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网上赚钱快的路子 穷人没本钱创业的项目介绍

今天是“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第三弹:《存量搏杀时代,普通人还有什么机会》的番外篇。

那篇文章结论很简单:要赚大钱,归根结底得靠科技创新。

但普通人一般没能力直接分享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曲线救国方法有三:

一是买这些上市公司股票;

二是入职这些上市公司或成为合伙人(分期权);

三是在巨头搭建的基础设施上,打造个人品牌,成为专业且令人信赖的金牌销售。

第一条看起来最容易,但首先你得有足够多的本金,就算你在2004年买了一万元腾讯(上市价3.7元),持有至今,也还是无法财务自由。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其次你眼光得足够毒辣,那么多互联网公司群雄逐鹿,最后一线巨头一共才出了俩。

三是你还得耐得住性子,长期蹲守,这得有多大的自信(偏执狂?)……过去十多年,多少人买腾讯赚了点小钱就乐呵呵下车了?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腾讯上市以来股价走势

第二条对个人能力和眼光的要求更高,几乎万里挑一。

最近有个热搜,说字节跳动有个程序员,才28岁,已经在微博上宣布退休了。

你可能觉得大厂程序员大不了“年薪百万”吧?

根据字节跳动目前市场公允价值估算,人家手里的期权,价值过亿。

28岁,身价9位数,就算“年薪百万”,也要奋斗100年……

因为人家几乎大学一毕业,就一直在字节跳动工作,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甚至很low,作为元老级员工,他拿到了很廉价的期权,然后坚持跟着这家公司连续跳跃式发展,6年后成长为中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巨头,才有了现在的天价。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他的故事再次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这种选择的背后,既需要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的加持,更需要狗屎运的惠顾。

简单说,就是命。我们吃瓜群众除了酸,还是酸……

第三条路看起来相对最接地气,但也不好走。

比如做自媒体,一样二八分化,强者通吃,极少数大V赚足眼球和金钱的背后,是无数小V迷你V一路咬牙前行,要么还是不得不放弃,要么只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无法脱产全职创业,更别说组建团队了。

02

还有没有更接地气一点的赚大钱路子呢?

也有——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满足可能用户自己都没想到过的需求,一样可以赚大钱。

六一节我带儿子去上海迪士尼,在迪士尼小镇的全球最大乐高旗舰店,正好看到介绍乐高品牌发展史的动画短片。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乐高是一家三代单传的丹麦家族企业,爷爷创立品牌,爸爸发扬光大,最后在孙子手上,成为世界玩具业巨头。

爷爷原本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但30年代大萧条让生意一落千丈,决定转去做木质玩具,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有几次重要的微创新,不断拯救了这家企业。

首先是命名。

好的名字对一个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LEGO(乐高)是丹麦语“Leg-Godt”的缩写,意思是“玩得好”,这个单词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搭建与堆砌”,实际上一语双关,只是当时爷爷并不知道。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LEGO这个名字,简单、易读、易记,今天乐高这个品牌名几乎成了塑料自锁积木这个品类的代名词。

小朋友不会说“我们玩自锁积木吧”,只会说“我们搭乐高吧”,虽然行业里也有其他品牌,但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中,那些都是山寨乐高,没有品牌保护意识或者买不起正版乐高的穷人才会去买。

就像力哥当初自媒体创业时,起名“力哥(说)理财”。

“力哥”二字,简单明了,清晰有力,让人过目不忘;

“理财”二字,直插要害,一看就知道我是讲什么的,所有对理财感兴趣的人,网上搜“理财”,都很容易发现我的内容。

你看,这就是名字的重要性。

第二次是把工艺品性质的木头玩具,转变为可以拼搭的木头积木。

这是抓住小孩喜欢自己动手拼搭玩具的需求,我们80后小时候也玩过这种积木,可以搭一个城堡之类的。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第三次是把积木玩具从单一形态(比如一个房子,一个机器人),变成一个玩具系统(套装),赋予玩具故事性。比如搭建一个迷你城市,有各种功能的房屋和各种职业的人偶,极大丰富了玩具所呈现的多样性。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第四次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微创新”。

