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元月上旬的一个上午,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办公,一位满脸皱纹、手扶拐杖、衣服灰旧的老人家,在同来的青年搀扶下,皱着眉头找到接待人员,说是要找双拥办领导谈谈。
老人摊开《抗美援朝模范功臣纪念史册》,说道:“同志,我是1956年从朝鲜战场回国的,已经是土埋半截的人了,我是一名老兵,想送孙子为国出力,报效国家,你们咋就不给个机会呢?老人话音未落,又把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放在了办公桌上。”
工作人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连忙找来了双拥办主任李建平,在李主任的安慰与劝导下,老人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开始讲述发生自己的故事。
原来,这位名叫刘祚坤的老人,竟然是抗美援朝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个,而且,整个湖北省只有这么一位一等功臣!
老人家住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石溪村,距离咸宁市区50多里,从鄂南的小山村,辗转前往异国他乡,再从鸭绿江畔载誉而归,这位当年赫赫有名的一等功臣,"隐功埋名"长达44年……
所有人都被老人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所吸引,也被他不计较个人得失,矢志报国的崇高情怀深深地打动了。
一、童年成为孤儿,没读过书,自愿赴朝参战刘祚坤老人出生于1924年,童年时父母相继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年幼的他变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邻居们可怜这个懂事的孩子,想尽办法周济他、帮助他,让他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动乱年代,顽强地活了下来。同村的刘木匠见他手脚伶俐,干活不惜力气,收他做了徒弟。
刘祚坤认真学习木工技艺,没过几年,就成了十里八村颇有名气的小能人、巧木匠,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18岁这一年,刘祚坤娶邻村的16岁姑娘彭爱玉为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有了大儿子刘应恒。随后几年,二儿子、三儿子先后出生,刘祚坤一家的小日子过得生龙活虎、其乐融融。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干预朝鲜内战,还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家门口的鸭绿江边。1951年,刘祚坤说服妻子报名参军,但因为体检时他正害眼病,被刷了下来;1952年,刘祚坤再次报名参军,终于通过体检,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农历八月十八,中秋节后的第三天,刘祚坤穿上崭新的军装,不舍地与儿子和正怀孕的妻子告别,成为305部队122 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的新战士。刘祚坤和战友奉命从安陆步行到汉口火车站,再从汉口转乘火车到达辽宁安东(今丹东),再往前走,跨过鸭绿江大桥,就是朝鲜。
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棉衣里都缝着一张写有姓名、籍贯和通信地址的白布条,以方便在战场上识别死亡战士的身份。白布条让刘祚坤马上知道战场上生死无情,但他没有丝毫畏惧,抓紧时间熟悉工作,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各项战斗中去。
刘祚坤和战友们转战朝鲜半岛,蹲在山洞里打过敌机,抬着笨重的重机枪参加狙击战,过定州战连州(定州、连州均为朝鲜地名),头顶上是咆哮的敌机和哒哒哒的机枪子弹,身边是战友们的喊杀声,志愿军战士突破了敌人一道又一道防线,一度攻占了南韩的首都汉城,向"三七线"(北纬37°线)挺近。但正当刘祚坤和战友们士气高昂、战意正浓时,1953年2月,上级向他所在的连队下达了移驻某兵站的命令。
空中有敌机扫射,他一个人抢救了85桶航空汽油移驻兵站后,个别战士开始发牢骚,认为兄弟部队在前线杀敌立功,自己却在后线不显山不露水,很不划算。刘祚坤不这样想,依然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地为国家节约各种储备物资。
