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相仪(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是一种高分辨、非破坏性的生物显微镜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将细胞和其它生物样本的相位差异转化为明暗差异,从而可观察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形态和运动等重要信息。相比传统的亮场显微镜技术,核相显微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的清晰度,并使细胞内的某些生物学过程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
核相仪是利用相差特性使无法被亮场显微镜或低对比度的样本惊奇成为了明显的图像。它是通过将样品中折射率差异沿成像光路转化为相移差异,从而得到一种缺乏染色或标记的高对比度图像的方法。 当光线穿过不同折射率的不同物质时引起不同程度的相位差,在焦平面上观察,显示为明暗相间环形结构。在标准的相差显微镜中,相位差成像是通过将直接入射的光线和经过折射的光线重叠在样品上来实现的。
核相仪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方面,如细胞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等。它可以观察和分析大量的生物样品,包括单个细胞、细胞集合体、细胞核结构、蛋白质、染色体、细胞器、病毒和微生物。
其中,核相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尤其突出。通过将核相显微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其高清晰度和高灵敏度,直接跟踪生物样品的细胞分裂、毒性测试、病原体感染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相比传统的亮场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核相显微镜有着明显的优点:
1)不需要对生物样品进行染色或标记。
2)能够同时显示细胞结构的明暗差异和形态结构的细节。
3)适用于许多生物样本,尤其是未处理的、厚薄不均的或难以染色的细胞。
但是,该技术也有一些限制,如:
1)在分辨率和信噪比方面,不能与高级扫描技术(TEM和SEM)媲美。
2)可能会发生偏振现象和震荡,影响成像质量。
3)测量的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快速生物学过程的研究可能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