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
金九银十,丰收的季节,湖南硕果累累。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湖南对非经贸合作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9月15日上午,满载着大约1935吨援非粮食的货运专列从株洲中车物流基地启程,前往广州南沙港。在港口码头,这些货物将装入远洋货轮,经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在10月15日左右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港。
这一班列的成功首发,也意味着湖南通过搭建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打造了“铁路 海运 国际段内陆物流”的多式联运通道,为湖南乃至中西部“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全链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三大创新破解对非物流瓶颈
自两年前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功举办,这一盛会长期落户湖南,就标志着湖南的对非合作进入新纪元,湖南也正式成为国内对非合作的桥头堡。而要打造稳定的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一条便捷且畅通无阻的物流货运通道必不可少。
事实上,深居内陆腹地的湖南,不沿边、不靠海,与沿海省份相比,物流劣势明显。在以空间距离论“成败”的现代经济运营体系中,运输成本或许是那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湘粤非路港联运首列今日启程。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的打通,成为破局点。
在定位上,这条通道着眼于打造国内最具时效、最便利的对非物流通道,辐射拉美、亚太、中东;运输通道深入目的国内陆,实现全程提单,一票到底,提供“腹地对腹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在运营架构上,湖南省商务厅邀请了全球第一大航运企业、世界500强的中国远洋(COSCO),全球第五大港广州港,拥有50家海外分公司的上海格林福德国际物流公司,与株洲市城发集团共同组建运营实体平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方远洋航线、枢纽海港、非洲物流和铁路场站的优势资源,共建便捷快速物流通道。
在理念上,新通道以“三个全程”,即“全程政策覆盖,全程运输保障,全程服务优化”挖掘联运潜力,提升通道的核心竞争力。
简而言之,新通道将集运营和服务于一体,既解决企业货运的问题,也帮助企业解决找货、清关、融资、结算等问题。
这条通道的建成启用,有效解决了对非物流时效低、成本高等问题,把对非物流的无组织状态优化为有组织状态。还首次构建了从湖南及周边经济腹地到非洲大陆各国“端到端”的全程物流通道,首期涵盖非洲11个枢纽海港和20条至非洲内陆的公路和铁路。
五指成拳满足湖南出海梦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的打通,不仅让湖南对非经贸合作长出新翅膀,更能成为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长沙货运航空港中心之外的“第五指”,五大通道握指成拳,为湖南“陆海空江”的立体出海模式奠下基石。
株洲中车物流基地
在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上,株洲是中心节点和主集结中心,这个京广大动脉和沪昆大动脉的交汇点,是连通华南、华东、西南和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不仅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更有着强大的货运编组能力。立足株洲建设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不仅能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更能发挥长株潭一体化的强势带动力,联动整个内陆地区对外开放。
上海格林福德国际物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浩告诉观潮君,在后续通道建设上,除了突出打造株洲这一主集结中心,还将以岳阳、衡阳两个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副中心,在出海方面,以湖南为中心,联动华南、华中乃至中西部地区货物运出去;在进口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往返非洲大陆的海运航线无缝衔接,吸引海外大宗农矿产品运进湖南,将湖南作为大宗海外产品的集散中心,通过打造一个有进有出的货运物流通道,助力湖南打造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
株洲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恢清则表示,当前长株潭三市正在优势互补,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枢纽优势。在物流通道建设上,株洲充分发挥全国重要铁路编组站优势、重要交通枢纽优势,把中欧班列暨长沙国际货运中心、株洲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集结中心紧密联动,使长株潭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张宏伟巨大的“出海”蓝图正在湖湘大地绘就。
西部陆海新通道、湘粤非铁海联运、中欧班列暨长沙国际货运中心、岳阳城陵矶港(江海联运)、长沙航空客货运物流通道暨集结中心五大国际物流集结中心,分别形成了湖南“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在运输特点上,也打造出“水”(航运)“火”(铁路)相容、“汽”(公路)“气”(航空)相彰的立体运输通道。在这些对外开放通道的加持下,湖南正加速形成“产业 园区 口岸 通道 市场”五位一体的格局。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产业的聚集地,湖南的千年出海梦正在成为现实。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