他不分昼夜地整理、收集物资,细心整理废油桶、旧箱子、破席子等,不长时间,他一个人整理的废旧物资就装满了6个火车皮。有一天,刘祚坤在山沟里发现了几片破席子,席子底下竟然藏着500斤黄豆!这些黄豆被做成豆腐,让全站官兵踏踏实实地饱餐了一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吃上家乡的豆腐,是不可多得的美餐。
还有一次,刘祚坤在仓库里检查物资归来,发现河沟里漂浮着不少空油桶。刘祚坤心里想:这些空油桶,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坚决不能浪费!他跳进冰冷刺骨的水里,抢救出20多桶"毛必鲁油"(美孚石油)和两大桶汽油。
1953年4月26日晚上,"联合国军"的B52轰炸机飞临兵站上空投弹,击中了停在铁路上的空军燃油车皮,有一节车皮马上起火爆炸,一时之间铁路上烈火熊熊,爆炸声此起彼伏。这几个车皮是前苏联支援朝鲜人民军的重要战略物资。当时,刘祚坤正隐蔽在山洞里值班,他不暇多想,操起一把铁锹就冲出去,趁着敌机盘旋飞远的空档,几大步就奔到了已经起火燃烧的燃油车厢跟前。
第一节车皮已经起火,火势正在向其他车皮蔓延,已经无法抢救了。刘祚坤来到第二节车厢前,抡起铁锹死命地敲打被炸得凹进去的车门,但无论怎么用力都打不开。刘祚坤急坏了,从地上抓起一根粗硬的木棍当撬棒用,终于把车门打开了。
连续不断的爆炸声惊醒了朝鲜人民军负责押运的同志们,一名人民军战士迅捷地冲出了隐蔽所,朝着刘祚坤所在的车皮跑来。这时候,刘祚坤已经爬上了车厢,正一桶桶地把油桶朝地下推。
他一口气推下来20多桶,那名人民军战士跑个不停,在车下推滚油桶到附近的安全处——只要远离开着火的车厢,油桶就安全了。车厢外面火光熊熊,车厢里面热浪灼人,刘祚坤的头发、睫毛都已经被烤焦。但他顾不上这些,心里只想着多抢救几桶航空燃油。
刘祚坤没有别的想法,只知道身边的油桶随时可能爆炸,必须把油桶推下来,以最快速度把油桶运离车厢,航空燃油才能安全!刘祚坤半睁着眼睛在车厢里摸索着油桶……
敌机绕了一个大圈,又返回到兵站上空,机关枪不停地扫射。闻声赶来的朝鲜人民军燃料局的车永俊同志,看到敌机盘旋过来,对刘祚坤大声喊道:防空!他的意思是让刘祚坤注意防空,提醒他不要被机枪子弹打中。
但刘祚坤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依然在车厢里不管不顾地找、推汽油桶。车永俊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几大步跳到车厢前,一把拉住刘祚坤,两个人抱在一起滚进了一个避弹坑……子弹疾雨般地落下来,所幸两个人所处地形有利,竟然毫发无伤,敌机又盘旋着飞远了。
刘祚坤又跳进车厢,重复着推油桶。突然,一个油桶倾斜下来,砸在刘祚坤的左脚上,左脚钻心地疼,他几乎站立不住。但他顾不上这些,他的意识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脑海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抢救国家物资,必须保住这些航空燃油!
战友们都赶来帮忙,志愿军战士和人民军战士紧密合作,又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总计300多个油桶从大火中抢救出来。事后有人统计,刘祚坤一个人抢救出来的油桶就有85桶之多!
当刘祚坤从车厢中跳下来时,已经精疲力竭 ,站立不稳。还没走到隐蔽处的山洞,就颓然倒地,昏迷过去。
一夜之间,刘祚坤成了人人伸大拇指赞扬的英雄。
荣立一等军功,受到中朝军方领导接见因脚伤暂时休养的日子里,朝鲜人民军燃料局派来两名军官,来到兵站医务室向刘祚坤慰问致谢。后来,朝鲜人民军又先后两次派人采访刘祚坤,刘祚坤变成了享誉中朝两国的英雄。
1954年,志愿军后勤服务部接到了朝鲜人民军燃料局的请求,特批刘祚坤荣立一等功一次。不久 , 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共同授予刘祚坤"一等功臣"荣誉称号。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 全国只有99名"一等功臣",刘祚坤是湖北省获此称号的唯一一名。随后不久,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刘祚坤"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
1954年5月5日,中朝两国在朝鲜平壤"毛泽东广场"召开盛大的庆功大会,刘祚坤作为特邀代表,十分荣幸地参加了这一盛会。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正好驻扎在平壤附近。因为脚部受伤,他骑着营长的马,受邀参加了庆功会。
