2009年9月,白沙县荣邦乡设有乡级文化站1个,乡级阅览室1个,藏书近万册,文化站有工作人员一名,文化站建筑面积40平方米,舞台尚在建设。金波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有4间。乡文化站现存书量5000多册和电视机。每年根据本地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都举行"文化三下乡"活动和黎苗族"三月三"活动及新兴的广场健身操等;牙叉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落实"金光耀琼州"和"2131"农村电影下乡活动,共下到42个村庄放映50余场次,观看群众达约两万人次。
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明显不同,白沙县黎服饰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最短者仅为七寸长,赤脚。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着吊产,赤足,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
黎家趣俗
敬酒:黎族农民中,逢年过节家里来了贵客都要盛情款待,越是久别的客人,场面就越隆重。席间凡人如果有年达十八至二十余岁且相貌较美、处事伶利的大姑娘,家长总是吩咐女儿向客人敬酒。如果主人之妻是新婚媳妇,则由其妻先给客人敬酒。这被看作是对客人的无上尊敬。
猪头宴:在白沙县的元门乡、牙叉镇、南开乡等地方大部分黎族村民中,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宴会习俗——猪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