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是全人类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可以很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和文言文,就没有汉语的超方言特性和超语言特性,中国也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小国了,中华文明也早就如其他古文明一样湮灭了,可见汉字的价值,无论如何赞叹都不为过的。
汉字具有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汉族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明智慧。汉字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认识"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个对对象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顾→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统认识方法的进化模式。
越原始的文字,其体现人文性也越基础,对人的影响也就越深刻。汉字中所含有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让我们窥见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头,对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甲骨文"正",从囗从止。两根会意,以向着目标前进,表示征伐他人村邑之意,最初的含义同"征"。
甲骨文"正"
征伐他人村邑与游走打猎不同,是直接向着目标前行,因此,引申出不偏斜的含义。在"正"产生端直、不偏斜的含义后,其征伐的本义经由转注写作"征"。
金文"正"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
金文"正 1"
不过也有金文将上部表示村邑的"口"变成圆形指事符,为了强调向着目标行进:
金文"正 2"
篆书"正",将金文上部的圆形指事符变成短横指事符:
大篆"正"
隶化以后减少波折,自行方正,利于规范,写成:
隶书"正"
之后的草、楷、行书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正"的本义是:端直前进去征伐目标村邑,引申出端直、不偏斜的含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此说法源自美国大法官休尼特的名言。这句话的原句是"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 ("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其意义是对"迟到的正义"的批评,对低效率的法庭审判的不满,表示迟来的正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真正的正义。
但后来,这句话被翻译成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常被用来安慰弱势受伤害一方,告知其正义总会来临;或者用来嘲讽恶势力最终将会受到制裁。但其意思已与原句相反了。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 天 、 地 、 圣 、 贤 、 新 、 向 、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