刘祚坤与其它受邀代表,一起受到了朱德元帅、金日成首相及贺龙、邓华、杨得志、洪学智等首长的亲切接见。朝鲜方面为中国同志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正吃饭时,一名朝鲜人民军军官跑过来说,金日成同志刚刚问中国军官,"刘祚坤同志来了没有?"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金日成专门向刘祚坤敬酒,同时高度评价了他的英勇事迹。
紧接着,洪学智首长站起来介绍了刘祚坤。洪学智说,"刘祚坤在抢救航空汽油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带着伤做民工扁担。他把伤腿放在矮凳上,一天做了12条,真是不简单!他烫伤的手再次被磨破,点点鲜血染红了扁担啊。
为什么做扁担呢?敌人轰炸了附近的雨埠水库,想用这种方法让水库决口,阻断我们的铁道线、运输线,所以我们必须要修补水库堤坝,而修堤筑坝急需扁担,刘祚坤加入志愿军前是木匠出身,尽管受伤了,仍然主动要求做扁担……"
此时参加宴会的客人全都站立起来,为刘祚坤鼓掌,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刘祚坤人生中辉煌荣耀的高光时刻。
他的官越做越小,事迹逐渐湮没,大半辈子当农民1956年,刘祚坤随参战部队撤回国内,刘祚坤被组织安排在高桥区人民武装部当部长。在当时,人武部长可是个显赫职位,位列区党委常委,很多人想当都当不上。刘祚坤担心自己文化程度低,想让组织安排一个普通一点的岗位,但组织部门的同志说,不会做可以学,慢慢就学会了。刘祚坤怀着忐忑的心情走马上任了。
很快,问题来了。每次召开武装部会议,其他干部侃侃而谈,或者慷慨激昂,或者引经据典,只有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在地方上工作不像在部队,经常要讲话,要沟通,老实憨厚、不善言辞的刘祚坤一下子犯难了。每次开会刘祚坤都如坐针毡,开完会就不自觉地心中不安,满脸通红。他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不想做这个部长了。
刘祚坤把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地跟人武部书记谈了,书记竭力劝阻他离职,但架不住刘祚坤去意已决,只好口头同意。经请示上级组织部门,决定为刘祚坤调换工作,安排他到高桥区农具厂当副厂长。
在农具厂,刘祚坤可谓如鱼得水,那些犁啊、耙啊他很熟悉,马上和同事们投入了革新试验,打造出了不少物美价廉的新式农具。刘祚坤跟踏实肯干的基层同事关系融洽,只是非常反感个别厂领导多吃多占的特权行为。刘祚坤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但他一直没有多说什么,他心里想的是要以大局为重。
农具厂杀了两头猪,把猪肉分给职工过春节。那一天厂里聚餐,刘祚坤喝了不少酒,闲来无事到农具厂李书记宿舍聊天。刘祚坤一眼就发现李书记分到的猪肉明显比一般职工多,而且,在李书记的床下面,还有一只猪头,刘祚坤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刘祚坤借着酒劲儿,劈头盖脸地质问李书记:你分的肉怎么比别人多?你的喉咙深一些?李书记自知理亏,但好面子不能认输,两人大吵起来。职工们都赶来看热闹,闹得沸沸扬扬,有人阴阳怪气地挑唆,有人趋炎附势地维护李书记,更多的人默不作声,大部分人对李书记的多吃多占有意见。
两个人吵来吵去,李书记死活不肯承认错误。过了一会儿,一个会来事儿的年轻人,把李书记的猪肉和猪头拿走了!理由是他跟李书记家住在同村,帮李书记把猪肉带回家。这是转移赃物啊,但刘祚坤没有办法,他气得不知说什么好。
刘祚坤回到宿舍,翻来覆去地想了一夜,他又决定离开了。第二天天刚亮,刘祚坤已经打好行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农具厂。
组织上了解到刘祚坤的情况,再次安排他担任石溪村的生产队长,这是新中国干部序列中最小的"官"了。刘祚坤内心里还是想做些事情的,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石溪村位处大山边上,土地贫瘠、零散,是贫困区县中的"特困村"。在那个年代,石溪村民家里,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是缺粮的,没有粮食的时候,只好把野菜和糠皮煮在一起,所以粮食很宝贵。
刘祚坤每天带领社员们按时出工,要么平整土地,要么开沟挖渠,总是最后一个回家休息。刘祚坤的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他一心扑在集体利益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贪污浪费。
秋季的一天,刘祚坤在打谷场上组织秋收,突然发现一位姓李的社员抱着一捆没打干净的谷草喂牛,他的火爆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刘祚坤厉声质问道:你没看见谷草上还有那么多谷子?你舍得拿粮食喂牛?
