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直达:
该流言是对原论文结论的误读,实验中的水源并不是自来水,检测出的激素含量也很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的工艺也可对此类物质进行很好地处理。
知识解析:
水中雌激素的存在都是人为导致的吗?
环境雌激素包括天然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天然雌激素指动物和人体内正常分泌的雌激素,同时还包括一些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性雌激素。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催乳的环境化学污染物也具有与天然雌激素相类似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类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此环境雌激素的存在并不能说完全由人为导致。
是否就对人体有害?
要看环境雌激素的效应强弱和浓度水平。化合物结构上的差异决定其效应强弱。
董良杰微博中援引了一则论文的表格,作为附图。随后,他给出了消息出处——发表在2012年2月环境学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的一篇论文。以文章里涉及到的9种化合物为例,E2(雌二醇)和EE2(乙炔基雌二醇,避孕药的主要成分)这两种化合物效应最强,是最弱的BPA(双酚A)的几万倍。因此,相同浓度水平下,只需考虑前两种化合物的效应,BPA的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当浓度足够大时,效应再弱的化合物也必须考虑它的危害。所以仅仅标注浓度水平甚至只说“有、检出”是不负责任的,要综合考虑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浓度水平和它的毒性效应强弱。事实上,由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检测精度大幅提高,原来浓度很低而无法被检测到的物质也能被检测出来。因此“检出”并不一定指环境中这类物质增多,而是意味着检测技术提高了。理论上只要检测手段无限先进,任何存在的物质都能被检测出来。如果提到“未检出”,必须要给出检测方法和检测限,否则是不科学的。
喝这样的自来水能不能避孕?
肯定不能。每颗避孕药含乙炔基雌二醇约20~30 微克,假如水中的乙炔雌二醇浓度为1纳克/升(0.001微克/升),并假设水体中的乙炔基雌二醇能够100%被人体吸收,那么你得在很短时间内喝完2万~3万升水才能达到口服一颗避孕药的效果。显然你也不用避孕了,早就被撑死了。因此饮用水的雌激素含量在目前是根本不需要担心的。
环境雌激素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体中的污染物到底在怎样一个水平,才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无害?这涉及到一个风险评价的问题,简单的说,风险就是危害的可能性及损害程度。而风险评价就是,评价污染物在不同浓度水平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及损害程度。
如果要研究水源水,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要求水生态系统中不能含有任何有害物质,显然不可能实现,代价也非常高,即使停止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污水排放也不太可能。因此必须在环境保护成本和效果之间找到平衡点。
健康风险评价目前还难以操作,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显然你不能拿人,只能拿小白鼠或细胞之类的对象去做实验。但将其他动物或微生物的实验结果外推到人身上是很艰难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而且人体摄入化合物的渠道很多——呼吸、皮肤接触、口服等,很难界定到底有多少是通过饮水进入体内的。简单粗暴的要求水厂的出水不含有任何杂质是不现实的。
就目前环境中的雌激素浓度而言,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远低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或重污染水体,涉及到的雌激素浓度是很高的,一般都在微克/升以上,是水源水中的浓度的几千倍以上,目前尚未有研究确证纳克/升数量级这样的低浓度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的影响。对于人体健康,科学家仅仅只能猜测可能性,尚在进行大量追踪观察研究。退一步说,即使人不慎饮用了微克/升以上浓度环境雌激素的自来水,也不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对这类物质在人体中的积累和长期毒性不需担心。
流言溯源
果壳网采访了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姜巍巍(@copperpea),他表示,董良杰完全曲解了论文的结论。
第一,水产养殖业使用激素类药物,并无证据表明由中国人发明,本人论文里对于水体中这类物质的来源引用的参考文献分别来自于日本和英国,并无一字提及“中国人发明”。这三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别为1983年、1998年和2003年,可见西方国家使用雌激素要早得多。
第二,雌激素对野生动物确实有危害,但并不等于“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环境中的这类物质含量是很低的,而研究雌激素对动物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中,实验中使用的雌激素浓度是环境水体中的几千几万倍以上,且必须长期持续暴露。有一些研究是有关小范围内水生态系统内的动物受到的影响,但很少有明确的结论表明影响与环境雌激素有关。
第三,董良杰在此只提及“水源里有”,有误导网友之嫌。本人的论文只是在水源水中检出这类物质,且浓度很低,而不是说的自来水。即使是文中报道的水源水中的含量也是很低的,不足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西方发达国家的水源水和自来水中同样能够检出各种环境雌激素,且浓度并不比中国低。
第四,董良杰所述“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读者,会让人以为一般水处理技术对这类物质没有任何效果,事实上,目前工艺对这类物质还是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的,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