彻底放弃木头玩具,转而生产更轻、更安全、更卫生、历久弥新,且成本更低的塑料积木玩具,这也是拜技术进步所赐,乐高敏锐抓住了这个玩具行业的历史转折点。

更重要的是,乐高利用塑料的高度可塑性,在积木和积木之间设计卡槽,使得积木能牢牢锁在一起。

从此乐高同时拥有了三种玩具功能:既能满足用户自己拼搭的乐趣(开发儿童智力),成品又是一件精美工艺品(自己亲手搭建的工艺品往往会更珍视),当你想拿在手里当玩具玩时,也和普通玩具一样,不会轻易散架。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后来乐高还做过几次或成功或失败的微创新,比较成功的,一是全球各地越开越多的乐高主题乐园(上海和北京的主题乐园都在建设中),二是乐高大电影。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作为最传统的积木玩具厂商,乐高不仅没搭上90年代以来电子游戏和互联网娱乐风起云涌的技术革命红利,反而备受技术创新冲击,即使如此,它还是熬了过来,最关键的创新,不是尖端技术创新,而是商业模式的微创新。

这个过程,和力哥之前写的《奥特曼兴衰启示录》有点像。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作为传媒娱乐产业,过去半个世纪,奥特曼IP同样几起几落,尤其受80-90年代电子娱乐业的剧烈冲击,但今天依然强大,同样是靠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拍剧不赚钱,卖周边赚大钱)。

03

说到内容产业,眼下超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浪姐”无非是把早就做烂的女团歌舞选秀+明星真人秀这两种综艺类型合在一起,但切入口是当下超火的女性崛起话题。

30岁+女性是个特别敏感的话题,因为要同时面对事业(赚钱)和家庭(生养孩子)双重压力,往往力不从心,既容易受到职场歧视,也容易被神兽气伤心,还可能被古板婆婆挑三拣四,再加上青春容颜逐渐衰老,一大堆矛盾纠结在一起……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这样一个综艺,就形成了奇妙化学反应,男性观众想看曾经或现在的女神更真实的一面,女性观众则想看小姐姐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独立自尊的风采。

浪姐的广告植入可谓丧心病狂,这背后都是钱啊……

类似靠节目构思上的强反差一炮而红的综艺,上一个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不善带娃的老爸和萌娃单独旅行,擦出的奇妙火花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虽然中国这些年几乎所有比较火的综艺都是抄(借鉴)韩国的,但不管怎么说,能将之迅速本土化,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微创新。

04

你可能会说,我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影视公司老板,这种微创新的钱赚不到(其实还可以买“芒果超媒”股票),那我再举个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最近我家周围连续开了2家名叫“钱大妈,不卖隔夜肉”的小店,每晚人头攒动,让我非常好奇。

一查,发现这个商业模式最早是2012年在东莞创立的,15年开放加盟,开启品牌扩张之路,18年走出广东,全国扩张,现在已有上千家门店。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和一般的菜场摊贩相比,钱大妈在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就一点:每天吃完晚饭后(7点后),开始打折,每隔半小时,折扣加码10%,一直到深夜(11点半后),还卖不掉的菜,送人。

首先,还是名字起的好。

街坊一问,这肉哪买的?

钱大妈家,多亲切。

其次,人家名字叫不卖隔夜肉,也真是不卖隔夜肉(菜),往往晚上8点多就抢光了,这就建立了最难得的信任感。

第三,因为是连锁品牌,有统一标准的生鲜食品供应链,往往更能保证菜品的新鲜和质量,人家第一次来买可能就是贪便宜,但发现价格打折,质量不打折,就容易从单纯薅羊毛变成忠实客户。

也就是说,靠这个微创新,钱大妈省下大量的广告营销成本,就能把“钱大妈”这个全新的生鲜品牌,深入街坊四邻心中。

还记得力哥之前说的吗?

没有什么科技创新的能力,就打造个人品牌,成为专业且令人信赖的金牌销售。

钱大妈的本质,是终端零售商,帮肉类加工场和农民伯伯卖货的金牌销售。

打造了用户信赖的品牌之后,就能形成连锁加盟产业,当你门店足够多,采购量足够大,进货议价权就会非常高。相比那些在社区里租个小门面,从批发市场批点菜来倒卖的个体户,你的货源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廉。

规模效应,边际成本递减,这就像个体户开的小杂货铺,成本很难比大卖场低,大卖场的成本则很难比京东拼多多低是一个道理。

另外大数据监控销量,能做到进货量总是比需求量稍微少一点,保证每天清光所有库存,这对食品这种保质期很短的商品非常关键,意味着几乎没有货损,而所有货损都会含在商品定价中,最后消费者买单。

如此一来,就算晚上真打8折、7折、6折甩卖,整体上看,一样有赚。

而对那些价格敏感度比较低的,想当天买肉当天吃的顾客,一旦形成品牌忠诚度,就算不打折,也还是会光顾。

只要钱大妈广州总部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别总想着快速扩张收割加盟费,以至于管理和供应链跟不上,慢慢来,稳住品质,逐渐让“钱大妈”这个品牌,成为“不卖隔夜肉”的代名词,人尽皆知,就像乐高一样,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毕竟,经济下行,奶茶可以不喝,菜不能不吃啊~

05

当然,加盟钱大妈前期费用少说30万,很多人还是拿不出这点启动资金,还有没有零成本的赚钱方式呢?