李姓社员不以为然,说我喂的也是生产队的牛,你管不着,你也太听着风就是雨了,拿鸡毛当令箭!有什么了不起!两个人争吵起来。
结果李姓社员被定为阶级破坏分子,被游街批斗。李家的几个弟兄认为这是在整治自家人,便打砸了刘祚坤家,还把他痛打了一顿。刘祚坤想不通自己一心扑在集体上,胸怀一颗红彤彤的带领大家过好日子的上进之心,怎么竟然遭受了这些事?尽管李家赔偿了40元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刘祚坤仍然心里头有疙瘩,他又不想当这个生产队长了。
还是老老实实当个农民吧,多陪陪老婆,让孩子好好念书受教育吧,这成为了刘祚坤当时的真实想法。
因为孙子不能参军,老英雄发火了如此一来,刘祚坤算是彻底地辞官不做了。他最珍视就是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的奖章和证书。他把奖章、证书小心地放好,每一年的纪念日,才拿出来,小心翼翼地端详、摩挲。他忘不掉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相比牺牲的战友,他觉得自己仍然活着,已经很幸福了。战友们是他的力量源泉,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他也做不到违拗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
刘祚坤从未跟乡邻谈起过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立过功。即便是家人,也只知道老人家参加过抗美援朝,至于是否立功,他自己不肯说,家人同样知之甚少。
刘祚坤家中,除了堂屋里的一盏电灯泡,看不到一件家具、家电。刘祚坤家的贫困是出了名的,三个儿子各个都要娶妻,每一次结婚都是农民家庭的巨大开销。儿子婚后还要帮助他们盖新房,指导他们进入新生活,各个小家庭的每一步进步,都凝聚着刘祚坤夫妇的汗水和付出。
但刘祚坤从未想过向国家伸过手、向组织伸手,这是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违背的。他最大的希望是让孙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求得更大的发展,他不想让没文化的苦楚在孩子们身上重演。
上世纪70年代,杨得志将军调到武汉军区担任司令员,他还记得朝鲜战场上那个抢救航空燃油的"一等功臣"。有一次,杨得志到鄂南视察"131绝密工程",曾安排警卫员打听刘祚坤的情况。警卫员找到刘祚坤,问他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困难,还问他是否愿意到老首长身边工作?刘祚坤一概婉言谢绝,说自己过得挺好,没有困难。
几年之后,杨得志再次派警卫员慰问刘祚坤,还给刘祚坤写了一封信。警卫员转达了司令员对老英雄的慰问,再一次问他有没有困难需要组织上帮助解决。刘祚坤在内心里深深地感谢杨得志司令员,但仍然谢绝了司令员的好意,说没有困难,自己过得很好。
1998年,全国各地普遍遭受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勇战洪水的光辉形象,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刘祚坤在邻居家的电视里看到了子弟兵抗洪的画面,一股沉睡已久的情愫再次复活了。军队是锤炼人才的大学校,为什么不让孙子进入这所大学校锤炼、摔打呢?
当时,孙子刘建光已经中专毕业,远在深圳打工。老人跟家人谈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没意见。但是,刘建光对自己的工作待遇还算满意,犹豫着是否辞去工作,回乡参军。刘祚坤老人想出了一条妙招。
不久,刘建光收到家里拍来的电报,电报上赫然写着"爷病故速归"。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把刘建光吓呆了。回到石溪村,他才知道这是爷爷的"妙招",这才转悲为喜。但他孝顺、听话,遵照着爷爷的要求,参加了体检、复试。他顺利地通过了体检,一家人喜上眉梢。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别人已经穿上军装去了部队,刘建光一直没有消息。一打听才知道,高桥镇的征兵名额有限,有关系的才能被招走!
包括大儿子在内的好多人,对刘建光没能当上兵十分不理解,认为刘柞坤身为老兵,连孙子当兵都搞不定,意思是让老人家去找老战友、老领导求情。
刘柞坤老人心里也很郁闷,他把孙子叫到跟前说:建光,陪爷爷进城去,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临行前夜,老人在箱子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了"一等功臣"和"二级战士"证书。至于奖章,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老人曾经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直到刘柞坤上访成功,为孙子争取到入伍机会,人们才知道有一位老英雄住在石溪村,一时间,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纷纷上门,市领导、民政部门领导也多次登门拜访,为老人家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帮助。
令刘祚坤老人惊喜的是,在咸宁市找到了一位老战友唐光荣,唐光荣是刘祚坤的入党的介绍人。唐光荣证实了刘祚坤入党及获奖的情况。
1999年7月28 日, "隐功埋名"44年的刘柞坤老人喜迁市里专门为他建造的新居。9月24日,刘柞坤收到了来自北京"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参加国庆50周年大会的烫金请柬,这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签发的。
老人兴奋得一夜未睡,在9月27日乘火车到达北京。他和来自全国各地,依然健在的25位战斗英雄一道,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9月30日,刘祚坤出席了朱镕基总理主持的国庆50周年招待会。
10月1日,刘柞坤和25位老英雄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这是他一生中永难忘怀的最激动时刻。
2003年,刘祚坤老人因病辞世,享年79岁。
刘祚坤老人,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您!党和人民一直牢记着您为祖国做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