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泪滴是指印刷电路板(PCB)表面有一到多个小球状凸起的现象,有时还伴随着颜色变化,通常是在通过浸锡、浸铅等处理后产生的。这种凸起的高度很低,但相对于整个PCB表面而言凸显明显,因此也被称为“PCB泪滴”。
PCB泪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锡、铅等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在PCB表面,液态金属会在较平坦的区域内尽量减少表面积,而在其他区域聚集成球状凸起。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球球形化现象”。
除了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PCB泪滴还与PCB表面的厚度、几何形状、表面张力和板材的化学成分等各种因素相关。此外,处理温度、时间和处理介质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对此产生影响。
PCB泪滴虽然仅仅是造成PCB表面的几何不平整,但这种现象仍有可能对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危害。其主要表现为:
1. PCB泪滴可能会导致元器件焊接不牢固或者引起冷熔孔等焊接缺陷。
2. PCB泪滴会降低PCB表面的粘附性能,进而导致SMT、COB等工艺的失败。
3. PCB泪滴还可能成为有害物质的聚集点,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为了避免PCB泪滴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PCB表面的设计,避免出现平面过于平坦、尺寸过大、角度太锐利等问题。
2. 正确控制处理参数,如锡温、浸镀时间、板材化学成分等,确保处理质量。
3. 使用高质量的PCB板材,避免材料本身所造成的问题。
4. 换用化学镀铜的工艺,避免使用浸镀的方式。
5. 优化工艺设备,确保液态金属的均匀性和表面张力的控制。