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行为,3岁以下的儿童很少啃指甲,7到10岁的儿童啃指甲的比例达到30%,10岁以上的青少年啃指甲的比例达到45%。也有的资料表明半数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啃指甲。
很多人到成人以后就不再啃指甲了,但也有不少人继续啃指甲。具体有多少成人啃指甲,流行病学数据就不靠谱了。如果算一生中啃过指甲的话,比例可能吓得惊人。如果算现在依然啃指甲的话,数字可能偏低,因为很多啃指甲的人刻意否认。
啃指甲有专业名称因为(onychophagia),这是一种口腔强迫习惯,有时候也被当成功能错乱行为,因为嘴巴是用来吃东西、喝水和讲话的。
啃指甲不全是病理性的,但正常啃指甲和咬甲癖之间的界限很难区分。
啃指甲的人通常不是对着一个指头或几个指头的指甲狂啃,而是十个指头都啃,导致每个指头的指甲都被啃得很短,这个容易理解,如果只啃少数几个指头的指甲的话,没多久就没得啃了。
由于指甲增长的速度通常赶不上啃的速度,结果导致表皮被咬破,因此失去保护,细菌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甲沟炎等感染。唾液本身也会导致皮肤红肿和感染,指甲也长得怪里怪气的。还有一些罕见的例子,经过多年的啃,指甲严重变形,甲床受损。
另一方面口腔也受影响,会出现牙龈受损、咬合不正,还会将指甲和手指上的细菌传染到口腔中,特别是如果便后没有洗手的话,肛门的细菌就会入口。
啃指甲还会产生精神上的影响,让人觉得有罪,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
很多啃指甲的人不仅啃指甲,还伴有其他以身体为重点的重复行为,比如撕皮症、咬皮症、揪发症。啃指甲的儿童则有精神障碍,75%的啃指甲的儿童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5%患对立违抗性障碍,21%患分离焦虑症。强迫症患者中有很多人啃指甲,饮食失调的男性中也有很多人啃指甲。
在中国,大人对小孩子啃指甲往往采取干预行动,因此啃指甲的人比西方少,至少在表面上,所以当年到了美国,有一个感觉就是啃指甲的人很多,大街上常常见到有人边啃指甲边走。我的一位老板有很严重的咬甲癖,特别是开会的时候,大家讨论科研,他狂啃指甲,他这么一狂啃,科室里面好几位咬甲癖也犯了,您就看吧,一屋子一多半啃指甲的,这哪里像著名高校的尖端实验室?分明幼儿园大班。
这老板除了啃指甲之外,还坐没个坐相,个子矮,还爱把脚高高翘在桌子上,成了挺有难度的角度。有一次开会,双脚高高翘着,啃指甲啃得特上瘾,啃呀啃,咣当一声,难度没有掌握好,从椅子上摔下来,肋骨摔断了,好在过一条马路就是医院,大家七手八脚把他送急诊室去了。
某天早上,该教授在家附近的山里骑车。从山上往下骑,风驰电掣拉风呀,就要拐弯时,车失控了,眼看连人带车山沟里见了,教授急中生智,果断跳车。
侥幸逃生,可是落地时小拇指沾地,断了。教授捧着断指,沿途拦车,可是他那惨象看在别人眼里很危险,居然没人停,只好自己走了好几里路回家,老婆开车送去医院,这一摔好几个礼拜没上班,再见面的时候人瘦了一圈,啃指甲的毛病居然好了。
这种治疗咬甲癖的办法是绝对不提倡的,正确的办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