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庸”乃中华文化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中庸”的理解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褒贬都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真可谓是一言难尽。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把无所主张、善变的人称作中庸之人,还有一些人把左右逢源的人称为善行中庸之道者,这种说法显然是误读了“中庸”。
很多人会从字面上理解“中庸”,“中”者,中间也;“庸”者,庸俗之意也。这种理解显然是太表象化了,也很难指导一个人走向人生的正途。
事实上,学习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经典。在很多经典中都有对“中庸”的智慧诠释,本文就不具体地讲了,还是由读者自己去阅读为好。
我从个人的学习、思考和践行的角度谈谈我对“中庸”的理解。
1、“中庸”是一个人“真诚”和“自然”的状态和结果,离开了“真诚”和“自然”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庸”。所以,真正体验到“中庸”是很难得的。
2、“中庸”是天道(天性)在人道(人性)中的映射,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但是,“中庸”之道却常被人性的弱点所遮蔽。所以,古圣先贤无不倡导人们要注重人生的修行。
3、行“中庸”之道虽难,但人们却应该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