也有,比如加盟“大房鸭”。

外地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去年以来,上海兴起了一个名叫“大房鸭”的房产电商平台,我有个朋友去年房子就是通过“大房鸭”买的。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它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

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远超一手房,尤其是外环内的中心城区,都是密密麻麻的建成区,还能开发的空地寥寥无几,90%以上成交的都是二手房,理论上说,未来二手房市场会越来越大。

但因为一线房价非常高,随便一套老破小都是大几百万,按照目前中介行业2%的标准收费(链家3%),老百姓攒点血汗钱买套房,光中介费少说也要10来万,如果买的是3000万以上豪宅,没准中介费要近百万。

但帮着成交一套总价100万和1000万的房子,中介提供的居间服务,价值真差10倍吗?

这种收费模式,显然不合理。

但为什么每次楼市一调控,中介行业还是一片凄风惨雨,死伤无数?

因为成本太高。

中介为了深入社区,接近客户,必须广开门店,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逼格,门店还得装修得非常高大上,光房租和装修成本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这种赚钱路子,普通人也能复制

更大的成本是人力,经常一间30多平米的小房间,密密麻麻坐着十多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不是埋头打电话,就是无所事事玩手机……

都是全职员工,要恰饭的。

佣金收少了,拿什么付房租,拿什么发工资?

但客户的目的是买房子,你中介门店装修再好与我何干?到你门店喝杯茶,和隔壁星巴克坐坐,有啥本质区别?

不开门店,最大的固定成本就省了。

那员工到哪上班?

不用全职坐班,全部兼职。

兼职怎么保证服务质量?

当然有一套培训体系和监控方法,类似滴滴派单的方式,来完成线下的房屋居间服务。

现在大城市中介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为你选房,带你看房的中介,大多是外来人员,自己也没在当地买房的经历(实在买不起),没有长期居住,对当地社区的情况也不是最了解,

而且普遍存在年龄低,流动性高的特征(中介行业入职门槛较低,外来年轻人更愿搏一把,发现赚钱太难就马上走人),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买房人的交易风险和成本。

大房鸭则要求兼职社区购房顾问必须是住在当地社区的业主,有产证,有本职工作,也喜欢社交,闲暇时间,通过提供房屋居间服务,一来赚一份兼职收入,二来结交更多朋友。

比如去年大房鸭成交最多的社区顾问,是一位大学老师。

这样的购房顾问,大多是本地人,长期居住在这个社区版块,对当地了解较深,也有感情,而且本身有主业收入,兼职就是有的没的赚一点,更会考虑自己的名声和良心,不太会为了成交瞎忽悠。

这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有点像力哥团队和会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冷冰冰的你出钱买我服务,你是大爷,我必须对你低头哈腰言听计从,而是亦师亦友,相对平等友好的关系,没准发展发展还能谈个恋爱啥的~

不用给兼职顾问发工资交社保,大房鸭的运营成本,几乎就是上海总部(一间小办公室)的几个全职工作人员,负责IT、培训、派单管理等工作。

所以大房鸭直接放弃按照房价百分比收费的行业惯例,采取计件收费模式,一笔买卖,只收1.99万元服务费,其中社区顾问提成5000元。

全部公开透明,童叟无欺。

大房鸭赚钱,社区顾问赚钱,购房者省钱,三赢。

只要发挥互联网经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优势,不断做大交易规模,这个商业模式未来钱途无量。

06

上述案例,无论是最传统的制造业(玩具),早已杀成红海的传媒娱乐业,毫无想象力的食品零售业,亦或者很多人觉得有点low的中介行业,都和高精尖技术创新没半点关系,全是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微创新,发现客户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点,完成商业化整合,最终杀出红海,一飞冲天。

当然,任何创新创业都有风险,90年代乐高也因战略失误摔过大跟头;“浪姐”大火后,要是再来个“浪哥”“浪叔”,可能就没那么多人看了;钱大妈和大房鸭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因为急功近利,管理失当导致功亏一篑。

所以再次强调:这篇不是给钱大妈或大房鸭写的软文(别问我怎么加盟或报名),更不是给“浪姐”或芒果台股票打广告,以上都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真实案例。重要是这种赚钱思路,我们普通人有机会复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